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樹榕
良好的計算能力是小學生需要具備的最基本的數學能力,是學習數學知識的基礎。但是小學生計算的正確率常受到學生的興趣、態度、意志、習慣等因素的影響,在做計算題時,可能由于注意力不夠集中、抄錯題、運算粗心、不進行驗算而出現錯誤。那么,在計算教學中,如何讓學生“輕松”計算呢?
一、培養學生計算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計算教學中,首先要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讓學生樂于學、樂于做,教會學生用口算、筆算和計算工具進行計算,并掌握一定的計算方法,達到算得準、算得快的目的。
(一)講究訓練形式,激發計算興趣
在強調計算的同時,講究訓練形式多樣化。如:用游戲、競賽等方式訓練;用卡片、小黑板視算,聽算;限時口算,自編計算題等。多種形式的訓練,不僅提高學生的計算興趣,還能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二)講述故事,激發計算興趣
以中外數學家的典型事例或與課堂教學內容有關的小故事開展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興趣,使學生集中精神進行計算,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三)聯系生活,激發計算興趣
計算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應用。數學課程標準也指出,要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生活離不開數學,離不開計算,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開展計算教學。因為是生活中的例子,學生計算的興致更高。如,學生在低年級學習了乘法口訣以后,可讓學生計算:我們學校教學樓有3層,每層有8個班,一共有多少個教學班?我們班有35人,平均分成5個小組,每小組有多少人?在學習了體積和容積的知識后,讓學生計算一下自己鉛筆盒的體積有多大,教室的空間有多大……
二、培養堅強的意志
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能夠對學生長期進行準確、快速的計算產生良好的促進作用。計算教學中,口算是筆算的基礎,可以根據每天的教學內容適時適量地進行一些口算訓練,在我們班每天20題的口算訓練已成為學生的習慣。通過長期堅持的訓練,既培養了學生堅強的意志,又提高了學生的計算能力。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良好的計算習慣,直接影響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因此,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做到認真聽課,認真思索,認真獨立地完成課堂作業,并做到先復習,后練習,刻苦鉆研,細心推敲。還要養成自覺檢查、驗算和有錯必改的習慣。
教師還要加強書寫格式的指導,規范的書寫格式可以直觀展示學生的運算思路和計算方法、步驟,防止錯寫、漏寫數字和運算符號。教師還要以身作則,做學生的表率。如:解題教學,審題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層次分明;板書簡明,重點突出。
計算教學是一個長期復雜的教學過程,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才能提升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