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丁莎妮(1990~),女,漢族,湖南益陽人,杭州市浦沿小學,研究方向:音樂教育。
摘? 要:文章旨在探索以單元關聯視角為基礎的小學音樂教學方法,旨在促進學生的音樂素養和綜合發展。文章采用實地觀察、教育實驗和文獻綜述等方法,結合單元關聯理論,探討如何將不同音樂單元相互關聯,構建有機的教學體系。研究發現,基于單元關聯視角的音樂教學方法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同時也促進學生跨學科的綜合學習。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育;單元關聯;教學方法;音樂素養;綜合發展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4)08-0145-04
小學音樂教育作為培養學生審美情感、音樂技能和綜合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備受關注。傳統的音樂教育往往注重單一的音樂元素,如音符、旋律和節奏,但缺乏跨學科的聯系和綜合性的教學方法。在這一背景下,單元關聯視角被引入音樂教育領域,旨在構建有機的音樂教學體系,促進學生的音樂素養和綜合發展。
一、 單元關聯視角特點
(一)整體性
在單元關聯視角下,教學注重整體性,強調從整體出發來理解知識點之間的關聯。這意味著教育者不僅關注單個知識單元內部的知識點,還關注不同知識單元之間以及不同學科之間的知識結構關聯。教育者通過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整體性,幫助他們建立起更為完整和綜合的認知結構。通過這種整體性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知識的內在聯系,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二)相關性
單元關聯視角下的教學強調知識之間的相關性。這意味著不同知識單元之間存在著內在的聯系和關聯,而不是孤立的知識點。教育者的任務是幫助學生發現這些相關性,使其能夠將不同領域的知識相互關聯,形成豐富和有深度的學習經驗。通過強調相關性,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知識的應用和實際意義。
(三)階梯性
單元關聯視角下的教學強調階梯性,即通過逐漸深入和拓展的方式構建知識結構。教育者會在不同的知識單元之間建立起逐漸升級的學習路徑,使學生能夠逐步掌握更為復雜和深刻的知識。這種階梯性的教學方法有助于學生建立堅實的知識基礎,逐漸提高他們的認知水平。
(四)綜合性
單元關聯視角下的教學強調綜合性,即將不同領域的知識結合在一起,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教育者會鼓勵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問題中,解決跨學科的挑戰。這種綜合性的教學方法有助于學生培養創造性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使其能夠更好地應對復雜的現實情境。
在單元關聯視角的教學中,以上特征共同構成了一種有機的教學形式,旨在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和綜合發展。通過注重整體性、相關性、階梯性和綜合性,教育者可以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和有意義的學習體驗。
二、 單元關聯視角下的小學音樂教學存在不足
(一)教學內容斷章取義
在單元關聯視角下的小學音樂教學中,一項顯著的不足是教學內容常常存在斷章取義的情況。這意味著教師過于側重單元內的特定音樂主題或技能,而忽略了與其他單元之間的有機聯系。例如,在教授關于音符和音程的知識時,教師僅關注這一單元的內容,而忽略了這些知識與其他音樂元素的關系。這種教學方法導致學生對音樂的整體理解不足,難以將各個單元的知識和技能有機整合起來。
(二)教學進度不夠合理
有時候,教師急于完成每個單元的教學,導致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來深入理解和掌握音樂知識和技能。這種情況下,學生只是匆匆忙忙地學習各個主題,而沒有機會進行深入的音樂實踐和探究。這種教學進度的問題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使其無法在音樂領域取得全面的發展。
(三)學生音樂素養整體薄弱
單元關聯視角下的小學音樂教學不足是學生的音樂素養通常呈現整體薄弱的趨勢。因為教學往往側重于各個單元內的特定內容,學生難以形成音樂知識和技能的有機結構。學生會在某些領域表現出相對的突出,但整體上的音樂素養相對較弱,難以在不同的音樂情境中自如應用和表現。
(四)缺乏跨學科整合
音樂與其他學科如數學、科學、文學等之間存在豐富的關聯,但教學往往沒有充分利用這些關聯。這導致學生無法在音樂中體驗到跨學科學習的樂趣和益處,錯失了音樂教育的綜合性和深度。
(五)評價方法單一化
教師常常使用相似的評價方式,如書面測驗或聽力測試,來評估學生的音樂表現。這種單一化的評價方法無法全面了解學生的音樂能力和理解水平,忽略了音樂教育中多樣化的表達方式。這也限制了學生在音樂領域中的個性化發展和展示機會。
三、 單元關聯視角下的小學音樂教學相關建議
(一)依據新課標,提高學生音樂素養
在單元關聯教學下的小學音樂教學中,首先需要仔細研讀和理解音樂課程標準。這些標準規定了音樂教育的目標和要求,教師應該明確自身所教授的內容與課標的關聯,確保教學活動符合教育部門的要求。審美能力在音樂教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音樂課程標準的關注點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這意味著教師需要仔細研究課標中有關審美的要求。審美能力的培養包括讓學生能夠欣賞、理解和評價音樂作品。在研究音樂課標時,教師需要明確不同年級和學習階段學生應具備的審美素養,以便于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活動。其中涉及音樂作品的欣賞、音樂元素的分析、音樂風格的辨別等方面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聆聽不同類型的音樂、分析音樂作品的結構和情感表達以及進行音樂評論等方式來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音樂實踐是另一個音樂教育的核心要素,也需要在研究課標時得到重視。音樂課程標準通常包括音樂表演、演奏、歌唱等方面的要求,其中涵蓋學生在音樂實踐中的參與和表現。教師需要根據課標的指導,組織學生參與各種音樂實踐活動,以幫助他們培養音樂技能和表現能力。這可以包括學生合唱團、樂器演奏、音樂劇表演等不同形式的音樂實踐。通過親身參與音樂活動,學生將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音樂,提高音樂技能,同時培養音樂自信心和表達能力。音樂創造力是音樂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也需要在研究課標時納入考慮。音樂課程標準強調學生的音樂創作和創新能力,這意味著教師需要了解課標中對學生音樂創造力的要求,并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潛能。音樂創造力可以通過鼓勵學生參與音樂創作、編曲、即興演奏等方式來培養。這些活動可以促使學生思考音樂的不同元素,如旋律、節奏、和聲等,并嘗試將其組合成新的音樂作品。教師可以提供創作任務和指導,同時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音樂創意,從而培養學生的音樂創造力和創新思維。
(二)認真研讀教材,明確教學目標
首先,深入研讀一年級下冊音樂教材的內容和教學目標是音樂教育中的基礎性工作。這一步驟對指導教學活動至關重要。教師需要仔細分析每個大單元的音樂素養目標,包括音樂知識、音樂技能和音樂情感等各方面的要求。這些目標應該與學校的課程標準和學科要求一致,以確保學生在音樂教育中獲得全面的培養。其次,研讀教材中提供的教學方法和活動建議對教師的教學策略至關重要。音樂教育強調互動和實踐,因此教師需要了解如何引導學生參與各種音樂活動,包括歌唱、演奏、舞蹈等。教材中的教學方法和活動建議可以作為教師設計課堂活動的有益參考,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體驗音樂。最后,根據教材的內容和教學方法,教師需要精心設計教學計劃。其中包括確定教學進度、課程安排和教學資源的選擇。通過充分研讀教材,教師可以更好地準備和組織教學活動,確保學生在音樂教育中獲得全面的培養,建立堅實的音樂基礎和培養音樂興趣。這也有助于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反饋,幫助學生在音樂領域不斷進步。
(三)加強學情分析,尊重學生學習實情
學情分析在音樂教育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特別是對一年級下半年的學生,這一階段標志著其在音樂領域的旅程已經開始,因此學情分析顯得尤為重要。首先,一年級下學期的學生通常處于音樂學習的初級階段。他們對音樂的基本概念和技能有一些了解,但整體上還需要在音樂教育中建立堅實的基礎。這意味著教師需要采用初級音樂教育方法,幫助學生建立音樂的基本認知和技能。其次,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音樂經驗各不相同。一年級下學期的學生來自不同的背景,有的學生已經接觸過音樂,而其他人是音樂的初學者。因此,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興趣和經驗水平來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以確保所有學生都能積極參與音樂學習。再次,學生的學習風格有所不同。有些學生喜歡通過聽覺方式學習音樂,而其他學生更喜歡通過視覺方式學習。因此,教師需要提供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例如,可以通過音樂欣賞、歌唱、演奏和創作等多種方式來教授音樂知識和技能。最后,教師還應該考慮學生的學習進度和能力。一年級下學期的學生在音樂領域的發展速度會有差異。因此,教師需要靈活地調整教學內容和難度,以確保每個學生都能按照自己的步伐前進。
(四)確定大單元整體教學目標和思路
在音樂教育中,明確整體教學目標和思路是為了確立教育的方向和重點,以使教學活動更具針對性。這一步驟在單元關聯教學中尤為重要,因為其有助于教師更好地規劃課程、組織教學活動以及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明確整體教學目標意味著教師需要仔細分析每個大單元的音樂素養目標。其中包括音樂知識、音樂技能和音樂情感等多個方面的要求。這些目標不僅要與學校的課程標準和學科要求保持一致,還應該與教育的整體目標契合。這樣,教師可以確保學生在音樂教育中得到全面的培養,包括音樂素養的各個維度。此外,明確整體教學思路涉及如何組織教學活動和課程內容,以實現教學目標。教師需要考慮如何合理安排教學活動的順序,如何分配時間,選擇何種教材和教具以及采用何種評估方式。在單元關聯教學中,教師可以思考如何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策略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樂知識和技能。
(五)提煉基本問題和關鍵問題
提煉基本問題和關鍵問題有助于教師更加精確地確定教學的方向和重點,使學生能夠深入思考和探討音樂相關的核心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音樂素養。每個音樂單元都有其核心概念和重要知識點,通過提煉出基本問題,教師可以明確教學的核心內容,確保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集中精力掌握重要的音樂知識和技能。這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音樂理論。關鍵問題通常涉及音樂的實際應用和創造性思考,需要學生運用所學的音樂知識和技能來解決具體的問題或開展獨立的音樂項目。通過解決這些問題,學生能夠培養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能力,從而更好地理解音樂的多樣性和豐富性。教師可以根據這些問題設計相關的評估任務和評價標準,從而全面了解學生在音樂單元中的表現和成果,及時發現學生的學習問題,并提供個性化的指導和反饋。
(六)創設情境
通過創造各種音樂情境和場景,教師可以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參與音樂活動,從而增強他們的音樂情感和表現力。在音樂教學中,創設情境可以采用多種方式和形式。例如,教師可以組織音樂會、音樂劇演出或音樂作品的解讀活動,讓學生親身參與其中,感受音樂的美妙和魅力。此外,教師還可以模擬音樂會場景,讓學生扮演觀眾、演奏者或指揮,體驗不同角色帶來的音樂感受。這種情境創設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音樂作品的情感表達和藝術特點。創設情境也可以通過音樂故事情境的編排來實現。教師可以選取有代表性的音樂作品,構建與之相關的情境故事,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劇情演繹等方式,沉浸在音樂故事中,體驗音樂的情感和故事情境的融合。這種方式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音樂情感,還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的主題和內涵。此外,創設情境也可以包括音樂創作和表演的情境。學生可以參與音樂創作活動,創作自己的音樂作品,表達自己的音樂情感和創造力。學生還可以參與音樂表演,展示自己的音樂才華和表現力,體驗音樂演出的情境。這種情境創設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音樂創作和表演能力,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
(七)開展多元評價
在單元關聯視角下的小學音樂教學中,開展多元評價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策略,旨在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評估他們在音樂領域的成果。這一策略的實施不僅有助于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問題,還能夠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體驗,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和表現能力。通過教師對學生在音樂課上的表現進行觀察和評估,以全面了解他們的音樂技能、情感表達和參與程度。這一方法突出了音樂教學的實踐性和情感性質,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和表現能力。觀察評價不僅關注學生的音樂技術水平,還關注他們在音樂活動中體現出的情感、表達和參與程度。通過仔細觀察學生的表現,教師可以提供及時的反饋和指導,幫助他們不斷提高音樂能力和藝術表達水平。通過音樂知識和技能的測試,教師可以評估學生的音樂理論水平,包括音樂概念、音符閱讀、音程等方面的知識。這種評價方法有助于了解學生對音樂理論的掌握程度以及他們是否能夠準確應用這些理論知識于音樂實踐中。同時,測試和測驗也可以幫助教師調整教學策略,針對學生的需求進行教學設計。作品展示是音樂教學中的一種重要評價方式,鼓勵學生通過音樂創作和表演來展示他們的音樂才華和表現力。學生可以參與合唱、獨奏、樂隊演奏等音樂活動,展示自己的音樂作品。這種評價方法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和音樂技能,還鼓勵其積極參與音樂創作和演出,提高了音樂教育的實踐性和趣味性。自我評價和同伴評價是音樂教學中的一種自主性評價方式。學生可以參與自我評價,通過反思自身的音樂表現,評估自身的音樂技能和表達能力。此外,同伴評價也有助于學生之間的互相學習和合作,通過評估同伴的表現,學生可以相互提供反饋和建議,幫助對方改進和進步。
四、 結論
通過文章的探索和實踐,我們可以看到以單元關聯視角為基礎的小學音樂教學方法在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和綜合發展方面具有巨大潛力。這種方法不僅激發了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還促進了跨學科的綜合學習,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希望文章可以為小學音樂教育領域提供有益的經驗和啟示,為教育者提供一種新的教學方法,有望為學生的綜合素養的培養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參考文獻:
[1]王藝澄.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音樂大單元教學設計:以蘇少版五年級下冊“童聲中國娃”單元為例[J].新課程導學,2023(23):53-56.
[2]葉麗芳.小學音樂大單元主題教學的內容整合與實踐策略:以人教版教材為例[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23(6):101-103.
[3]胡群芳.小學音樂單元逆向教學設計的思考:以四年級三首變奏曲單元為例[J].中小學音樂教育,2023(6):18-20.
[4]陳天舒.立足核心素養,貫徹整體教學:小學音樂單元視角常態化教學策略[J].當代家庭教育,2023(11):199-201.
[5]章璐.基于小學音樂學習下大單元結構化教學思維的研究[C]∥中國陶行知研究會.2023年第二屆生活教育學術論壇論文集,2023:564-566.
[6]張婷婷.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音樂單元活動作業設計的探究:以《童年的音樂》一課教學為例[J].基礎教育論壇,2022(5):63-64.
[7]程郁華,胡召.北京市小學音樂學科主題單元教學現狀探析:基于“2020年北京市優秀教學設計征集與展示活動”教學設計文本[J].中國音樂教育,2021(2):4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