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羅滋瑩
摘 要:隨著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的快速發展,1+X證書制度下的“課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顯得尤為重要,相關改革旨在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效率,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學生可以在學習過程中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提高學習效果和就業競爭力。基于此,本文分析1+X證書制度本文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必要性、策略和未來發展趨勢,供廣大教育界同仁參考。
關鍵詞:智能網聯汽車技術 高等教育 人才培養模式 課程改革 證書制度
1 引言
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已經成為未來交通領域的重要發展方向。這一新興技術領域的出現,對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適應市場需求,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教育工作者需要在1+X證書制度下進行“課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將課程內容和職業資格證書緊密結合,使學生在獲得學歷的同時,也能夠獲得與工作崗位相對應的職業技能證書。這將有助于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
2 1+X證書制度與“課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之間的關系
1+X證書制度是一種教育制度,其中“1”代表學生獲得學歷證書,“X”代表學生獲得職業資格證書或其他專業證書,旨在提高職業教育的質量和適應性,使學生在獲得學歷的同時,也能夠獲得與工作崗位相對應的職業技能證書。而“課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是一種將課程內容和職業資格證書結合在一起的人才培養方式,學生可以在學習過程中,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提高學習效果和就業競爭力。由此可見,1+X證書制度和“課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在提高學生職業技能和就業競爭力方面有著共同的目標,它們相互促進、靈活適應市場需求,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1]。首先,1+X證書制度和“課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都致力于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和就業競爭力,根本目標都是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提高教育的實用性和針對性。其次,1+X證書制度下,學生可以更方便地獲得各種職業資格證書,從而為“課證融通”的實現提供了可能性;而“課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則是對1+X證書制度的進一步深化和具體化,通過課程與證書相結合使得學生在獲得學歷的同時,也能夠獲得實用的職業技能。再次,1+X證書制度給予了學生更多的選擇權,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職業規劃選擇合適的證書;而“課證融通”則使學校可以根據市場需求靈活調整課程設置,確保學生所學與市場所需相匹配。最后,1+X證書制度主要從宏觀層面為職業教育提供指導,而“課證融通”則更多地關注具體課程與證書的結合,兩者相輔相成,共同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全面的支持[2]。
3 1+X證書制度下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專業“課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性
“課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對于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專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它能夠適應市場需求、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具體而言,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專業是一個綜合性強、技術更新快的新興專業,對人才培養的要求也相對較高,對“課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可以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有效性。①隨著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的快速發展,市場對相關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對“課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可以更好地把握市場動態,根據市場需求調整課程設置,確保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的無縫對接[3]。②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專業涉及的知識領域廣泛,涵蓋傳感器技術、通信技術、控制技術等多個方面內容,加大力度改革“課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可以將此類知識領域有機地融合到課程體系中,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有效性。③在“課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下,學生可以在學習過程中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和實用性,從而提高學習效果。④做好“課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工作,學生可以獲得更多的職業技能證書,增強自身的就業競爭力。使學生更好地適應工作崗位的要求[4]。
4 1+X證書制度下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專業“課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策略
為保證“1+X”證書制度下科學合理進行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專業“課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需完善相關的改革體系,如圖1所示。
4.1 優化課程體系
優化課程體系是實現“課證融通”的關鍵,這意味著要將職業技能證書的內容整合到課程中,確保學生在完成課程學習后,能夠直接與職業技能對接,減少額外培訓和準備時間。
例如:在《汽車電子技術》課程中,除了教授基本的電子技術知識外,還可以融入關于汽車電子控制單元(ECU)的編程、調試等職業技能內容。首先,教師需要對汽車電子技術相關的職業技能證書的考試大綱進行深入的研究,了解證書考試的具體要求,明確學生需要掌握哪些技術、具備哪些實踐技能。其次,根據證書考試的要求,對《汽車電子技術》的課程內容進行相應的調整,增加關于汽車電子控制單元(ECU)編程、調試等方面的內容,確保課程內容與證書考試內容的一致性。再次,汽車電子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除了理論教學外,還需要加強實踐教學環節,設置實驗、實踐課程,促使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掌握相關技能,提高實踐能力。與此同時,可以邀請汽車電子行業的專家參與教學,為學生提供實際的工作經驗和技能傳授,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課程內容。最后,定期對課程的教學效果進行評估,收集學生的反饋意見,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問題所在,及時進行調整和改進,以提高教學質量。
4.2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確保“課證融通”順利實施的重要一環,由于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專業涉及的知識領域廣泛,教師需要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才能有效地指導學生。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學校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①組織教師參加定期的專業培訓,以幫助學生更新知識、了解行業最新動態和技術發展趨勢,涵蓋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的各個方面,如自動駕駛、車聯網、人工智能等。②與企業合作,為教師提供實踐機會,促使學生深入了解實際的工作流程和技術應用,這樣可以使教師將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相結合,提高自己的實踐經驗,從而更好地指導學生。③鼓勵教師參與科研項目,尤其是與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相關的項目,接觸到最前沿的技術和研究成果,并將其融入教學中,提高教學質量。④定期組織教師研討會或交流會,促使不同背景和專長的教師分享經驗、探討教學方法和行業動態,促進教師之間的合作與共同進步[5]。⑤除了本校的教師,還可以邀請行業專家、企業技術骨干等外部人士作為特邀講師或導師,為學生提供更豐富、更貼近實際的課程內容。⑥為了鼓勵教師持續學習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可以構建相應的激勵機制,如為參加培訓和研討的教師提供經費支持、將其成果納入工作考核等。⑦制定科學的教師評價體系,不僅關注教師的教學效果,還要關注教師的專業發展,幫助教師發現自己的不足,促進其改進和成長。⑧鼓勵教師整理和分享教學資源,如課件、案例、實驗指導書,降低教師的備課成本,提高教學效率。⑨加大對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力度,吸引更多具有豐富經驗和學術背景的專家加入教師隊伍,提升整體師資水平[6]。
4.3 加大校企合作力度
校企合作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徑之一,學生可以獲得更多的實踐機會,從而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同時企業也可以從中獲得技術支持和服務,進一步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具體而言,校企合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①學校與企業合作開展實踐教學項目,促使學生有機會參與到企業的實際工作中,了解企業的運作流程和技術要求,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同時也可以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和服務。②邀請企業專家來校舉辦講座和指導,促使學生能夠了解行業最新動態和技術要求,為自己的職業規劃和發展打下基礎。③學校和企業可以共同構建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模擬企業的實際工作環境,促使學生更好地適應未來的工作,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和服務,促進企業的發展。④學校和企業可以共同開展研發項目,推動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共同研發操作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接觸到最新的技術,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同時也可以為企業帶來更多的技術成果和經濟效益。
4.4 注重學生職業技能培養
在“課證融通”模式下,除了理論知識的學習外,職業技能的培養也是學生未來職業發展的重要基礎。首先,學校可以開設相關的職業技能實訓課程,與企業的實際需求相結合,促使學生在實踐中更好地掌握技能。其次,學校可以鼓勵學生參加相關的行業技能競賽,與其他學生的競爭和合作,學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同時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和團隊協作能力。最后,學校可以與企業合作,提供職業技能培訓和認證的機會,學生可以獲得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提高自己的職業競爭力。在此基礎上,學校也可以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和服務,促進企業的發展。
4.5 加強教學質量監控
教學質量是教育教學的核心,加強教學質量監控是保障教學質量的必要手段。首先,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應該覆蓋教學全過程,包含課程設計、教學實施、學生評價等多個環節,應該明確各項質量標準,并根據實際情況不斷進行調整和完善。其次,學校應該定期進行教學評估,收集學生、教師、用人單位等多方面的反饋信息,對教學質量進行全面評估。在此基礎上,應該及時將評估結果反饋給相關人員,以便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再次,學生和教師是教學質量監控的重要參與者,應該構建相應的評價系統,鼓勵學生和教師積極參與教學質量評價,評價結果可以作為改進教學的重要依據。最后,學校應該定期對教學質量進行審計,檢查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有效性,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完善。與此同時,教師應該密切關注行業發展和市場需求,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方式,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綜上所述,加強教學質量監控是保障教學質量的必要手段,構建完善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定期進行教學評估和反饋、設立學生和教師評價系統、定期對教學質量進行審計和調整等措施,可以全面提升教學質量,培養出更符合市場需求的高素質人才。
5 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專業“課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未來發展趨勢
5.1 持續更新和調整
隨著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的快速迭代,相關的標準和規范也在不斷變化。為了確保人才培養的質量和適應性,未來的培養模式將更加靈活,能夠及時跟蹤新技術、新標準,對教學內容和方式進行相應的調整。
5.2 倫理與責任的教育
隨著技術的廣泛應用,倫理和責任問題日益受到關注。未來的培養模式將更加注重這方面的教育,引導學生正確看待技術發展與倫理道德的關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道德意識。
5.3 跨界合作與資源整合
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的發展涉及多個領域,主要涉及到電子、通信、控制等。未來的培養模式將更加注重跨界合作,整合各方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全面、更深入的學習和實踐機會。
5.4 個性化與定制化教學
隨著教育技術的發展,未來的培養模式將更加注重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定制化的教學計劃和靈活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職業規劃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
5.5 智能化教學輔助
借助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未來的培養模式將實現智能化教學輔助。憑借信息化技術對學生的學習數據進行實時分析,為教師提供精準的教學建議,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果。
5.6 國際視野的培養
隨著全球化的深入發展,未來的培養模式將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選擇與國際知名企業和學校進行合作交流,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國際學習和實踐機會,幫助學生了解國際前沿技術和發展趨勢。
6 結語
總而言之,在1+X證書制度下,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專業的“課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是適應市場需求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必要手段,優化課程設置、引入實際案例、加強實踐教學和構建產學合作機制等策略,教育工作者可以培養出更多符合市場需求的高素質人才。同時,教育工作者也需要關注新技術和新標準的發展,不斷更新和調整人才培養的內容和方式。
參考文獻:
[1] 袁俊,陳勇,趙魏維,等.職業本科活頁式、手冊式教材開發研究——以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綜合實訓為例[J].時代汽車,2023(14):75-77.
[2]楊秋鳳.智能網聯技術背景下中職學校汽車專業群建設探討 ——以廣西機電技師學院為例[J].廣西教育(中等教育),2021(3):47-48,89.
[3] 丁偉,程巖.智能網聯汽車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以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農機使用與維修,2021(9):113-114.
[4]曠慶祥.高職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專業群的實訓資源建設研究——以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為例[J].山西青年,2021(11):129-130.
[5] 李敏,陳付龍,胡飛,等.“雙高”建設和智能網聯汽車“1+X”證書制度背景下課程改革探索——以“車載網絡應用技術”課程為例[J].蕪湖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24(3):25-28.
[6]孫大明,胡蘇敏,董琨.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策源能力提升的多元路徑——基于試探性治理框架的組態分析[J].科技進步與對策,2023,40(16):108-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