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功能既包括鍛煉身體、增強體質,也包括塑造品格、養成精神。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西鄉塘區以“學在西鄉塘”為品牌,踐行辦人民滿意的優質教育。從2015年起,每年舉辦1~2次西鄉塘區學生(少年兒童)運動會足球比賽(以下簡稱“西甲”),成為西鄉塘區教育品牌的一張亮麗名片。西鄉塘區堅持以教育評價改革為牽引,以體教融合為抓手,實施制度改革、重點推進、品牌打造等措施,逐步構建校園足球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一、構建競賽體系
從2022年起,“西甲”以一賽兩季(春、秋兩季)形式舉行,構建獨具特色的體教融合“四創”架構。即創建機制、創新規程、創設平臺、創立品牌。在“四創”架構下,“西甲”不斷完善策劃組織、提升辦賽水平、豐富文化內涵,形成了具有西鄉塘特色的育人模式。
1.構建辦賽機制
創建“123”工作機制(圖1),即一個指揮中樞,二支骨干隊伍,三元反饋主體。教育局與文廣體旅局組成領導小組,部門資源共享;骨干教師和社會體育力量兩支隊伍聯動,組織實施競賽,實現優勢互補;吸納“家—校—社”三元主體反饋建議,促進賽事良性發展。
一個指揮中樞。“西甲”賽事組織高效一致,得益于強大的“指揮中樞”。這個中樞由教育局與文廣體旅局相關人員聯合組成,作為賽事核心決策和管理機構。通過統一部署和協調,各方資源得到有效整合,確保賽事組織的高效運轉,實現“1+1>2”的實際效果。二支骨干隊伍。團隊緊密聯動,是“西甲”賽事成功實施的核心要素。其中,骨干教師隊伍以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為學生提供了科學管理與精準指導;社會體育專業隊伍以深厚的專業實踐經驗,為賽事提供全面技術支持與優質服務保障。兩支隊伍深度融合,實現教育資源與體育資源的最優配置,在優勢互補中推動“西甲”賽事開展。三元反饋主體。以家庭、學校和社會為反饋主體,通過訪談、家長會、問卷調查、線上互動、工作會議等渠道,滿足不同訴求和提供多元視角,使反饋建議能夠全方位反映實際情況和潛在問題。訪談,深入挖掘特定群體的想法和需求;家長會,直接聽取家長的意見和建議;問卷調查,廣泛收集各方反饋;線上互動,提供交流和反饋的便捷途徑;工作會議,對反饋信息進行綜合研判。集思廣益,推動“西甲”賽事持續優化。
2.創新競賽規程
吸納多方建議,適應學生需求,創新優化規程,在廣西獨創每年一賽兩季(秋、夏)。秋季賽稱為“大西甲”,夏季賽稱為“小西甲”。其中夏季賽以西鄉塘區俱樂部青少年代表隊為主體,邀請西鄉塘區外高水平隊員、高水平隊伍參賽,實現跨區域交流。由傳統的上下半場計算總比分改成三節兩勝制,以節分決定勝負,前兩節為不同隊員上場。U10男子組允許2名U11女生參賽,帶動校園女足發展。賽制逐步優化,設置7個組別(表1),特別增加U8混合丁組,滿足各年齡段學生的比賽需求,使“西甲”實現全年齡段覆蓋。
3.創設交流平臺
“西甲”賽事是一個集學生成長、教師提升、家校共育于一體的綜合平臺(圖2)。一是學生得到全面發展。青少年參加足球節、班級聯賽、主題大課間、課余訓練等活動,足球技藝、團隊意識、意志品質得以提高。二是教師(教練員)實現自我提升。在足球教學和訓練中學習前沿教學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學和訓練水平;在籌備和實施賽事的過程中,周密策劃、精心組織,增強團隊協作能力;開展足球教科研活動,促進專業發展。三是家校共育是平臺的另一大亮點。家長更深入了解學校教育理念和教學成果,增加交流分享的機會,強化家校互信,促進協同育人。通過平臺的輻射引領,西鄉塘區學校紛紛開展班級聯賽等豐富多樣的足球活動,使足球文化在校園里生根發芽,枝繁葉茂。
4.創立足球品牌
創立“四路徑”品牌模式(圖3),通過加強競賽組織、完善教學訓練體系、提升教師及教練水平、培養了大批足球人才,吸引了眾多社會體育機構及媒體資源合作,宣傳報道校園足球活動及案例,打造“西甲”校園足球品牌。提升賽事的社會關注度和影響力,形成良性循環,實現可持續發展,使學生廣泛受益。
二、擦亮足球品牌
1.完善架構鑄品牌
通過精心規劃、高效執行,我們建立了完善的組織架構和管理體系,提升賽事專業性和權威性,加強與社會體育機構和媒體的合作,培育和傳播獨特的品牌文化,從而不斷提升“西甲”的影響力和社會關注度。
2.媒體傳播亮品牌
與多家新媒體合作,形成傳播矩陣,帶動家、校、社共同參與。是廣西首創、唯一與省級媒體GXTV廣電新媒體有限公司合作的校園足球品牌賽事。
3.受眾多元塑品牌
社會體育機構助力西鄉塘區足球運動發展,賽事精彩程度不斷提升。2024年U12男子組決賽單場在線觀看人數達3.1萬人,點贊次數達4.9萬次。“西甲”開幕式與閉幕式精彩紛呈,學生、家長現場助威,中場穿插啦啦操、舞龍舞獅表演,深受觀眾喜愛。各界人士參加“西甲”賽事活動,各級媒體爭相報道賽事及其深度解讀。賽事視頻在網絡、商場、地鐵站、社區食堂等公共區域滾動播放。第三十一中學、北湖北路學校、桃花源小學等開展的足球文化節,吸引10余家媒體進行報道。
4.校園推廣強品牌
在“西甲”的引領帶動下,西鄉塘區各校紛紛開展形式多樣的足球活動,開設校園足球課程,系統普及足球知識;開展足球主題大課間,其中興賢小學(鄉鎮小學)足球主題大課間獲西鄉塘區2023年陽光體育大課間評比一等獎;組建課余足球訓練隊,足球參與人數、校足球隊數量不斷增長。
三、推動體教融合
“西甲”賽事不斷推動體教融合,促進校園足球有序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1.目標融合
一是制定《南寧市西鄉塘區青少年校園足球發展規劃》,明確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關注學生的足球技能和比賽成績,重視足球育人功能。眾多學生獲各級“三好學生”“優秀少先隊員”榮譽稱號。二是實現足球普及和以體育人雙重目標。比賽場次和質量不斷提高,足球運動的持續推廣,讓更多學生了解并參與其中。三是建立評價與激勵機制。對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學生和團隊進行表揚和獎勵,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比賽設置優勝隊、最佳陣容、最佳射手、金手套、優秀教練員、優秀指導教師和優秀校外教練員等獎項,為每一位參賽隊員設置優秀小球員獎。
2.理念融合
西鄉塘區堅持融和、崇文、均衡、現代、優質的教育理念,將足球教育納入學校教育體系,通過校園足球比賽,實現體育與教育的有效融通。一是加強師資培訓,促進教師理念融合。每年定期舉辦兩次西鄉塘區體育教師足球專項培訓,十年累計20次。傳遞堅持健康第一、體教協同育人、促進全面發展的正確理念,將足球與學校教育緊密結合,實現理念上的高度統一。二是優化課程設置,體現理念融合導向。學校將足球課程納入學校課程體系,特色校保證每周一節足球課。三是豐富比賽形式,促進理念融合實踐。比賽不僅注重競技成績,更關注學生在比賽中的團隊協作、精神風貌和綜合素質表現,設置組織獎、紀念獎、貢獻獎等團體獎項。同時,廣泛邀請家長、社會人士觀賽,擴大足球運動的影響力,增強社會對體教融合理念的了解與支持。四是加強宣傳教育,營造理念融合氛圍。各校通過校園廣播、宣傳欄、微信公眾號等多種渠道,宣傳校園足球活動、體教融合理念及其實踐成果。同時,邀請外籍教練、專家學者進校園開展講座、交流活動,激發學生足球興趣,提升足球人口質量。
3.機制融合
一是管理機制的融合。西鄉塘區教育局與文廣體旅局緊密合作,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專門負責統籌管理和推進校園足球特色教育工作,打破了教育、體育部門之間的壁壘,為教學機制的融合提供了組織保障。二是教學機制的融合。在課程設置上,各校將足球訓練與體育教學相結合,將足球課程納入學校的日常教學計劃中。目前西鄉塘區各學校與18家社會機構達成合作,為學校提供專項技能訓練指導,學生可以在課堂上學習足球的基本技能和戰術知識。此外,西鄉塘區還注重將足球比賽與教學實踐相結合。學生將所學的足球知識和技能付諸實踐,進一步提升實戰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學校教師積極參與賽事的組織和管理工作,提升專業素養和組織能力。三是競賽機制的融合。教師在學生組織管理方面具有職業優勢,但是在策劃運營與臨場執裁存在短板,社會體育機構在專業方面的長處能夠有效完善校園足球競賽機制。由學校骨干教師和社會體育機構組成賽事聯合組委會進行統籌策劃,社會體育機構負責編排運營,學校骨干教師負責組織協調,保證比賽順利進行。
4.資源融合
一是在師資力量方面,西鄉塘區加強了體育教師和足球教練的培養與引進。一方面,通過組織培訓、交流學習等方式,提高現有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業務能力。組織西鄉塘區骨干教師參加足球社會指導員培訓,邀請亞足聯A級教練員對體育教師進行技戰術實踐培訓;另一方面,引進專業教練,為學校的足球訓練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二是在場地與資金方面,西鄉塘區籌措專項經費對中小學足球場進行改擴建、購置足球器材、舉辦足球賽事。同時,新辦學校均配建足球場,為更多的學生提供訓練、比賽場地。此外,一些學校通過與社會體育機構合作,共享足球場地資源,優化學生訓練條件。
5.措施融合
一是政策落實與協同。教育局與文化和旅游局共同研究落實《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關于加快發展青少年校園足球的實施意見》《關于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等文件精神,明確雙方職責與任務,確保各項措施得到有效執行。二是教學方法與手段創新。每學期組織教育集團、學區聯片教研活動,其中至少安排1次足球主題。教師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逐步在實踐中掌握足球技能。三是參賽資格與選拔機制。建立嚴謹的參賽資格審核與選拔制度,通過秋季比賽選出中小學組別前3名隊伍參加南寧市“千里杯”校園足球聯賽,確保優秀代表隊參加更高一級的比賽。同時,注重后備人才選拔與培養,十年來共有49名學生入選全國、自治區最佳陣容。
四、取得的成績
落實五育并舉,實施體教融合“四創”架構。讓學生學習足球技術,培養體育精神,實現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四位一體目標,為“品質教育 學在西鄉塘”教育品牌提質升級添磚加瓦。一是改革卓有成效。各校以多種形式組織學生參與足球活動,組建課余足球訓練隊。現有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26所,校級足球隊近100支,班級足球隊超4000支,參與學生超6萬人。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逐年提升,《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優良率由2015年的21.76%增長到2023年的53.70%,上升31.94個百分點。二是品質穩步提升。西鄉塘區各學校積極組隊參賽,歷經十年持續深耕,共舉辦足球賽事2009場,700余支隊伍參與其中,辦賽場次、規模、比賽質量不斷提高,有力地帶動了西鄉塘區足球運動的發展。融媒體直播、點播、投票互動率逐步提高,吸引各級媒體爭相宣傳報道賽事及其相關深度解讀,帶動家、校、社共同參與。2024年“西甲”直播觀看人數高達213836人次,點贊、分享超19萬人次。三是水平不斷提高。學生入選國家級球隊2人;各級青少年校園足球夏令營選拔,入選全國總營8人,自治區級最佳陣容49人。西鄉塘區學校參加自治區級足球比賽分別獲第一、第二、第四名,參加市級足球比賽獲前三名18次,其中冠軍8次。教師整體業務水平提升,足球科研課題立項10個,已結題7個;發表論文11篇;足球教研課超200節,聽評課超6000人次,南寧市級以上優質課比賽獲獎81人次;定期組織專項培訓,鼓勵教師積極參加各級各類能力提升工程,其中1名優秀教師獲國家公派赴法國留學。
五、下一階段工作計劃
一是拓寬經費籌措渠道。由于經費來源局限于財政撥款和社會贊助,組織校園足球比賽資金不足,限制比賽的規模和質量,制約校園足球運動發展。為改善這一狀況,需要拓寬經費籌措渠道,探索多元經費來源。如加強校企合作、設立校園足球基金等。二是提升“西甲”聯賽水平。“西甲”聯賽已形成一定規模,取得一定成效,但在辦賽質量上還有提升空間。西鄉塘區部分學校在班級聯賽執行上未達到預期效果,在具體落實方面還需進一步優化完善。為此,西鄉塘區將探索更完善的班級聯賽制度,鼓勵各中小學與高校、體校及社會機構合作,結合校情提質增效,以適應新時代發展。
持續用力,久久為功。西鄉塘區將不斷優化“西甲”成功經驗,擴大足球人口規模,提升校園足球對社會的影響力;持續對外交流,將“西甲”品牌獨特經驗形成更具操作性的推廣方案,努力營造良好的校園足球新局面,進一步深化體教融合,實現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總體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