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SAQ訓練法起源于歐美國家,是一種專門提升速度、靈活性和快速反應能力的訓練法,具有一定趣味性和靈活性,可以調動青少年參加訓練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加社會交流、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本文以SAQ訓練法為實驗手段,研究其對青少年快速變向移動能力所產生的影響效果,以期為青少年足球訓練提供參考依據。結果顯示,SAQ訓練可以顯著提升9~11歲學生足球快速變向移動能力。
關鍵詞:SAQ訓練法;青少年;足球運動;快速變向移動能力
SAQ訓練法是Randy Smithe在1980年首次提出的概念,其中S是速度(speed),代表運動過程中的位移速度;A是靈活性(agility),也稱為敏捷性,代表在運動中快速改變身體姿態,準確完成不同空間內身體變化的能力;Q是快速反應(quickness),也被稱為爆發力[1]。SAQ訓練法是一種更加注重提升全身動作速度的訓練方法,有利于調節運動員神經中樞對反應的傳導速度,從而刺激隊員在短時間內適應當下環境,并且做出反應,有效提高變向能力、停止后加速的能力[2]。通常認為減速、重新調整身體朝向或部分身體朝向接下來運動的方向,以及后續爆發式地進行二次加速是變向移動能力構成三要素[3]。“快速”和“變化”是變向移動能力的兩個體現方面。Young在研究靈敏性的影響因素模型中提出,感知和決策與變向速度能力是靈敏性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變向速度又取決于制動和加速能力、變向和躲閃能力、快速改變動作的能力[4],即快速變向移動能力是指球員在多變的比賽場景中,快速、準確、協調地變換身體空間位置的能力。
一、研究對象和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文以SAQ訓練法對9~11歲學生足球運動快速變向移動能力的影響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1.實驗法
隨機抽取山東省濟南市里仁小學9~11歲男子足球校隊的32名學生為實驗對象。在實驗開始前隨機分組抽取實驗組和對照組各12名學生。實驗時間共13周,其中第1周進行預實驗,其余12周為訓練時間,每周一至周五下午2∶30~4∶00進行訓練,一節課90分鐘,實驗前一周進行前測,實驗后一周進行后測。實驗器材包括足球、敏捷軟梯(5m×10節)、mini小欄架(高15cm、寬46cm)、大欄架(高23cm、寬46cm)、三色彈力帶、高款標志桶、標志盤、分隊服、敏捷圈、口哨、皮尺等;采用Smart Speed Pro測試儀器進行準確的數據收集。實驗組的訓練計劃主要采用SAQ訓練法;對照組的訓練計劃主要采用普通移動能力的訓練方式。兩組的訓練計劃分為三個階段,即適應階段、提高階段和鞏固階段,實驗組適應階段進行跑動訓練、快速移動訓練、身體變向訓練、步伐訓練、反應能力訓練、抗阻力和爆發力的訓練;提高階段進行運動感知訓練、快速移動訓練、步伐訓練、反應訓練、組合跑跳訓練及結合球練習;鞏固階段進行身體感知和反應訓練、組合跑跳訓練和結合球練習。對照組適應階段進行快速移動訓練、跑動訓練、核心力量訓練、反應能力訓練和變向訓練;提高階段進行快速移動訓練、跑動訓練、核心力量訓練、反應能力訓練和變向訓練;鞏固階段進行快速移動訓練、跑動訓練、核心力量訓練、反應能力訓練和變向訓練。
測試指標在實驗前對專家進行訪談和權威論文的研究,得出該實驗中所使用的的測試指標。具體測試指標如下。
(1)Illinois測試[2]:信度系數為:0.96(95%CI,0.85—0.98);具有強相關(r=0.31[95%CI,0.24—0.39];p,0.05)。測試方法為:受試隊員站立位準備,聽到指令后,兩次直線變向沖刺后,進行中間“8字形”繞桶后沖刺進行兩次直線沖刺到終點結束。
(2)Pro測試[2]:信度系數為:0.9(0.95%CI,0.84—0.94)。測試方法為:受試隊員站立位準備,最快速度沖刺5m向右側桶,轉身反向沖刺10mC桶,最后至A桶結束。
(3)T形測試[2]:信度系數為:0.95(95%CI,0.92—0.97)受試隊員站立位準備,快速直線沖刺9.10mB桶;側滑步向左沖刺5mC桶,側滑步向右9.10mD桶,側滑步4.55m至B桶。
(4)505變向測試[3]:信度系數為:0.968(95%CI,2.78—2.90)和0.88(95%CI,0.81—0.93)測出方法為:受試隊員站立準備,沖刺15m(通過10m的Smartspeed分段計時器),到線轉身沖刺過計時器結束。
(5)L形測試[3]:信度系數為:0.94(95%CI,0.90—0.96)。測試方法為:受試隊員站立位準備,直線沖刺4.55m到達B桶轉身回A桶后,沖刺4.55m繞B桶到C桶后,轉身沖刺繞C桶至B桶到A桶結束。
(6)AFL運球測試[5]:受試者站立位準備,帶球依次繞S過5個標志桶,最后運球到終點;每個桶間距5m,B-D距中間線2.5m,球到終點線計時結束。
2.數據統計法
在實驗結束后,對所測試的具體數據進行實驗前與實驗后的對比與分析。通過SPSS軟件進行統計處理,制作成相關圖表,為研究提供必要的數據支撐。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實驗前實驗組和對照組快速變向移動能力測試指標結果與分析
為了確保本次研究實驗過程中的數據準確行和科學性,所以在實驗前一周和實驗后一周進行前測和后測。由表1可知兩組數據的結果與分析,即實驗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數據沒有顯著性差異,符合實驗干預條件;在訓練中和測試前做好準備活動,避免在運動過程中造成損失和動作不當引起的實驗誤差。
(二)實驗后實驗組和對照組快速變向移動能力測試指標結果與分析
將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后的數據對比中發現,在Illinois測試、Pro測試、T形測試、505測試、L形測試中、AFL運球測試,實驗組比對照組有提升;通過對于兩組的數據可以看到,六項測試項目p值均小于0.01,表明SAQ訓練法對于青少年快速變向移動能力提升效果非常明顯,具有顯著性差異(表2)。分析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后的差異,一是認為SAQ訓練法中有很多改變身體空間位置和步伐練習和訓練,如,跑動中的急停、急轉等有助于提升反應素質和變向移動的練習[1];也有加速跑、變速跑、減速跑[2]和“W”形移動跑等提升青少年在跑動中不斷變化身體形態能力;爆發力練習中的跳木箱和彈力帶牽引跑則提升青少年在短時間內的爆發沖刺能力;因此導致實驗后兩組測試結果有差異[4]。二是普通移動訓練法中,有很多步伐訓練和變向的移動訓練,但整個訓練過程中,對于變速跑和反應能力的練習相對較少,青少年需要更多提升快速移動能力和反應能力的訓練[5]。三是通過該實驗后測中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測試數據,說明SAQ訓練法對于提升青少年快速變向移動能力非常有效,在青少年足球訓練中具有應用價值。
三、結語
SAQ訓練法可以顯著提升9~11歲學生足球快速變向移動能力。訓練中,可以在具備一定專項訓練的基礎上嘗試使用SAQ訓練法,如學生不能按要求完成練習動作,教練可根據實際情況和調整訓練的節奏和負荷。9~11歲學生進行SAQ訓練法時,應該增加足球有球練習,使得體能和技術共同提高。
參考文獻:
[1]陳飛.SAQ訓練法對高中女足隊員靈敏素質影響的實驗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8.
[2]闕怡琳.單、雙側下肢復合式訓練和SAQ訓練對大學生男子足球運動員多向速度影響的實驗研究[D].武漢:武漢體育學院,2020.
[3](美)美國國家體能協會.NSCA-CSCS美國國家體能協會體能教練認證指南第4版[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21.
[4]楊威,李博,高崇,陳志力,黃麗,黎涌明.足球運動員變向能力的測試方法、影響因素和訓練策略[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21,33(5):507-521.
[5]高崇,楊威,廖開放等.人體運動的靈敏:定義與測試[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21,47(6):12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