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新文科數學課程體系的構建與實施路徑

2024-04-29 16:34:50高彥偉張然
關鍵詞:實施路徑課程體系數學

高彥偉 張然

[摘 要] 在新文科建設與人才培養視域下,培養新型社會所需優秀文科人才的關鍵在于不同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而數學與文科的交叉融合尤為重要。隨著社會的發展,文科專業對學生數學能力的要求不斷提升,原有的文科數學課程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等方面已不能滿足新文科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的需要。新文科數學課程體系要在融合與守正的平衡中建立新的目標,深入挖掘數學在新文科建設中的價值。在內容上進行更新或重構,在教學模式上緊跟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步伐,重視數學技術的應用,構建適應新文科建設與發展要求的大學數學課程體系,發揮數學類優質課程與教材在培養高素質文科人才方面的積極作用。因此,在對新文科數學課程體系的構建依據和課程體系的構建理念、體系結構和課程設置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文章從教學目標、課程內容、新形態文科數學教材開發、數字化資源建設、考核評價模式和保障制度幾個方面探討了新文科大學數學課程體系的實施路徑,并在吉林大學進行教學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 新文科;數學;課程體系;教材體系;實施路徑

[中圖分類號] G64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096-2991(2024)01-0110-08

2018年10月印發的《教育部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提出了全面推進“四新”建設的要求,新文科建設便是“四新”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文科是一個新的教育理念,是國家從戰略角度提出的要求,即打造當今社會發展所要求的人文社會科學體系,釋放優秀文化建設成果所蘊含的精神價值與實踐價值,教育培養新型社會所需要的優秀人才,努力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1]。而開展新文科建設,教育培養新型社會所需要的文科優秀人才,關鍵在于打破學科邊界,使不同學科之間進行交叉融合,聯動協同。所以說新文科是大文科概念、跨學科概念和超學科概念,必須向相關利益方開放[2]。高等學校相關院系等各級教學組織要將國家新文科建設的戰略目標與需求導向落實在教學和培養方案中,并以課程建設和教學活動為抓手,落實新文科建設要求。

在打破文理界限、實現文理融合的過程中,數學的作用不容小覷。數學思想與方法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研究中有著極為廣泛的應用,其人文性對培養創新人才具有特殊作用,在文科專業中普遍開展數學教育對學科交叉融合與人才培養具有重要意義。2000年,國內僅有少數高校文科專業開設數學課程,而到2003年,全國90%以上的高校文科都開設了“高等數學”課[3]。隨著文科專業對數學能力的要求不斷提升,原有的文科數學課程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上都難以滿足新文科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的需要。在課程設置方面,數學課程往往較為分散,難成體系;在課程內容方面,部分高校側重于現代數學基礎理論與方法,部分高校則把數學文化作為課程的主要內容,反映了各教學單位對文科數學教育在認識上的分歧。以經濟管理專業為例,傳統的數學課程已經不能滿足學科教育對數學知識在深度和廣度上的要求,希望能夠與數學專業課程實現互選互認;在教材建設方面,多數文科專業的數學教材會融入數學史料和逸聞趣事以增強教材的吸引力,但易產生導向性不足的問題,有些教材應用案例較少且不符合文科專業背景,數字化新形態教材開發也相對滯后。在新文科建設視域下,文科數學課程應在融合與守正的平衡中建立新的目標,在主體內容上進行更新甚至重構,在教學模式上緊跟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步伐,以學生為中心,深入挖掘數學在新文科建設中的價值,以適應新文科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的需要,研究構建符合新文科建設與發展要求的大學數學課程體系,推動數學與文科各專業深度融合,發揮數學類優質課程與教材在高水平復合型人才培養中的作用,向數字化、智慧化教學模式轉變。

一、新文科數學課程體系的構建依據

新文科建設過程中的數學課程體系構建,與數學作為基礎學科在科學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新文科建設戰略提出的時代背景、文科專業需求以及人才培養等因素密切相關。新文科數學課程體系構建的依據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探究:一是數學及數學教育本身的價值;二是在新文科建設視域下,數學對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起到的積極作用。

人文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不同。自然之道,普遍遵循平衡原理;社會之道,往往遵循“馬太效應”。以文、史、哲為代表的傳統人文學科,關注人類創造的精神文化和人類社會發展歷程,把理論、邏輯和思辨等方面的問題作為重點,強調真善美的精神世界的一切要素;以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教育學等為代表的社會科學則主要以人類社會為研究對象,分析社會現象產生的規律,在此基礎上總結相關理論,用以科學地指導人們的社會實踐[4]。數學與數學教育對人類社會具有深遠的影響,但人們往往是從數學的實用性和工具性角度來體會與理解數學的價值。實際上,數學的理性精神在人文價值方面同樣重要。數學的價值來自于數學的本質,也決定了數學教育在新文科建設中的重要地位。李大潛院士認為,數學的重要性及作用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數學是一類知識,地位已經牢固地確立;數學是一種科學的語言,世界各地通用;數學是一個工具,是定量地考慮問題的主要方法;數學是一門自成體系的科學;數學的思想與方法和計算機技術結合形成了數學技術,是人工智能的靈魂,甚至是高技術的本質;數學是各門科學的基礎;數學是一種先進的文化,一直積極地推動人類文明的進程,在人類文明中扮演重要角色;數學也是一種別具匠心的藝術[5]。該論述基本涵蓋了數學的各個層面,描繪了數學的本質特點和與現實世界緊密關聯的外在表象,證明了數學作為人類思維的一種表達方式,作為可以超越實踐的一個具有獨立性的系統,其科學價值不言而喻。

超越現實世界的客觀性使數學獲得了在本體意義上的新的客觀性,使得數學在科學性之外,還被賦予了特有的人文特質,其中包含著人類普遍的思想方法、人類認識的普遍范式和人類普遍的思維模式,具有造福人類的善的功能以及獨特生動的審美價值和美學[6]。美國著名數學史學家M.克萊因認為,“數學一直是形成現代文化的主要力量,是文化極其重要的構成因素”[7]402。數學所具有的人文性主要表現在數學的理性精神、批判精神、創新精神和對完美境界的追求精神,它在培養人的內在品格、氣質和觀念等方面有著獨特的作用。從歷史縱向看,數學的人文性對人類社會文明的影響頗深,從古希臘、古埃及文明到現代西方文明,數學的影響可以說是全方位的。以數學與法學為例,數學蘊含的精神氣韻和認識功能對法律文化就產生了很大影響。何柏生指出,古希臘文化與古代其他文化最大的不同是崇尚理性精神,特別是演繹推論式的數學中有關和諧、均衡等觀念,對后世的社會制度有深遠的影響[8]。

隨著新一輪科技產業革命帶來的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人類的生活環境與生活方式也隨之發生巨大變化,外部環境導致人文社會科學面對的問題越來越具有高度復雜性,一些問題與矛盾單純在學科內部是難以解決的。例如,法學就衍生出人工智能法學、金融法學和大數據法學等新領域。而隨著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等技術的出現,以及金融資本的加速擴張,很多問題都需借助數學的思維與方法幫助理解和認識,有的甚至需要利用復雜的數學技術才能破解。以金融市場為例,全球化程度的不斷加深使金融市場日趨復雜,且呈現實時的動態變化,沒有數學方法作為支撐,對其進行研究幾乎是不可能的。人文社會科學問題無法脫離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數學元素,數學的思想方法也廣泛地滲透于人文社會科學的各個領域。

新文科建設應充分考慮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帶來的深刻影響,把握未來的發展方向。要樹立自己的文科流派,弘揚傳統文化并培養國際視野,最終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為實現這個目標,新文科需要積極關注一切社會現象、科技進步所產生的新生事物,而新生事物往往會為人文社會科學帶來挑戰。人類社會有其運行的內在邏輯,在環境變化或內部失衡時,不能任由其無序發展。無序的社會不符合人類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也使得人文社會科學的一些概念及其內涵失真,所以思想和理論創新的重要性便凸顯出來,這就構成了不同學科之間交叉融合的內生基礎。新文科建設通過學科間的重組與交叉融合,從學科內部挖掘潛力,從學科外部拓展思路、借鑒方法,把新理論和新技術融入文科專業建設,這個過程必然包括數學為代表的基礎學科的新思想與新方法,這也符合新文科建設所要求的“學科交叉”的本意。

新文科的核心要義是知識生產與創新,這從歷史上一些新型理論的創立過程可見一斑。數學與經濟學的融合誕生了對策論、博弈論,與軍事學結合則出現了最優化理論;數學與史學結合則產生出史衡學等[4]。文科專業建設需要數學思想與方法,主要表現在利用數學方法與技術幫助解決單靠文科專業無法解決的問題。以哲學與數學為例,哲學努力回答人類的終極問題,并在表象與實在中批判地回答物質與物質的本性,并找到一些共相。數學與哲學一樣為人們提供了一種認識世界、理解世界的方法,曾完美地解決了像連續統這樣的哲學命題[9]3。羅素曾說,“為了創造一種健康的哲學,你應該拋棄形而上學,且要成為一個好數學家”,他把數學素養作為健康哲學的基本條件[10]12。在實踐中,人文社會科學越來越多地使用數學方法,例如模糊數學方法、統計分析方法和數學模型等,且無論在理論上還是方法上都融合得越來越深入。在文學研究中,對概念內涵清晰而外延不明確的文學史問題,可以借助模糊數學的思想方法求解[11]。利用數據統計分析方法,可以考察作家的寫作特征,從而幫助判斷文本的作者。知識的生產與創新需要不同學科之間的交融,文科從其他學科借鑒思想與方法來研究自身專業問題的過程就可能孕育新的知識和交叉學科,這本質上也是知識創新的過程,對學科建設和發展意義重大。

沒有數學的發展就沒有今天的文化,而數學素養作為數學文化、數學知識、數學美學與數學價值觀的集成在個體中的內化,是高層次文化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文科建設歸根結底還是要依靠高素質、創新型文科人才,而此類人才應具備三個方面的基本特征:一是擁有廣博精深的專業知識,且知識結構多元,文理兼備,具有較強的量化推理能力;二是具有深刻的思想、較高的思維品質、創新意識與創新精神;三是具有科學精神、理性精神與人文精神,胸懷天下,為人類謀福祉。而數學思維與方法提供了理性與辯證的視角,具有批判性與邏輯嚴謹性。同時,數學發現也不缺乏創意創新,這對文科人才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非常有幫助。

總之,數學與文科的融合不是鳩占鵲巢,而是相互促進、共同進步,在交叉融合中碰撞出創新的火花。所以,必要的數學教育,包括掌握現代數學的基礎知識、理解數學思想與精神、提升數學技術應用能力,對培養客觀、理性、專業、包容的創新型文科專業人才是十分有益的。

二、新文科數學課程體系的構建理念與原則

新文科數學課程體系應圍繞新文科人才培養目標,明確新時代文科人才須具備的數學知識與能力素質,探索構建適應各文科專業需要的全新數學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推動數字化教材開發,建設文科數學課程配套優質數字化教學資源。以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導向,強化課程體系的實踐性和應用性。

(一)構建理念

首先,要明確目標,找出共性。文科學科專業結構多元,各自面臨的問題也有所差異,需要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形成一個普遍共識。了解該學科在新時代、新技術、新產業背景下面臨的問題,找出其中對數學的共性要求以及該學科與數學結合的方式和路徑,再結合數學知識體系的邏輯與認知規律,基于既有的文科數學課程,提煉與打造出一個更能適應新文科建設需要的文科數學課程。

其次,改造內容,減少障礙。使數學課程更具學校教育形態,從內容選擇與編排順序等方面對其實施改造,使之既保持內容的嚴謹性與完整性,又容易被學生接受。改造內容的基本思路是發掘認知規律、推陳出新,從看似平凡之處尋找創新的胚芽,發掘新問題、新技巧,尋求新思路、新趣味,為教育而做數學[12]。具體做法是優化數學最基礎的部分,使之可以變得更適宜于教學,把充滿人類智慧的數學思想從形式主義的海洋里挖掘出來,使之更容易被學習和理解[13]。文科數學課程還應增加哲學和藝術元素,有詩與遠方,有哲學思考,也有自然意境和心靈感悟,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文理意境相通、工整對稱的嚴謹之美。

再次,將數學文化與課程思政建設相結合。將二者深度融通,宏觀上構建課程思政的框架。數學文化史料是數學課程思政教學素材的重要來源。數學文化包含的數學思想史,既是數學的發展史,也是觀察人類文明進步的獨特視角,體現了人類智慧結晶對人類的哺育。數學知識的產生、發現、論證過程和數學問題研究的美學動機蘊含著實踐觀、方法論、認識論和價值觀等課程思政元素[14]。研究數學的歷史發展軌跡與現狀,不僅可以預見數學的將來,而且能夠在數學文化視域下構建課堂教學框架,彰顯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對教學的引領。文科專業的學生思維活躍,更愿意積極主動地關注社會發展中出現的新現象和新問題。教師可借助部分公共議題開展教學,努力培養學生全球性視野與人文精神,提升學生依靠數學思維和方法多角度量化分析的能力,并在此過程中培育學生的理性精神。

(二)體系結構

應本著著眼長遠、遞進構建的原則,針對文科專業的不同需求分層次進行構建。以經濟學專業為例,其對數學建模能力要求較高,往往需要更復雜高深的數學知識,僅僅講授現代數學基礎是不夠的。因此,可以將其列入第一個層次,單獨制定課程內容并設置數學課程;第二個層次主要面向教育學和法學等社會科學專業,需根據專業要求淡化數學原理性教學,打造文科數學實驗課程與創新實驗課程,培養學生利用數學方法與計算機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進行數據分析與建模;第三個層次主要面向文學、歷史、哲學等人文學科,重點開設以數學文化和數學史等內容為主體的通識課程,并結合數學文化推出系列講座。

(三)課程設置

立足原有的文科數學課程,從整體上進行補充與架構,形成相對獨立又便于組合的數學課程模塊,共建數學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發揮不同課程的功能。具體包括以知識傳授為目的的公共數學基礎必修課程;以能力拓展為目的的數學選修課程;以實踐應用為目的的數學實驗課程;以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培養為目的的數學創新實驗課程;以專業研究需求為導向的有限定制課程;以普及數學文化、提升數學興趣與素養為目的的數學文化課程。協助文科各專業根據各自的學科建設、專業研究需要與人才培養目標,按需設定,靈活地選擇配置方案。

三、新文科數學課程體系的實施路徑

(一)修訂教學目標

新文科數學課程體系矚目于文科數學教育發生的深刻變化,在傳統文科數學課程體系基礎上,面對新問題、結合新形勢加以繼承、發展、調整與創新。積極推動高質量文科數學課程體系建設,提高課程的“兩性一度”,秉持人文主義與科學主義相融合的數學觀,辯證地、融合地、發展地、動態地看待數學教育,滿足不同文科專業對數學教育的差異性需求,呈現數學教育的多維目標,即解決為什么教、教什么、如何教和怎樣學的問題。數學課程與教學要從五個方面發揮作用:掌握必要的數學工具,能夠處理文科專業的量化問題與邏輯推理問題;了解數學文化,提高數學素質;培養數學的理性思維方式;培養全面的審美情操;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好基礎[15]。落實到實踐上,一是要強化新文科人才的數學知識底座。因為數學知識基礎是數學教育價值和功能的載體,關系到學生的發展后勁和對人文社科問題研究的潛在能力;二是強化數學技術。數學與人文社科專業之間的交叉,首先要解決文科面臨的新問題。所以,新文科數學課程應該做到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并重,充分考慮不同文科專業學生在數學基礎方面的差異,從單純地傳遞存量知識向培養學生獲取知識,并能用所學知識解決專業問題的方向轉變;三是重視文化育人,弘揚數學文化,傳承數學精神。

(二)更新教學內容

文科專業眾多,根據不同專業的實際情況,可從四個維度設定課程的教學內容。第一維度是現代數學基礎,包括微積分、線性代數和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的基礎知識,其目的是滿足文科專業問題研究的現實需求。同時,夯實學生的數學基礎,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使其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運算能力,并為學習博弈論、現代數據分析方法與科學計算、數學模型等后續課程奠定基礎;第二維度是基于社會議題、實際案例等素材,提升學生數據分析、判斷與建模能力,凸顯數學課程的工具性;第三維度是數學實驗和創新實驗,其目的是從實踐層面上灌輸數學的基本思想與方法,培養學生利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與應用數學技術的基本能力;第四維度是數學文化,它是新文科數學課程體系的重要構成要素,其目的是使學生了解數學內部各領域以及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關系,揭示數學的嚴謹性、規則性和理性同人類文明發展的關系,使學生了解數學發展史上的重大事件、數學思想的發展進程及其對科技進步的影響,幫助學生從文化視角感悟和解讀數學。

(三)開發新形態教材

教材是數學教學活動的主抓手,呈現的是學科基礎知識的學術形態。教材反映的是教學的基本內容,承載著教學目標、教學要求與能力目標。一般而言,教材應嚴格按照課程標準進行編寫,體現知識的準確性、邏輯性與完整性。新文科數學教材的編寫應體現新理念,努力提高教學效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力求實現闊視野、奠基礎、養思維、厚素養、強能力的整體要求,進而促進優質文科數學教學目標的實現。

與數字化技術相結合,分級建設文科數學新形態教材體系。針對文學、歷史、哲學等傳統人文學科,應突出數學的人文價值,強調理性精神、數學思想和數學思維與方法的培養。針對以經濟學、管理學、法學和教育學為代表的社會科學專業,除數學技術與應用的內容外,還應包括前沿數學理論與知識。同時,教材要兼顧教學要求和專業人才特質,注重與人文社會科學專業的交叉融合,配備實際應用案例,尋找人文社科專業學生的關注點,提高學生的接受度和理解度。

(四)建設數字化資源

隨著教育技術的發展,特別是數字化教育技術的普及,教師的教學習慣與學生的學習習慣均發生了巨大變化。要緊跟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步伐,重視課程的數字化建設,包括開發建設教學資源庫等輔助性數字化教學素材和產品。同時,研究現代媒介和教育技術在提升學生數學理解能力方面的作用與有效方式,利用數字化教育技術幫助學生提升理解能力,為課程教學提供數字化資源支撐。例如,利用雙線融合教學不僅可以打破線上線下的界限,也更有助于問題導向式、討論式教學的開展,還可引入AR、VR等技術實現虛擬式、場景式和角色式教學。在虛擬化的場景中,學生可以穿越歷史,與牛頓、萊布尼茨和笛卡爾等著名哲學家、數學家展開對話,參與到數學問題產生與發展的路徑中[16]。雖然這些新技術的普遍應用還尚未實現,但其發展必然會進一步重塑教學模式。同時也要注意,一切教育手段和技術都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在實踐中也應注意權衡其利弊。

(五)改革評價模式

考核內容與評價要考慮不同文科專業在人才培養目標上的差異,針對不同專業進行區別考核,靈活評價,不同層次的課程應采取不同的考核評價方式。經濟管理類專業要注重數學方法和數學建模能力的培養,可采用標準化考試、實驗操作或與數學建模競賽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考核。其他專業的考核方式主要采用半開放式、完全開放式的考核方式進行靈活考查,注重過程性評價。例如,通過課堂討論、撰寫專題論文、呈現結合數學內容的專業作品等形式。

(六)完善保障制度

要使教學組織和教師充分認識到人文學科開展數學教育的重要性,并在制度上對新文科數學課程體系的順利建構給予保障。例如,通過在文科專業中開展相關研討活動凝聚共識;引導教師主動參與新文科教育教學改革實踐,包括跨學科項目研究以及跨學科專業課程建設;從培養方案上體現開設數學課程的必要性,將數學課程選修課設置為必修課;重視文科數學教學改革和教材建設;在政策和實踐層面為新文科數學課程的開設提供條件支持。

四、吉林大學的新文科數學課程體系教學改革實踐

新文科數學課程體系與教材體系構建完成后需要通過教學實踐檢驗其效果,并根據教學反饋及時進行調整和改進。吉林大學作為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雙一流”建設綜合性大學,其人文社會科學學科門類齊全,各專業歷來重視并普遍開設數學課程,這為新文科數學課程的教學運行和教材使用提供了便利條件,以下簡要介紹吉林大學開展文科數學教學改革實踐的情況。

(一)課程設置

吉林大學根據人文社會科學各專業對數學素養的差異化需求,分模塊進行了新文科大學數學課程體系建設,主要形成了三個層次、五個模塊的數學課程體系。1.面向經濟管理類專業開設大學數學C類課程,其內容主要包括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博弈論;2.面向哲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開設大學數學D類課程,學習一元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部分內容以及數理邏輯;3.其他文科專業設置專門的“大學文科數學”;4.還開設了數據分析與科學計算、文科數學實驗課程,與創新創業教育結合開設了數學創新實驗課程,供不同專業的文科學生選修;5.定期開展數學文化講座課程。課程以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為主,并準備升級建設成文科數學新形態AI課程。

(二)教材建設

修訂了面向經濟管理類專業的《普通高等教育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經濟管理數學基礎》(第三版)教材,將其升級為新形態教材。調整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根據當前教學形勢的發展及需求,將紙質教材與數字資源進行一體化設計,為主教材配備重要知識點講解視頻、習題講解視頻和數字化測試題;二是為使用該教材的教師配備PPT電子教案和課后的習題全解;三是加強教學資源庫建設,開發試題庫和在線測評及組卷系統。試題庫共有7000余道習題,適合不同層次的高等院校本科、專科微積分(經濟管理類)各學習階段測試,可供各類考試的線上線下組卷使用。在原有《經濟管理數學基礎》8本教材的基礎上,補充編寫了《大學文科數學及其應用》和《文科數學實驗》兩部教材,并將數字教學資源掛載到教材中。

(三)實踐效果

數學學院相關教研室建設并提供課程產品,數學課程的開設門數、類型、內容可以由學校各文科專業自由選擇,靈活組建匹配課程。這種模塊化構建課程體系和按需選擇設置形式的優勢體現在其針對性更強,也更利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利用課程教學平臺所掛載的教學資源開展教學活動,實現全過程教學把控,包括對學生進行學習評價。積極推動數學專業課程與文科專業課程的互選互認。目前,經濟學與考古專業在拔尖班中已經選用數學專業基礎課程??傊?,經過多年教學實踐,分層次、按模塊開發的數學課程體系能較好地滿足不同文科專業的需要,教學效果反饋良好,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督洕芾頂祵W基礎》(第二版)獲第四屆中國大學出版社圖書獎優秀教材一等獎、課程課件獲吉林省教育技術成果二等獎,任課教師多次榮獲吉林大學教學質量優秀獎和卓越獎。

五、結 語

回顧大學教育,從歷史中的文理不分、文理分離、文理分裂到當下的文理融合,都是時代發展變革的產物。在新文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的宏觀視域下,數學與人文社會科學專業的融合將是一個長期而艱難的過程。數學教育工作者需要聚焦于自己的工作,調整教育理念,挖掘數學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異面同心、相交互補、深度融合的主線,建設好文科數學課程體系與教材體系,設計好文科數學課程教學支架與路徑,讓新文科數學教學變成靈動的教學,揭示數學本質與詮釋文化內涵相得益彰,真正使數學教育充分發揮其價值,為新文科建設與人才培養助力。

[參考文獻]

[1]吳巖.深化“四新”建設,走好人才自主培養之路[J].重慶高教研究,2022(3):3-13.

[2]馬驍,李雪,孫曉東.新文科建設:瓶頸問題與破解之策[J].中國大學教學,2021(1):21-25.

[3]顧沛.文科數學的教學改革[J].中國大學教學,2004(8):11-13.

[4]方延明.“新文科”建設:何以必要及如何可能[J].江海學刊,2020(5):122-129.

[5]李大潛.數學文化與數學教養[J].中國大學教學,2008(10):4-8.

[6]黃秦安,鄒慧超.數學的人文精神及其數學教育價值[J].數學教育學報,2006(11):6-10.

[7]王樹禾.數學思想史[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3.

[8]何柏生.數學對法律文化的影響[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00(6):3-17.

[9]伯特蘭.羅素.哲學問題[M].張卜天,譯,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21.

[10]薩米爾.奧卡沙.科學哲學[M].韓廣忠,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3.

[11]陳大康.文學研究融入數學思想方法論[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6):70-80.

[12]張景中.教育數學:把數學變容易[J].科技導報,2013(17):3.

[13]孔企平,許添舒.教育數學的基本理念與實踐探索:訪談張景中院士[J].全球教育展望,2022(4):24-32.

[14]高彥偉.數學“課程思政”的源與行:以“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教學為例[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1(4):111-118.

[15]顧沛,戴瑛.人文學科類數學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體系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大學數學,2004(2):10-16.

[16]胡樂樂.論元宇宙與高等教育改革創新[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2):157-168.

The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of the New Liberal Arts Mathematics Curriculum System

[Abstract] In the perspective of new liberal arts construction and talent cultivation, the key to cultivating excellent liberal arts talents required for a new society lies in the cross integration between different disciplines, and the cross integration of mathematics and liberal art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requirements for students' mathematical abilities in liberal arts majors are constantly increasing. The original liberal arts mathematics curriculum can no longer meet the need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liberal arts majors and talent cultivation in terms of teaching objectives,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odes. The new liberal arts mathematics curriculum system should establish new goals in a balance of integr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and deeply explore the value of mathematic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liberal arts. Update or reconstruct the content,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digital education transformation in teaching mode,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application of mathematical technology, build a university mathematics curriculum system that adapts to the requirements of new liberal arts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leverage the positive role of high-quality mathematics courses and textbooks in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liberal arts talents. Therefore, based on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basis, concept, structure, and curriculum of the new liberal arts mathematics curriculum system,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the new liberal arts university mathematics curriculum system from several aspects, including teaching objectives, curriculum content, development of new forms of liberal arts mathematics textbooks, digital resource construction,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models, and guarantee systems. The article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in teaching practice at Jilin University.

[Key words] new liberal arts;mathematics;curriculum system;textbook system;implementation path

猜你喜歡
實施路徑課程體系數學
以創新課程體系引領學生發展
輔導員(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48
民法課程體系的改進和完善思路*——以中國政法大學的民法課程體系為例
煙草商業企業標準化管理實施路徑研究
價值工程(2016年31期)2016-12-03 22:55:56
高校紀檢監察工作實施“三轉”的思考
一項必須做好的育人工程
科技視界(2016年18期)2016-11-03 22:18:51
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等學校人才培養體系的實施路徑研究
我為什么怕數學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8:12:04
數學到底有什么用?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5:47:52
加強青少年中醫傳統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課程體系構建
數學也瘋狂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综合色亚洲| 大香伊人久久|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美女一级免费毛片| 中文字幕啪啪| 大陆精大陆国产国语精品1024| 国产极品美女在线| 高潮毛片免费观看| 免费无码一区二区| 看国产毛片| 日本在线视频免费| 国产99免费视频| 国产91视频观看| 亚洲v日韩v欧美在线观看| 亚洲高清无码久久久| 精品一区二区无码av| 看av免费毛片手机播放| 国产激爽爽爽大片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播放| 中文成人无码国产亚洲| 又爽又大又黄a级毛片在线视频| 四虎亚洲精品| 午夜不卡视频| 午夜在线不卡| 毛片在线看网站| 一级毛片免费播放视频| 成人午夜视频免费看欧美| 久久鸭综合久久国产| 国产网站免费| www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久久中文电影|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视频|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古装片| 毛片网站在线看| 一本无码在线观看| 免费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无码综合亚洲日韩不卡| 青青青视频免费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5566| 国产成本人片免费a∨短片| 亚洲天堂成人在线观看| 一边摸一边做爽的视频17国产| 欧美另类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精品影院| 一区二区理伦视频| 内射人妻无码色AV天堂| 亚洲第一成年人网站| 五月天久久综合| 欧美在线视频不卡| 香蕉久久国产超碰青草|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一区|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免费软件| 久久窝窝国产精品午夜看片| 欧美在线一二区| 99爱视频精品免视看| 97在线免费视频| 精品午夜国产福利观看| 好紧太爽了视频免费无码| 国产成人亚洲欧美激情| 国产永久无码观看在线| 日韩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99在线| 免费国产高清精品一区在线| 最新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 成人福利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软件| 国产日韩欧美视频| 亚洲热线99精品视频| 成人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中文无码资源站| 久久国产香蕉| 欧美一级在线|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精品蕉| 色综合久久88色综合天天提莫| 在线色国产| 欧美成人精品高清在线下载| 黄色网址免费在线| 国产丝袜啪啪| 国产杨幂丝袜av在线播放| 58av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