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俐
【摘要】跨學科融合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學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實現地理學科育人價值的有效方式。跨學科融合是當前初中地理教學的新樣態,跨學科融合能夠打破各學科間的界限,為學生帶來更好的學習體驗,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師需要在《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指導下,了解跨學科融合的價值,有效開展跨學科融合教學活動。文章從初中地理教學的具體工作入手,分析了跨學科融合對學科教學的作用,并對初中地理教學中跨學科融合的實踐進行探究,以期在提升初中地理課堂教學質量的基礎上,為跨學科融合教學模式在多個學科中的應用帶來新探索。
【關鍵詞】初中地理;學科融合;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5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4)06—0112—04
隨著新課改不斷推進,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的教育理念得到推廣,這給初中地理教學工作指明了方向,也給教師教育教學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從地理學科教學的角度來看,教師需要在初中階段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對地理知識的認知水平,引導學生用地理思維思考相關問題。對此,教師需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思維水平和興趣需求,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跨學科融合教學模式,進行地理學科教學方式和內容的創新。
一、跨學科融合對地理學科教學的作用
跨學科融合是突顯改革性和實效性的創新教學方法,將這樣的新方法應用到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能夠給地理課堂教學帶來多方面的積極作用。
1.體現學科知識之間的關聯性。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工作中,教師可以通過跨學科融合教學模式,將地理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的深層次關系體現出來,不僅可以為學生展現出多元化的地理知識,還能夠讓學生在地理學習的過程中,對相關知識有深刻認知,這對于學生正確學習觀念的培養及相關知識體系的構建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1]。
2.激發學生地理學習的積極性。學生是課堂教學中的核心,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始終是教師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就初中地理學科而言,教師如果想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足夠的學習動力,就需要充分為學生展現地理知識的魅力。在這種教育目標導向下,如果教師僅僅圍繞地理知識進行單一教學,忽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教學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倘若教師將多學科知識融合,使地理知識以更加全面、多元化的方式呈現出來,便有助于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除此之外,在跨學科融合教學模式下,學生還可以在學習中實現學習興趣的跨學科轉移,這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廣度和深度,讓他們在課堂中以更加積極、主動的狀態與教師互動[2],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
二、初中地理教學中的跨學科融合實踐
地理作為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交叉學科,其知識具有綜合性、交叉性的特點,這可以為跨學科融合教學模式的應用帶來一定的有力支撐。考慮到初中生的心智水平、興趣需求等具體情況,教師在跨學科融合教學實踐中,需要整合多方面教學要素,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1.做好地理與語文科學的跨學科融合,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隨著新課改推進,對初中教育教學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各學科課程要用不少于10%的課時設計跨學科主題學習。對此,在跨學科融合的背景下,教師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需要在關注地理學科教學內容的基礎上,突破地理學科教學內容的局限性,注重地理學科與語文學科內容之間的有效銜接和融合,在語文學科知識的輔助下,使地理課堂教學內容更豐富,從而促進課堂教學效率提升。語言文字是學科知識的表現形式,學生在地理課堂中閱讀教材內容,與教師和同學互動,都是在進行語文知識的應用。所以,語文是學生學習學科知識的基礎,在地理學科中跨學科融入語文知識,是提升學生地理知識素養、促進學生深入理解地理知識的重要方法。
例如,在“中國的地形”相關知識點的教學中,為了強化學生對地形知識的了解,教師可以在課堂中融入相關語文知識。以“山地”相關內容教學為例,為了讓學生對山地地形有更好的理解,教師可以在課堂中舉出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題西林壁》中“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詩句,或是北宋著名詩人陸游《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詩句。因為兩首古詩學生都學過,教師可以先嘗試讓學生翻譯詩句,讓學生描繪詩句中的景象。之后,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幾組典型的山地景色圖片,讓學生借助圖片賞析詩句,由此深化學生對山地地形特點相關知識的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為學生舉例“重巒疊嶂”“奇峰羅列”等成語,以此強化學生對山地地形知識的記憶[3]。
總之,基于對初中地理教材內容的分析,將相關知識與語文知識進行跨學科融合,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參與多學科融合學習的興趣。對此,教師需要有選擇地融合相關學科知識,為學生帶來更好的學習體驗,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2.做好地理學科與英語學科知識的跨學科融合,提升學生的文化認知。在新課改中,跨學科教學作為突出的亮點,是實現教學方式改革、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有效途徑。在初中教育階段,教師面對多要素、多學科綜合問題時,有效的解決方案就是打破學科壁壘,豐富教學內容,實現多學科知識的融合和創新。要想促使學生高效學習初中地理知識,培養學生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升地理教學質量,采取跨學科融合教學很有必要。在我國義務教育階段,英語學科作為重要的學科,為學生帶來的不僅是語言知識的學習、相關技能的培養,也能夠幫助學生了解英語文化,提升相關文化認知。
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世界地理知識在教材中占據了較大的篇幅。例如,在七年級上冊“世界的居民”相關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對相關知識的講解,可以讓學生看到國土之外的大千世界,增強學生對世界人口、人種分布以及語言文化的了解。可以說,“認識大洲”“了解地區”“走進國家”相關內容為七年級下冊教材的重要內容,這些內容可以促使學生對世界有多方面認知,還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相關內容教學中,從學生學習的角度考慮,如果想了解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必須從語言文化入手,應用英語與地理學科之間的跨學科融合教學模式,可以有效實現教學目標[4]。
例如,在“世界的語言”相關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了解英語是被廣泛使用的語言,在這個過程,教師可以與學生用英語進行小游戲互動,與學生用英語簡單交流。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播放經典英文歌曲,讓學生欣賞。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設計“英漢互譯”游戲。在游戲中,教師可以提前準備以地理知識為基礎的漢語句子,讓學生兩人一組,其中一人說漢語,另一人嘗試用英語翻譯。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根據七年級教材附錄部分的“英漢地理詞匯”相關內容,對學生進行英語與地理知識融合教學,以提升學生的地理和英語學科知識水平。
3.做好地理與物理學科的跨學科融合,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在跨學科融合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需要先制定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習目標作為教學活動開展的導向,只有在明確的教學目標下,學生更清楚要學什么,以及如何學。跨學科融合背景下,教師應以學科知識和方法為基礎,以多學科知識和方法作為補充,開展初中地理教學,助力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結構,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物理學科知識也可以作為跨學科融合教學的內容。從學科性質角度來看,地理作為交叉學科,相關知識與物理學科知識關聯性強,物理是自然科學中的帶頭學科,世界上各種自然現象都與物理學有重要關聯。所以,教師進行地理與物理學科跨學科融合教學,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關知識,還能夠為學生科學精神的培養帶來一定幫助[5]。
從初中地理知識內容的角度來看,地理學科有很多可以與物理學科跨學科融合的知識,但為了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教師應結合具體學情有所選擇。例如,在“氣溫和降水”相關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物理學科“物態變化”相關知識內容進行跨學科融合教學,讓學生在物理知識的輔助下,強化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在地理知識的學習中,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識。在課堂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氣溫和降水之間的關系,教師可以專門給學生提出“雨夾雪”這一種特殊的降水現象,并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呈現相關視頻資料。總之,跨學科融合背景下,做好地理與物理學科的跨學科融合,教師需要先明確教學目標,在教學目標的引導下,有計劃地開展教學活動,通過實踐教學,既可以讓學生掌握地理知識,又能夠為學生之后的物理知識學習打好基礎,使學生成長為具有探究意識和科學精神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4.做好地理學科與藝術類學科的跨學科融合,提升學生的審美水平。跨學科融合是初中地理教學的新樣態,開展跨學科學習活動能夠打破學科間的壁壘,吸引學生主動參與跨學科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在體驗活動中提高學習認知、培養核心素養,為學生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跨學科融合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學應關注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跨學科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此外,教師應以地理學科教學內容為基礎,以學生的生活實際為立足點,注重選取科學的學習主題,選擇具有現實意義的學習主題,確保學習主題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
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將地理學科與藝術類學科知識融合,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識,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初中藝術類學科有美術和音樂學科,兩者各有特色,教師可以選擇與地理知識相匹配的內容融合,以獲得最佳的學科融合教育效果[6]。
以美術學科為例,教師在“中國的疆域”相關內容教學中,可以為學生設計“畫地圖”“拼地圖”游戲。游戲開始前,教師可以先在黑板上為學生畫出我國地圖,當學生看到教師僅憑記憶就能畫出地圖時,會比較震驚,每個學生都躍躍欲試。之后,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兩組,第一組學生試著臨摹地圖,第二組學生將畫紙鋪在地圖上印畫。畫完后,教師可以隨機挑選兩組學生的作品加以對比,讓他們說一說哪種方式畫得更好。在這種課堂互動模式下,學生不僅可以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還能夠深入學習相關知識,取得了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
可以說,教師在課堂上將地理學科與藝術類學科跨學科融合,不僅可以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調動學生與教師互動的積極性,還能夠滿足學生的認知需求,使地理知識以更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方式呈現,地理課堂教學效果凸顯。基于此,在課堂中,教師應善于挖掘地理學科與藝術類學科融合的知識點,積極推進跨學科融合教學模式的應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地理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7]。
總而言之,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用跨學科融合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可以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強化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還能讓學生體會到多學科知識的關聯性,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這對于學生構建科學的知識體系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為了保證跨學科融合教學的有效性,教師需要做好學生需求、地理知識、跨學科知識及表現形式的融合設計,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識,做好跨學科知識學習,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康翠玉.指向綜合思維的初中地理跨學科主題學習教學設計——以“大米產自何處”為例[J].地理教育,2023(11):28-32+37.
[2]胡長林.學科整合視角下初中地理與其他學科的融合教學研究[J].考試周刊,2023(44):163-166.
[3]王麗娟.新課標背景下跨學科融合的初中地理教學初探[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3(10):141-143.
[4]延瑾英.初中地理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探究——以秦嶺考察為例[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23(30):43-44,47.
[5]黃伏銀.新課程背景下初中地理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J].試題與研究,2023(27):56-58.
[6]裘偉東,黃笑.初中地理跨學科項目式學習的實踐研究——以“‘長江魚王會回來嗎”為例[J].地理教學,2023(17):38-43.
[7]劉琴.生活情境視域下地理跨學科教學融合的三個著力點[J].教學與管理,2023(25):41-44.
編輯:彭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