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溫
一條抹布,一塊海綿
一支刨筆,一把刮刀
一位老者
超凡的智慧和靈感,魔法一樣
在畫框里,鋪展著春天
凝翠流香
潔白的背景,綿延經年不老的綠
點點滴滴的寧靜,起起伏伏涌動的山脈
高聳的白樺,挺拔的青松
飛流直下的瀑布
繡山,藏住了神韻
繡水,吞噬了苦難
歲月把他,定格在69載的相框里
留下,一抹不溫不火的斜陽
一個永遠徘徊的背影
在空空的院落里
二爺
我每次去德惠
必從霧開河大橋上通過
而每次踏上霧開河大橋
就能想起我的二爺
一位私塾先生
在我不滿十歲那年
他選擇這座橋
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直到現在,我也想不明白
一個村里最有學問的人
為何把自己懸掛在霧開河上
任車來車往一年年碾壓
三奶
三奶,一個小腳女人
走起路來,兩只胳膊一張一揚
她總是顛著細碎的腳步
從屋里到屋外忙碌著
用一雙靈巧的手
縫補起一個又一個
補丁落著補丁的日子
每逢過年,她總會切上一大盆白菜
再配上干豆腐,海帶
用煮過肉的老湯,燴上滿滿一大泥盆
整整一個正月,家里沒有外人
餐桌上,也就只有這么一道菜
反復熬煮的味道
濃縮了三奶的一生
今年正月,我又夢見三奶
在灶臺前晃來晃去
就像皮影戲里的影人子那般輕
老五叔
有關老五叔的記憶
就像我兒時讀過的第一篇童話
每每想到他的時候
就從記憶中翻出來溫習一下
每一段情節,每一個故事
都讓我背得滾瓜爛熟
老五叔唯一的兒子在大城市工作
老五叔的女人生下娃就去了遠方
老五叔身邊沒有什么親人
老五叔只有兩間土坯房
和一群溫順的羊
西南嶺青草茂密
嶺下是田寡婦的麥地
老五叔喜歡看他的羊靜靜地吃草
也喜歡看嶺下田寡婦蒔弄麥苗
夕陽下,老五叔長鞭驅趕著羊群
就像遠處天邊那一片片白云
還有站在云端,那個為他生娃的女人
此刻,我用靈魂驅趕文字
如同老五叔放牧的那群羊
幺嬸
一頭擔著星星,一頭擔著月亮
走在鄉間的土路上
女人的溫柔
通過細細的井繩,融入水中
善良的眸子,滿含喜悅的波光
柔情似水的勞動
讓每一個干裂的嘴唇
充滿感激和渴望
汲水的女人是我幺嬸
她那熟悉的動作,讓我熱淚盈眶
靜寂的夜晚
我夢見了辭世的老娘
身披一片月光
母親
伏身在記憶之上
我想,畫一張關于母親的畫像
不用底稿,也可以畫得很逼真
畫背過臉去偷偷流淚的母親
畫她臉上深深淺淺的皺紋
畫她在老家菜園里勞作的模樣
畫她曾吃過三口井水的無奈與滄桑
那些日子,如撕碎的月光
落在母親澆過水的菜葉上
散發出幽暗的光
那些陳年舊事,早已銹痕斑斑
唯有母親,如太陽一樣明亮著
在多難的歲月里從容起落
恍惚間,我看見母親的背影
在初秋的夜色中,被風吹起
像絹紙一樣薄,像月光一樣輕
記憶的風啊
你吹走了什么
你想要吹走什么
作者簡介:
王鳳立,1963年出生,漢族,農民,吉林德惠人。吉林省作家協會會員,長春市作家協會會員。作品散見于《吉林日報·東北風》《天池小小說》《意文》《北極光》《三角洲》《參花》《當代教育》《林誠群藝》《寶安文學》《華文作家》《小詩界》《長白詩世界》等報刊。作品被《吉林文學作品年選》《中國鄉村詩選編》《中國詩歌年選》《中國網絡詩歌年選》《吉林農民作家作品選》等收錄。著有散文集《月光家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