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一貫制的辦學模式有利于整合教育資源,已成為義務教育的主要辦學模式。北京市第一零九中學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仍存在一些課堂管理的問題,這給學校的教育教學帶來一定的挑戰。學校根據課堂內的紀律現狀、教師管理行為現狀、師生關系現狀實施行動干預,持續開展干預策略研究和課堂管理提升策略積累。
道德與法治的學科意義。以九年一貫制背景下的七年級學生為例:第一單元“成長的節拍”的學科意義是讓學生重新審視、證實、改變和超越自我,開始認真對待學習和夢想;第二單元“友誼的天空”是讓學生了解真正的友誼是要與正直、誠信、見識廣和“慎獨”的人交往;第三單元“師長情誼”是讓學生們懂得“親其師,信其道”的真諦,同時更加理解“認真學習”和“好好生活”是對家長的良好回饋;第四單元“生命的思考”是讓學生了解、珍視生命,活出生命的精彩……以學科意義為指導實施教學,教師指導學生經過道德與法治學科的學習,使課堂管理變得積極而有效。
“尊重原則”的課堂滲透。尊重原則是讓學生學會尊重每位發言的同學,尊重老師的授課和勞動成果,學會關注老師的指令和同學的行動。首先是學期第一堂課提出的上課要求包含了尊重原則,講述了“尊重”的重要性;其次是學生習慣養成的一個月內,每節課要有尊重意識。當老師講課時,學生要聽講,不要說話,有問題舉手提問,學會傾聽同學回答問題等。老師的每句提醒如“有人站起來咯”“請安靜”等,可以強化學生們的尊重意識,增強課堂效果,有助于良好的生生和師生關系的形成。
“時間原則”的課堂滲透。時間原則也稱時間管理。在學校的教育教學中,對時間的合理管控包括在備課和課堂上的時間管控,通過有條不紊、科學地分配時間,讓學生有事可做,提高聽講效率,增強課堂效果,減少課堂紀律問題,實現有效的課堂管理。教師在備課環節,備好每個教學環節的“可控”時間,積極引導學生全身心而高效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教師在小組合作中,采用規定時間、設置“時間控制員”等小環節來把控時間,積極有效地做好小組討論和分享,完成教學的重難點和教學目標。
面對學校七年級課堂管理的現狀,道德與法治學科通過開展豐富而有教育意義的學習內容,打好課堂管理的實施基礎,堅持尊重原則和時間原則在課堂管理中的滲透,有助于課堂的有效管理,形成高效課堂,提升學生的能力和綜合素養。此外,實現有效的課堂管理還有很多重要的因素,需要我們繼續發掘和創造,更好地服務教育教學,實現師生共同成長。
(作者單位:北京市第一零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