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2022年泰州市科技支撐計劃社會發展(指導性)項目(編號:SSF20220030)
作者簡介:王菲,碩士研究生,主治中醫師,研究方向:中西醫結合治療脾胃病。
通信作者:高斌,大學本科,主任醫師,研究方向:消化系統疾病。E-mail:txgb@163.com
【摘要】目的 分析紅藤煎劑保留灌腸對活動期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臨床癥狀、炎癥免疫反應的影響。方法 選取2022年6月至2023年
7月泰興市中醫院收治的60例活動期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30例,接受美沙拉嗪腸溶片治療)和觀察組(30例,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紅藤煎劑保留灌腸治療)。10 d為1療程,療程間應間隔2 d,兩組均治療2個療程。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癥狀積分、內鏡評分、黏膜組織評分及疾病活性指數評分、炎癥免疫反應指標變化情況,以及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結果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各項臨床癥狀積分、Baron內鏡評分、黏膜組織學Geboes指數評分、改良Mayo評分及血清C-反應蛋白(CRP)、白細胞介素17-(IL-17)水平,外周血CD8+百分比均降低,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外周血CD4+百分比、CD4+/CD8+比值均升高,且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均Plt;0.05);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結論 紅藤煎劑保留灌腸治療可有效減輕活動期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臨床癥狀與炎癥反應,提高免疫力,促進其黏膜修復,有良好的安全性。
【關鍵詞】潰瘍性結腸炎 ; 活動期 ; 紅藤煎劑 ; 灌腸 ; 炎癥反應
【中圖分類號】R51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4.04.0086.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4.04.029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類較為常見的非特異性腸道炎癥性疾病,若未能及時接受有效的治療則存在一定的癌變風險,對患者的危害程度較高。潰瘍性結腸炎屬于一類5-氨基水楊酸制劑,主要抑制機體內花生四烯酸的代謝,以此達到抑制前列腺素、白三烯等因子的分泌,緩解患者炎癥反應,但長期應用效果欠佳[1]。中醫認為,活動期潰瘍性結腸炎屬于“痢疾”范疇,多因升降失司、脾胃虛弱、運化失常所致,治療應以化濕清熱、調和氣血為主[2]。紅藤煎劑含有玄胡、丹皮、紅藤等藥物,具有清熱通腑、行瘀止痛之功效,且將該方劑通過保留灌腸的方式給藥,可將藥物直接作用至病變部位,提高治療效果[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活動期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應用紅藤煎劑保留灌腸聯合西藥治療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6月至2023年7月泰興市中醫院收治的60例活動期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齡22~65歲,平均(48.66±3.22)歲;初發型14例,慢性復發型7例,慢性持續型9例;病程1~24個月,平均(13.65±0.22)個月。觀察組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齡23~65歲,平均(48.64±3.20)歲;初發型13例,慢性復發型8例,慢性持續型9例;病程2~24個月,平均(13.64±0.20)個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組間可比。納入標準:⑴符合西醫《我國炎癥性腸病診斷與治療的共識意見(2012年·廣州)》 [4]中活動期潰瘍性結腸炎及中醫《潰瘍性結腸炎中醫診療專家共識意見(2017)》 [5]中“濕熱證”的診斷標準;⑵病程均在1個月及以上;⑶對本研究藥物無過敏反應。排除標準:⑴存在放射性腸炎、克羅恩病或感染性結腸炎;⑵處于備孕狀態或妊娠期;⑶合并心、肺、肝、腎等疾病。泰興市中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美沙拉嗪腸溶片(葵花藥業集團佳木斯鹿靈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80148,規格:0.25 g/片)口服治療,1 g/次,4次/d。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結合紅藤煎劑保留灌腸治療,紅藤煎劑藥物組成包括玄胡、丹皮、紅藤各6 g,地丁草30 g、乳香、沒藥各9 g,銀花、連翹各12 g,大黃4.5 g,甘草3 g,將上述藥物置于同一容器內,加水煎至100 mL為1劑,于患者睡前囑其排空大小便,充分清洗、消毒肛門,根據其病變情況選擇相應體位,將一次性無菌墊單墊于患者臀下,完全暴露肛門,于肛管涂抹石蠟油并緩慢插入肛管,插入深度在15~20 cm之間,緩慢灌入煎液,藥溫應保證在38 ℃左右,患者自覺溫暖舒適且無便意為宜,灌腸結束后囑患者更換體位,使藥物均勻分布至體內,協助其取舒適臥位入睡,并囑患者應盡量將藥液保留6 h及以上,1次/d。兩組均以10 d為1療程,療程間應間隔2 d,均治療2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⑴臨床癥狀積分:治療前后評估兩組患者臨床癥狀的嚴重程度,包括腹痛、腹瀉、便下膿血、肛門灼熱4部分,評分均為0~6分,得分與癥狀嚴重程度成正比[5]。⑵內鏡評分、黏膜組織評分及疾病活性指數評分:治療前后依據Baron內鏡評分[6]評估內鏡檢查結果,分值0~3分,得分越高表示內鏡檢查結果越差;依據黏膜組織學Geboes指數評分[7]評估黏膜組織愈合情況,分值0~5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黏膜組織損傷程度越重;依據改良Mayo評分[8]評估疾病活動狀況,分值0~3分,得分越高則說明患者癥狀越嚴重。⑶炎癥免疫反應:采集患者治療前后空腹靜脈血大約6 mL,其中3 mL以3 0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層血清,依據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血清C-反應蛋白(CRP)、白細胞介素-17(IL-17)水平;剩余3 mL靜脈血通過全自動血液細胞分析儀[康泰醫學系統(秦皇島)股份有限公司,型號:HA3100]檢測外周血CD4+百分比、CD8+百分比,并計算CD4+/CD8+比值。⑷不良反應:記錄兩組患者治療期間胃腸道異常、肝腎功能異常、心電圖異常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首先采用S-W法檢驗符合正態分布,以( x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t檢驗,治療前及治療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 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積分比較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各項臨床癥狀積分均降低,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內鏡評分、黏膜組織評分及疾病活性指數評分比較 與治療前,治療后兩組患者Baron內鏡評分、黏膜組織學Geboes指數評分及改良Mayo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 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炎癥免疫反應比較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CRP、IL-17水平及外周血CD8+百分比均降低,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外周血CD4+百分比、CD4+/CD8+比值均升高,且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見表4。
3 討論
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發病后多以腹痛、腹瀉為主要臨床表現,藥物治療被認為是該疾病的主要干預措施。美沙拉嗪屬于常用藥,作用至患者體內后可定向在回腸末端和結腸釋放出有效成分,快速起效,發揮抗炎作用,但因該疾病治療周期相對較長,其遠期療效相對欠佳。
中醫學認為,活動期潰瘍性結腸炎隸屬于“腸澼”范疇,機體在脾胃虛弱的狀態下,腸腑易聚集寒濕、濕熱等邪氣,導致腑氣不通、脈絡受阻而發病,該疾病在治療時應以清熱化濕、解毒祛瘀為主。紅藤煎劑中玄胡可起到活血解毒功效;丹皮可清熱涼血;紅藤可發揮祛風除濕功效;地丁草可利濕消腫;乳香可活血定痛;沒藥有散瘀活血、健胃止痛之功;銀花有解毒止痢的功效;連翹可散結消癰;大黃可瀉下攻積;甘草調和諸藥,全方共奏止痛散瘀、通腑清熱之功[9]。此外,本研究的給藥方式為保留灌腸,可將藥物直接作用至病變部位,避免出現首過效應,進一步提高中藥療效。本研究中,觀察組治療后的各項臨床癥狀積分、Baron內鏡評分、黏膜組織學Geboes指數評分及改良Mayo評分均比對照組更低,這表示紅藤煎劑保留灌腸可有效減輕活動期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臨床癥狀,促進其腸道黏膜修復。
活動期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生、發展均與機體炎癥免疫反應存在密切關聯,CRP是參與炎癥反應的時相反應蛋白,可評估患者病情嚴重程度;IL-17能誘導炎癥發生,促進病情進展。T淋巴細胞是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低CD4+/CD8+水平表明機體免疫機制紊亂。現代藥理學研究結果表明,紅藤中的小分子化合物可上調閉合蛋白的表達,抑制核因子-κB信號通路活性,同時下調Toll樣受體信號通路分子活化來抑制機體炎癥反應[10];大黃中的有效成分可加強大腸桿菌細胞膜及細胞壁的通透性,減輕上皮細胞的炎癥反應,調節谷氨酰胺代謝,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11]。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血清CRP、IL-17水平及外周血CD8+百分比均比對照組更低,外周血CD4+百分比、CD4+/CD8+比值比對照組更高,表明紅藤煎劑保留灌腸有效減輕活動期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炎癥反應,提高其免疫功能。中藥灌腸治療通過腸黏膜迅速吸收,不損傷胃黏膜,可以避免口服所引起的腸胃道反應,不影響肝、腎功能,安全性良好[12]。因此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這表明紅藤煎劑保留灌腸不增加活動期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安全性良好。
綜上,紅藤煎劑保留灌腸可有效減輕活動期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臨床癥狀及炎癥反應,提高免疫力,促進其黏膜修復,且安全性良好,但本研究病例數較少,且為單中心研究,未來還需開展多中心、大樣本量研究,以驗證療效。
參考文獻
蘇亞楠. 加味參苓白術散聯合美沙拉嗪治療潰瘍性結腸炎臨床觀察[J]. 實用中醫藥雜志, 2021, 37(12): 2073-2075.
李世晏, 郝淑莉, 馮長華. 自擬紅藤湯佐治慢性潰瘍性結腸炎60例臨床觀察[J]. 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志, 2015, 23(8): 584-585.
董四海, 錢曉明, 徐小兵. 紅藤灌腸液保留灌腸聯合口服藥物對UC患者免疫炎癥反應及腸道菌群的影響[J]. 海南醫學院學報, 2017, 23(17): 2353-2356.
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炎癥性腸病學組. 我國炎癥性腸病診斷與治療的共識意見(2012年·廣州)[J]. 內科理論與實踐, 2013, 8(1): 61-75.
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 潰瘍性結腸炎中醫診療專家共識意見(2017)[J]. 中華中醫藥雜志, 2017, 32(8): 3585-3589.
陳霞飛, 孫琦, 張曉琦, 等. 潰瘍性結腸炎內鏡評分與臨床活動度及組織學評分的相關性研究[J]. 中華消化內鏡雜志, 2021, 38(6): 447-453.
劉學成, 孫慧, 張宏國, 等. 自擬補脾瀉火方聯合西藥治療潰瘍性結腸炎近期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 2018, 27(5): 880-882.
張杰. 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對輕中度潰瘍性結腸炎患者Mayo評分及hs-CRP、IL-4、IL-8的影響[J]. 世界華人消化雜志, 2018, 26(6): 373-377.
孫吉, 王宏偉, 孔婧, 等. 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血清PLT、ESR、CRP的臨床意義及紅藤腸安湯的干預作用[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5, 19(15): 52-54.
湯建, 趙康琦, 朱銳靈, 等. 紅藤化學成分的研究進展[J]. 中國野生植物資源, 2020, 39(7): 33-38.
高飛, 鐘輝云, 陳可禧, 等. 大黃有效組分“大黃酸 - 大黃素”聯合治療潰瘍性結腸炎作用機制研究[J]. 中國中藥雜志, 2022, 47(15): 4148-4155.
李芳, 奚美娟, 張平, 等. 改良中藥保留灌腸法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療效及血清IL-17的影響[J]. 解放軍醫藥雜志, 2018, 30(11): 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