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簡介:王憲粉,大學本科,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皮膚病,美容。
【摘要】目的 探討黃褐斑應用氨甲環酸外用聯合調Q開關1 064 nm激光治療對患者皮損程度、氧化應激反應的影響。方法 選取蘇州市吳中區尹山湖醫院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間所收治的92例黃褐斑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接受調Q開關1 064 nm激光治療6個月)和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結合氨甲環酸外用治療6個月),各46例。對比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治療前后血清褪黑素(MSH)、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環氧化酶-2(COX-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及皮損面積評分、皮損顏色評分、黃褐斑生活質量量表(MELASQOL)評分。結果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高;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血清MSH、COX-2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血清VEGF、SOD水平均升高,且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皮損面積、皮膚顏色、MELASQOL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均Plt;0.05)。結論 氨甲環酸外用聯合調Q開關1 064 nm激光治療有助于緩解黃褐斑患者皮損癥狀,抑制應激反應,減少色素沉著,進而提升生活質量。
【關鍵詞】黃褐斑 ; 調Q開關激光 ; 氨甲環酸 ; 皮損 ; 應激反應 ; 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751.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4.04.0046.04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4.04.016
黃褐斑主要是以顏面部黃褐色、形狀不規則斑片為臨床特征,且多發于中青年女性,可影響患者面部美觀,不利于心理健康及生活質量。現階段,臨床暫無徹底根治黃褐斑的療法,多是采用調Q開關1 064 nm激光進行治療,可通過光熱作用以破壞體內的黑色素細胞,進而促進色素團的吸收,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但其在應用中存在易遺留色素沉著、易復發等問題,治療效果欠佳[1]。氨甲環酸屬于一種賴氨酸類似物,其可通過減少黑色素生成、抗皮膚光老化等作用,以發揮美白效果,臨床常用于Riehl黑變病、炎癥后色素沉著等疾病患者的治療中,且效果顯著[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黃褐斑患者應用氨甲環酸外用聯合調Q開關1 064 nm激光治療對其皮損程度的改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蘇州市吳中區尹山湖醫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92例黃褐斑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6例。對照組患者均為女性,年齡26~56歲,平均(43.52±3.31)歲;病程3個月~7年,平均(3.42±0.26)年;中央型25例、面頰型15例、下頜型6例;Fitzpatrick皮膚分型[3]:Ⅲ型
20例、Ⅳ型18例、Ⅴ型8例。觀察組患者均為女性,年齡26~57歲,平均(43.59±3.34)歲;病程3個月~8年,平均(3.47±0.25)年;中央型27例、面頰型14例、下頜型5例;Fitzpatrick皮膚分型:Ⅲ型22例、Ⅳ型17例、Ⅴ型7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組間可比。納入標準:⑴符合《臨床皮膚病學(第3版)》 [4]中黃褐斑的相關診斷標準;⑵顏面部黃褐色、形狀不規則斑片;⑶首次治療。排除標準:⑴存在激光治療禁忌證;⑵皮膚存在不同程度的感染或損傷;⑶處于備孕期間或妊娠期女性;⑷近6個月接受其他相關治療;⑸凝血功能異常等。蘇州市吳中區尹山湖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本研究,且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基礎治療,包括口服維生素C和維生素E,同時囑患者避免日光照射,禁止應用增白、祛斑化妝產品等。對照組患者在常規基礎治療的同時接受調Q開關1 064 nm激光治療:患者取平臥位,常規皮膚消毒,佩戴眼部護具,采用
Qx-Max激光儀(歐洲之星激光公司,型號:M031-3A/2)進行治療,治療時激光頭與皮膚表面呈90°,手具前端與皮膚緊貼,模式選擇大光斑低能量模式,將參數調整為:1 064 nm的激光波長,能量密度1~1.5 J/cm2,光斑直徑6~8 mm,頻率5~10 Hz,重復局部掃描,終點反應:皮膚輕微潮紅,治療后使用膠原蛋白修復面膜進行冷敷或冰敷,時間20 min,同時告知患者加強防曬,1次/月。觀察組患者在常規基礎治療的同時接受調Q開關激光、氨甲環酸外用治療,其中調Q開關激光治療操作與對照組一致,將氨甲環酸注射液(江蘇朗歐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2142,規格:5 mL∶0.2 g)5 mL溶于45 mL生理鹽水中,然后于皮損位置均勻涂抹,使用舒敏專家導入手柄(重慶半島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型號:Derma),將探頭置于皮損位置輕壓,采用畫圈式、直線往返等方式移動,從外到內,從下到上,導入時間:10 min,1次/周。兩組均治療6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⑴臨床療效。根據《臨床皮膚病學(第3版)》 [4]中的標準來評估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療效,包括基本治愈、顯效、好轉、無效4個等級,標準依次為色斑消退率≥90%、60%≤色斑消退率lt;90%、30%≤色斑消退率lt;60%、色斑消退率lt;30%。色斑消退率=治療前后色斑面積差值/治療前色斑面積×100%。總有效率=基本治愈率+顯效率+好轉率。⑵氧化應激指標水平。采集患者治療前后的靜脈血3 mL并離心(10 min、2 500 r/min)取得上層血清,應用化學發光法檢測患者血清褪黑素(MSH)、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環氧化酶-2(COX-2)水平,采用黃嘌呤氧化酶法檢測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⑶臨床評分。治療前后使用通過皮損面積評分[5]評估皮損面積,使用皮損顏色評分[6]評估顏色評分,黃褐斑生活質量量表(MELASQOL) [7]評估患者生活質量,其中皮損面積評分0~3分分別對應無皮損、面積lt;2 cm2、2~4 cm2、gt;4 cm2;皮損顏色評分0~3分分別對應顏色正常、淡褐色、褐色、深褐色;MELASQOL評分總分70分,得分與患者生活質量成正比。⑷典型病例圖片與詳細介紹。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首先采用S-W法檢驗符合正態分布,以( x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t檢驗,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 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血清MSH、VEGF、COX-2、SOD水平比較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MSH、COX-2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血清VEGF、SOD水平均升高,且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 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MELASQOL、皮損面積、顏色評分比較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皮損面積、皮膚顏色、MELASQOL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3。
2.4 典型病例圖片與詳細對應介紹 病例1,女,38歲。面頰黃褐色斑片1年余,雙側面頰部黃褐色斑片,以顴部為重,兩側對稱分布,見圖1-A。經調Q激光治療,
1次/月,同時聯合氨甲環酸外用,1次/周,治療6個月后顴部及面頰斑片基本消退,見圖1-B。病例2,女,
35歲。兩側面頰現褐色斑片2年余,兩側面頰、顴部褐色斑片,雙側對稱分布,以顴部為重,見圖2-A。經調Q激光治療,1次/月。治療6個月后兩側面頰、顴部色斑減退、顏色變淺,見圖2-B。
3 討論
黃褐斑主要受雌激素水平異常、紫外線照射等多種因素影響而導致黑色素細胞發生炎癥反應,進而使得黑色素過度沉著于面部的一種皮膚病。纖溶酶在皮膚角質細胞中活性增加時,可促進花生四烯酸的合成以及黑色素細胞刺激激素的釋放,進而刺激黑色素形成,誘發黃褐斑。現階段,臨床治療黃褐斑的方式較為多樣化,其中調Q開關激光作為一種物理療法,可通過較強的激光能量作用于黃褐斑組織,以粉碎黑色素顆粒,進而有效去除患者皮膚中的黑色素,改善黃褐斑面積、顏色,但其在應用中存在治療不徹底、治療周期長等不足,從而難以滿足患者的臨床需求[8]。
氨甲環酸屬于一種抗纖溶藥物,可通過競爭性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減少酪氨酸代謝的最終產物黑素蛋白的合成,抑制色素沉著,改善患者面部癥狀[9]。本研究中,較對照組,治療后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更高,皮損面積、皮膚顏色、MELASQOL評分均更低,表明黃褐斑患者開展調Q開關激光聯合氨甲環酸外用治療有助于緩解患者皮損癥狀,提升生活質量,治療效果顯著。
MSH含量升高可促進黑素細胞活化,增多脂褐素沉積,進而加重患者病情;VEGF含量升高可促進皮損組織修復,進而改善患者皮膚癥狀;COX-2、SOD作為氧化應激指標,其中COX-2含量升高、SOD含量降低可加重機體氧化應激性損傷,導致大量脂質過氧化蓄積,加速黑色素形成[10-11]。本研究中,較對照組,治療后觀察組血清MSH、COX-2水平均更低,血清VEGF、SOD水平均更高,表明黃褐斑患者開展調Q開關激光聯合氨甲環酸外用治療有助于抑制應激反應,減少色素沉著。分析其原因在于:一方面,氨甲環酸具有具有良好的皮膚生理相容性,通過儀器導入可增加氨甲環酸透皮吸收,通過拮抗酪氨酸,減少其合成,并可逆性結合賴氨酸位點,以競爭性抑制纖溶酶原激活物的活性,進而阻礙黑色素細胞活化,減少色素沉著;另一方面,氨甲環酸可通過改善毛細血管功能,影響角質形成細胞的分化和脫落相關蛋白質的表達增強皮膚的上皮細胞功能,以加快黑色素細胞代謝,促進黑素顆粒排出,進而有助于保護皮膚屏障,抑制應激反應[12-13]。
綜上,黃褐斑患者開展調Q開關1 064 nm激光、氨甲環酸外用聯合治療有助于緩解患者皮損癥狀,抑制應激反應,減少色素沉著,進而提升生活質量,但本研究隨訪時間短、研究中心單一,結果可能存在偏倚,臨床可進一步延長隨訪時間進行多中心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陳永慶, 陳永平. 氨甲環酸巴布劑聯合大光斑低能量Q開關Nd: YAG激光治療黃褐斑的療效觀察[J]. 應用激光, 2019, 39(5): 900-904.
吳磊, 蔡美紅, 陳小建. 氨甲環酸不同給藥途徑聯合Q開關
Nd: YAG激光治療黃褐斑[J]. 中國美容醫學, 2022, 31(12): 81-
84.
夏米娜, 王學民, 劉彥群. Fitzpatrick皮膚分型和最小紅斑量[J]. 國際皮膚性病學雜志, 2011, 37(6): 376-379.
趙辯. 臨床皮膚病學[M]. 3版. 南京: 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1: 1035.
田霞,邵芳. Q-開關Nd: YAG激光、強脈沖光在黃褐斑臨床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探討[J]. 中國現代醫生, 2019, 57(3): 4-7.
胡南, 肖志平, 溫云鵬, 等. 調沖消斑湯聯合妥塞敏治療女性黃褐斑的效果評價[J]. 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 2018, 18(6): 163-
164.
孫小瑜. 中文版黃褐斑生活質量評分量表的考評及影響因素分析[D]. 沈陽: 中國醫科大學, 2019.
屈歡歡, 高妮, 魯美恒, 等. Q開關1 064 nm點陣激光聯合氨甲環酸治療中重度黃褐斑臨床療效分析[J]. 實用皮膚病學雜志, 2021, 14(4): 206-210.
董子瑄, 王琪. 非剝脫性點陣激光聯合氨甲環酸治療黃褐斑的療效分析[J]. 中國醫療美容, 2022, 12(1): 54-57.
楊冠軍, 劉金竹, 褚廷廣. 針灸背俞穴結合局部圍刺、放血治療黃褐斑伴月經不調的效果及對血清SOD和MDA水平影響[J]. 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 2019, 18(3): 227-230.
欒迎春, 張秀麗, 榮莉. 點陣激光聯合氨甲環酸片治療黃褐斑對血清促黑素水平臨床觀察及其機制的研究[J]. 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 2019, 18(5): 471-473.
張玲玲, 錢曉鶯, 金藝, 等. Q開關755 nm紫翠寶石激光聯合氨甲環酸外用治療面部黃褐斑25例療效觀察[J]. 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 2022, 21(6): 498-501.
陳旭, 牛悅青. 氨甲環酸、煙酰胺和曲酸聯合激光治療黃褐斑的耐受性和有效性: 一項單中心、前瞻性、半臉對照試驗[J]. 中華皮膚科雜志, 2022, 55(9): 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