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 琳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從生活中發現的課程故事,才是幼兒自己的故事。在晴朗的五月下旬,大班課程隨著枇杷的成熟而生發。
鏡頭一:枇杷樹上枇杷果。
“看,枇杷掉下來了?!币幻變号d奮地喊道,其他幼兒紛紛被吸引而來。教師說:“我們把枇杷洗一洗,一起嘗嘗看。”幼兒立馬行動。有的幼兒說:“老師,我沒有撿到枇杷?!苯處焼枺骸罢l能摘到樹上的枇杷?”這時,幾名幼兒奮力地向上跳,但是沒有夠著。一名幼兒說:“我去找張椅子?!钡牵@名幼兒站上去還是夠不到?!盎我换握f不定就下來了?!薄拔覀冇锰葑影??!薄坝幸桓L桿子就好了?!薄變杭娂娬f出自己的想法。有沒有摘枇杷的工具呢?幼兒通過求助和查找,終于發現了高空采摘器這一工具。
教師的觀察與支持:當有的幼兒因為沒有撿到枇杷而沮喪時,教師引導幼兒思考如何摘樹上的枇杷。初次嘗試失敗之后,教師繼續引導幼兒思考。接著,教師和幼兒一起觀看摘枇杷的視頻,幫助幼兒了解摘枇杷的工具。教師還在網上購買了高空采摘器,準備讓幼兒試一試。
鏡頭二:枇杷樹下你和我。
幼兒分成兩隊,一隊運來梯子,并站上梯子上摘枇杷。另一隊利用高空采摘器摘枇杷?!耙笠稽c的。”“那邊有好多?!薄包S色的甜。”“你站在梯子上,再用采摘器,這樣能摘到更多?!蓖ㄟ^合作,兩隊幼兒收獲了不少枇杷。
教師問:“枇杷有什么味道?”幼兒紛紛回答:“好甜呀!”“有點酸?!薄處熇^續問:“你們知道枇杷有什么好處嗎?”“媽媽說,它可以潤肺?!薄拔抑?,可以治咳嗽?!薄拔铱人缘臅r候喝過枇杷膏。枇杷膏就是枇杷做的?!薄變焊鶕约旱囊延薪涷?,說出了自己的看法。怎么制作枇杷膏呢?需要哪些材料呢?教師又拋出了問題,不斷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和探索欲望。
教師的觀察與支持:教師鼓勵幼兒嘗試摘枇杷。為了將長在樹頂上的枇杷摘下來,幼兒還學會合作,將梯子和采摘器結合起來。品嘗枇杷后,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聯想到了枇杷膏。對于自制枇杷膏,大家充滿好奇,躍躍欲試。
鏡頭三:枇杷樹前熬枇杷。
幼兒和爸爸媽媽一起搜集資料,并將搜集到的資料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來。在分享和交流中,幼兒決定用繪畫的方式,把制作過程和所需材料記錄下來,為制作枇杷膏做準備。
煮是個大問題。在樹下如何生火呢?幼兒犯了難,紛紛向教師求助。教師和幼兒一起討論,最后決定使用戶外野餐時的瓦斯爐。在枇杷樹下,幼兒搬來了桌椅,帶上生活區的刀、砧板、鍋碗瓢盆和瓦斯爐,并進行分工。有的負責用工具摘枇杷,并將摘下的枇杷清洗干凈。有的負責剝皮、去核,并把枇杷果肉切碎。教師還指導幼兒正確使用瓦斯爐,提醒幼兒注意安全。不久,負責煮枇杷的幼兒在鍋里加入枇杷和冰糖。十幾分鐘后,枇杷終于熬制完成。

教師的觀察與支持:在調查環節,教師引導幼兒了解制作方法,制定初步計劃。在材料準備階段,教師引導幼兒討論,盡可能地為他們提供材料支持。在小組合作中,幼兒任務明確,各司其職。
鏡頭四:好吃好玩歡樂多。
幼兒迫不及待地品嘗自己的成果:“酸酸甜甜的?!苯處煂⒂變褐箬凌说倪^程錄制了視頻。在集體觀看后,不少幼兒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枇杷切得太大了,可以再小點?!薄拔兜烙悬c酸,可以多加點冰糖?!薄鞍捐凌说臅r候要不停地攪拌?!薄皠冭凌擞悬c慢,可以再加一位小朋友?!薄靶枰黾右淮涡约埍尭嗟男∨笥讯紘L一嘗?!薄皼]吃完的枇杷膏要存放好。”……
教師的觀察與支持:教師將幼兒的操作過程拍攝下來,并引導幼兒從中發現問題,提出解決辦法。
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身心發展的經驗。枇杷樹作為園本資源,是幼兒熟悉的植物。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注重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整體性,培養幼兒的探究能力、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合作能力,以促進其身心全面協調發展;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讓幼兒根據自身能力參與活動,獲得相應的體驗感和成就感;尊重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最大限度地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求;重視培養幼兒的學習品質,充分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幫助幼兒逐步養成積極主動、認真專注、不怕困難的良好習慣。
教師的指導行為充分體現了幼兒的主體性與教師的主導性相結合的原則。教師順應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做到“幼兒在先,教師在后”,這充分體現了教師在幼兒園課程中的指導價值。為了促進課程順利實施,教師為幼兒創設了豐富多彩的游戲環境,并提供了充足的游戲材料。
幼兒在每一次活動中都有所收獲,在一次次嘗試中體驗成功的喜悅,提升各方面的能力。枇杷樹的葉子有什么價值呢?枇杷核是枇杷的種子嗎?關于枇杷的這一系列問題,還有待幼兒進一步探索。教師將繼續提供有效支持,引導幼兒在生活中尋找屬于自己的課程故事,讓幼兒成為課程的主人,發揮課程的最大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