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蘭國
冠縣新華醫院,山東聊城 252500
胃炎是由幽門螺桿菌感染消化道引發炎癥反應所導致,是臨床中具有常見性的疾病類型。胃炎患病以中老年人、既往飲食不規律、飲食衛生條件差等為主要人群,該病于患病后,胃黏膜組織、腺體等均將受到累及影響,因此隨病情發展,胃炎可誘發多種類型并發癥,損害患者消化系統功能[1]。胃潰瘍是胃炎患者較為高發的合并癥類型,致病因素與幽門螺桿菌影響胃內環境、破壞胃黏膜組織有關,胃炎合并胃潰瘍的出現,對于患者機體健康、消化系統功能等均有較大影響,危害性顯著[2-3]。現今臨床中多種方式均能夠治療胃炎合并胃潰瘍,但就效果而言,部分治療方式尚不足以達到預期效果。基于此,本研究隨機選取2021 年11 月—2022年1 月冠縣新華醫院收治的70 例胃炎合并胃潰瘍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阿莫西林、奧美拉唑聯合用藥對于該病的治療功效,現報道如下。
隨機選取本院收治的70 例胃炎合并胃潰瘍患者為研究對象,以奇偶數方式分為兩組,對照組35例,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齡25~63歲,平均(42.15±1.85)歲;體質量48~67kg,平均(55.23±2.27)kg;病程1~5 年,平均(2.86±0.14)年;就診時癥狀反應:噯氣、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腹脹、腹痛等,單一癥狀反應者11 例、多種癥狀反應者24 例;胃潰瘍位置:胃竇11 例、胃角9 例、胃體8 例、胃底7 例。研究組35 例,其中男19 例,女16 例;年齡25~63 歲,平均(42.32±1.68)歲;體質量50~65kg,平均(55.19±2.31)kg;病程1~5 年,平均(2.79±0.21)年;就診時癥狀反應:噯氣、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腹脹、腹痛等,單一癥狀反應者14 例、多種癥狀反應者21 例;胃潰瘍位置:胃竇10 例、胃角10 例、胃體7 例、胃底8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行專科檢查,確診患者所患疾病為胃炎合并胃潰瘍;患者溝通、表達能力正常;患者就診時能夠自覺遵照醫囑配合診療;研究內容溝通后,患者、家屬均對研究內容充分知曉,自愿參與本研究。
排除標準:合并其他類型消化系統疾病者;患有精神類疾病者;無自理能力、非完全行為能力者;有視聽功能障礙者;有藥食物過敏史者。
對照組單用奧美拉唑治療。給予患者奧美拉唑腸溶片(國藥準字H20123239;規格:20 mg×14片×2 板),口服給藥,劑量20 mg/次,1~2 次/d。
研究組使用阿莫西林、奧美拉唑聯合用藥方式治療。奧美拉唑同對照組,阿莫西林膠囊(國藥準字H34023532;規格:0.25 g×10 粒×4 板),口服給藥,0.5 g/次,3~4 次/d。
兩組均治療30 d,用藥期間,叮囑患者做規律飲食,餐食保持清淡、易消化、營養豐富;告知患者規范使用治療用藥,并在日常做適度運動,調整機體狀態,有助于其胃炎合并胃潰瘍病情改善。
比較兩組生化檢驗指標、不良反應發生率、癥狀反應癥候積分、復發率。①對比兩組患者胃泌素、胃動素、C 反應蛋白等生化檢驗指標水平。②對比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頭痛、惡心嘔吐、腹瀉、口干等,計算不良反應發生率。③對比兩組患者癥候積分。包括噯氣、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腹脹、腹痛等癥狀反應,最高分6 分,評分越高表示癥狀反應越明顯。④對比兩組復發率。統計患者預后回訪6 個月疾病復發率。
采用SPSS 21.0 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生化檢驗指標水平、癥候積分)符合正態分布,以(±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不良反應發生率、疾病復發率)用例數(n)和率(%)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研究組生化檢驗指標水平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生化檢驗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生化檢驗指標比較(±s)
組別對照組(n=35)研究組(n=35)t 值P 值胃泌素(ng/L)治療前133.69±7.58 132.75±8.64 0.484 0.630治療后93.15±2.21 71.29±3.25 32.905<0.001胃動素(ng/L)治療前169.58±15.18 168.03±14.90 0.431 0.668治療后205.60±12.64 239.78±10.53 12.291<0.001 C 反應蛋白(mg/L)治療前10.53±0.93 10.46±1.07 0.292 0.771治療后7.21±1.07 4.12±0.40 16.003<0.001
研究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2.85%,低于對照 組 的20.00%,差 異 有 統 計 學 意 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噯氣、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腹脹、腹痛等癥候積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癥候積分比較[(±s),分]
表3 兩組患者癥候積分比較[(±s),分]
組別對照組(n=35)研究組(n=35)t 值P 值噯氣治療前4.26±0.29 4.35±0.27 1.344 0.184治療后1.34±0.12 0.39±0.10 35.980<0.001食欲減退治療前4.92±0.67 4.83±0.49 0.641 0.523治療后1.29±0.19 0.47±0.11 22.097<0.001惡心治療前4.33±0.32 4.29±0.46 0.422 0.6741治療后1.46±0.47 0.53±0.22 10.602<0.001嘔吐治療前4.20±0.39 4.31±0.27 1.372 0.175治療后1.55±0.17 0.32±0.10 36.895<0.001腹脹治療前4.57±0.33 4.62±0.29 0.673 0.503治療后1.39±0.25 0.42±0.18 18.628<0.001腹痛治療前4.42±0.18 4.39±0.21 0.642 0.523治療后1.52±0.16 0.50±0.09 32.871<0.001
研究組復發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疾病復發率比較
胃炎于臨床消化內科具有顯著常見性,患病者以腹痛、食欲不振、腹脹、噯氣、便秘等為主要表現,因該病缺乏特性癥狀反應,促使患者多未能及時就診,進而導致病情發展,誘發并發癥、合并癥[3-4]。
當前臨床治療胃炎合并胃潰瘍,多采用口服藥物予以患者疾病治療[6-7]。奧美拉唑作為胃炎合并胃潰瘍治療中的常用藥物,以抑制胃酸分泌為主要作用機制,口服用藥后,奧美拉唑能夠特異性作用于H+、K+-ATP 酶,對其產生抑制作用,降低其活性,由此干預胃酸分泌量,干預胃內環境酸堿度[8]。作為第1 代質子泵抑制劑,奧美拉唑在使用中能夠針對性作用于胃黏膜壁細胞,使壁細胞分泌H+細胞得到阻斷,在管控胃酸分泌量的同時,可使胃黏膜組織潰瘍愈合得到促進,用于消化系統疾病治療中,奧美拉唑在胃內可于用藥30~40 min 內起效,用藥后胃腔酸堿度升高,可產生消殺幽門螺桿菌作用,由此達到疾病治療目的[9-10]。阿莫西林以殺菌為主要功效,對于幽門螺桿菌、革蘭陰性桿菌感染所引發的疾病具有顯著治療效果,具有廣譜抗菌作用。阿莫西林口服用藥,首先,該藥于酸性條件藥性穩定,因此口服用藥后藥性發揮,能夠對炎癥反應做到有效治療;其次,阿莫西林藥物成分具有較強細胞壁穿透功能、細胞膜穿透性好,患者口服后,胃腸道可對其快速吸收,對幽門螺桿菌細胞壁合成做到抑制,在疾病治療中起效迅速,能夠于短時間內有效改善患者病情[11-12]。最后,阿莫西林在既往臨床應用中,因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因此具有良好耐藥性。給予胃炎合并胃潰瘍患者治療,單用奧美拉唑雖然可見治療功效,但就作用而言,奧美拉唑單一使用,不足以切實達到預期療效,原因在于:患者幽門螺桿菌感染所引發炎癥反應未能得到有效控制,由此干擾其疾病治療有效性。奧美拉唑可抑制胃酸分泌,保護胃粘膜,促進潰瘍愈合,聯合使用阿莫西林,可發揮其抗菌、殺菌、消炎功效,可使胃內幽門螺桿菌得到有效消殺,抑制幽門螺桿菌對胃內環境、胃黏膜組織影響的同時,促進炎癥反應消退,因此患者胃炎合并胃潰瘍病情能夠在短時間內得到有效控制,且聯合用藥藥效協同發揮,能夠切實縮短患者疾病診療時長,進而避免奧美拉唑長時間用藥所引發的不良反應[13-14]。
本研究顯示,研究組生化檢驗指標水平、癥候積分均優于對照組(P均<0.05),患者預后疾病復發率得到有效控制,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85%,低于對照組的20.00%(P<0.05),表明研究組用藥安全性更為良好。黃運梅[15]在研究中得出,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26%,低于對照組的21.05%(P<0.05),與本研究結果基本一致,證明在胃炎合并胃潰瘍治療中,將阿莫西林、奧美拉唑做聯合使用,藥物功效協同,藥效能夠確實作用于患者病情,使胃炎合并胃潰瘍所致影響得到控制,同時增進疾病治療有效性,可提高該病近遠期療效,提高胃炎合并胃潰瘍康復率,減輕疾病對人體健康、消化系統功能損害,治療作用優勢顯著。
綜上所述,胃炎合并胃潰瘍患者予以阿莫西林聯合奧美拉唑治療,能夠促進患者病情改善,保障患者用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