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峣楠,姚明,陳思言,張文,王俊祥,曹宇,王曉峰



摘要 目的:采用SPSS 25.0和IBM SPSS Modeler 18.0軟件分析王曉峰教授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用藥規律。方法:收集整理201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醫醫院王曉峰教授門診診治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門診病歷資料,并進行頻數統計、關聯規則、聚類等分析。結果:共篩選出54首處方,包含中藥117味,使用頻次和頻率較高的10味中藥分別為當歸、丹參、郁金、麥芽、茯苓、川芎、黃芪、陳皮、桃仁和赤芍。關聯規則分析顯示,出現頻率較高的藥物組合有:當歸-丹參,當歸-麥芽,當歸-川芎;當歸-郁金-丹參,當歸-麥芽-丹參,當歸-茯苓-丹參;當歸-麥芽-郁金-丹參,當歸-黃芪-郁金-丹參,當歸-茯苓-麥芽-丹參等。藥物聚類分析挖掘出太子參-麥冬、半夏-薤白、黃芪-黨參、當歸-丹參等常用藥對及太子參-麥冬-遠志-酸棗仁-郁金、白術-牛膝-澤瀉-葶藶子-當歸-丹參-麥芽-浙貝母、黃芪-黨參-茯苓-紅花-全瓜蔞-炙甘草-桃仁、延胡索-厚樸-砂仁-紫蘇梗-山楂-雞內金、半夏-薤白-瓜蔞皮-桔梗-川芎-首烏藤-陳皮-赤芍等5首新處方。結論:王曉峰教授治療慢性心力衰竭以痰瘀同治、益氣溫通為主要治法,重視心血、心神的相關性,氣陰同補、心脾同調、扶正祛邪。
關鍵詞慢性心力衰竭;用藥規律;王曉峰
doi:10.12102/j.issn.1672-1349.2024.04.007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為各種心臟疾病的嚴重和終末階段,發病率較高[1]。發達國家成年人慢性心力衰竭患病率為1%~2%,而70歲以上的老年人則超過10%,患病率隨年齡的增加而增長[2]。我國慢性心力衰竭患病率約為0.9%,且逐年升高[3]。臨床研究表明,中藥具有不良反應少、安全性好及多靶點、多環節、多種機制抑制慢性心力衰竭的特點,能改善病人運動耐量、提高生活質量,聯合中藥治療心力衰竭優于單純西藥治療[4]。王曉峰教授秉承痰瘀同源、同病、同治的學術思想[5],對心力衰竭有從中醫證候研究[6]到實驗研究[7]再到臨床研究[8-9]的系統研究成果,結合其多年臨床經驗創制了芪紅系列方、芪紅散和芪紅膠囊,經研究證實療效顯著[8-9]。本研究通過對王曉峰教授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醫案進行收集、整理,采用頻數、關聯規則、聚類等分析方法,挖掘王曉峰教授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用藥規律,探析其臨證經驗。
1資料與方法
1.1病例來源
收集整理201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醫醫院王曉峰教授門診診治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門診病歷資料,包括姓名、性別、年齡、既往史、特殊嗜好史、診斷、中醫四診、辨證分型、方名、用藥及用法等資料。
1.2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標準;門診病人,性別不限,年齡≥18歲;病例資料完整,至少包括姓名、性別、年齡、診斷、中醫四診資料、辨證分型、方名、用藥及用法等內容。排除標準:診次不完整的,缺少納入標準要求的資料導致病案不完整者;中醫四診資料不全的病人;目前治療主要矛盾為非慢性心力衰竭及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癥者;未將中藥內服處方作為主要治療方法或處方無效者;單味藥方的病例。
1.3處方錄入與核對
對符合納入標準的病例參照《中醫診斷學》第9版教材、《中藥學》第9版教材、《中醫內科學》第9版教材及《中醫臨床診療術語證候部分》進行術語標準化數據整理。并由雙人負責數據錄入審核,以確保數據準確性。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5.0軟件進行藥物的頻率分布、聚類分析。采用IBM SPSS Modeler 18.0軟件對用藥進行關聯規則分析。
2結果
2.1藥物使用頻率
共獲得54首處方,涉及117味中藥,其中使用頻次和頻率較高的10味中藥分別為當歸、丹參、郁金、麥芽、茯苓、川芎、黃芪、陳皮、桃仁和赤芍。詳見圖1、表1。
2.2關聯規則
采用IBM SPSS Modeler 18對藥物進行關聯規則分析。將數據整理成0和1的格式,即如果用了這味藥物標記為1,沒用這味藥物標記為0。通過源節點,導入IBM SPSS Modeler 18軟件中,將數據類型選擇為標記,角色為兩者,與圖選項板下的網絡節點相連接,選擇所有藥物,按照連接強度為低、中、高制作網絡圖。在模型選項板下,把Apriori節點與類型節點相連接,按照預定義角色,設置最低支持度10%,最小置信度90%,最大前項為5,對藥物進行關聯規則分析。根據Apriori算法,共產生1 514條規則。詳見圖2、表2~表4。
2.3聚類
對出現頻率≥10次的藥物進行聚類分析。將數據導入SPSS 25.0中,選擇分析菜單,系統聚類里的R型聚類,由于預先不知道分類情況,聚類成員設置為5~10類進行探索性分析,連接方式為組間連接,方法為皮爾遜相關系數,對個案進行聚類,獲得常用藥對。詳見表5。
聚類樹狀圖所示,新處方分別為:1)太子參、麥冬、遠志、酸棗仁、郁金;2)白術、牛膝、澤瀉、葶藶子、當歸、丹參、麥芽、浙貝母;3)黃芪、黨參、茯苓、紅花、全瓜蔞、炙甘草、桃仁;4)延胡索、厚樸、砂仁、紫蘇梗、山楂、雞內金;5)半夏、薤白、瓜蔞皮、桔梗、川芎、首烏藤、陳皮、赤芍。詳見圖3。
3討論
3.1王曉峰教授對慢性心力衰竭的認識
王曉峰教授認為慢性心力衰竭多屬中醫學“喘證”“心悸”“痰飲”“水腫”等范疇。認為心力衰竭為正虛邪實之證,正虛與邪實互為因果,虛實夾雜,而心肺氣虛是其發生發展的根本病機。故以扶正祛邪、痰瘀同治為指導思想,以痰瘀同治、益氣溫通為主要治法,并重視氣血水的病理相關性,重視心血、心神的相關性,重視氣陰同補、心脾同調。
3.2用藥頻次和用藥高頻組合分析
藥物頻次統計顯示,王曉峰教授使用頻次和頻率較高的10味中藥分別為當歸、丹參、郁金、麥芽、茯苓、川芎、黃芪、陳皮、桃仁和赤芍。當歸、丹參、桃仁、赤芍活血化瘀,郁金、川芎理氣活血,黃芪大補元氣,茯苓、陳皮利濕化痰,麥芽和胃消食。關聯規則分析發現,高頻的藥物組合有:當歸-丹參,當歸-麥芽,當歸-川芎,丹參-瓜蔞皮,當歸-瓜蔞皮;當歸-郁金-丹參,當歸-麥芽-丹參,當歸-茯苓-丹參,當歸-黃芪-丹參,當歸-川芎-丹參;當歸-麥芽-郁金-丹參,當歸-黃芪-郁金-丹參,當歸-茯苓-麥芽-丹參,當歸-茯苓-郁金-丹參,當歸-川芎-郁金-丹參等。在用藥頻次上,活血、益氣、理氣、化痰功效的藥物出現頻次最高;高頻藥物組合主要為理氣活血、益氣活血、健脾利濕藥物的搭配,體現了王曉峰教授痰瘀同治、益氣溫通的基本治法。
3.3常用藥對分析
王曉峰教授善用藥對,聚類分析顯示,常用藥對有:太子參-麥冬、半夏-薤白、黃芪-黨參、當歸-丹參。太子參配伍麥冬氣陰同補,黃芪與黨參、半夏與薤白、當歸與丹參均屬相須為用,為補氣養陰、健脾益氣、通陽化痰、活血化瘀的經典搭配。除此之外,結合典型醫案分析發現,王曉峰教授在用藥方面還有自己獨特的用藥經驗。王曉峰教授善用黃芪配伍紅景天,能大補元氣,振奮心陽,新疆地處高寒地區,需要服用紅景天,因為紅景天可提高血紅蛋白攜氧量,改善心肌供氧,對于心力衰竭心肺氣虛證非常適用,黃芪、紅景天也是王曉峰教授經驗方芪紅散的君藥。葶藶子配伍澤瀉利水消腫,葶藶子能瀉肺平喘、利水消腫,具有強心、利尿等藥理作用,澤瀉利水消腫,見有水飲內停的各種證候均適用,也是芪紅散的重要組成。瓜蔞皮配伍郁金理氣活血,瓜蔞皮寬胸理氣,郁金行氣而不傷陰,常用于兼見氣滯心胸的各類心力衰竭證候。
3.4新處方分析
使用頻率≥10次的藥物聚類分析挖掘出5個新處方。處方1益氣養陰、寧心安神:太子參-麥冬-遠志-酸棗仁-郁金,由生脈散加減變化而來,太子參、麥冬益氣養陰,郁金行氣化瘀,適用于氣陰兩虛、心血瘀阻證,心脈失養致心神不寧,故配伍遠志、酸棗仁寧心安神,郁金還能清心除煩,體現了重視氣陰同補,重視心血和心神相關性的診療經驗。處方2健脾益氣、理氣活血:黃芪-黨參-茯苓-紅花-全瓜蔞-炙甘草-桃仁,由芪紅散、四君子湯化裁而來,黃芪、黨參、茯苓、甘草健脾益氣,紅花、桃仁、瓜蔞理氣活血,適用于氣虛血瘀證,全瓜蔞還能理氣化痰,體現了痰瘀同治的治法。處方3理氣化痰、運脾和胃:延胡索-厚樸-砂仁-紫蘇梗-山楂-雞內金,由半夏厚樸湯變化而來,厚樸、砂仁、紫蘇梗理氣、運脾、化痰,山楂、雞內金消食和胃,延胡索、山楂理氣活血,適用于痰濕困阻證。處方2和處方3均體現了重視脾胃功能失調,重視心脾同調的診療經驗。處方4活血利水、燥濕化痰:白術-牛膝-澤瀉-葶藶子-當歸-丹參-麥芽-浙貝母,由苓桂術甘湯合芪紅散加減變化而來,當歸、丹參、牛膝活血化瘀,葶藶子、澤瀉、白術、浙貝母利水消腫、燥濕化痰,適用于痰飲內停、瘀血阻滯證,體現了重視痰飲、瘀血病理相關性的診療經驗。處方5燥濕化痰、理氣活血:半夏-薤白-瓜蔞皮-桔梗-川芎-首烏藤-陳皮-赤芍,為心痛寧方(沈寶藩教授經驗方,由血府逐瘀湯合瓜蔞薤白半夏湯加減)加減而來,半夏、薤白、瓜蔞皮、桔梗、陳皮理氣燥濕化痰,川芎、赤芍活血化瘀,適用于痰瘀互結證,體現了痰瘀同治的基本治法,同時配伍首烏藤寧心安神,也體現了重視心血和心神相關性的診療經驗。處方4偏重于治療水飲、瘀血互結,處方5偏重于治療痰濁、瘀血互結,體現了王曉峰教授對于痰瘀同治的深刻體會,“痰”既包括痰濁,也包括痰飲,以痰濁為主還是以水飲為主,需要細心鑒別,在用藥上也有差異。經驗方芪紅散是王曉峰教授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常用方,王曉峰教授在用方上靈活變通。心肺氣虛、血瘀水停證以芪紅散加減;心脾氣虛、血瘀水停以芪紅散合四君子湯加減;痰瘀互結證選用心痛寧方合芪紅散加減,痰濕困阻中焦合用半夏厚樸湯;氣陰兩虛、血瘀水停證以生脈散合芪紅散加減;陽氣虧虛、血瘀水停證,選用苓桂術甘湯合芪紅散加減。
綜上所述,從藥物使用頻次和高頻藥物組合來看,體現了王曉峰教授治療慢性心力衰竭以痰瘀同治、益氣溫通為主要治法的特點。從常用藥對、新處方來看,王曉峰教授除了以上基本治法之外,還善用補氣養陰、理氣活血、寧心安神、理氣運脾、消食和胃之品。以扶正祛邪、痰瘀同治為指導思想,在痰瘀同治、益氣溫通的基礎上,重視氣血水的病理相關性,重視心血、心神的相關性,重視氣陰同補,重視心脾同調,為現代臨床治療慢性心力衰竭提供了可供學習的診療思路和治療經驗。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心力衰竭學組,中國醫師協會心力衰竭專業委員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等.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18[J].中華心力衰竭和心肌病雜志(中英文),2018(4):196-225.
[2]MEMBERS A F,MCMURRAY J J V,ADAMOPOULOS S,et al.ESC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cute and chronic heart failure 2012:the task force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cute and chronic heart failure 2012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develop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Heart Failure Association(HFA) of the ESC[J].European Heart Journal,2012,33(14):1787-1847.
[3]周京敏,崔曉通,葛均波.中國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學概況[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5,43(12):1018-1021.
[4]杜峣楠,宋晨薇,王曉峰.中成藥治療心力衰竭的研究進展[J].中成藥,2017,39(4):794-799.
[5]杜峣楠,梁曉林,曹宇,等.王曉峰辨治慢性心力衰竭經驗介紹[J].新中醫,2021,53(17):218-220.
[6]王先敏,李冬,任莉莉,等.839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醫證候分布回顧性調查研究[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1,34(7):673-676.
[7]王敏,王曉峰,徐新利.芪紅顆粒對慢性心力衰竭大鼠BNP和MMP-9的影響[J].河南中醫,2011,31(1):30-33.
[8]高玉,翟雪芹,王曉峰.芪紅散對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生活質量及左室收縮功能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6,14(14):1572-1574.
[9]高玉,陳戰西,王曉峰.芪紅散對慢性心力衰竭氣虛血瘀證患者的影響[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7,32(7):3292-3295.
(收稿日期:2022-06-11)
(本文編輯鄒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