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大單元教學作為一種新穎的教學模式,已逐漸被廣泛應用于課堂教學中。這種教學模式轉變了傳統的教學觀念,從單純地“教”教材轉變為靈活地“用”教材,有效解決了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主題意義和內容不夠聚焦的問題,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為了提升課堂效率,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教師應積極運用可視化工具,將其與詞匯、句型、語法教學相結合,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具體知識點,進而提升他們的綜合素養。
關鍵詞:大單元視角;小學英語;教學方式;可視化教學
作者簡介:曹宇文(1987—),女,江蘇省蘇州市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長安實驗小學。
從定義來看,可視化教學是一種以具體知識點為基礎,以可視化工具和圖書等為載體的教學方法。利用概念圖工具、思維導圖工具、語義網絡工具以及思維地圖和認知地圖等工具,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夠在循序漸進的引導中幫助學生實現對知識點的理解、應用和遷移。本文將結合具體的教學案例,深入分析大單元視角下小學英語可視化教學的實踐方法。
一、加強理論認知,提升教學效率
(一)基于建構主義,優化知識展示
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以自我為中心,主要圍繞教材內容,通過文字和口頭表述的方式講解教學單元的重難點知識。然而,從實際的教學效果來看,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這使得他們在面對抽象化的講解時,產生畏難情緒。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引入可視化教學,優化知識展示。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學生能夠通過直觀、生動的邏輯結構和圖示理解教材中的重難點。與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同,教師在實施可視化教學時,應嚴格遵循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人本主義學習理論,依托不同的知識架構,幫助學生逐步豐富知識積累[1]。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 2 I'm Liu Tao為例,在本單元的學習中,學生需要學會用英語打招呼、做自我介紹,理解教師的英語課堂指令等。在課程講解階段,教師采用思維導圖的方式來展示教學目標,但是教師所展示的思維導圖并不完整,學生需要運用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總結能力,補充“如何用英語做自我介紹”“課堂中常見的英語指令”“如何用英語打招呼”的相關內容。在講解與自我介紹相關的知識點時,教師引入了情境式教學,并結合視聽資源為學生展示自我介紹范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圍繞這些教學資源,積極總結并分析“如何進行自我介紹”。為了更好地鞏固教學效果,教師再為學生創設一個具體的自我介紹情境,并布置相應的口語表達任務。例如:If today was the first day of freshman enrollment, how would you introduce yourself to other students?學生需根據所學知識,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由于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存在差異,教師需要在點評時給予充分的鼓勵,并引導他們按照自己的回答進一步完善思維導圖,形成一個完整的自我介紹框架。
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教師應指導學生通過認識、理解、內化、應用所學知識,使其能夠脫離課本內容,將個人思考和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一般來說,學生的認知結構是不斷變化的。因此,對于學生不時出現的奇思妙想,教師既要尊重他們的認知規律,也要適當地給予引導。
(二)基于認知主義,重構學習方法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容易將英語學習簡化為對詞匯、句型、語法的記憶。然而,英語是一門兼具生活性和理論性的學科,不僅包含大量的專業知識,還承載著豐富的人文要素。為了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需要重構教學理念并優化教學策略。基于認知主義理論,教師不再拘泥于對具體知識點的講解,而是從邏輯思維層面優化閱讀和寫作教學。由于小學生缺乏抽象思維能力,且難以完全區分中文邏輯和英文邏輯,所以教師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鼓勵學生運用可視化工具,將抽象的知識點串聯起來[2]。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Unit 6 What time is it?為例,從單元內容來看,該單元的主要語言功能項目是詢問時間。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需要掌握“如何詢問時間”和“如何回答現在幾點了”。在Story time部分,教師模擬課程表的形式設計了一張表格。根據表格內容,學生圍繞文本內容了解主人公的日常生活作息。“What is Liu Tao doing at seven o'clock in the morning? What is he going to do?”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積極分享并分享了他們的發現:“At seven o'clock in the morning, Liu Tao is getting up. He is going to have breakfast.”通過高效的師生互動,學生不僅能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還能完善文章的知識框架。教師進一步啟發學生:“What do you do every day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time points in the passage?”接下來,學生結合自身實際分享生活習慣。從后續教學效果來看,大部分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積累了一定的英文表達技巧,他們能夠借助直觀的表格內容,清晰地闡述自己的日常生活習慣。
在新時期的英語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英語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如何幫助學生形成學科視角,成為教師面臨的核心挑戰。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提升自身運用可視化工具的能力,從而更好地將零散和抽象的課程內容整合。此外,教師還應持續關注學生的學術表現和學習動機,確保他們在學習過程中保持動力。
二、引入可視化工具,優化教學步驟
(一)引入氣泡圖,優化課前預習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教師逐漸認識到課前預習的重要作用。為了幫助學生初步構建知識體系,教師可以引入氣泡圖這一工具。從定義來看,氣泡圖是一種將零散的知識系統化的知識架構方法。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提前擬定多個關鍵詞,并要求學生根據這些關鍵詞,結合教材內容繪制氣泡圖。從教材內容來看,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包含Story time、Fun time等模塊,考慮到各單元的特點,教師既可以按照教材結構來設計關鍵詞,也可以圍繞知識點的理解、掌握、應用、遷移等不同層次來設計關鍵詞[3]。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7 How much?為例,本單元主要探討如何詢問物品價格以及如何回答。基于單元內容,教師精心設計了goods、numbers、life cases等關鍵詞。其中,在“goods”部分,學生需要總結教材中涉及的商品類型;在“numbers”部分,學生需要梳理教材中出現的數字;在“life cases”部分,學生需要思考教材中的句式經常出現在哪些實際生活場景。由于學生繪制的氣泡圖均為紙質版,為確保教學質量,教師可以與學生家長溝通,請他們協助學生將繪制的氣泡圖上傳至指定平臺。經過篩選,教師選出了一幅優質氣泡圖作為課程講解的案例。在講解過程中,教師基于這幅氣泡圖進行拓展。比如,在講解“實際應用”時,教師展示了具體的氣泡圖,并鼓勵其他同學圍繞圖中列舉的生活場景構建對話,從而在實際應用中掌握知識點。區別于以往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使學生在興趣驅動下自主完成知識點的應用與遷移,無論學生是否被選中參與課堂展示,均能從中受益。
課前預習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主要包含兩方面內容:一方面,教師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他們明晰“本單元講了什么”;另一方面,學生需要基于學習清單搭建邏輯架構。由于每個單元的內容均不同,所以教師需要根據教材內容,靈活選擇合適的可視化工具,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課程內容。
(二)引入文字云圖,優化課程講解
在以往的英語教學中,尤其是在閱讀教學中,存在一個顯著的問題,即學生對于新知識的探索欲望不足。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引入文字云圖這一工具,優化課程講解方式。在講解過程中,教師首先拋出幾個關鍵詞,然后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興趣點,提出自己想要學習的內容。通過收集和分析學生的反饋,教師能夠全面了解他們的需求和關注點,并以可視化的方式呈現。這種方法與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更能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 1 Our school subjects為例,從單元內容來看,學生將接觸并學習大量表示學科的詞匯。為了調動課堂氛圍,教師首先拋出了關鍵詞“學科”。隨后,教師詢問:“What comes to mind when it comes to the course schedule?”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儲備積極回應,如 “我最先想到的是數學”“我最先想到的是語文”……教師認真傾聽并逐一記錄這些學科的英文表達。當同學們分享完畢,教師將所有學科的英文表達按照正方形的軌跡排列在黑板上,并提問:“What subjects are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在詞匯講解階段,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將文字云圖中的每一個學科標簽進行拆解,詳細解釋其含義和用法。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使抽象的詞匯變得生動形象,更易于學生理解和記憶。
隨著小學英語教學的創新發展,小學英語閱讀教學被賦予了更多的內涵和更高的要求。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的主體性。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可以巧妙引入文字云圖這一新穎的教學工具,通過文字云圖的不同顏色和形狀,不僅能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他們的課堂參與度,還能幫助學生進一步優化閱讀方法,提升閱讀理解能力。
三、完善課程講解,優化教學評價
(一)引入思維導圖,優化知識總結
在課程結束后,部分教師通常會展示一張思維導圖,以梳理整個單元的知識點。而在新時期的教學中,教師應嘗試將繪制思維導圖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考慮到學生在學習能力、學習基礎、學習興趣等方面存在個體差異,他們在面對相同的知識時會產生不同的見解,教師需要從宏觀角度把控思維導圖的邏輯,并鼓勵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共同梳理單元內容。這樣,學生可以在一個自由寬松的環境中自主建立知識間的連接,各小組也可以在高效的生生互動中解決大部分的問題[4]。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2 A new student為例,學生需要熟練掌握如何介紹自己和他人的校園,并在討論、講述、表演、故事續編等活動中提升核心素養,增強文化自信。在課程結尾,教師為學生布置了一項復盤任務:本單元講授了哪些知識?學生需要以小組為單位思考“我學到了什么”和“我還有哪些疑問”。為了提高生生互動的效率,教師精心劃分了學習小組,確保學困生、中等生、學優生在各組平均分布,這樣可以促使他們互相幫助,共同進步。在互動過程中,由于學生關注點不同,他們展開了熱烈的觀點交流。例如,學困生在總結單元內容時,側重于具體的知識點;中等生和學優生則按照自己的理解以及教材內容將復雜的、無規律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最后,在成果分享階段,教師隨機選取一個小組,并圍繞該小組的思維導圖進行內容總結。
知識點的總結需要注重科學化和體系化。為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教師可以引入思維導圖和小組合作等多元化教學方式。思維導圖作為一種學習策略,能夠巧妙地將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結合起來,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幫助學生梳理知識,構建知識網絡,從而更好地把握整體知識,發展思維能力。通過高效的合作與溝通,學生能夠在加深對具體知識點的理解的同時產生新的思考。
(二)重構評價體系,優化評價方法
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占據主導地位,主要依據學生的探究成果和考試成績進行結果式評價。然而,從效果來看,學生經常會因評價內容的單調、枯燥而打擊學習積極性。為了改善這一狀況,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可視化工具,增強評價的互動性和有效性。可視化工具可以直觀地展示系統化的邏輯架構,幫助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方向,并積極參與互評和自評。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是互評還是自評,都以夯實英語基礎為前提。因此,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鼓勵他們自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5]。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7 Chinese festivals為例,本課教學內容包含四篇關于中國傳統節日的語篇,以及四張與之相關的圖片。教師以其中的“Spring Festival”為例,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觀察圖片并提取相關信息,通過自讀課文,畫出關鍵內容,并針對關鍵詞進行追問和梳理,從而勾連起學生的生活經驗,包括“When”“What to do”“What to eat”“Why”四個方面。為了更好地輔助學生的邏輯表達,教師采用了可視化和結構化的圖表來呈現。在充分引領和示范后,教師以目標導向、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自主實踐,并在對比中補全相關信息,從而進一步發展學生思維。
在課堂教學環節中,教師圍繞單元主題情境精心設計了一個口語表達任務。根據任務要求,學生需要從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中任選其一展開介紹。為確保任務的高質量完成,教師遵循教學評合一理論,利用思維導圖清晰地列出了評價標準。圍繞具體的評價標準,學生積極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例如,一名同學詳細介紹了春節這一傳統節日,當該生完成介紹后,教師并不急于點評,而是安排另一名同學點評。通過生生互動,學生逐步加深了對知識點的理解。
在新時期的小學英語教學中,學生不再處于被動地位。教師通過運用多樣化的可視化工具,可以激發學生的主動表達意愿,鼓勵他們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但小學生的知識儲備和英語能力尚處于不斷積累和提高的階段,因此,他們在點評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諸多問題。針對這些可能出現的問題,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勵,耐心細致地指導他們發現不足、找出原因并提出改進的辦法,助力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道路上不斷進步。
可視化工具的合理使用,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提升教學效率。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到可視化工具的重要性,熟練掌握其在不同場景下的應用。可視化工具的種類多樣且作用也有所不同,基于不同的單元教學重點以及文本內涵,教師要精心設計豐富的教學活動,將可視化教學融入課前預習、課中講解、課后復習等各個環節,通過高效的師生、生生互動,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不斷提升他們的英語綜合能力。此外,可視化工具的運用還能實現從“不可見的語言學習”到“可見的語言學習”的轉變,從而破解英語學習過程中語言思維發展不可見的問題。教師應當以大單元視角下可視化的目標設定和評價標準來引導學生進行主動學習,讓學生在課堂上清晰、有序地進行語言學習;以可視化的教學資源和教學策略來改變自身的教學行為,用“看得見的教”來促進學生開展深度學習,促進他們主動學習能力的發展和思維品質的提升,從而提高整體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齊建軍.思維可視化策略助力小學英語教學效能提升[J].遼寧教育,2022(19):33-36.
陳小香.走向思維可視化的小學英語繪本教學探究[J].校園英語,2022(21):73-75.
吳秀香.活用思維可視化 提升學生核心素養:以小學英語為例[J].教師,2022(12):54-56.
胡逸然.基于新課標 思考并實踐:應用“可視化”資源培養小學生英語閱讀的逆向思維力[J].小學生(上旬刊),2023(03):94-96.
黃鷹.思維可視化視域下英語以讀促寫教學探究[J].成才之路,2023(3):1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