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承德避暑山莊作為中國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其獨特的建筑藝術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承德避暑山莊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宗教與社會相適應、傳統文化保護和傳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等方面有重要價值。在“讓歷史文物活起來”“讓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的政策背景下,如何通過新技術“活化”避暑山莊古建筑,是創新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法的重要課題。從文化與科技融合角度出發,挖掘避暑山莊古建筑在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方面遇到的問題,探索結合數字化技術活化避暑山莊古建筑的新路徑,為我國古建筑文化的弘揚和傳播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避暑山莊古建筑概述
避暑山莊作為聞名遐邇的中國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王朝,到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停建,在這89年的時間里,共建造了大小不同的建筑一百二十余組,規模宏偉壯觀,至今仍被世人熟知的建筑主要有康熙三十六景和乾隆三十六景。在建造手法上,擷取中國南北名園的精華,在模仿的基礎上進行融合創造,是南北建筑藝術交融統一的典范。
歷經近百年的滄桑變化,如今避暑山莊除了保留下來的古建筑,還有30余處園中園現僅存遺址,如不加以重視,將逐漸埋沒在歷史長河中,昔日風采難見天日。現存建筑的文化宣傳與展示、僅存遺址建筑的歷史原貌復原及展示是避暑山莊古建筑正在面臨的重要挑戰。
避暑山莊古建筑文化創新發展現存問題
避暑山莊古建筑雖然有極高的文化價值和重要的歷史意義,但在現有資源基礎上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仍然面臨許多挑戰。尤其與相距不過200多公里的北京故宮博物院古建筑相比,更是存在明顯差距。通過實地考察與調查發現,目前避暑山莊古建筑在文化創新發展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三大突出問題。
古建筑文化展示形式單一。目前游客想一睹避暑山莊古建筑的藝術風采主要可以通過三種方式,第一種是線下實地欣賞,游客通過購票的方式進入園區,邊走邊看,在每處建筑的主入口處基本都設置了簡要介紹,游客可自行解讀,還可以通過人工講解和在景點門前掃碼聽語音講解兩種方式在游覽過程中了解其歷史文化。第二種方式是通過承德市文物局研發的“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線上小程序,其中的當前景點介紹版塊主要以圖片為主,而在全景VR板塊中,游客可以邊聽語音講解邊點擊界面來自主控制觀賞路徑,操作性更強。第三種方式是在嗶哩嗶哩等網站上觀看到由避暑山莊數字化復原研究課題組完成的秀起堂、清舒山館、梨花伴月等17處避暑山莊園中園遺址數字化復原動畫,這些動畫以精準復原為主,交互內容較少。目前避暑山莊古建筑的文化展示方式仍然偏向于傳統,數字化復原的展示雖有所突破,但更多停留在學術層面,向游客的傳播方式仍存在局限性,在文化展示方式的豐富度方面還有很大探索與提升空間。
古建筑文化創意廣度不夠。目前在國內利用文化創意來帶動旅游市場發展的勢頭正盛,“IP熱”也已經成為旅游業的重要方向,比較典型的代表城市就是西安。由西安大唐不夜城景區推出的“盛唐密盒”表演活動因文化內核與形式創新的完美組合而成功“出圈”,代表歷史人物房玄齡和杜如晦“走進”現代社會,以獨特的語言方式,將歷史文化與當下生活相結合,游客在互動中更好地了解和體驗盛唐文化。“遇見長安”系列盲盒等將中國文化與當下潮流相結合的文創產品也得到游客的一致好評。反觀同樣有著文化底蘊的承德避暑山莊,在文化創意上雖有嘗試,但遠遠不夠。在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微信小程序中的文創商城版塊,可以看到以煙波致爽等避暑山莊古建筑為元素設計的冰箱貼、木雕燈等文創產品;在承德博物館的文創商品售賣商店也可以看到以山莊古建筑為題材的不同形式文創產品,但是基本停留在外觀形式的提取上,其文化內涵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其他相關文化創意活動也很少,宣傳力度和影響力仍有待提升,文化創意的廣度也有待拓寬。
園區內游客體驗單調。目前大多數游客來避暑山莊以觀賞自然山水景觀和建筑外貌為主,游客很難在游玩時感受到山莊背后承載的文化內涵和厚重的歷史積淀。由于避暑山莊園區面積較大,空間本身活力不足,同時又缺少互動式的創意游樂項目吸引游客駐足停留,所以很多游客只能采取走馬觀花似的游覽方式,導致體驗感單調,游客的黏性很低,這也間接為避暑山莊古建筑文化的推廣和傳播帶來了負面影響。
避暑山莊古建筑的活化路徑
避暑山莊作為世界歷史文化遺產,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典范,但隨著時代的更替,如不加以傳播和保護,同樣面臨著消亡的危機。數字化新技術的出現,為解決避暑山莊古建筑在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方面遇到的問題帶來了新的契機。將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讓文化“活”起來是傳播我國古建筑文化的必經之路。所以現提出如下避暑山莊古建筑的活化具體路徑。
豐富數字化傳播渠道。將避暑山莊現存的古建筑及已經不復存在的古建筑通過建模的方式制作成視頻動畫在避暑山莊的官方網站及公眾號等線上平臺上進行推廣,同時運用Unity、UE5等數字化軟件搭建虛擬現實場景,并在避暑山莊的重要景點尤其是僅存遺址的古建筑,結合實際場地增設交互裝置,讓游客站在遺址旁邊,通過人機交互體驗“時空穿越”的感覺,交互程序中的建筑漫游、天氣變化等實時交互功能更能給游客帶來接近真實場景的視覺體驗,為游客留下深刻印象,同時也推動了避暑山莊古建筑文化的廣泛傳播。
打造數字化IP形象。IP形象現在是公眾喜聞樂見的一種文化符號。避暑山莊可以以清代皇家人物為原型,為避暑山莊古建筑設計IP形象,同時擔任導游提供線上講解服務,為山莊代言,提高影響力。目前數字化設計團隊已經設計研發出以清代皇阿瑪和格格為原型的IP人物,以父女關系日常生活衍生出的系列動態表情包,已投入微信使用(如圖1)。山莊比較有代表性的動物,如梅花鹿,以及山莊古建筑屋脊上的脊獸等特色鮮明的素材也是IP形象的重要設計靈感來源。
圖1 “隆隆和弘仔的日常”系列表情包(由朱紅敏提供)
研發銷售數字藏品。數字藏品是基于博物館自身藏品進行數字化原創設計的一種新型藏品。與線下實體文創相比,數字藏品的發行營銷既能有效降低運營成本,又能拓展銷售和傳播的時間和空間,呈現獨特的優勢。博物館數字藏品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傳統實體文創所面臨的發展困境和不足,營造出博物館文創產品發展的新場景。避暑山莊博物館館內珍藏和陳列文物3萬件,重要碑刻21通,歷史典籍、圖書資料28400余部冊,這些珍貴的文物無法再生,但通過數字藏品的研發和銷售,能夠讓文物活起來,一方面使得文物代表的文化可以永續流傳,另一方面可以拉進現代游客和歷史文物的距離。
開發數字化趣味游戲。數字化游戲在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中,不僅給中國古建筑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傳播途徑與平臺,更好地為大眾帶來了娛樂性與文化展示性作用,間接給大眾帶來了文化教育的熏陶,還給數字化游戲提供了精神內核,提高了游戲的質量品質保證,促進了數字化游戲的發展。深受資深玩家喜愛的國風游戲《天涯明月刀》將客家土樓環興樓搬到了數字場景中,讓年輕玩家在娛樂的同時感受客家文化,寓教于樂。避暑山莊同樣可以將古建筑作為游戲的場景,還可以以清代人物關系為游戲設定角色,通過這種數游結合的方式傳播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避暑山莊建筑極具藝術特色,文化造詣較高,建筑樓臺亭閣,層次分明,井然有序,完美地將中國古代各地建筑的特點囊括在內,創造了一個多樣化、多民族化的建筑風格。避暑山莊古建筑作為我國軟實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科技飛速發展的新時代,將在數字化新技術的助力下“活”起來。避暑山莊古建筑文化與數字化科技深度融合,創新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播的新路徑。
作者簡介:
趙文茹,1989年出生,女,滿族,碩士,現為講師,主要從事景觀規劃設計及數字化環境設計研究。本文為承德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百項課題集成研究計劃(課題名稱:避暑山莊古建筑“活化”利用研究)。作者單位:河北民族師范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