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為了更好地推動“從小學黨史 永遠跟黨走”主題教育,總結在中小學信息科技課程中通過常規課堂教學及各類活動實踐常態化融入黨史學習的途徑。各類活動包括:社團活動、綜合實踐、競技比賽、研學旅行。通過多種途徑引導中小學生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從而更好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偉大歷史使命。
關鍵詞" 黨史學習;信息科技課程;中小學
中圖分類號:G632" "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24)07-00-04
0" 引言
新頒布的《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將信息科技課程從綜合實踐課程中獨立出來,成為一門單獨開設的課程,并明確要求信息科技課程要細化育人目標,強化課程的綜合性和實踐性,注重課程的活動化、生活化設計,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重大主題教育有機融入課程[1]。
嘗試在信息科技課程中融入黨史學習是落實新課程標準很好的契機。常態化學習黨史也是黨中央和教育行政部門的要求。2021年4月,教育部辦公廳發出通知,在中小學組織開展“從小學黨史 永遠跟黨走”主題教育[2]。2021年12月24日,全國黨史學習教育總結大會在北京召開,會議傳達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的重要指示[3]。在國家社會經濟大力發展的時代背景下,現在的中小學生享受著物質極大豐富、科技日新月異的現代生活,可是,部分中小學生對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知之甚少,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求解放、求發展的歷史知之甚少。可以說,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和教育部的相關通知與要求切中要害,廣大中小學生的確需要加強這方面的教育。目前,我國廣大師生正以高昂的熱情投入黨史學習教育中,努力取得重要的常態化學習成效。
基于系統性的教學原則[4],筆者在中小學信息科技課程中持續、連貫、有系統、循序漸進地常態化融入黨史學習教育進行不懈的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常規課堂教學融入
1.1" 教學內容融入
信息科技課教學內容豐富多彩,但組織教學時多以模塊化的形式推進。這樣,在每一個模塊的教學中,都可以有機地融入黨史內容。
例如,在學習信息科技發展史時,特別專列我國信息科技的發展作為教學內容。我國雖然信息科技起步較晚,但我國信息科技科研工作者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不負眾望,攻堅克難,在計算機設計與制造、5G技術、無人機、機器人、移動支付、高鐵建設、航空航天等一系列重要領域已經處于世界先進水平。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可設計以下探究性問題:試列舉我國超級計算機發展的代表機型,并簡要描述它的性能;概述漢字輸入法的發展史;選取一位你最喜歡的中國信息科技科學家或企業家,研究他的成長史,并談談對你的啟發;5G技術和4G技術相比有哪些突出的特性;研究1~2個你感興趣的高新信息科技龍頭企業的發展史(如聯想、大疆、科大訊飛、優必選等)。
又如,在學習信息科技的應用與影響時,可以讓學生在觀看有關教學視頻并閱讀教材后,結合自己的見聞,列舉現代信息科技對生活、學習、生產、研究、國防、醫療、文教、經貿、環境監測等領域產生重大影響的事實。2020年,學生參與“停課不停學”的實踐活動,親身體驗到網絡在線教學對自己的影響,切身感受到網絡信息科技給自己帶來的便利。回望抗擊疫情的歷程,信息科技發揮了重要作用。
基于此,可以設置探究性問題:疫情常態化防控中信息科技發揮了哪些具體作用?打疫苗和做核酸檢測的網上預約機制是怎樣的?
在黨的正確領導下,我國科技發展迅猛。人工智能是信息科技發展的新階段。今天,人工智能已經逐步融入學習、生活。例如,城市中的智能交通指揮系統、無人超市、無人駕駛汽車乃至無人工廠已經變為現實;智能手機中的人臉識別、指紋識別、語音控制、自動導航、自動翻譯等被廣泛應用;還有服務機器人、教育機器人、工業生產機器人、醫學診療機器人、空間機器人不斷出現,而且其智能性還在不斷提高[5]。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可設置以下探究性問題: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的趨勢如何?描述一項你最喜歡的人工智能技術;在你的日常生活中用到哪些人工智能技術?根據你的見聞,人工智能應用在哪些場景中?機器人越來越智能,會不會有一天,機器人取代人類統治地球?觀看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號”載人宇宙飛船發射及2022年12月3日航天員乘組完成首次在軌交接的視頻,思考載人宇宙飛船發射、運行及返回中所用到的信息科技,并體會偉大祖國的強大。
在具體的信息科技操作類知識點教學中也可以很好地融合黨史學習教育。比如,在二維動畫模塊的逐幀動畫教學中,可以以中共一大到二十大召開的年份為序,每次黨的全國代表大會為一個關鍵幀,在這一幀畫面上顯示這次大會的召開日期、會議主題及會場等主要標志。在運動動畫教學中,可以設計升國旗、奏國歌的任務,國旗升起的過程中伴隨著雄壯的國歌,學生在完成運動動畫任務時也接受了一次愛國主義教育。在曲線運動動畫教學中,可以設計重走長征路的任務,先把紅軍長征中經過的主要地點按相應位置標注出來,再根據當時行走的路線用曲線前進的方式串聯起各個點,這樣就把紅軍長征的歷史很好地融入了曲線運動動畫的教學中。
1.2" 教學環節融入
課堂教學可以分為若干個小的教學環節,教師巧妙地設計每個教學環節,可以取得將黨史學習教育潛移默化地融入教學的作用。
1.2.1" 課前數字故事分享
制作演示文稿是學生在小學學過的內容,但基于小學階段的課時數及學生的接受能力,小學階段只學習制作演示文稿最基本的方法,在初中階段很有進一步提高的必要。課前分享紅色數字故事的做法,既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演示文稿制作水平,又可以使學生受到紅色黨史學習教育的浸潤。基本上,教師只要在制作前就數字故事的三要素——文字、圖片、背景音樂給出提示,并提出作品時間長度3~5分鐘的要求,學生就可以制作出像樣的作品來。故事選材可以來源于語文課本、道德與法治課本、歷史課本及課外讀物。學生的作品中既有《八角樓上》《一夜的工作》《朱德的扁擔》《紅軍號的故事》《狼牙山五壯士》這樣的傳統故事,也有《抗疫英雄鐘南山》《水稻大王袁隆平》《十八洞村的變遷》這樣富有時代氣息的故事。
1.2.2" 課中學習資料推送
信息科技課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學生的操作水平差異非常明顯。這既是教學中需要著力解決的一個突出問題,也是黨史學習教育的一個契機。以往,一些提前完成課堂操作任務的學生,可能會趁教師不注意的時候偷偷玩游戲、上網聊天或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現在,借助網絡可以給這部分學生推送豐富多彩的網絡多媒體黨史學習教育材料,有些學習材料還具有交互性,學生很喜愛。比如,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https://basic.smartedu.cn/)平臺上有專門的黨史學習教育專欄;學習強國(https://www.xuexi.cn/)平臺上既有紅色中國、學習理論、習近平文匯等經典欄目,又有可進入黨史學習教育官網的鏈接。這些平臺推送的資料,不僅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內容,而且讓學生的靈魂不斷地凈化、升華。
2" 各類實踐活動融入
2.1" 社團活動融入
社團活動在學生全面發展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6]。社團活動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對培養學生的特長和興趣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其重要性已逐漸得到學校領導和任課教師的高度認可。目前,社團活動在各地的叫法不盡相同,有的地方叫校本社團,有的地方叫“四點半項目”,有的地方叫課后延時服務。社團活動的指導教師可能是本校教師,也可能是外請社會人士。社團活動有固定的活動時間,也有相對固定的成員,成員可以來自不同的班級或年級。中小學生對信息科技相關的社團課程非常喜愛,諸如機器人、動漫、編程、無人機、航模、車模等,每次社團招收新成員的報名活動都很受歡迎。在當今“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大背景下,既要全面落實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的要求,又要教育學生不忘歷史,學好黨史,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學校社團可利用其自身的優勢,通過大量多層次、多方面的活動,常態化融入黨史學習教育內容,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需求。
例如,在VB編程社團課上,在教學“投票器”時,教師可以創設如下情境:學校團委在“五四”青年節前夕將要舉辦一次全校黨史知識競賽活動,請社團的學生設計開發一個可用于決賽的投票器。先收集好每個參賽選手的頭像,現場投票時,選手每增加一票,其頭像就升高一步。
又如,在無人機社團課上,可以設計“無人機巡邊”的任務。設想在祖國的西北邊疆,祖國的邊界線位于崇山峻嶺之中,為了減輕守邊戰士的負擔,可以讓無人機配合戰士巡邊。在這個任務中,教師可以模擬出不規則的路徑,要求學生按指定線路巡邊,并在關鍵位置拍照留存。
這樣的教學設計將黨史學習教育內容與教學內容有機融合,真正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2.2" 綜合實踐融入
信息科技課的教育一定要延伸到課后的綜合實踐活動才能達到應有的效果。綜合實踐活動不像在課堂上,受到時間和硬件、軟件環境的限制,它往往從學生的真實生活和發展需要出發,從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通過探究、服務、制作、體驗等方式,讓學生可以很自由地實現“做中學”,并樂在其中。
例如,學習電子表格的處理后,可以給學生布置一個課后作業:設計一個關于“抗日戰爭知多少”的調查問卷,發放給全班學生完成,并將收集到的數據用電子表格軟件處理,進而提出關于抗日戰爭歷史知識學習的相關建議。
又如,在學習了視頻制作之后,給學生布置一個綜合實踐活動任務:將近期看過的一部反映革命戰爭題材的電影或電視劇介紹給大家,視頻時長5分鐘。
這些課后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不僅能進一步強化所學的信息科技知識,而且可以巧妙地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其中,讓學生在默化潛移中受到教育。
2.3" 競技比賽融入
比賽是學生最喜歡的活動方式之一。通過各級各類競賽活動,可以為學生創造體驗參與的機會,提供展示特長的平臺,搭建學習交流的舞臺[7]。比賽的競爭性、娛樂性、結果反饋及時等特點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發展和鍛煉。初級水平的學生可以通過參加比賽開闊視野,增長見識。高級水平的學生可以與高水平的選手切磋技藝,共同進步。
現在,有一些比賽已經融入了黨史學習教育。例如,每年一屆,已連續舉辦二十多屆的“飛向北京—飛向太空”全國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競賽活動,在2021年版全國總決賽規則中變更或增加了一些競賽項目的名稱。其中,仿真紙折飛機航母著艦變更為“紅色少年”飛鯊紙折飛機航母著艦,多軸無人機競速變更為多軸飛行器巡禮“建黨百年”路。這兩個項目的變更就是為了更好地體現紅色黨史學習教育的元素。又如,多軸飛行器巡禮“建黨百年”路項目中,整條飛行路線的探訪節點,都是中國共產黨百年歷程中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些重要事件地點。規則要求選手操縱多軸飛行器自浙江嘉興的“南湖紅船”起飛,沿逆時針方向飛行,依次探訪建黨百年路上的若干紅色地標,并完成起、降、翻、穿、繞、航拍等基本動作,漏做、重做任務均無效[8]。
除了組織學生參加現成的比賽,教師也可以自己設計一些融入黨史學習教育的活動。比如,在學校科技節動漫項目的比賽中,往往要指定一個主題,在今年乃至今后的一段時間,都可以將作品創作的主題指定為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史。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不同的年級還可以指定具體的主題。例如,初中一年級的學生可以革命英雄人物為漫畫創作的主題;初中二年級的學生可以革命故事為動畫創作的主題;初中三年級的學生可以革命歷史事件為動漫創作的主題。
2.4" 研學旅行融入
寒暑假及節假日是學生最期待、最幸福的時刻。他們在假期不僅可以自主安排自己的時間,還可以跟隨父母外出游玩。研學旅行能學游兼具,讓學生收獲更大。好的研學旅行項目要像課程一樣,必須經過科學設計。研學旅行活動既是綜合實踐活動的創新形態,又是一種拓展性和實踐性活動。該活動以項目體驗和實踐為導向,突出小微特點,突出“做中學”,實現項目學習與旅行活動的一體化;突出任務驅動,從而達成研學旅行的教育目標[9]。
短期的節假日可以選擇在市內或城市周邊研學旅行,寒暑假則可以選擇出行時間較長的省內游或國內游。
以深圳市內的研學旅行為例,可以設計深圳改革開放史研學、深圳紅色地標研學、深圳高科技公司研學等。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中國共產黨領導深圳在一頁白紙上創造發展奇跡的精彩演繹,可以設計“重走偉人足跡 感受特區巨變”的研學旅行項目。以尋找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四位黨的領袖在歷史關鍵時刻在深圳的足跡,學習在不同的歷史階段,黨對深圳經濟特區的引領,從而進一步增強作為一個深圳人、一個中國人的自豪。
旅行前,教師應先布置研學任務,讓學生通過網絡、書籍等途徑,大致了解黨的領袖歷次來深圳的時間、到過的地方、發表的重要講話。例如:
鄧小平同志倡導建立了深圳經濟特區,并在深圳發展的關鍵時期,于1984年初、1992年1月兩次親臨視察;江澤民同志多次視察深圳,在特區發展的重要時期,于1994年6月、1995年12月、2000年2月、2000年11月四次蒞臨深圳,進一步明確了經濟特區的地位和作用;胡錦濤同志于2003年4月、2007年7月、2010年9月多次視察深圳,在新形勢下指明了科學發展的新的道路;黨的十八大后,習近平總書記于2012年12月、2018年10月、2020年10月三次親臨深圳視察,并于2015年1月、2018年12月專門對深圳工作作出重要批示,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為深圳掌舵領航、把脈定向[10]。
接下來,規劃研學旅行的路線。先在地圖上把所有地點標注出來,再根據出行的天數以合適的路線把這些點串起來,具體到每一天走訪哪幾個點。
旅行途中,認真學習,通過筆記、拍照、錄音、錄像等方式記錄學習所得。
旅行結束后的工作更加重要,要充分利用信息科技的手段,把學習的感悟反映出來并與其他學生及教師、家長進行交流。通常可以通過PPT、小視頻、思維導圖、電子表格、體會文章等反映學習成果,并通過微信朋友圈、微信公眾號、網站等平臺發布出去,與更多的人交流。還可以舉辦一個全班或全校性的研學旅行成果展覽或比賽交流活動,以此激發學生參加其他研學旅行活動的積極性。
省內或國內的研學旅行也可以這樣安排。以廣東省內研學為例,可以設計東江縱隊活動線路研學;粵東紅色資源研學;粵港澳大灣區改革發展成就研學等。
不管是哪種形式的研學旅行,旅行只是其中一個環節,最重要的是旅行前的線路規劃和研學問題的設計;旅行中帶著問題參觀、學習、感悟;旅行后及時地展示出研學收獲,并與其他學生交流。信息科技的融入讓研學旅行更有意義。
3" 總結與展望
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在中小學信息科技課程中融入黨史學習教育的實踐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效果。學生的精神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學習和生活的狀態越來越好。通過學期末的問卷調查,發現學生的黨史知識明顯增加,對黨的認同感進一步增強,“聽黨話,跟黨走”的決心更堅定。
這些初步成效的取得,得益于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得益于學科實踐中融入黨史學習教育時堅持系統性教學原則,在實際操作中根據學生年齡和認知特點以及學校的具體情況,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多層次、多角度靈活地安排教學內容,創設教學活動,并融合現代科技,增強活動的教育性和趣味性。
“從小學黨史 永遠跟黨走”常態化主題教育正在向縱深推進。只要主動作為,通過多種途徑,在教育教學中有機融入黨史學習教育,引導中小學生從小樹立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念,就可以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偉大歷史使命就會落到實處。
4"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在中小學組織開展“從小學黨史永遠跟黨走”主題教育活動的通知[A/OL].(2021-03-22)" "[2023-02-12].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5/202103/t20210331_523634.html.
[3]不斷鞏固拓展黨史學習教育成果 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滿懷信心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EB/OL].(2021-12-25)[2023-03-18].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0063676843468235amp;wfr=spideramp;for=pc.
[4]勞凱聲.教育學[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1.
[5]廣東省教育研究院教研室.廣東省初級中學課本 信息科技七年級(下)(B版)[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6]童宇陽.中小學動漫教學的基本實施途徑[J].中國電化教育,2009(7):103-105.
[7]童宇陽.電腦教育游戲的教學應用[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21.
[8]吳崎.紅色少年再起航:2021年“飛北”全國總決賽規程規則解讀[J].航空模型,2021(4):72-75.
[9]黃春信.小微項目學習研學旅行課程的價值、目標與實施[J].教學與管理,2021(13):33-35.
[10]李炤鋒.深圳 一張白紙上的精彩演繹:黨領導深圳創造發展奇跡大事記[N].深圳特區報,2021-07-01(A7).
*項目來源:廣東省教育科學規劃2023年度中小學教師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計劃一般項目“人工智能時代的學科教學增值評價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23YQJK095);深圳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成果培育類課題“‘雙減’背景下科創教育的實踐及成效”成果(項目編號:cgpy22040)。
作者簡介:童宇陽,中學高級教師,深圳市南山區教科研專家工作室主持人;賀杰,副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