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2023年,我國新能源專用汽車行業呈現蓬勃發展態勢,銷量突破22萬輛,滲透率突破20%,再創歷史新高,推動行業轉型升級的作用不斷凸顯。首先對2023年新能源專用汽車的市場情況進行了綜述,然后從企業數量、品種數量、銷量情況、在售企業進行了詳細分析,最后展望行業發展趨勢。
關鍵詞:新能源專用汽車;發展現狀;趨勢分析
中圖分類號:U469.7" 收稿日期:2024-02-29
DOI:10.19999/j.cnki.1004-0226.2024.03.005
1 市場綜述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是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發展的戰略舉措[1]。2023年,我國新能源專用汽車市場迎來“后補貼”時代,延續13年的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政策于2022年12月31日正式終止。為進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和應用,2023年1月工信部等八部門發布了《關于組織開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工作的通知》,在主要目標的第一條中明確提出要大幅提高車輛電動化水平。同年11月,第一批試點城市名單出爐,北京等15個城市入圍。根據預期目標,新能源汽車推廣將聚焦公務用車、環衛車、郵政快遞車、城市物流配送車、機場用車、特定場景重型貨車等領域,推廣數量預計超過60萬輛。
在國家政策持續優化和鼓勵下,2023年,我國新能源專用汽車銷量突破22萬輛,同比增長48.04%,銷量再創新高;新能源滲透率突破20%大關,較上一年度提升5.71個百分點,整個行業在經歷2022年的爆發式增長后進入快速發展通道。圖1給出了新能源專用汽車銷量和滲透率的走勢。
2 企業數量
2023年,全國新能源專用汽車在售企業共260家,分布在全國25個省市自治區。其中江蘇、山東、湖北三省的在售企業數位列全國前三甲,合計占全國在售企業總數的32.69%。近年來在四川政府強有力的政策引導下,當地的新能源專用汽車發展迅猛。2023年四川在售企業數位列全國第四位,新能源滲透率高達72.75%,位列全國第一。表1為2023年我國新能源專用汽車在售企業地區分布表。
3 品種數量
如圖2所示,2023年,我國新能源專用汽車品種數112個,較2022年增加2個,其中混合動力品種數增加10個,增幅最大。
從應用場景來看(圖3),市政環衛車產品種類繁多,因此新能源品種也最豐富;物流運輸車整體規模基數大,各種技術路線均有涉及,因此新能源品種數僅次于市政環衛車,位列第二。
4 銷量情況
2023年,我國純電動、混合動力、燃料電池專用汽車銷量分別為21.46萬輛、3 813輛和2 783輛,其中純電動產品銷量占比高達97.02%,處于絕對主導地位。換電模式作為純電動專用汽車的一種重要補能方式,具有緩解里程焦慮、減少充電等待時間、提升運營效率等特點,近幾年發展迅速。如表2所示,2023年我國換電式純電動專用汽車品種數10個,銷量2 706輛,同比分別增長100%和58.62%。此外,換電模式適用于運輸頻次高、載重大、運營強度大的短倒場景,因此在混凝土攪拌運輸車、自卸式垃圾車等重型車中應用較多。
目前,我國的新能源專用汽車已覆蓋物流運輸、市政環衛、工程建筑等多個應用場景,并主要集中在物流運輸領域。2023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352.4萬億元,同比增長5.2%。物流需求規模的持續擴大,極大地拉動了市場對物流運輸車的需求。疊加雙碳戰略下全國各地對綠色物流的倡導,新能源物流運輸車銷量再創新高,在國內的新能源專用汽車市場始終占據絕對市場份額。2023年,僅純電動廂式運輸車單品的銷量就超過18萬輛,占總銷量的81.55%,如圖4所示。
得益于新能源物流運輸車的快速發展,25.13%的新能源滲透率強勢拉動整個專用汽車行業,新能源滲透率一舉突破20%關鍵節點,如表3所示。然而,在物流運輸外的市場,新能源專用汽車的滲透率不足6%,發展緩慢。
5 在售企業
如表4所示,2023年我國年銷量過萬的新能源專用汽車在售企業共8家,僅占在售企業總數的3.08%,但銷量達到總銷量的65.73%,市場集中度高。
值得關注的是,吉利商用車集團作為國內首個聚焦新能源領域的商用車集團,旗下的浙江吉利遠程新能源商用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遠程新能源商用車”)經過多年的積累和沉淀,在新能源專用汽車行業已實現換道超車。2023年,吉利四川商用車有限公司(遠程新能源商用車全資控股的二級子公司)的新能源輕客銷量同比增長110.30%,市場占有率達到30.11%;江西吉利新能源商用車有限公司(遠程新能源商用車全資控股的一級子公司)新能源輕卡銷量同比增長128.36%,市場占有率達到17.37%,雙雙再次奪得細分市場冠軍。遠程新能源商用車在新能源專用汽車行業的頭部市場地位已然形成。
從細分市場來看,主機廠憑借底盤優勢幾乎壟斷了新能源物流運輸車的產品供給。但在新能源市政環衛、新能源工程建筑等市場,傳統優勢專用汽車企業憑借長期技術沉淀、優質客戶粘性、完善服務體系,加速搶占市場,繼續領跑新能源賽道,詳情如表5、表6所示。
6 發展趨勢
a.多技術路線長期并存。
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我國新能源專用汽車行業都將是多種技術路線并存發展,不同場景適用于不同技術路線。例如:純電動會更多適用于城市、短途運輸場景;氫燃料電池有望在重載、長途場景下被大規模應用等。
b.新技術賦能行業發展。
隨著智能傳感器、大數據、自動控制系統等在工業領域被廣泛應用,智能網聯技術將成為新能源專用汽車發展的重要路徑,圍繞降低勞動強度、提高運輸及作業安全、智能配送等方面開啟新能源專用汽車下半場競爭。
c.上裝適配性不斷提高。
盡可能提升續航里程,緩解里程焦慮,將是新能源專用汽車生產企業不斷努力的方向。例如:通過輕量化,降低自重;提升車廂密封隔熱性能,降低能耗;精算上裝作業功率,優化頻次和時長,減少能耗浪費等。
d.新能源底盤正向開發平臺正在重塑。
對于傳統車企來說,油改電是一種快速切入新能源市場的途徑,但在載重、可靠、安全、動力等性能方面的弊端非常明顯。越來越多的主機廠開始“去油改電”,新能源底盤步入正向開發新階段。
e.農村市場有望成為下一個增長爆點。
農村新能源專用汽車市場空間廣闊,為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車下鄉,聚焦制約新能源汽車下鄉的突出瓶頸,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提出要適度超前建設充電基礎設施,進一步優化支持新能源汽車購買使用的政策,鼓勵企業豐富新能源汽車供應,農村有望成為市場增長的下一個爆發點。
參考文獻:
[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的通知》[Z].2020-10-20.
作者簡介:
胡璐,女,1979年生,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專用車行業科技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