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曉燕

《廊坊日報》關于2023年戰洪報道圖片版本文圖片由作者提供
去年7月27日至8月2日,受冷暖空氣和臺風“杜蘇芮”共同影響,京津冀及山東、河南等地區普遍出現暴雨及特大暴雨。降雨時間長,持續近144個小時。累計雨量大,過程累計雨量達100~600毫米,局地600毫米以上。河北省廊坊市達到224.2毫米,防汛應急,抗洪搶險,迫在眉睫。在河北省委、省政府的有力指揮下,全省各相關部門聞“汛”而動,有序落實各項防范措施,爭取防汛抗洪主動權,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廊坊日報》作為廊坊市的主流媒體,第一時間站在防汛抗洪一線。攝影部在黨委領導的組織策劃下準確迅速地開展了系列主題圖片新聞版面報道,及時有效地將各級黨委政府聲音傳達到千家萬戶,有效疏解了社會緊張情緒,避免了群眾恐慌,提振了戰勝自然災害的信心,充分發揮了新聞輿論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作用。第一時間,第一現場,持續跟進,有始有終。在面對這一突發洪澇災害時,《廊坊日報》首先確定了清晰的報道思路,搶占輿論高地,勇于發聲,并且持續關注報道,動態跟蹤,記錄了完整新聞事件。
暴雨來襲,牽動人心。廊坊日報攝影部記者迅速行動,采訪拍攝雨情信息和防汛情況。編輯迅速組織稿件籌備版面,于7月31日、8月1日、8月2日連續三天在《廊坊日報》第四版先后刊發主題為“大雨洗城 防汛應急”“降雨不停全力防范”“及時防御 有效應對”三塊圖片新聞版面,共計刊發25張新聞照片,并配發相關文字。圖片客觀記錄了大雨滂沱來勢洶洶的景象,同時更為生動地展示了交警雨中協助市民出行、環衛工人冒雨疏通下水管道、氣象部門工作人員日夜堅守崗位、電力部門現場搶修、市政部門排空積水路段以及鄉鎮防汛人員加固筑守泄洪堤壩等防汛抗洪現場生動場景。
圖片版面配發文字則更為詳實地描述了降雨情況,權威公布相關降雨數據,及時準確響應防汛抗洪預警,全面清晰報道了全市各相關防汛部門的防汛舉措和工作動態。閱讀這三塊圖片版面,畫面直觀震撼,文字詳細客觀,主題準確鮮明。群眾讀報后的第一感受是暴雨的強勢、防汛事態的緊急、參與抗洪行動的迫切以及對后續事件的關注。
主流媒體及時準確地發聲有效引導了社會輿論,為維護社會大局穩定,戰勝這次突發自然災害提供了強有力的輿論支持,為全力以赴打好抗洪搶險攻堅戰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
降雨兇猛,上游告急,洪水過境不可避免。7月30日23時起,河北全省洪水防御應急響應等級由Ⅱ級提升至Ⅰ級。廊坊市水利局于7月30日發布東淀蓄滯洪區啟用橙色預警,7月31日發布永定河泛區啟用紅色預警,要求廊坊市所轄的廣陽區、安次區、固安縣、永清縣、文安縣、霸州市立即開展群眾轉移、安置點建設、隱患排查等工作。
8月3日至8月7日,《廊坊日報》第四版連續五天先后刊登四塊圖片新聞版面共計35張新聞照片,持續關注這一重大抗洪搶險事件。這四塊版面的主題分別是“風雨無情 人間有愛”“轉移迅速 安置到位”“洪峰過境 嚴防死守”“協調聯動 安全泄洪”。攝影記者將鏡頭對準災區一線,聚焦抗洪群眾,捕捉真實感人的現場畫面。連續五天的圖片版面報道生動詳實地呈現了地方群眾積極執行政府領導,迅速組織轉移撤離蓄滯洪區及泄洪泛區的全過程,同時記錄了在政府相關部門的協調領導下,永定河泛區和東淀蓄滯洪區安全泄洪,及時搶險等珍貴歷史瞬間。
報道主題緊隨抗洪搶險事態發展趨勢,力爭全面、準確、及時,更具人文關懷,彰顯了主流媒體的強大力量與責任擔當。這四塊版面的及時刊發報道,讓群眾第一時間了解到災區詳情,穩定了恐慌不安的民心,增強了戰勝洪澇災害的信心,聚攏了聽黨指揮跟黨走的人心。
經過連續五個晝夜的泄洪搶險,洪水安全過境,群眾生命無恙。雖然泄洪工作順利完成,但受災地區民屋農田損毀嚴重,接下來的災后重建工作緊急繁重。8月9日、8月10日《廊坊日報》第四版又接連刊登兩塊圖片新聞版面共計15張新聞照片,主題聚焦災后重建,分別是“加緊搶修 保障生活”“災后重建 力保民生”。版面內容涉及電力部門加緊搶修受災地區供電設備、交通部門協助運輸建筑材料、紅十字愛心機構分發急救用品等。版面配發文字更為詳盡地描述了廊坊市委市政府全面統籌,嚴格規劃,迅速行動,力保災后重建工作的具體作為。這兩塊版面的刊登讓人們看到了政府關愛受災群眾的決心,提振了災民重建的信心。從7月31日至8月10日,《廊坊日報》連續十一天不間斷出版九塊圖片新聞版面,完整地記錄下在黨和政府領導下,人民群眾抗洪搶險全過程,力求詳細、深刻、生動、感人。此系列圖片版面的報道彰顯了地方主流媒體在面對重特大新聞事件時敢于擔當,擅于作為。面對這一重大歷史性自然災害事件,選擇用系列圖片新聞版面的形式加以報道無疑是正確的。因為圖片新聞具有文字報道所替代不了的優勢,圖文并茂、生動形象、一目了然。圖片新聞有可視的形象,與文字報道互為補充,各展所長。分析此組圖片新聞版面具體內容,在選圖用片上也值得借鑒。
(一)強調圖片新聞的真實性。正所謂眼見為實。怎么形容大雨滂沱,僅用文字羅列降雨數據雖然比較客觀,但不夠形象逼真。來看這組圖片新聞版面,其中的一張照片足以描繪出暴雨場景。大雨中,一位老漢躬身推搡電動三輪車涉水前行,雨水打濕了衣服和臉龐,積水阻礙了道路。巧的是,正有一名執勤交警上前協助老漢推車。兩人一前一后,冒雨推車,行走艱難。照片畫面真實感人,足見降雨之大。再來看其中一張泄洪照片。記者采用航拍手段,真實客觀地拍攝下洪水流經永定河泛區廊坊市廣陽區東桑更生村地段時的場景。照片顯示,原本干枯的永定河河道已是洪水彌漫,水位幾乎與岸邊堤壩持平。堤壩外的東桑更生村,民房矗立,街道空曠,顯然村民已接到預警提示,早已安全撤離。洪水過境,洶涌澎湃,場面震撼。提前預警,有效應對,村民安全。一張照片足以說明這些情況。
(二)突出圖片新聞的時效性。大雨來襲,緊急泄洪,雨情災情時刻變化。面對這一重大突發事件,圖片新聞的時效性尤為重要。本組圖片新聞版面緊緊圍繞“大雨來襲—洪水過境—災害重建”這一新聞事件發展順序過程組織版面,相關新聞圖片見報時間緊隨新聞事件發展進程。比如《大雨洗城 防汛應急》《降雨不停 全力防范》這兩塊圖片版面選取了暴雨來襲時的雨中景觀照片,詳細地呈現出突降暴雨這一新聞事件發生的過程及相關防汛部門有效應對的舉措方法。降雨結束后,面臨緊急泄洪任務,接下來的版面《風雨無情 人間有愛》《轉移迅速 安置到位》《洪峰過境 嚴防死守》《協調聯動 安全泄洪》則將轉移受災群眾、安全泄洪列為重點報道內容。這四塊圖片版面選取了大量災區抗洪一線的珍貴鏡頭。大雨中,村委干部撐傘護送群眾上車臨時轉移。安置點內,小朋友安心寫作業,志愿者送去生活物資。泄洪區內,災民乘坐沖鋒舟緊急轉移。永定河泛區堤壩上,抗洪搶險人員加緊構筑堤壩,防止洪水外泄。這些即時發生的新聞事件得到及時迅速的報道。泄洪工作圓滿完成后接下來關注的重點轉移到災后重建。《加緊搶修 保障生活》《災后重建 力保民生》這兩塊圖片版面則針對這一主題加以詳細報道。此組圖片新聞版面的報道可謂是快馬加鞭步步為營,突出了新聞的時效性,契合了突發新聞事件的緊迫感。
(三)展示圖片新聞的共情能力。正所謂一圖勝千言,好的新聞圖片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抗洪搶險主題報道中,讀者最關心的內容是災區人民的生命安全問題。在此組圖片版面中,編輯特意選取了幾張處于災區中心人民群眾的照片,及時回應了讀者的關心。其中一張照片顯示,洪水來臨前夕,固安縣固安鎮干部組織群眾有序撤離。干部撐傘,行走在雨中,一路指引群眾乘坐大巴轉移到臨時安置點。還有一張照片顯示,一位老人坐在沖鋒舟里,在家人和救援人員的護送下,離開村莊。身后的村子幾乎已被洪水淹沒。老人雖然行動不便,沒有及時撤離,但在洪水到來的危急時刻,依然得到了及時妥善的救助。另一組照片顯示,在文安縣、安次區等幾處臨時安置點內,有志愿者及時送來生活物資,有醫務人員為群眾開展醫療服務,小朋友也能安心書寫作業。這些照片很好地展示了臨時安置點內,人民群眾的生活狀態。這些照片報道緊扣一個主題,那就是“風雨無情人間有愛”。通過閱讀照片信息,讓人民群眾看到黨和政府在災情發生后的第一時間送上的關心與行動。
綜上所述,《廊坊日報》2023年抗洪搶險主題系列圖片版面共計刊發九塊版面,選取75張新聞照片。每塊版面選取8到9張照片設計組版,內容集中,版式清晰。整體閱讀所有版面照片,記者深入抗洪搶險一線,鏡頭構圖嚴謹,內容生動感人;編輯選用照片及時準確,精良耐讀,真實呈現了新聞現場,有效記錄了新聞事件。縱覽所有版面,以抗洪搶險這一事件發生發展過程為主線,主題明確,思路清晰,內容震撼,充分發揮了新聞輿論在新聞事件中的引導和定位作用,明確了主流媒體的責任擔當。此組圖片版本的刊登報道精準地運用了新聞輿論手段,展示了地方主流媒體在面對重大新聞事件報道時有組織有策劃,有能力敢作為,值得借鑒、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