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程思政是高職院校立德樹人的重要手段,是完善“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在專業課程教學中有效融入思政教學是高職教師亟待解決的難題。研究以高職院校國際貿易專業《國際物流與貨運代理》課程為例,從提高專業課教師的課程思政教學能力、開展多元化教學評價方式、加強課程思政教學的執行力度和激勵機制、設計課程思政教學案例等方面開展教學改革實踐,推動專業課程與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
關鍵詞:貨代;課程思政;改革
中圖分類號:F250;G642 文獻標志碼:A 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4.06.040
Abstract: Curriculu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ns fo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achieve mor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talents, 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lever for improving the \"three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Effectively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teaching is a difficult problem that vocational teachers urgently need to solve. This study takes the course of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and Freight Forwarding in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major of vocational colleges as an example to carry out teaching reform practices from improv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ability of professional course teachers, implementing diversified teaching evaluation methods, strengthening the execution and incentive mechanis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and designing case studi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The purpose is to promote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freight forwarding; curriculum of ideology and politics; reform
高校思政方面的課程,可有效幫助學生構建正確的三觀,是高校實現立德樹人教育目標的重要手段。快速發展的國際形勢及各種突涌而入的新思潮,使當代大學生形成了獨特的心理特征和行為模式[1]。通過國際物流與貨運代理基礎知識和實務操作教學,學生具備較為扎實的理論基礎、較熟練的實操技能和良好的職業素養,能夠勝任福建國際貨運代理企業、第三方國際物流企業和制造業國際物流部門一線國際貨代操作、銷售、客服、單證等崗位的工作[2]。
1" " 《國際物流與貨運代理》課程思政必要性
課程思政是國家將育人任務從原有的思政課程落實到各個專業課程中,進一步實現全方位、全員、全過程育人。《國際物流與貨運代理》課程是高職國際貿易專業的核心課程,其課程目標是使學生樹立國際物流與貨運代理管理的思想觀念,掌握其基本原理、工具和方法,培養國際物流與貨運代理崗位的綜合業務操作技能與素質,懂得運用相應的基本原理、工具、方法進行業務操作實踐,使學生掌握“國際物流與國際貨運代理運營管理人”應具備的管理知識與技能。
1.1" " 實現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高職國際貿易專業由幾十門專業課程組成,這些課程最終是為了實現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每一門課程都有其專業定位,《國際物流與貨運代理》課程是專門研究國際間貨物運輸與貨運代理基本理論和實務操作的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綜合性應用性學科。其主要圍繞海、陸、空、多式聯運等運輸方式,使學生熟悉攬貨、租船訂艙、裝箱、辦理進出口報關等流程,掌握辦理流程中單證制作及對相關意外事故的處理手段,熟悉不同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國際慣例,能熟練用英語跟不同客戶進行溝通。因此,學生不僅要具有扎實的國際物流與貨運代理理論知識,熟練貨運代理操作流程,也要具有誠實守信、吃苦耐勞等精神,進而不斷提高學生參與國際商務活動的能力。
1.2" " 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學生的綜合素養需要通過學習不同的專業課程才能提高,《國際物流與貨運代理》課程以知識目標、技能目標和素養目標為主線,并根據不同的章節知識將課程思政的目標融入其中。例如,在講授船舶的內部構造及不同類型船舶運輸不同貨物的知識時,教師需要將創建綠色海洋、提高學生的海洋保護意識等融入其中,合理處理廢水,熟悉世界環保組織對環境保護的要求等。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是課程思政教學的核心,這也是落實立德樹人育人目標的具體表現。
1.3" " 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教師要想不斷成長就需要在每一節課堂上下功夫,在每一個重難點知識的處理上下功夫。課程思政對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具有重大意義,也是教師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國際物流與貨運代理》與其他核心專業課程存在眾多交叉,對這些交叉內容處理需要授課教師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并熟練掌握相關技能,特別要熟悉國貿專業相關的崗位和技能。同時,針對課程思政內容教學,授課教師不僅要結合《國際物流與貨運代理》的課程目標,還要與其他核心專業課程有所區別,這對于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非常有價值[3]。
2" " 《國際物流與貨運代理》課程思政教學內容
2.1" " 培養學生家國情懷和誠實守信的職業素養
《國際物流與貨運代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可以為開展國際貿易活動提供相應的服務。例如,為客戶的貨物提供租船訂艙服務、進出口通關服務、裝卸服務等。因此,在學習這門課程的過程中,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家國情懷,在跟不同國家客戶打交道的過程中,要有一定的愛國思想。同時,涉及國際商務活動,比如在跟客戶簽訂合同、提供各類服務時需保持誠實守信的職業素養。誠實守信不僅是做人的標準,也是我們從事國際商業活動的基礎,無信則不立。所以,教師要結合相關內容將誠實守信融入其中。誠實守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從事商業活動的國際貨運代理人所應具備的基本職業素養。
2.2" " 樹立學生環保意識,保護海洋生物
從事國際海上運輸,會有廢水和廢氣的排放,這些都會對海洋生物造成一定傷害。近幾年,海洋生物的環境受到了很大的影響,而保護海洋環境是每位學生應盡的責任,保護海洋環境就是保護我們人類生存的空間。因此,教師在講授清艙、洗艙內容時,結合不同的洗艙化學物質和相應的海洋污水排放要求,要求學生熟悉相應的海洋環境保護法,并合理處理廢水。
在講述運輸特殊商品,如石油、酒精等化學物品時,要求學生在貨物裝運前要做對好船艙的檢查工作,防止危險品泄露污染海洋,并預防不同危險品之間發生化學反應。這就要求作為海運貨運代理人需要了解不同商品的特點,并結合不同的商品性質分類進行裝運。由此可知,學生不僅要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更需要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能。為了實現該課程的思政目標,在課程內容講授過程中,教師需要將保護海洋生物、營造綠色海洋的思政內容融入其中,在此基礎上開展相關的主題研討,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并結合實際國際海洋污染案例開展辯論,以案例為引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2.3" " 做一個知法、懂法、守法的社會公民
從事國際物流與貨物運輸,涉及海洋運輸、航空運輸、鐵路運輸和陸路運輸等。不同運輸方式所涉及的相關法律不同,而且學生從事的國際貨運代理又與其他相關工作存在銜接。例如,從事國際貨運代理要懂得報關,需要掌握海關相關的管理規定和不同國家不同貨物的報關要求等。還要會填寫不同的單證材料等。在辦理貨物運輸過程中,需要國際貨運代理人跟發貨人和船公司對接,跟海關對接、跟碼頭對接等,這就要求國際貨運代理人熟悉國際貨運代理的流程。
因此,在講授該課程時,教師要培養學生熟悉不同國家的法律法規及相應的國際慣例,才能根據貨物的性質和流通的目的地快速辦理貨物運輸。同時,由于國際貨運代理人需要跟發貨人、收貨人和船公司對接,所以要處理好與他們之間的利益關系。這要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融合法律法規教育,培養學生自覺遵守法律法規的意識,增強其法律觀念。在實踐過程中,當自身利益受到侵害時,應積極運用現有法律法規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要以身作則,積極引導周圍的人,真正做到“學法、懂法、守法、用法”。從事國際商務活動,我們會跟不同國家的客戶接觸,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法律法規,我們要懂得運用相應的法律法規維護自身的權益,也不能做出違背法律、道德的事情,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3" " 《國際物流與貨運代理》課程存在的問題
3.1" " 專業課程教師的課程思政教學能力不足
教師在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以單純的理論知識教授為主,對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不夠全面,也很難將課程思政元素與相關案例加以有效融合以實現課程思政的育人目標。教師無法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將專業知識與課程思政融合,從而影響思政教育效果[4]。課程思政是實現學生德育培養的重要一環,而專業課程教師的教學能力會直接影響課程思政目標的實現情況,因此,提高專業課程教師的教學能力是實現課程目標及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途徑。
3.2" " 專業課教學成績評價形式單一
《國際物流與貨運代理》課程評價主要由平時成績、期末考核兩部分組成,其中平時成績包括平時作業、課堂表現及考勤等,缺少思政和德育考核的要求。從目前高職院校課程思政開展情況來看,課程思政只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培養的一種途徑,主要是對教師的授課情況進行分析,缺乏評價學生的形式。因此,具體課程思政的實施效果怎樣,關于學生通過課程學習是否可以實現本門課程的思政目標,是無法進行有效評價的。這就需要完善當前評價形式,將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落到實處。
3.3" " 課程思政目標執行不佳
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通過各門專業課程教學實現的。《國際物流與貨運代理》課程目標需要教師以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為基礎,并結合《國際物流與貨運代理》課程的性質和特點確定本門課程的課程目標和思政目標。教師在授課前會寫好教案和課程計劃,并結合每章的內容,找到課程思政元素,并結合思政元素找到合適的案例和思政教育內容,并將其貫穿到教學環節中。但從目前課程思政的實際實施情況來看,課程思政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并不能完全落地,一方面,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課程思政素材很難獲得,而且也不是每節課都能融入課程思政元素。另一方面,青年教師對課程思政的理解不到位,課程思政的教學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這也就導致課程思政在實際執行中出現了很多問題,進而無法實現最終人才培養目標。
3.4" " 課程思政教學的激勵機制、經典案例不夠
課程思政已不是一個新內容,自國家提出將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落到每一門專業課程中后,全國各大高校便都開始積極推進課程思政教學工作,但關于課程思政教學的激勵機制仍不夠。開展課程思政教學需要教師花費更多時間和精力制作思政案例,并根據教學內容提煉課程思政元素,教師在開展這些工作的過程中,缺少相關激勵機制,做與不做、做得好與做得不好都無任何差別,這導致教師在課程思政教學中容易懈怠。
《國際物流與貨運代理》課程的思政經典案例不夠多,從當前高職院校的教學情況來看,幾乎是一門課程由一位教師主導講授,還沒有形成完備的課程團隊,大部分課程團隊中的成員也只是掛職,并未承擔真實的教學任務。這就導致課程思政案例的收集工作,僅憑一位教師是很難完成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無法全面落實課程思政目標。
4" " 《國際物流與貨運代理》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策略
4.1" " 提高專業課程教師的教學能力
教師的教學能力是提高課程教學質量的關鍵。《國際物流與貨運代理》課程思政目標、課程思政元素的提煉需要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第一,專業課授課教師通過參加相關培訓,學習課程思政的相關知識,加強自身的專業能力建設,需要走出去,多與同行交流學習心得。第二,建立專業課程教師團隊,或以教研室為單位,多開展相關的課程思政教學研討工作,在本專業內部加強研討,提高專業團隊成員的整體課程思政能力。第三,鼓勵教師進修學習或者參加各類相關的課程思政方面的比賽,通過比賽磨練自身的課程思政教學能力,全方位提升自身水平。
4.2" " 開展多元化教學評價方式
評價方式對教學具有一定的指引作用,不同的評價指標可以帶來不同的教學效果。要想促進課程思政融入課堂教學,就需要將課程思政評價導入教學中。傳統的評價按照平時成績30%+期末70%的比例來考核學生,為了提高課程思政融入課堂教學的質量,教師可以將思政目標作為考核學生的標準。例如,根據《國際物流與貨運代理》課程的章節內容,進行模塊化分割,在每個大的模塊設置一個相關課程思政目標,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組織相關活動,教師結合課程思政的目標設置考核指標,根據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給小組的每位學生打分。同時,不同小組之間互相評分,小組成員內部也根據教師給定的思政評價指標進行互相評分。最后,得出學生的整體思政得分。
4.3" " 提高教師課程思政執行力度,加強相應的監管機制
課程思政教學的最后一公里由授課教師執行,教師的執行力度直接影響著課程思政的執行效果。從《國際物流與貨運代理》課程思政教學面臨的情況來看,需要不斷加強專業課教師課程思政的執行力度,一方面,加強教師對課程思政的學習,很多教師對課程思政不熟悉,不知道怎么做,通過學習真實的成功案例,提高教師的課程思政執行力度。第二,教師之所以出現懈怠,很大程度是因為缺乏一定的監管機制,教師按時提交教案,但缺乏對教案的抽檢,也沒有對教案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提出修改建議。針對課堂教學中課程思政落實情況,也缺乏相關監管機制。因此,為了將立德樹人的任務落到實處,需要對課程思政教學的各個環節實施監督機制,提高教師課程思政的執行力度。例如,可以實行督導走訪課堂,開展優秀課程思政案例征集活動,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比賽等。通過系列活動提高教師對課程思政的認可度和熟悉度。
4.4" " 加強課程思政的激勵機制,提高課程思政教學質量
課程思政的執行力度離不開激勵機制,激勵度不同帶來的效果也不同。《國際物流與貨運代理》課程教學需要學校的相關教學部門加大激勵力度,開展多樣化的課程思政活動,鼓勵教師提高課程思政的積極性,讓課程思政貫穿每堂課,讓育人充滿教學的每個環節。《國際物流與貨運代理》課程教師可以根據授課內容,開展課內外互動,在互動過程中,將思政對應的內容融入其中,并定期根據課程目標考核學生課程思政目標的達成情況。學校相關教學部門可以開展系列課程思政授課比賽,提高教師的課程思政能力,也可以讓教師相互觀摩學習。可以在專業教研室內部開展課程思政案例集整理活動,結合不同課程對應的相關內容,提煉課程思政元素,結合共同的課程思政元素,整理案例,并研討課程思政教學的開展過程。
4.5" " 組建課程思政專家團隊
課程思政專家團隊對于保障學校的課程思政教學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可以以專業群為單位定期開展課程思政講座和培訓,提高教師的課程思政教學水平;另一方面,可以結合教師面臨的課程思政問題,開展針對性的指導。
組建的課程思政專家團隊可以開展課程思政教學監督工作,以專業為單位委派相關課程思政專家跟進指導,將課程思政落實到位,指導到位。
5" " 結" " 語
本研究以《國際物流與貨運代理》課程為例,根據《國際物流與貨運代理》課程內容,并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商科類專業的職業特點,從課程思政的角度出發,分析該課程在課程思政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以課程為中心,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并根據該項課程思政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改革措施。由于該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而高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因此,在進行課程改革時,應牢牢把握適應區域發展這一宗旨,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實用性技能型人才[5]。
參考文獻:
[1] 張銀霞.《國際貨運代理實務與操作》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家國、和諧、守公德”[J].大陸橋視野,2020(6):92-94.
[2] 鐘聰兒.《國際物流與貨運代理》課堂教學分析——以海運出口為例[J].中國儲運,2021(5):111-113.
[3] 笪茹芬.課程思政的教學探索與實踐——以《國際貨運代理實務》課程為例[J].中國物流與采購,2022(2):63-64.
[4] 聶偉,唐春華,何嘉茵.電子商務課程中的思政教育教學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23,44(21):48-49.
[5] 蔣晶晶.高職院校《國際貨運代理實務》課程改革探討——基于服務區域經濟發展角度[J].韶關學院學報,2016,37(11):16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