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少妮
摘要:統編版小學語文三下教科書編選了兩個緊密圍繞關鍵語句的單元,即第三、四單元,教師從編排邏輯及作用等方面梳理教科書關鍵語句的呈現過程,深耕關鍵語句相關內容的板塊,依托關鍵語句展開把握語段、篇章主要內容的教學,可以嘗試摘錄、改寫等方式,引導學生經歷辨析、提取、概括、綜合等完整的思維過程,并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開展閱讀實踐,從而掌握這一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能力。
關鍵詞:統編版小學教科書 關鍵語句 教材編排 教學實踐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1]統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教科書選編了兩個緊密圍繞關鍵語句的單元,立足于一段話的學習,以課前提示或課后題為切入口,圍繞關鍵語句精準教學,“理解”“概括”一段話的意思,從而把握文章主要內容,且“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為學生習作實踐提供方法上的引導。
一、審視教材,明確關鍵語句的呈現過程
(一)關鍵語句的教材編排
1.關鍵語句的提出時間
關鍵語句,就是一段話或一篇文章中,能表達一個主要意思、一個主要觀點,及一種最緊要的情感態度的語句,著重指向內容。三上第六單元的單元提示明確提出語文要素是“借助關鍵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并在課后習題、詞句段運用等模塊里反復出現。“交流平臺”里作了小結:一段話開頭表達了這段話的主要意思,后面內容都圍繞這句話來寫的;這樣的句子也有可能在一段話的末尾或中間;找到這樣的句子,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一段話的意思。這是第一次明確提出關鍵語句的概念,此前只是略有滲透,如:二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通過提取主要的信息,了解課文的內容”。[2]
2.重視復現,螺旋上升
三年級上冊主要是從理解內容的角度提出關鍵語句的概念,到了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主要是從引導學生指向學習表達的角度復現了關鍵語句的內容。這個單元的語文要素是“了解課文是怎么圍繞一個意思把一段話寫清楚的”。知道圍繞一個意思寫清楚一段話的具體方法,不僅有助于促進教師和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內容,而且也為學生進行“圍繞一個意思把一段話寫清楚”的習作實踐提供方法上的引導。
三下冊第四單元的語文要素是“借助關鍵語句概括一段話的大意”,要求教師引導、幫助學生立足于一段話,準確地判斷出這一段話的關鍵詞和語句,并掌握借助于關鍵詞匯來概括某個段落大意的方法,提高學生對于關鍵詞匯資料的提取能力。之前學生已經學過如何借助關鍵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本單元對于學生們提出了進一步的教學和學習需求,學生只有理解了這句話的含義,知道這樣的一段話圍繞著哪個詞來寫,才能夠準確地判斷出它們是否具有概括性或者提示的關鍵詞和語句,從而可以概括得出這樣一個詞的主要含義。如:《趙州橋》這篇課文,借助關鍵語句進行教學,許多自然段都能一目了然地理解這段話的意思。培養學生抓關鍵語句的意識,多次實踐。在教材編排中,強化段的教學,理解篇的主要內容,從關鍵語句的直接摘錄,到由此概括大意,從滲透內容培養意識,到主動運用,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
(二)關鍵語句的作用
1.有助于學生理清文章層次脈絡
關鍵語句是理解一段話、一篇文章主要內容的重要途徑。換句話說,抓住關鍵語句是手段,理解主要意思、體會思想情感是目的。關鍵語句在結構上,起了過渡、總起或總結作用,抓住這些語句可以了解、概括一段話的主要內容,幫助學生理清文章脈絡。[3]比如:《一幅名揚中外的畫》第3自然段開頭:“畫上的街市可熱鬧了。”抓住這一關鍵句,理解課文寫了各種招牌的店鋪,還描述了來來往往、形態各異的人,清楚地寫出了熱鬧場面。又如:《花鐘》一文,學生根據兩個關鍵語句的提示,提取主要信息,概括地給出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不同的花朵所開放的時間也是不同的以及開花時間不同的原因”。文章脈絡一清二楚。
2.有助于學生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三上第六單元“交流平臺”中指出:“一句話的開始就是表達了這段話的主要意思,后面的內容都是圍繞開頭這句話來寫的。”所謂一段話,指的是自然段,也指由多個自然段組成的意義段。至于整篇課文,則是一段話的范疇再擴展而已。如:《紙的發明》開頭寫了“造紙術的發明,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之一”。全文圍繞這句話展開敘述,介紹了紙的發明過程。這一關鍵句提綱挈領,統領全文。
二、結合實際,深耕關鍵語句的教材板塊
(一)層層遞進,不同角度閱讀教學
1.閱讀理解的角度
對于借助關鍵語句理解、概括一段話意思的閱讀方法,要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各種方式運用這一方法。對三年級學生來說,可以嘗試摘抄和改寫兩種方式。“摘抄”,就是直接摘錄文中的關鍵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比如:《一幅名揚中外的畫》第3自然段,開頭關鍵語句“畫上的街市可熱鬧了”,就直接表明了這段話的意思。“改寫”,就是在關鍵語句的基礎上,通過提取關鍵信息、增刪語言內容、調整語言方式等概括一段話的意思。比如:《花鐘》的第2自然段由關鍵語句“不同的植物為什么開花時間不同呢”的提示,討論得出“不同的植物開花時間不同與溫度、濕度、光照和昆蟲活動時間有關”。
2.學習表達的角度
三下教材第三單元在《趙州橋》《一幅名揚中外的畫》中均突顯出關鍵詞語句這一語文要素。如精讀課文《趙州橋》的課后題:“體會這段話是怎樣把趙州橋的‘美觀寫清楚的。”教師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為了寫清楚“趙州橋非常美觀”,用了“有的……有的……還有的……”的句式,詳細地介紹了橋面的石欄上精美的圖案,活靈活現地寫出了龍的各種姿態。為學生進行“圍繞一個意思把一段話寫清楚”的習作實踐提供方法上的引導,明確了語文素養落實的過程。
(二)一一鋪開,落實體驗閱讀過程
三年級下冊教材第四單元“交流平臺”引導學生交流關鍵語句的內容:有時可以依照關鍵詞的提示來概括出這樣一個詞的大意,并且總結出關鍵詞和語句可能出現的位置,有時候可以通過直接參考或者引用關鍵句來概括一段話的大意。教師需要在教學中一一鋪開,展開學習過程,引導學生提取信息,抓住關鍵語句,分析、概括一段話的意思,體會思考過程,在實踐中掌握方法。如下面《小蝦》第3自然段的教學。
師:這段話共有幾句話?關鍵句是哪一句?生交流回答。
師:是的,關鍵語句在開頭。我們一起讀一讀,想一想,關鍵詞是什么。
(板書:有趣)
師:你從哪兒讀出小蝦有趣的呢?讀一讀,畫一畫。
生:“它們有的獨自游來游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緊貼住缸壁。”我覺得小蝦生活得很自在。(板書:自在)
師:你很善于觀察,真棒!誰再試著讀一讀?生讀。
生:“要是你用小竹枝去動那些正在休息的小蝦,它們會立即向別的安靜的角落蹦去,一路上像生了氣似的,不停地舞動著前面那雙細長的腿,腿末端那副鉗子一張一張的,胡須也一翹一翹的,連眼珠子也一突一突的。”
師:你能用自己的話概括嗎?
生:小蝦生氣的時候很有趣。
(板書:生氣)
師:說得很好。
師:比較著讀一讀,你更喜歡哪一句?說說理由。
師:從哪些詞讀到了小蝦很生氣?
生:“蹦去”“舞動”。
生:我們生氣的時候,就會甩手或者嘟嘴巴,它的鉗子就是我們的手,就是“一張一張”“一翹一翹”“一突一突”。
師:這些詞語用得真好!你們覺得應該怎樣讀這句話呢?
生:用十分生氣的語氣讀。生讀。
師:聽了大家的朗讀,有趣的小蝦仿佛就在我們面前。
生:“如果碰到正在閑游的同伴,就會打起來。小蝦的搏斗很激烈,蹦出水面是常有的事,有時還會蹦到缸外。”我覺得小蝦打架很激烈。
(板書:打架)
師:我們一起試著讀一讀。生齊讀。
師:聽了你們的朗讀,我仿佛看到了一只只有趣的小蝦。
課件出示,總結閱讀方法:這段話是按照總分的結構來寫的,大家寫作文的時候可以學習這種寫法。
理解內容,提取信息,概括意思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閱讀過程,不僅有一個自然段的閱讀學習過程練習,還需有一個語義段、一篇課文的閱讀學習過程練習。借助關鍵語句,從閱讀理解概括一段話,漸進遞升至理解一個語義段、一篇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需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地實踐,掌握方法,才會有能力的提升。
(三)細細演練,掌握實踐閱讀方法
“教是為了不教。”我們最終的教學任務目標就是要使學生真正學會自主學習閱讀,有序表達,在閱讀中學會閱讀是最好的途徑。在學習閱讀方法“借助關鍵語句概括一段話的大意”時,需要學生在實踐中反復運用。
1.學會遷移
一個自然段、一篇課文的學習方式,可以遷移至其他相似段落、相似課文的自主學習。按照統編版教科書的編寫安排意圖,精讀課文學習“得法”,在略讀課文及其他板塊引導學生“用法”。如:學完《花鐘》第1自然段,學會把握關鍵語句的不同位置,在關鍵語句的提示下,使用概括的方法理解這一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回顧總結關鍵語句的用法;學習第2自然段時,以此類推,抓住關鍵語句,梳理每個句子的內容,根據關鍵語句的提示概括段落的主要意思。同樣在略讀課文《小蝦》的學習中,體會課文中第3自然段,是圍繞一個意思把這段話寫得很清楚。在課文中,還出現了用多個自然段把一個意思寫清楚,成為了一個意義段。語言內容的擴展,遷移方法的運用,對思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四單元“交流平臺”更是引導學生回顧、梳理關于關鍵語句的知識點,進一步提升學生對單元語文素養的認識。通過不同角度、不同層次的實踐,學生才能真正提升關鍵語句的語文素養。
2.反復實踐
并不是確定了關鍵語句,就可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更多的閱讀實踐需要經歷復雜的思考過程。要在不斷的演練中掌握方法,要落實摘抄和改寫兩種方式的學習和運用。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材第三單元“詞句段運用”安排了兩部分內容,其中一部分是照著《趙州橋》和《一幅名揚中外的畫》中的有關句子進行仿寫,通過仿寫,嘗試將閱讀中獲得的“圍繞一個意思把一段話寫清楚”的方法加以運用。如:
師:自由讀讀例子,說說這兩句話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
交流:☆找到關鍵語句,兩句話都采用了先總后分的敘述方式。
☆兩句話都用了句式“有的……有的……有的……”。
師:以“操場上真熱鬧”為關鍵語句,同桌互相說說,再把它寫下來。交流評價。
師:仿寫練習,完成《課堂作業本》第4題,選一個開頭寫一段話。
教師選取例子,組織學生共同評價。
統編版教科書關鍵語句的提出,為精準教學供了有效的著力點;層層遞進的學習要求也為教學指明了循序漸進的教學思路,教師需要精心組織教學,落實到位。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貢如云,黃偉.語篇學視域下的語文教學改造[J].教材,教法,2017(8):40-45.
[3]梅培軍,黃偉.互文性閱讀的教學形態及其教學價值[J].教材·教法,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