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艷
關鍵詞:幼兒園;傾聽;培養策略
激發幼兒園兒童的傾聽興趣是培養他們傾聽能力的第一步,這主要是通過提供豐富、有趣且適合幼兒心理發展階段的內容來實現。幼兒的注意力往往更容易被新奇、有趣的事物吸引,因此,教師和家長需要創造引人入勝的視聽材料和活動情境,幫助幼兒養成愿意主動傾聽的習慣。教師可以選擇具有趣味性和教育意義的故事,結合豐富的表情和肢體動作,用抑揚頓挫的聲音講述,如《小紅帽》《三只小豬》等童話故事,這樣既能引起孩子們的好奇心,又能在他們傾聽過程中灌輸知識和價值觀。又比如教師可以播放旋律優美、節奏明快的兒歌,并配以相應的舞蹈動作或手勢,邀請幼兒跟唱跟做,如《兩只老虎》《小兔子乖乖》等歌曲,這樣既鍛煉了他們的聽力,又能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會傾聽。
為幼兒創造一個適宜傾聽的空間是非常重要的[1]。例如,在幼兒園里設置一個安靜、溫馨且舒適的閱讀角,配備軟墊、靠墊和合適的閱讀燈,使得孩子們能夠在這個環境中不受外界過多噪音干擾,專注于聽取故事或者參與有聲資源的學習。老師也可以選擇在自然光線充足、環境安靜的時間段開展集體聽故事活動。又比如每天午睡前可以設立一段“故事時光”,老師給孩子們娓娓道來一個睡前故事,所有幼兒圍坐在一起,安靜地傾聽?;蛘呤窃谠绯咳雸@后的某一固定時段,播放一段優美的音樂或童謠,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開始新的一天,這有助于他們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并且為了保證傾聽效果,應當盡量避免在幼兒傾聽活動進行時出現不必要的打擾。比如,關閉教室內的電視、廣播等可能分散幼兒注意力的電子設備,同時,提醒其他工作人員在這一時間段內保持活動區域的相對安靜。在傾聽活動中,教師不僅要做到言語清晰,還需要通過自身的傾聽行為展示給幼兒看,比如在孩子說話時全神貫注地聽,并在他們講述完畢后給予反饋,這樣幼兒就能直觀學習到尊重和有效傾聽的行為模式。
在日常生活的各個環節中,教師可以巧妙地融入傾聽習慣的培養,使幼兒在無意識中提升傾聽能力。如在用餐環節,教師或家長可以講述有關食物來源、營養成分的故事,比如介紹今天的午餐包含哪些蔬菜,它們是如何生長的、有哪些營養價值。通過這種形式,幼兒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也會積極傾聽并記住這些知識。在吃蘋果時,可以講述果園的故事,描述蘋果樹從開花到結果的過程,以及蘋果對人體的好處,讓幼兒在傾聽的過程中增進對水果的認識。又比如在組織游戲之前,先清晰地講解游戲規則,讓每個幼兒都了解并聽懂游戲應該如何進行。在日常生活中,教師要抓住機會進行對話交流,如在穿衣、洗手、整理書包等時候,邊示范邊講解,讓孩子在日常瑣事中學會傾聽并理解指導。
結語:素質教育背景下,幼兒園教學要能培養幼兒綜合素質,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而來促進幼兒的進步與發展。而傾聽能力的培養不僅能夠豐富幼兒的精神世界,提高其學習效能,還將對其一生的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因此,教師應該從幼兒園階段開始,把傾聽能力的培養納入到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中,以期為幼兒的全面發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殷虹.把耳朵叫醒——淺談幼兒良好傾聽習慣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7(88):173.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張芝山鎮星河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