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母豬難產是指妊娠母豬到了分娩日期不能將胎兒正常排出體外,是否能正常分娩取決于母豬產道狀態、宮縮力度和胎兒大小及胎位等情況。正常情況下,母豬發生難產的現象較少,但一旦發生難產,若不及時處理,仔豬很難存活,嚴重甚至會導致母豬死亡,這將對養殖場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本文就母豬難產的原因、癥狀、治療、預防等幾方面進行闡述,以期提高養殖場的生產效益。
關鍵詞:母豬;難產;原因;防治
自暴發非洲豬瘟以來,我國生豬產能經歷了斷崖式下跌到逐漸恢復的過程,隨著散養戶的清場,生豬養殖發展已由靠數量擴充轉變為提檔提質發展。母豬是一個豬場核心的群體,產仔數是關乎養豬效益的重要經濟指標之一,母豬妊娠114 d左右便會產仔,若超期仍未分娩或分娩過程中母豬伴隨著痛苦的哀叫、陰戶腫大、有黏液流出,但遲遲未見仔豬產出,即可懷疑發生難產。如果不能及時處理,仔豬可能會窒息死亡,嚴重者可導致母豬衰竭死亡。引起母豬難產的原因較多,可分為母體因素和胎兒因素2大類原因,掌握導致母豬難產的原因及應對措施,對養殖場意義重大。
1 難產的原因
1.1 母體因素
母豬配種過早,機體未達到體成熟,產道還未發育完全,骨盆或者產道狹窄。有些母豬配種次數過多,尤其是高齡母豬,產子胎次多,有些產道損傷嚴重,子宮收縮功能減退,分娩時難以將胎兒順利產出;高齡母豬由于年老體弱、疾病等原因引起膀胱麻痹,膀胱積尿后擠壓產道引起難產。飼喂飼料量較少或營養物質缺乏,導致母豬營養不良,機體過瘦,若再缺乏運動,腹部肌肉收縮性差,在分娩時容易出現體力不支。飼喂飼料量過多或營養過剩,母豬過于肥胖,子宮堆積的脂肪過厚,在分娩時容易出現宮縮無力。接近分娩期,母豬吃得過多,消化不良引起便秘,直腸對子宮造成壓迫,造成產道暫時性狹窄。
1.2 胎兒因素
配種公豬體型與母豬體型相差過大,或母豬營養過剩引起胎兒體重快速增長,或因環境因素及母豬自身因素的影響出現仔豬數過少,都會導致胎兒偏大,在生產過程中易出現難產現象。胎兒位置不當,如豎向、橫向、背位、臀位、側位;胎勢異常,如頭頸側彎、頭向后仰、頭頸捻轉、腕部前置、肩部前置、肘部前置、坐骨前置、肩關節屈曲、肘關節屈曲、頸部屈曲等;也有少數會出現2個胎兒同時進入產道;以上情況均會引起難產。
2 臨床癥狀
母豬懷孕114~120 d即會分娩,當超過120 d后仍未產出仔豬,可認定為難產。母豬臨近預產期會躁動不安,食欲減退,乳房腫大能擠出乳汁,大小便次數增加,努責頻繁,陰門紅腫,只見黏液不斷流出,但遲遲未見胎兒排出,或者前面一胎已經生產完后超2 h以上不能將其他胎兒排出,母豬疼痛呻吟,產程過長不及時處理,母豬出現體力不支,呼吸微軟,嚴重可導致母豬死亡。
3 治療措施
3.1 人工助產
對于胎兒胎位、胎勢、胎向均正常,母豬產道不太狹窄且宮頸已全開,可以腹壁外配合母豬宮縮情況對子宮進行按壓,促進子宮規律性收縮;對于胎兒過大造成的堵塞性難產,可適當擴大產道口徑,對母豬外陰部用無菌生理鹽水或0.1%高錳酸鉀水進行沖洗以降低產后感染風險,將陰道口剪開3~5 cm,另一只手戴上一次性乳膠手套從產道拖住胎兒頭部或者臀部向外拉,牽拉時力度要適中,避免用力過大拉傷胎兒,一次不能成功可多次嘗試。對于胎位不正的,要先矯正胎位。接產人員做好手臂消毒工作,佩戴好隔離手套,并涂抹液狀石蠟或者肥皂水進行潤滑,右手手指并攏收緊呈拳頭狀以減少摩擦,配合母豬怒責進入產道,將胎位不正的胎兒推入骨盆腔調整胎位,左手可在腹壁外進行輔助擠壓,操作時注意力度,避免過度用力導致產道損傷或者脫出。對于畸形胎和死胎要進行碎胎術,術前使用獸用B超儀確定胎兒是否均已死亡或存在畸形,確定胎兒已無利用價值后進行碎胎術。母豬外陰部消毒處理,利用產科鉗將位于產道內的胎兒分成幾段,讓胎兒體積變小,逐一取出碎片組織。進行該手術需要注意子宮內殘留的碎片組織,若未排除干凈,容易引起子宮內膜炎,建議手術后用大量溫熱無菌生理鹽水或 0.1%高錳酸鉀水對宮腔進行沖洗,并在產后連續3 d使用縮宮素,促進惡露排出,降低產后感染風險。
3.2 藥物治療
當母豬已進入分娩期,但宮縮時間短,力度弱,次數少,產力不足,胎兒遲遲未能分娩出,指檢宮頸已經全開且胎兒胎位和體型正常,這種情況下可以使用縮宮素增加宮縮力度和次數。一般靜脈注射效果優于肌肉注射,多次小劑量注射效果優于單次大劑量注射。對于胎兒個數較多的母豬,為了保持體能,可同時注射葡萄糖酸鈣。在難產原因不明的情況下,如產道狹窄、胎兒過大等情況,不可亂用縮宮素,否則容易造成子宮破裂或胎兒窒息死亡。對于產力性難產,在全部胎兒都分娩完后建議多觀察數小時,宮縮無力的情況下,即使胎兒能排出,子宮內殘留的胎盤組織或者組織碎片可能還未能排出,隨著時間推移,未排出的組織可能在子宮內腐爛,嚴重時會誘發一系列婦科疾病甚至出現敗血癥,對母豬的生產性能和生命均有嚴重威脅。
3.3 手術治療
人工助產和藥物治療均未取得理想效果時,當母豬子宮宮縮逐漸減弱,檢查宮頸不開、產道狹窄、胎兒過大數量過多等情況時,要及時進行剖宮產手術。提前準備好滅菌的器械和無菌紗布,圈舍做好徹底消毒清洗,母豬麻醉前15 min注射阿托品防止術中出現逆嘔引起窒息、注射酚磺乙胺減少術中出血量,麻醉選用鹽酸賽拉嗪注射液聯合復方氯胺酮注射液肌內注射能起到很好的鎮痛和肌松效果,麻醉期可維持100 min以上。手術完成后可用鹽酸苯噁唑注射液肌內注射對母豬進行催醒。對于胎兒較多的母豬,最好配備接產助手,縮短手術時間,提高仔豬存活率,降低母豬風險。參與手術的人員做好自身消毒工作,佩戴滅菌手套,避免手術過程中引起母豬和仔豬感染。術前讓母豬橫臥,為了增加母豬體能,可靜脈補充葡萄糖水和多種維生素,豬的乳房位于腹下,一般行腹側切開法,位置在髖結節下約10 cm向前向下至臍孔連線處,對術部進行剃毛和消毒處理,鋪上滅菌創巾以備拉出子宮,滅菌刀片切開皮膚15 cm左右,為了減少出血量鈍性分離皮下脂肪、肌肉及肌膜,充分顯露腹膜切開,如遇到大血管出血做好止血處理,一只手伸入腹抓住胎兒向外拉,助手可在腹壁外輔助用力將胎兒向外擠壓,切開子宮逐一取出胎兒,檢查雙側子宮和產道情況,確保胎兒均已取出。大量溫熱生理鹽水沖洗子宮,沖洗干凈后子宮內投放2支硫酸慶大霉素注射液,對斷端進行連續縫合,避免子宮內液體流入腹腔需對子宮再進行結節縫合,創口處投放適當青霉素。如腹腔被污染,溫熱生理鹽水清洗腹腔,最后將子宮恢復原來位置,腹腔內投入適當抗生素,關閉腹腔。術后抗菌消炎5~7 d。
4 預防措施
4.1 篩選合格種豬
將種群按年齡分群飼養,對于年老體弱的母豬及時淘汰,尤其是對生產胎次大于8次以上的母豬,若生產性能不達標要盡快淘汰。同時做好種群的更新換代,引進優良母豬。購買母豬時,禁止從疫區引種,生產性能良好的母豬皮毛光滑水亮,四肢健壯有力,背寬且腹部收緊,乳頭不低于6對且均勻對稱、粗大且突出,陰戶圓潤端正,臀部豐滿。挑選種公豬時,要挑選睪丸均勻,并且乳頭在6對以上且間隔均勻、生殖器官發育正常的公豬留作種用。引進的種豬必須進行實驗室病原學檢查分析,以確保豬場的生物安全。
4.2 加強飼養管理
根據當地流行病學調查,制定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尤其是對生產性能影響較大的疾病,如細小病毒、豬瘟、藍耳病等疾病的防控,同時做好母豬和公豬的驅蟲。選配時,種公豬體型不宜過大,避免胎兒過大引起難產;母豬達到體成熟后再進行配種,即年齡達到8月齡,體重達到110 kg。確定懷孕后,對妊娠期母豬定期做好孕檢工作,對于有異常流產的母豬要第一時間進行隔離,并做好圈舍的消毒處理,避免病原引起其他種豬感染。對于不同妊娠階段母豬營養需求有所不同,需根據所處的妊娠階段及時調整飼料配方,保持機體營養均衡,不能過肥,降低難產概率。對于有條件的養殖場,保證種豬飼養環境良好,光照充足,可配套修建種豬運動場,定期讓種豬進行有氧運動,提高肌肉收縮力,尤其是對懷孕后期的母豬,保持適當運動可有助于骨盆打開,促進胎兒順利產出。懷孕后期青飼料和精飼料可混合搭配,以防止便秘,同時注意VE、鈣磷等營養物質的補給,保證飲水干凈衛生且充足。
5 小結
母豬是一個養殖場的核心群體,產仔數和仔豬健康狀態決定著養殖場的經濟效益。由于缺乏科學飼養知識,臨床上不少養殖場遇到難產母豬不知怎么應對。引起難產的原因分母體因素和胎兒因素,應根據不同的難產原因對其進行治療,但必須注意,在未能確定難產原因之前不能盲目地使用縮宮素催產,嚴重者可能導致母豬和胎兒死亡,一旦人工助產無效,必須盡快采取手術治療。為了預防母豬難產,應在選育母豬時就提前做好準備工作,選擇生產性能高的適齡母豬,同時選配體型匹配的公豬精液進行配種,懷孕后期加強運動鍛煉,做到營養均衡,以減少母豬難產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