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麗萍
【摘要】為助力“雙減”政策的深化落實,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小學英語教學應盡量避免重復性、機械化的作業設計,通過優化作業設計的方法和對策,全面提高英語作業設計水平。文章簡要分析了“雙減”政策的內涵以及基本要求,探究了小學英語作業設計存在的主要問題,基于“雙減”環境下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優化原則,提出了針對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具體策略,以期為學生自主學習和成長提供充足的空間,助力教育事業不斷發展。
【關鍵詞】小學英語;“雙減”;作業設計;問題;原則;優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3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4)06—0092—04
作業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在鞏固知識和拓展教學內容方面發揮著其他教學活動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1]。因此,小學英語教學要立足于作業設計的實質作用,及時轉變傳統作業設計思維模式,提升作業設計的質量與效率。下面,筆者就圍繞“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優化策略作一論述。
一、“雙減”政策的內涵及基本要求
“雙減”政策就是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出臺的教育優化政策,“雙減”的主要內容是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的作業和校外培訓負擔,切實將學生從繁忙的作業“牢籠”中解救出來[2]。同時,“雙減”政策還強調讓學生擁有更加廣闊的成長空間以及自主學習時間,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學生的潛能,著力于學生的個性化成長。“雙減”政策不僅有助于學生能力和素養的提升,也為未來教育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二、“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
1.作業壓力無消減。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往往布置大量的作業,這不僅增加了學生的課業負擔,也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3]。在“雙減”背景下,雖然學生個別科目的作業量有所減少,但是作業難度隨之加大,還有個別科目的教師本位主義思想嚴重,只顧自己布置作業,不兼顧其他學科,導致作業的總量并沒有減少,學生仍需花費大量時間完成作業,學生的自主學習時間和空間嚴重不足。
2.層次性設計不足。一些教師在布置作業的過程中,由于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仍沿用以前機械化的作業形式,不注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沒有了解全體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等,因而不能對學生分層教學、因材施教,這樣就滿足不了學生的學習需求,也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3.設計針對性不強。一方面,由于小學階段的英語知識較為瑣碎,學生剛開始學習英語時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較多,導致教師在設計作業的過程中,重在幫助學生積累知識點以提升學生的基礎知識水平,而對作業的針對性有所忽略。另一方面,學生在小學階段的思維比較活躍,很容易在學習過程中分散注意力,從而導致知識掌握得不及時不牢固,需要補充的知識點過多,這就容易讓教師采用“一刀切”的方式進行作業設計,不同層次的學生也沒有機會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作業。
4.作業趣味性有待完善。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興趣是他們學習的基礎動力,因此,教師要重視小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但是由于缺乏英語語言環境,一些教師多采用書面形式布置作業,這樣的作業形式,學生完成的主動性不夠,參與性不強,效果自然不好。長此下去,還會降低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挫傷他們完成作業的自信心,這與新課標和“雙減”倡導的理念是不相符的。
5.作業欠缺延伸性。延展性作業主要是指學生能夠在理解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向課外內容延展,其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學習空間,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同時還能夠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但目前的小學英語作業設計,依然緊緊圍繞著教材內容或者教師教學內容,缺乏對于英語語言的運用和對課外知識的延展,不能激活學生潛在的思維品質,也不能讓學生創造性地學習。
三、“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優化原則
1.推動“雙減”政策落地。在“雙減”背景下,首先需秉持學生中心理念和遵循“減負增效”的原則,推動“雙減”政策的落地,并能夠切實通過內容提質、形式創新、布置與反饋環節等,進行小學英語作業設計[4]。其次,在優化作業設計的過程中,對于“雙減”政策的解讀不能只是表面上減少作業總量,還應切實提升作業質量,設計專項作業,豐富作業形式,提高作業的有效性。
2.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優化,還要努力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讓學生能夠通過完成內容和形式豐富的作業,提升學生對英語語言學習的興趣,切實感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做到在“樂中學”,從而培養學生的語言創新和運用能力,促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
3.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優化,還要能夠著眼于學生,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關注學生的成長。英語作業的設計需滿足學生不同階段的學習需求,保障學生的休息時間,使學生能夠在教學評價中進行自我展示,進而獲得學習英語知識的成就感。
四、“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優化策略
1.因材施教,注重設計層次化作業。在“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作業設計要因材施教,注重設計層次化作業。首先,作業設計目標應具備層次性,教師在設計英語作業時,要時刻對照新課程標準,注重小學生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開發[5]。其次,作業設計內容也要體現層次性,根據作業目標設計作業內容,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讓學生能更好地吸收英語知識,從而體現出作業的有效性。
以冀教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Lesson 9 Open and Close”教學為例,教師可以設計課前預習作業,例如“認識friend、window、red、blue等單詞,簡要了解句型Open/Close the window”,讓學生對于英語知識內容有大致了解。課堂教學時,可以布置“利用所學英語單詞和同學進行簡單的交流”的作業。課后,可以設計“讀對單詞”→“寫一寫單詞”→“利用認識的新單詞造一個句子”→“利用所學句型進行交流”等作業,層層深入,讓學生逐漸理解英語語言知識,降低學習的難度,提高作業效率。
2.豐富形式,采用合作型作業設計。在“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作業設計要豐富作業的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其中合作型作業設計,能夠降低學生完成作業的難度,讓學生較為容易地感受到英語學習的樂趣;并且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之間運用英語進行交流,體現出英語語言教學的工具性特征,提升教學的有效性。同時,學生之間的相互監督和相互鼓勵也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合作學習能力,以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此外,教師需注意在設計合作學習作業時,對學生要科學合理地分組,以保障各個小組的平均實力持平,使每個小組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英語作業。
對于合作型作業來說,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比賽造句、扮演角色對話、相互聽寫和相互提問等。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教師還可以引入新的教育資源,例如讓小組學生選取電影或者動畫片段進行英語配音。以冀教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Lesson 20 The Spring Festival Is Coming!”這部分教學為例,教師可以讓小組成員根據“過春節”的主題,用英語表現“過春節”會做什么,來設計相應的英語對話,并在課堂上表演。教師還可以引入《年獸大作戰》《小門神》或者《大耳朵圖圖:過年真快樂》當中的“過春節”片段內容,讓小組自由選擇表演主題,完成配音作業。這樣能體現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團隊意識也會大大增強,并在合作中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3.提升趣味性,設計生活性作業內容。在“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作業設計要能提升趣味性。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設計圖文并茂的作業和生活相關的內容更能夠拉近學生和英語語言的距離,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對此,教師可以通過設計生活性作業內容來實現。
單詞是英語學習的基礎,單詞卡片是英語學習的輔助學習工具。以冀教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Lesson8 TV and Phone”這部分教學為例,教師可將單詞抄寫類作業靈活設計為看圖片寫單詞、根據句意或猜謎語寫單詞、單詞填空、用單詞造句子等作業,這樣學生興趣盎然,學習時也會更有動力和積極性。這一類作業,不僅能使學生從豐富多變的語言環境中實現自然識記詞匯的目的,還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在反復運用語言和不斷思考的同時,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技能也得以提升[6]。在句型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例如“利用英語講一講你在家會做什么?”還可以讓學生觀察生活從而完成作業,例如“What do parents usually do at home?”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行為,進而去完成作業。
4.拓展實踐,設計延伸性作業內容。在“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作業設計應適當拓展相關實踐內容,提升學生對于英語語言的應用能力和促進英語關鍵素養的發展。為此,教師可通過設計延伸性的實踐作業內容來提升作業的實效性,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7]。以冀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Lesson12 Be Safe on the Way”這部分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布置有關交通安全的作業,例如“Do you know how to be safe on the street?(你知道怎樣做才能確保在街道上安全嗎?)”,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的同時,拓展一些課外交通安全知識。
5.提升能力,設計編創類作業。在“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作業設計要注重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備受重視,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樣具有必要性[8]。對此,小學英語教師可以通過設計編創類作業來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冀教版小學五年級下冊“Lesson 21 Look at the Photos!”這部分教學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尋找具有自己特殊記憶或者印象深刻的照片,根據照片編創故事或者對話,完成英語語言表達。在單元知識學完后,還可以讓學生繪制知識樹或是完成一份單元主題的手抄報,這樣既可以復習和強化所學知識,還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9]。
6.多元評價,提升作業設計的有效性。首先,應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作為作業評價的唯一主體,具有一定的片面性,這不僅不利于提升學生的成就感和滿足感,還會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產生較大的學習壓力。對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學生同伴和學生家長等都參與到作業評價中,成為作業評價的主體。讓學生能夠通過作業自評和互評,發現自己和他人身上的閃光點,感受到完成英語作業的成就感,從而提升學生完成作業的動力。其次,應關注評價標準的多元化。面對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應設置不同的作業評價標準,鼓勵學生不斷向上,向更高的目標進取。待學生取得進步時,教師應對其給以贊揚,幫助學生克服自卑以及畏難情緒。最后,應重視評價方式的多元化。對于小學生來說,鮮艷的顏色和好看的圖案總能引起他們的注意,對此,教師可以引入一些小貼畫和印章等工具,對學生作業進行評價,讓作業成為教師和學生溝通的渠道,以此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
總之,傳統的小學英語作業布置中存在的問題一定程度上制約和影響了英語課程教學的質量[9],隨著“雙減”政策的實施,小學英語教師應及時轉變教學理念,切實了解和落實“雙減”政策,促進英語教學質量的提升。面對小學英語作業設計,教師可以設計層次化作業和合作型作業,布置生活性作業內容和延伸性作業內容,安排編創類型的作業,借助多元評價等手段,促進小學英語作業的“減負增效”,協調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推動英語課程教學的優化改革。
參考文獻
[1]唐玲玲.“雙減”落地優化作業減輕負擔——“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優化策略[J].求知導刊,2021(50):20-22.
[2]田園.“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英語校本作業設計策略[J].新智慧,2021(35):05-07.
[3]楊麗.“雙減”背景下的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研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1(23):52-53.
[4]何曉斕,劉明東.“雙減”背景下的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理念、原則及實施[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21(05):21-26.
[5]沈舒.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革新[J].全國優秀作文選(教師教育),2022(03):11-12.
[6]魏萬婧.“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作業的優化設計[J].甘肅教育,2023(09):122.
[7]王俊杰.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導學,2020(27):95-96.
[8]黃曉燕.引導小學生英語課堂高效閱讀教學策略[J].天津教育,2019(14):156.
[9]韓毅.“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作業設計優化策略[J].校園英語,2022(17):139-141.
編輯:趙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