黃忠勇
如今,“服務+聯動+創新”已然成為縣級融媒體中心應對數字化變革的核心策略。如何在服務中真正達到聯動,創新新聞報道的制作傳播路徑,通過創新持續抓住用戶的心,成為縣級融媒體努力探索的方向。針對新聞報道的變革,縣級融媒體既要“合縱”,也要“連橫”,這不僅僅是資源整合的選擇,更是縣級融媒體實現持續競爭力的關鍵。
隨著融媒時代的來臨,傳媒行業開始意識到不同媒體形式之間的互通與整合的必要性。傳統媒體與新媒體間的邊界逐漸變得模糊,為媒體的多元化和跨界合作提供了可能性。在這種背景下,縣級融媒體中心正在探索使用多媒體和交互式內容來增強新聞的吸引力和參與度。隨著國家層面的關注,融媒背景下新聞報道的角色不再僅僅局限于信息傳播,而是開始深入參與到國家治理的各個方面,為社會穩定、民族團結和文化傳承等提供支持。這種轉變迫使縣級新聞機構必須調整經營模式和管理方法,同時創新相關技術。
為了在信息傳播的變革中保持競爭力,縣級融媒體的新聞報道必須遵循時代的潮流,充分利用現代技術資源,對傳統的報道模式進行深度整合和升級。縣級融媒體首先需要打通報、臺、網的技術平臺體系,保證新聞內容的采集、生產和傳播不再受限于單一的傳媒形式。不論是來自報紙的文字報道還是電視的視聽內容,抑或是互聯網的互動媒體,都可以在融媒體平臺上得到高效、無縫的融合,確保信息快速、準確、全面地傳達給受眾。此外,隨著數字技術的迅猛發展,“大小屏互聯互動”已成為新聞報道的新趨勢。在“5G+4K+AI”技術的驅動下,縣級融媒體可以實現實時的新聞采集、高清的內容呈現和智能的用戶交互,進一步豐富新聞報道的深度和廣度。做好技術平臺升級與融合,采用統一標準和接口設計,確保各平臺間的無縫對接和數據交換。依托云技術,實現數據存儲、處理和分發的高效率,同時利用邊緣計算進行實時數據處理。針對內容生產與分發,可以進行多端同步發布,確保一次內容制作,可以在報紙、電視、互聯網等多個平臺上同步發布。推動UGC內容,鼓勵用戶生成內容,如縣民自拍的新聞、事件,經過審核后可上線發布。對網絡上的公眾情緒進行實時監測,為新聞策劃提供參考,匯集來自不同渠道和平臺的數據,形成統一的數據資源池。
在現代融媒體發展的大背景下,縣級融媒體中心需要與時俱進,強化頂層設計,確保其在新聞報道、資源整合、技術運用等方面都能走在前列。特別是在技術層面,如何將之與新聞報道深度融合,實現縣事報道實時化成了一大挑戰。強化“頂層設計”是推動技術深度融合的基石,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從整體上進行統籌和協調,對新聞流程進行再造,打造智媒平臺,發展融媒產品,重組組織架構,加強廣告策劃與運營,以及推動產業經營的發展。如光明網輿情中心主任高雅所言,在當前的信息爆炸時代,受眾面臨著從各方面涌來的海量內容,因此其更傾向于選擇具有相關性、高質量且能與之產生深度連接的內容。對此,想要“破圈”融合,實現新聞報道更大范圍的傳播,關鍵在于優質內容帶動的社群效應。在“圈層時代”,不同的受眾群體有著不同的信息需求和消費習慣,主流媒體要實現出圈或入圈,必須深入細分,針對明確的受眾群體,提供深度沉浸的內容。
在現代信息化社會背景下,縣級融媒體中心作為地方性的信息傳播重要載體,更應緊扣當地用戶的實際需求,努力提升傳播效果和用戶黏性。為此,縣級融媒體應建立社群互動機制,全面整合全體縣民意見建議,廣泛收集群策民意。融媒體中心需確保其內容制作與傳播始終緊貼縣域范圍內的熱點事件和民生話題。這一方面是因為,與全國性或區域性的大新聞相比,縣民更加關心直接與自己生活息息相關的新聞事件。另一方面,這些新聞內容更具有真實性和可信度,能夠更好地引起縣民的共鳴。因此,把握好“內容+政務服務商務”的模式,強調當地新聞的民生屬性,制作出當地群眾喜聞樂見的民生新聞,不僅可以提高其傳播力,還能深度培育用戶黏性。
為了更好地實現新聞報道對縣民意見的整合,建立社群互動機制是關鍵。策略的核心目標在于將縣民的訴求和意見,以及縣級熱點事件和民生話題作為新聞信息內容的主軸。一個高效的融媒體平臺需要確保其發布的新聞報道與群眾的實際需求高度匹配,同時要具備高度的互動性和公信力。縣級融媒體應建立一個簡單易用的反饋系統,讓縣民可以方便地針對新聞報道的內容、形式提交自己的意見和建議。這不僅可以幫助媒體了解縣民的真實需求,還能及時調整新聞報道策略,提高報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縣級融媒體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便是內容的簡單“相加”現象和對優質原創內容的渴求。對于任何媒體機構來說,“優質內容”無疑是其建設與運營的核心,而當下縣級融媒體所需解決的,正是如何利用現有資源,創作出真正貼合縣民需求、獨具特色的新聞報道。按照中央和省、市對于“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工作部署,制播平臺需要構建并完善對廣播、電視、報刊、新媒體等多元媒體資源的融合統籌。這一“中央廚房”制播模式可以使縣級融媒體具備“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屏分發”的能力,而移動優先的生產流程更能與當下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趨勢相匹配。與此同時,基于“兩微一端”的傳統社交平臺,縣級融媒體還可以新增“抖音、快手、頭條”等新型媒介,進一步擴大傳播的廣度與深度,進而構建形成完整的傳播矩陣。同時,利用這些平臺的互動特性,及時收集和反饋用戶的意見和建議,為新聞報道提供更為全面的視角。
在這樣的背景下,采用數據驅動報道的創新路徑顯得尤為重要。具體到縣情分析可視化,其主要目標是將大數據與新聞報道相結合,為縣民提供更具針對性和參考價值的新聞內容。通過對用戶瀏覽、點贊、評論等行為數據進行深入的分析,融媒體中心可以詳細掌握縣民的閱讀習慣、內容偏好和興趣點。這些數據背后反映的,不僅僅是用戶的單一行為,更能為新聞工作者提供關于縣情的宏觀與微觀的洞見。基于這些數據,新聞工作者可以對縣內的重要事件、熱點話題進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從而制作出具有深度、廣度和獨特性的原創內容。例如,通過對某一事件的評論數據進行分析,可以挖掘出縣民對該事件的多元看法和意見,從而為報道提供多角度、立體的內容。接著,便可以將這些數據進行有效的“可視化”處理,如制作圖表、動態圖、熱點地圖等,使新聞內容更加直觀和生動,增強報道的說服力和感染力。以上,通過對數據的深入挖掘和分析,結合“優質原創內容”的生產,縣級融媒體不僅可以提高報道的質量和效果,還能更好地滿足縣民的信息需求,進一步加強與其之間的聯系和互動。
在復雜多變的融媒環境下,縣級融媒體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多年的傳統傳播經驗雖為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要適應當今的傳播形態,必須轉變傳播理念。這一轉變不僅僅是追求技術上的更新、更快、更廣,更重要的是將傳統媒體的深厚積累與現代技術的可能性結合,為受眾提供真實、有深度、有溫度的新聞報道。面對當前5G技術、短視頻趨勢、數據智能分析等發展契機,縣級融媒體需進行積極嘗試,不斷尋求新的發展策略。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在日益激烈的傳播競爭中占據有利位置,更好地服務縣域民眾,為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新聞漫畫《防止騙取套取》 朱慧卿/作(新華社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