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超
初中地理核心素養包括地理實踐力、綜合思維、人地協調觀、區域認知。在設計初中地理課程時,教師應將核心素養融入其中,借助一系列實踐活動提升學生地理實踐力,使學生在實踐體驗中深入理解地理知識,進而提升地理核心素養。
一、地理實踐力培養要求
初中地理教材經多次修正后已良好融入核心素養內容,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尋找教材中蘊含的核心素養內容,對學生適當引導,深化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為切實提升學生地理實踐力,教師需靈活運用現有教學條件,對地理課程進行優化。因此,在初中地理核心素養指導下,教師應以教學內容為基礎,設計多元化地理實踐活動,帶領學生在實踐體驗中正確理解地理知識。
二、地理實踐力培養策略
(一)開展地理實踐活動
1.課堂實踐活動。
在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教材內容組織多元化課堂實踐活動,激發學生興趣。學生在實踐體驗中深入理解課程內容。例如,在教學湘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一節《認識地球》時,教師可借助教具地球儀,演示地球公轉與自轉、四季交替等現象,還可組織地理微實驗,運用地球儀與手電筒,模擬地球晝夜交替,并與地球自轉與公轉知識相結合,引導學生觀察晝夜的長短變化,詳細記錄每次實驗數據,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與實驗思維。
2.課外實踐活動。
初中地理實踐活動不僅限于課堂內,教師還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組織課外實踐活動。例如:在教學太陽直射點相關內容時,教師可帶領學生到教室外,觀察一天中影子長短的變化,以此加深學生對太陽直射點的理解,并引導學生將地理知識與日常生活聯系在一起。湘教版地理八年級上冊第四章《中國的主要產業》主要涉及農業、工業、交通運輸業等內容,在教學前,教師可帶領學生走訪當地企業,組織校外調查活動,使學生在實踐調研中明確當地實際產業發展情況,為后續課程知識學習奠定基礎,并可通過此方式了解當地現代化建設進度,在提升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
(二)注重鄉土地理教學
初中地理知識與日常生活的聯系較為緊密,在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時,教師可結合鄉土地理內容,設計地理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將地理知識與當地實際情況聯系起來,實現課本內容與日常生活的良好銜接。例如,在教學湘教版地理八年級上冊第四章第一節《農業》中的“農作物分布”時,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繪制思維導圖等方式明確當地農產品種植情況。首先,教師以課后調查作業的形式,使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調查當地農作物種植種類、分布、季節更替情況,以此培養學生自主探索與實踐調查能力。其次,讓學生整理實踐調查結果,并以文字、圖片、思維導圖的方式整合調查結果。最后,引導學生課上展示調查結果,組織小組交流討論活動,進一步深化課程主題,加深地理知識與當地實際情況的聯系。
(三)豐富課程教學手段
信息化技術為初中地理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時,教師可靈活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例如,湘教版地理八年級上冊第一章《中國的疆域與人口》中共涉及“中國的疆域”“中國的行政區劃”“中國的人口”“中國的民族”四部分內容,在教學時,教師可將四部分內容進行整合,引導學生依據地圖了解中國的疆域,并運用短視頻方式展示各省特色。在介紹新疆區域時,教師可順勢講述新疆為多民族聚居地等知識。為實現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目標,教師可引導學生課后搜集各區域資料,形式可為文字、圖片、短視頻、趣味動畫等,介紹該區域文化特色、人口數量、行政區劃及民族組成,使學生在實踐作業中深入理解教學內容。另外,湘教版地理七年級下冊主要涉及大洲、地區、國家相關內容,在教學時,教師可準備不同大洲、地區、國家的地理拼圖,及氣候分布、大氣環流、產業分布等拼圖,采取趣味化方式深化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印象,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自主繪畫地圖,以此提升學生地理綜合能力。
綜上所述,為促進學生全面成長,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開展課堂、課外地理實踐活動,帶領學生在實踐探索觀察中學習地理知識,并適當引入鄉土地理內容,豐富課程教學手段,以此提升地理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