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與“雙減”政策的全面落地實施,新時期教育以立德樹人為核心,同時指向全面培育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和跨學科思維與能力。立足學科整合教育理念,以多學科整合思維開展小學數學教學,已經成為順應教育發展趨勢的必然選擇。數學與科學兩門學科對于學生的思維啟蒙與邏輯建構都具有重要價值,二者在教育目標上具有高度契合性,開展數學與科學整合教學對于激發學生的興趣與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具有重要促進作用。在此背景之下,本文聚焦數學與科學整合教學實踐,深入分析二者整合的內在聯系與價值,并進一步提出了以學科整合構建高效趣味課堂的可行性策略,旨在創新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為構建高效趣味課堂貢獻實踐路徑參考。
〔關鍵詞〕" 學科整合;素質教育;課堂教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 (2024)" 08" " 139-141
“雙減”政策的落地與實施對小學教育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探究構建高效趣味課堂已經成為當前小學教育需研究的重點問題。從小學學校層面對“雙減”政策進行解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一方面,學校需以高效的執行力建立“快樂教育”校園文化;另一方面,要加快貫徹落實各學科新課改的要求。小學數學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是奠定數學思維與能力基礎的重要途徑。在實施科技強國戰略的背景之下,科學教育擔負著至關重要的育人作用。因此,聚焦數學與科學整合教學路徑,需要教師承擔起教研與育人的雙重職責,結合小學教育實際情況,構建數學與科學高效整合課堂,進一步推進課程改革走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一、小學數學與科學整合教學的基礎
(一)小學數學與科學的內在聯系
數學與科學是自然科學領域的兩大重要學科,二者是小學通識教育的重要內容,其教學理念基本相同,都十分注重對學生思維模式與應用能力的建構與培養。綜合來看,小學數學與科學在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等多方面存在共通性。要促進小學數學與科學的高效整合,就需精準定位二者的關聯性與連接點,不斷拉近學科之間的距離,打破學科知識的壁壘,才能真正構建能夠切實提升教學趣味性與實用性整合教學的課堂。
(二)小學數學與科學整合的意義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將科學探究與數學知識進行有機整合已經成為當前促進小學教育改革的關鍵點與創新點。在此背景之下,全面推進小學數學與科學整合教學發展已經成為一種教育發展新趨勢,不僅對于提升小學教育的綜合性與實效性具有重要意義,對教師與學生的成長與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
對教師而言,在新課改與素質教育理念全面推行的時代背景之下,其本身就肩負著較往常更大的教學與研究壓力,部分教師正處于尋求不到提高自身教育教學素養能力突破口的困局之中。整合教育理念的發展與運用,為教師提供了進一步提高自身教育教學能力的可操作路徑。在“雙減”政策全面落地的背景之下,教師是否具備將數學與科學學科的知識、方法、思想與技能進行有機整合的能力,成了教師完成新課改教學理念下教學任務的決定性因素。這使教師需不斷創新實踐,探究促進數學與科學整合教學的路徑,這個過程不僅是踐行整合教育理念的過程,也是教師不斷修煉和提高自身能力的過程。
對學生而言,數學與科學學科的整合為他們提供了更為廣闊的思考與探究空間。小學生本身就具有較強的發散性思維特點,他們喜歡探究新事物,也樂于接受新的教學模式。基于此,將小學數學與科學整合起來開展教學,不僅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能夠為學生營造更多的期待空間。整合教學一改常規教學的單一學科教學模式,通過將數學與科學教育資源進行有機整合的方式,將數學知識與科學知識進行聯結,有助于幫助學生建構系統性學習思維。當學生在數學與科學整合教學過程中收獲一定成就感后,他們也將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探究學習,學習態度與習慣的轉變為學生進行創新學習與探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此外,課堂始終是教學的主要陣地,教師備好課是能夠有效促進數學與科學整合的重要前提,數學教師與科學教師的互通有無在學科整合教學中發揮著決定性作用。而小學數學與科學教材在編排上具有關聯性,學生數學能力與科學能力發展具有一定的適配性,因此學校需組織教師定期開展教材研讀活動,著眼于數學與科學各年級、各單元教學知識結構與內在聯系,進行教學計劃的設置。這對教師和學生而言均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數學與科學教學內容與教學計劃的優化,在降低學科整合教學難度的同時,進一步培育了學生的跨學科思維與能力,這對于促進學科整合教學提質增效具有積極的導向作用。
二、小學數學與科學整合教學現狀
學科整合教學模式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學校所重視,整合教學理念已經在小學教育領域獲得廣泛認可,對促進新課改教育發展和推動“雙減”政策落地生根具有重要實踐意義。隨著“雙減”政策的實施,小學素質教育的成效開始顯著提高,學科整合教學不僅有效拓寬了學生的視野,還有效增強了學生的跨學科思維應用能力。但綜合來看,當前數學與科學整合仍面臨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二者整合的水平與質量仍有待提高(見下圖)。
(一)整合主題“生拉硬拽”
當新的教育理念開始盛行時,總是會經歷一個陣痛期,需要教師用心思考并尋求解決辦法。當前小學數學與科學整合教學正處于一個“教無法、學無效”的陣痛期,痛點集中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部分教師缺乏學科知識整合能力,采取“二分法”將一堂課分為兩半,一半是數學課、一半是科學課,不恰當的主題整合,往往容易出現“0.5+0.5lt;1”的教學怪象。第二,部分教師缺乏教研積極性,本著省力原則將數學與科學教學內容簡單拼湊成為一節課的教學主題,這不僅使教學目標嚴重偏離新課改教學要求,更容易導致學生產生“割裂感”,因難以吸收課堂上的知識與理念而產生負面情緒,使學科整合教學失去了其本身的價值。
(二)教學活動“顧此失彼”
根據小學數學與科學的實際教學內容與學生培養需求確立恰當的整合教學主題,是保障整合教學效能能夠切實發揮的基礎。當前小學數學與科學整合教學的一大痛點是整合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教學活動的設計過于單一,且容易陷入“顧此失彼”的教學困境中,無法準確把握數學與科學學科在整合教學中的作用成了當前二者整合效果仍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師不能“關起門來”備課,數學教師要積極同科學教師進行聯合教研,基于學情積極探究以多種活動方式促進數學與科學的有效整合,避免出現從整合教學課堂走向單一課程教學的誤區,導致課堂教學缺乏靈活度、學生課堂活躍性降低的教學問題。
(三)教學內容“囫圇吞棗”
學科整合教學以開展主題式教學為基本路徑,這有別于傳統教學的教學知識建構方式,不僅需注重學科內的知識整合,更要注重開展數學與科學之間的教學主題整合。然而,當前部分數學教師和科學教師仍舊秉持著“術業有專攻”的理念,深陷在“閉門造車”的困境之中。因此,全面提高教師的多學科整合認知與能力,成為當前小學教師培育工作的重點任務之一。
三、小學數學與科學整合教學策略
全面推動小學數學與科學整合教學建設既是新課改的要求,也是滿足學生多元化學習需求與全面提升其綜合素質的需要,因此,基于對當前小學數學與科學整合現狀的分析,探究可操作性強的整合教學策略勢在必行。本文聚焦構建趣味高效課堂,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了小學數學與科學整合教學的優化策略路徑(見下圖)。
[小學數學與科學整合教學策略] [融"合][組"織][有智慧][有趣味][有廣度][教"學][以學科融合教學促進小學課程教學提質增效](一)整合有方法,合理確定教學主題
主題教學是學科整合教學的核心,一個合理且恰當的教學主題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究積極性。因此,小學數學與科學整合教學需要根據兩門學科的教學需求確定合理的教學主題,要充分符合知識點相近、教學方法相通、教學順序恰當的主題整合原則,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在進行教學主題設定時,不僅需加強數學與科學學科之間的聯系,綜合調動學生的經驗,還要注重挖掘學科與生活之間的聯系,通過強化兩門學科知識整合,整合構建能夠以寓教于樂的形式來進行的教學主題,培養學生在跨學科整合的真實情境中,全面提升綜合運用跨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組織有趣味,優化教學活動設置
將數學與科學整合,需充分考慮并順應學生的學習規律以及階段性能力特征,在進行教學內容整合時應學會避免設置與學生當前接受能力不一致的教學內容。其中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數學與科學兩門學科教學內容在知識層面具有相互交叉與重合的特點,但部分教學內容在教學計劃中出現的時間不一致。如果僅僅以教學內容一致作為整合原則,則會出現學生能力與學習內容不匹配的情況,這將在很大程度上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興趣。
因此,教師要合理設置教學主題并針對學生學習的階段性特征進行教學活動優化設計,采用互動教學與分組合作等多種方式,幫助學生在主題式、項目式學習活動過程中循序漸進地掌握數學與科學知識,不斷培育并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創新應用能力。與此同時,教師在進行數學與科學整合教學時,要善于運用學生喜聞樂見的現代化信息教學手段,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調動學生的課堂互動參與積極性,營造富有趣味性的教學氛圍,不僅要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與科學學科的趣味性,更要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與興趣,培育一種可遷移的勤學善思的氛圍。
(三)教學有廣度,豐富教學內容設計
進行數學與科學的跨學科整合式主題教學,需要在確立合理主題的基礎上,通過優化教學活動設計與豐富教學內容設計的方式,全面拓展教學的廣度,引發學生在主題式學習過程中掌握數學與科學知識的應用能力。
以蘇教版小學數學與科學五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為例,數學的第二單元教學內容為“折線統計圖”,科學第12課的教學內容為“四季循環”,這兩個內容一前一后。此時的學生已對折線統計圖和自然科學知識進行了深入的學習,掌握了較為豐富的數學與科學學習方式,且擁有了一定的知識前概念。基于此,可以圍繞“記錄本地氣溫和降水”這一主題將教學內容進行重組,引導學生以月為單位進行某一年的氣候研究,鼓勵學生以折線圖的形式分別展示氣溫變化與降水情況。通過這樣的設計,不僅有助于促進學生的思維過程走向可視化,同時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發展與更新,學科整合教育已經成為當前提升小學教學質量的重要形式。針對小學數學與科學教學內容進行創新整合教學,是創新教學形式的重要手段,對于促進小學教學提質增效具有重要意義。學科整合作為一種較新的教學模式,其教育核心思想是將不同學科知識與能力進行有機整合,進而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創新意識與思維能力。盡管不同學科進行整合初期仍會面臨各種問題,但多學科整合必將成為一種教學新趨勢,能夠推動教育走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參考文獻
[1]李靜麗.芻議小學數學與小學科學的有效整合[J].學周刊,2022(36):28-30.
[2]黃曉波.“1+1”的別樣可能:數學學科整合方式探微[J].教育研究與評論,2023(1):87-90.
[3]張慧榮.探究大數據時代信息化與小學數學學科的整合[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2022(2):45-46.
[4]賈寶成.學科整合背景下的小學數學多元化教學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3(3):96-98.
[5]李躍勝.學科整合背景下提高數學教學內容真實性初探[J].黑河教育,2022(11):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