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御苑
關鍵詞:課程思政;高職院校;英語教學;創新能力
引言:課程思政教育大背景下,為充分發揮出高職院校英語課程的思政育人價值,則需要對教育教學工作進行有效創新,打造全新的課程教育體系與教育模式,契合高職院校人才培育目標,助力高職學生品德與技能的全面提升,不斷提升學生的創新綜合能力,保證高職院校人才輸出的質量。
雙創教育背景下,為推動高素質創新創業的技能型人才培養,高職院校應當圍繞具體的教育課程,明確人才教育的目標,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成為行業中的佼佼者。在高職英語課程教育教學階段,教師積極貫徹落實課程思政育人要求,但由于英語課程的教育目標模糊,給教育工作創新造成直接的影響,如無法找到專業技能培養、職業修養培養、創新能力培養、思想政治教育的平衡點,導致教育失衡,無法實現課程思政背景下的育人既定目標[1]。
通過對高職學生的英語學習現狀分析可知,由于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差異顯著,而教師并未采取個性化教學與及時有效的人文關懷,導致學生對英語課程產生抵觸情緒,不利于高職學生英語綜合學習能力的提升,且阻礙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形成。由此可見,教師應當圍繞課程思政教育要求,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與潛力,使得學生能夠在潛意識中認識到英語學習的重要性,進而主動探究學習。
高職院校的個別英語教師,長期采取單一的教學方式,并沒有貫徹英語課程思政育人理念,忽視學生的英語學習主體性,弱化課程思政的思想育人功能性,使得很多學生對英語學科產生了認知偏差,即學不學英語都無所謂,反正未來從事技能型工作,英語知識基本用不到,該種學習理念下,使得學生對英語學科自暴自棄,不利于學生職業修養的形成,以及學生未來的人生成長[2]。
在課程思政人才培養背景下,為持續不斷地培養提升高職學生的創新能力,挖掘出學生的學習潛能,英語教師開展教學創新改革時,應當以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為教學終極目標,進而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與英語學情,選擇最佳的教學改革方向,提升教學改革創新的成功率。
筆者建議教師可針對課內外優質的英語課程思政教育資源進行靈活整合,而后根據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的興趣愛好,選擇最佳的介入時機,完成英語課程思政教育資源的滲透,輔助學生進行發散思考,從多個視角分析理解,豐富學生對外界事物的認知視域,打破學生固有認知的束縛,充分發揮出英語課程思政資源的育人價值,實現對高職學生思想意識形態的引領,助力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與民族文化本位意識認知。
例如,高職英語教學The Value of Time相關內容時,為使得學生認識到時間的寶貴,形成正確的時間意識,避免整日碌碌無為、荒廢學業。教師則應當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目標,設定“珍惜時間”的主題活動,并契合主題思想,對課內外優秀的英語課程思政教育資源進行整合,引導學生在文本閱讀學習過程中,對時間形成正確的理解認知,使得學生認識到自己以往浪費時間的錯誤行為,實現本主題下的英語課程思政育人效果[3]。
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大環境下,英語無用論根本站不住腳,因為英語是國際交流的官方語言,且英語已經與各行各業進行了深度的融合。高職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必須改變自己固執的認知,能夠客觀深刻地認識到英語學習的重要性,進而筑牢自己的職業基礎,為未來的職業發展提供支撐。
高職英語教師針對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培養時,應當基于課程思政育人的理念與要求,突出學生的英語學習主體性,并將英語教學內容與學生的未來職業進行深度結合,為學生打造相關的職業情境,使其沉浸其中體驗職業英語的現實應用價值與作用。通過真切地感知與獨立思考,逐漸使得學生對英語課程產生一定的興趣,調動學生的英語學習主觀能動性。在職業英語內容學習過程中,思考英語課程內在的思想內涵與精神力量,完成對其的吸收融化,不斷提升高職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與職業創新能力。
例如,高職英語教學The Power of Perseverance相關內容時,為引導學生形成堅韌不拔的高貴品質,能夠對一件事堅持到底。教師在進行課程思政教育時,應當突出學生的英語學習主體性,并根據高職學生未來的職業特點,為學生創設相應的職業體驗情境,使得學生直面未來工作崗位中遇到的棘手問題,如工件加工不符合要求、設備維修不達標、設備操作精準度差等。若學生不具備堅持不懈的意識與一定的創新能力,將可能放棄解決相關問題,并尋求轉行的方向。
為避免學生在未來職業發展道路中半途而廢,教師則圍繞The Power of Perseverance文本內容,引導學生進行職業情境體驗,思考如何才能形成堅韌不拔的品質,以及一定的創新創造能力,借助英語課程文本的思政育人啟發,使得學生吸收文本The Power of Perseverance中堅持不懈的力量,實現課程思政下的高職院校人才培育目標。
新形勢職業人才培養環境下,為持續推動高職院校課程思政教育工作的落地,教師則應當緊扣課程的特點,采取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實現課程思政育人與技能人才培養的預期目標。在高職院校英語課程教學階段,教師需準確把握高職英語課程思政的教育特點,如文本思政資源豐富、思政育人切入點多等[4]。
為完成課程思政下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則需要積極改革英語課程思政育人模式,避免對學生進行單一的說教,應當結合時事熱點、國際新聞、市場動態等多種元素,增強英語課程思政教育的趣味性與豐富性,調動學生的求知欲,使其在探索中發現新的領域,并主動解決遇到的各種復雜問題,進而助力學生創意意識與能力的逐漸形成。如在文本The Secrets of Happiness教學時,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分享交流活動,圍繞文本的主題“幸福的秘訣”,讓學生形成積極樂觀的心態,助力學生自由個性的成長。
英語課程思政育人時,不能始終停留在理論層面,避免學生無法對其思想內化于心,影響到學生職業修養與創新能力的形成。在高職院校英語課程教育教學改革時,應當基于市場人才需求的導向,明確課程思政的人才培育方向,進而打破英語課程的教育現狀,為學生創設全新的英語學習成長環境。
例如,高職院校英語教學The Difference between Success and Failure相關內容時,為使得學生正確認識成功與失敗,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教師針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時,應當契合文本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開展針對性的課外實踐活動,并設定相應的小組合作任務、個體挑戰任務等,讓學生進行自由選擇,在挑戰任務的過程中,激發出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得學生體驗從失敗到成功的過程,形成平和的心態,正視學習與生活中的挑戰,在面對失敗時越挫越勇,提升自我的綜合學習實力。
高職學生學習英語課程內容時,為不斷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自信心,引領學生的漢語言民族文化本位意識,助力學生產生一定的職業認同感與榮譽感,教師在教學改革創新時,應當緊扣課程思政教育要求,針對高職英語的教育評價工作進行合理改革創新,充分發揮出教學評價的優勢。
鑒于此,教師在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進行點評時,可開展過程性的賞識評價,積極發現高職學生英語學習中的閃光點,并借助英語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鼓勵肯定,進而激發出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在自主學習進步過程中,對自己的職業發展進行全新的規劃,主動學習英語課程內容與專業知識,助力自我創新能力、職業核心競爭力的不斷提升。
結語:綜上所述,文中以高職院校的英語課程教育教學工作為例,重點闡述了課程思政的人才培養視域下,如何構建全新的英語課程思政育人模式,挖掘出英語課程思政育人潛在價值,旨在說明英語課程思政育人工作創新改革的必要性與重要性。今后,在高職院校英語課程教學時,教師需認識到英語課程思政育人工作開展的迫切性,并主動總結教育教學創新經驗,打破傳統的英語課程教學模式,為學生架構全新的英語課程思政學習成長環境,挖掘出學生的學習潛能,全面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與專業技能。
參考文獻:
[1]韓趙東.課程思政背景下高職英語教學研究[J].炫動漫,2023(4):0250-0252.
[2]楊瑤.課程思政背景下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模式探究[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23(27):72-75.
[3]崔俊飛.課程思政背景下高職英語教學改革探究[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23(25):109-112.
[4]姚融樂,羅錦霞.課程思政背景下高職英語教學改革路徑與方法探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3,22(4):149-151.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工程高等職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