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杰 姜紅燕 聶華斌 彭艷
[摘要]高校統一戰線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擔負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心聚力、培養人才的重任。二者理論基石、工作對象和使命宗旨等具有一致性,探索二者融合共促之路,促進二者協同并進、同向同行、共同發展,對于發揮統一戰線優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實效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統一戰線;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中圖分類號]G41[文獻標識碼]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4.02.058
高等學校作為文化傳承與創新、知識傳授和科技發展的基地,是為“兩個一百年”、“一個中國夢”培養和造就合格建設者的源泉,也是黨外知識分子聚集地,是統一戰線培養、選拔黨外代表人士與人才的源頭和基地。如何引導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加強文化自信,將所有“致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愛國者”團結起來,從而實現“大團結、大聯合”,必然離不開統一戰線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二者同心同源,只有不斷找到融合點,協同發展,才能同心同向,從而找到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
一、高校統戰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現狀
(一)高校統戰工作現狀
高校統戰工作是中央統戰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時代新形勢下,高校的統戰工作的重點是把統戰對象團結起來,凝聚統戰成員的人心、力量和智慧,為高校教學、科研服務,不斷推進高校民主管理、科學發展的基礎上,服務于黨和國家建設的中心目標,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發揮智慧力量。
統一戰線在中國革命和建設中一直發揮著法寶作用,在新時代,特別是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統戰工作,提出“大統戰”思想,強調“統戰工作是全黨的工作,必須全黨重視,大家共同來做”。在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下,作為統戰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統戰工作取得了很大發展。有些高校已經成立了專門的統戰部門,配有專門的統戰工作人員;在宣傳方式上,統戰工作借助信息化環境的網絡和多媒體載體擴大宣傳;在組織形式上,通過座談會、茶話會等聯誼方式,宣傳統戰思想,團結黨外人士。但部分高校對統戰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重視不夠,致使統戰工作成效欠佳;同時高校間缺乏交流,導致統戰工作經驗不能互相借鑒。總體上高校統戰工作缺乏統一的指導機制,高校統戰工作得不到足夠的重視,高校專職統戰領導人員的比例不足以保證統一戰線工作的連續性和效率,其他部門的領導同時要兼顧統戰工作,統戰工作的整體效果得不到保障。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現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基于當代社會發展要求,在馬克思主義思想指導下,緊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立德樹人為核心,結合科學、智能、高效的教育教學方法,通過一系列有計劃、有針對性的教育活動,以加強高校師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促進高校知識分子提升理想境界,塑造和培養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在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在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總結教育經驗,努力改革創新,其教育地位不斷加強、教育資源、教育實效性得到豐富和增強,同時高校思政教育仍存在隊伍建設不足、教學理念稍顯滯后,清晰度有待加強;教育方法偏向傳統固定模式,網絡化數字化多媒體平臺等教學載體開發不足、教育內容針對性實踐性薄弱等問題。
二、高校統一戰線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性分析
(一)二者理論基石一致
統一戰線理論最初是馬克思、恩克斯提出的,在中國不同的歷史時期,統一戰線理論與中國革命、建設、發展的實際相結合,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統一戰線理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馬克思主義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豐碩理論成果為向導,開展一系列的有計劃、有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將馬克思主義政治立場貫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部實踐活動中,要始終維護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
二者都是發源于馬克思主義,都是對馬克思主義思想在中國新時代的繼承和發展,都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的結果。可見,二者可以結合實際相互融合,協調發展。
(二)二者工作對象一致
高校的所有工作都是聚焦于“人”,統一戰線和高校思政工作雖分屬不同領域,雖然其方式和側重點不同,但說到底都是做人的工作,承擔以人為本、培養人才的重任。
新時期新階段,高校統戰工作既是對全體教職工的統戰、對黨外人士的統戰,同時更是對全體高校大學生的統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對象是廣大學生群體,而全體教職員要以“立德樹人”為工作目標,作為施教者的同時,還必須保持頭腦清醒,須與時俱進、不斷加強自身的思想政治素養。可見高校統一戰線和思政教育工作對象有極大交叉相融性。
(三)二者工作宗旨一致
“為誰培養人”——高校統一戰線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毫不動搖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為黨和國家培養人才、凝聚智慧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服務于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在中國的各個歷史時期,統一戰線的作用是因時因世而變的,但黨的統一戰線一直都是圍繞黨和國家的總任務開展的。習近平指出“做好新形勢下統戰工作,最根本的是要堅持黨的領導,實行的政策、采取的措施都要有利于堅持和鞏固黨的領導地位和執政地位。”可見,高校統一戰線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是在黨的領導下,為黨和國家建設凝聚人才的力量,二者完全可以同心協力,同向而行。
三、高校統戰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互融互促路徑
(一)黨政同責,構建協同領導機制
高校要以“大黨建”、“大統戰”、“大思政”為基本思想架構,健全“黨政同責”制度,建立集黨建、統戰、思政教育于一體的共同體領導管理體制。在黨委總攬全局的基礎上,還要總體協調各方,建立起高校黨委與各基層組織、職能部門之間無縫對接的組織系統,對各部門齊抓共管,建立聯動協同領導機制。高校根據工作重點細化統戰部、教務處、學生處、團委、少數民族教育部等部門在統戰和思政教育中的具體責任,同時注意統籌規劃,建立溝通協作機制,優化統戰和思政教育的頂層管理制度,統籌管理同類型工作,確保資源共享的基礎上避免重復浪費,在必要時可由主要部門牽頭、多部門協同,整體安排部署。
(二)全員育人,健全隊伍培訓體系
一支政治素養高、業務能力強、理想信念堅定的工作者隊伍是保障高校統戰工作與思政教育工作有效推進的重要基礎。
一要全員育人,擴大隊伍建設。統一戰線就是大團結大聯盟,同時高校所有教師都有育人職責,所有教職工包括黨員和黨外知識分子,囊括管理、教育、科研所有不同學歷層次、不同職位、不同崗位的教職員工都是這支隊伍中的成員,都承擔著統戰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職能。
二要提升能力,健全培訓體系。通過線上線下各類學習平臺的建設,對隊伍人員進行政治、業務和工作能力的培訓,建立系統、持續的培訓體系,建立常態化的學習機制。針對不同側重的隊伍人員,精準補短板,強力提弱項,做到教育者先受教育,從而不斷提高政治素質,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先進思想文化,成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教師,做學生健康成長的合格指導者和引路人。
(三)多點融合,踐行全程育人理念
1.通過思政課堂對統戰理論和政策進行宣傳和學習。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統一戰線是中國革命和建設中團結聯合各類群體實現凝心聚力的制勝法寶,將其成功的豐富歷史經驗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內容中,有助于高校思政工作的開展和提升。
在思政課堂中融入統戰專題內容。通過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大一統”、“和合”、“聯盟”等優秀思想介紹,堅定學生的文化自信,激發愛國情懷。從馬克思、恩格斯的無產階級統一戰線理論介紹,到中國革命時期毛澤東的統一戰線理論,以及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有中國特色的統一戰線理論,特別是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統戰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包括“最大公約數論”、“石榴籽論”、“全黨統戰論”等。立足于中國共產黨百年統戰奮斗史,以政治方向與原則為基礎,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政治觀,讓學生了解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協商合作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讓其明白無論哪個黨派、哪個民族、哪個宗教,大家都是中華兒女,都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目標,都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共同的價值理念。讓學生了解統戰理論、歷史和意義的同時,培育其民族共同體意識,強化思想認同,促使其團結一心,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2.利用“大統戰”優勢,深化課程思政。高校全部課程和活動都有育人功能,對大學生的培養,不僅僅是專業技術的傳授,更包含思想道德修養的提升,思想政治覺悟的提高。高校應利用“大統戰”優勢,發揮黨外知識分子和所有教職工力量,挖掘全部高校課程、學術交流、講座論壇、黨團活動中蘊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科學精神、倫理文化、哲學理念等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提高課程思政教育成效。
3.搭建教學實踐平臺,實現全程育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融入學生的所有教學過程,實現全程教育,這就包括教育、教學、實踐、實訓的全過程,包括入學教育、專業教育、職業規劃、在校教育、畢業教育、離校教育等全過程。高校應利用“大統戰”優勢,團結所有黨外知識分子和所有教職工,充分利用其人脈、知識及各類資源,擴大招商引資力度,促進校企合作辦學,為學生建立實訓實習、接觸社會的機會,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及馬克思主義理論、統一戰線理論、“中國夢”教育、民族精神、時代精神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等融入高校教育教學、實習實訓的全過程,強化大學生的歷史使命與責任擔當,實現全程育人。
在新時代“大統戰”、“大思政”、“大黨建”及高校“三全育人”新格局中,應大力尋找統戰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合點,促進其協同并進、共同發展,使高校成為培養擁護黨的領導、為社會主義建設凝心聚力、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堅強陣地。
參考文獻:
[1]康雁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五度”優化[J].思想政治課研究,2022(1):152-160.
[2]曲建武,張淼.高校思政課“溝通心靈、啟智潤心、激揚斗志”的三重維度[J].中國大學教學,2022(12):4-9.
[3]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4]邱蕊.新時代“大統戰”格局下高校統戰工作現狀及對策研究[J].南方論刊,2022(1):110-112.
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重點項目,項目名稱:統一戰線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2SZ10)
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項目,項目名稱:統一戰線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2D09)
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項目,項目名稱:發揮高校黨外知識分子優勢,開辟“三全育人”工作新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3SZ23)
伍杰(1982.8-),男,漢族,湖南澧縣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統一戰線工作與思想政治工作;
姜紅燕(1982.9-),女,漢族,山東煙臺人,碩士,館員,研究方向:圖書館信息資源管理;
聶華斌(1975.1-),男,漢族,湖南衡陽人,學士,統戰科長。研究方向:統一戰線管理工作;
彭艷(1979.4-),女,漢族,湖南衡陽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統一戰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