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經濟法是高職院校財會專業開設的一門重要課程,具有較高的實踐性特點。但以往所采用的教學方式卻無法滿足經濟發展對人才提出的需求,讓教學中的矛盾問題越發明顯,院校需要及時做出改變和創新。文章從經濟法教學現狀分析開始入手,聯系院校情況和專業特點,制訂出完善可行的教學策略,從而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學習,促使他們將知識完全掌握,達成融會貫通的目標,推動教學效果獲得提升。
【關鍵詞】 高職;財會專業;經濟法;教學現狀
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都開設有財會專業,希望為相關行業輸送大量優秀人才?;谂囵B既了解管理又掌握法律的復合型人才要求,經濟法學開始成為財會專業的重要課程,有著較高綜合性和實踐性特點,涉及多方面內容,動態變化較為明顯。但財會專業和法學專業存在著較大區別,財會專業的經濟法教學更加側重培養學生通過法律運用處理經營管理中的問題,而法學專業涵蓋諸多體系。部分高職院校卻并未結合實際情況對原有教學模式進行調整,這就導致教學工作出現一定問題。因此,需要對財會專業經濟法教學現狀作出分析,結合問題制訂出有效的對策,進一步推動學生和院校獲得發展。
一、經濟法課程開設的現實需要
(一)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隨著全球化和市場經濟的迅猛發展,經濟法這一獨立的法律領域逐漸凸顯其重要性,吸引著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和重視。經濟法課程致力于幫助學生了解和掌握經濟法的基本理論和實踐知識,更快適應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的需求,涵蓋了經濟領域的各個方面,包括市場主體、市場監管、宏觀調控等,為維護市場經濟秩序、促進公平競爭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保障。同時,經濟法課程還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幫助學生熟練掌握經濟法的基本技能,為未來的職業生涯奠定堅實的基礎,這意味著經濟法課程的開設不僅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還可以讓學生法學水平不斷提升。
(二)滿足學生素質提升的需要
經濟法課程不僅涵蓋法律知識的傳授,還融合了經濟學、管理學、金融學等多個學科的精華,通過學習這門課程,學生不僅能夠掌握法律知識,還能夠拓寬視野,培養跨學科能力和綜合素養,這種綜合性的培養方式為學生日后的職業生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使他們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的變化和發展。而且,經濟法課程還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這種培養方式是其他專業課程所無法替代的,要求教師和院校給予高度重視,明確經濟法課程的價值和意義,做好財會專業和經濟法的深度融合,將其滲透到方方面面中,潛移默化培養學生法學素養,使學生在遇見問題時,能通過法律武器保護自己,解決經營管理中的問題。
(三)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和法治建設的不斷完善,經濟法律人才在社會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經濟法課程的開設已經成為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掌握經濟法律知識,還能夠增強他們的就業競爭力,為未來的職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經濟法課程的教學內容豐富多樣,包括對經濟法的基本理論、原則和法規的深入剖析,學生通過系統地學習和實踐,將能夠全面掌握經濟法律知識,具備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他們更加符合社會對經濟法律人才的需求,并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取得更好的發展。所以,高職院校需要加強經濟法教學工作的開展,發揮其自身功能和價值,能夠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幫助學生學習到大量技能,將其運用在現實生活中,以便取得良好效果和質量。
二、高職財會專業經濟法教學現狀
(一)教學內容和需求不符
經濟法課程在高職財會專業中的地位日益凸顯,課程內容涵蓋企業法、合同法、票據法、會計法等眾多領域,這對學生了解和掌握經濟法律知識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實際教學中,經濟法課程往往存在內容廣而淺的問題,涉及的法律規定和法律條款往往點到即止,導致學生難以真正掌握實際操作和應用,這種情況不僅影響了教學效果的提升,也使得學生在將來的職業生涯中難以有效地運用經濟法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因此,為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教師需要在授課中注重深入剖析法律規定和條款,并結合實際案例進行講解,同時加強實踐教學環節,以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經濟法知識。只有如此,才能夠消除教學內容和學生需求不符的情況,讓學生掌握的知識具備較高實踐性,能夠充分運用到財會專業中,引導學生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真正增強他們綜合能力與法學素養。
(二)教學方式和手段需創新
盡管現代化教學方式如多媒體教學和網絡教學等已經逐漸滲透到經濟法教學中,但傳統講授式教學仍然占據著主導地位,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單一教學方法,往往會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難以理解和掌握課程內容,進而對學生的學習造成負面影響,導致學生對經濟法課程的興趣和熱情降低,引發學生對學習的反感和厭惡,消除學生原有探究欲望。再加上經濟法課程本就晦澀難懂,若不具備新穎有趣的教學手段提供支撐,自然會讓課堂氛圍變得越發沉悶,無法吸引學生注意力,難以帶動他們沉浸到學習狀態中,將知識完全掌握。因此,對教師而言,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已經成為一種必要的責任,只有加強教學模式的探索和創新,將經濟法內容滲透到方方面面,才能夠真正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幫助學生掌握更多技能,加強他們綜合素養的培養,為其后續階段的工作和生活鋪墊基礎。
三、高職財會專業經濟法教學對策
(一)優化教學內容,夯實知識基礎
財會專業要求學生具備扎實的經濟法知識,積極應對實際工作中所面臨的各種法律問題,所以教師需要選擇經濟法課程的教學內容,著重講解財會工作中經常接觸的經濟法律問題,如合同法、公司法、稅法等,兼顧其他相關法律知識,如知識產權法、競爭法等,幫助學生建立全面的法律知識體系。具體而言,教學內容應涵蓋以下幾個方面:如合同法需要學生了解合同法的原則、合同的種類、合同的成立、履行、變更和終止等內容,或者合同糾紛的解決方式等。
學生在掌握這些內容以后,就能夠更快應對財會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通過法律武器和內容從容應對經營管理中的事件,避免問題的擴大,對整個企業和財會工作造成影響。如公司法是財會工作中經常接觸的法律之一,學生需要了解公司的種類、公司的設立、變更和解散等內容,以及公司治理結構、股東權益保護等,只有將這些知識了解透徹,才可以通過多元化手段,解決工作環節中的問題,幫助他們加深對公司的掌握,能夠實現一舉多得的目標。對稅法而言,由于其是財會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法律之一,所以需要了解各種稅種的計算、申報和繳納等內容,以及稅收籌劃的方法等,這對學生工作有著重要幫助,可以為他們后續階段的面試提供助力,降低工作環節中出現問題的概率,培養學生稅法意識。其他相關法律知識同樣有著關鍵性作用,要求學生學習如知識產權法、競爭法等其他相關法律知識,以幫助學生建立全面的法律知識體系。
(二)創新教學方法,營造課堂氛圍
財會專業開展經濟法教學時,教學方法應關注學生的實際需求,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除了傳統的講授法外,還應積極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實際操作能力。通過案例分析,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經濟法知識,并學會將其應用于實際案例中;小組討論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同時也能促進學生的思考和交流;角色扮演可以讓學生更好地了解經濟法知識的應用場景,并提高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講解經濟法的相關知識時,需要借助角色扮演深化學生記憶和認知,通過反復性閱讀案例或者是感悟法律角色,重新樹立起正確的法律思維,能夠形成良好的法律素養,提高其學習效果??梢宰寣W生扮演不同的法律角色,如原告、被告、仲裁人等,模擬經濟法案件的整個過程,使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經濟法知識。同時,教師還應注重與學生的互動,及時了解學生的困惑和需求,有針對性地解答問題,增強學生的信心,提高其學習效果,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提高學生的自我發展能力,那么學生必定會具備更多知識技能,將其運用在工作和生活中,降低他們遇見困難的概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量結合實際,讓學生感受到經濟法知識的實際應用場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可根據當前經濟生活中的熱點問題,如某公司融資、某項目投資等案例,做好分析講解,使學生能夠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更好地理解經濟法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另外,教師還應注重學生團隊意識的培養,引導學生在小組討論和角色扮演等活動中學會合作與交流,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優化他們的法律意識,能夠主動宣揚法律知識,擴大經濟法的受眾面,在增強教學效果的同時,推動學生快速穩定地發展。
(三)構建教學資源,創造實踐機會
為積極建設經濟法課程的教學資源,學校應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材料和實踐機會,創建案例庫和法規庫,收錄大量實際案例和相關法律法規,讓學生能夠深入了解經濟法領域的實踐應用,再制作教學視頻,詳細解析經濟法知識,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課程內容。這些教學資源的建立,不僅提供了寶貴的學習資料,還能夠為學生在實踐中運用所學知識提供機會。在積極推動經濟法課程的教學創新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教師在不斷完善教學大綱,緊跟時代的發展,將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實際案例融入課堂教學。教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可以從中挑選最為契合的案例內容,輔助教材知識,對學生進行詳細講解,以便他們更加快速地了解經濟法內容,將知識完全吸收,并運用到現實生活和實踐活動中,通過課外活動的積極參與,和模擬法庭、法律知識競賽等形式,培養學生的法律思維和實際操作能力。但若想進一步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則要邀請一批資深的經濟法專家和律師擔任客座教授,由他們為學生進行現場授課和案例解析,幫助學生提高對經濟法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引起學生參與興趣,主動加入課堂討論和課外實踐中,掌握更多經濟法領域的實際技能。教師還可以設立經濟法實踐基地,邀請企業參與課程實踐教學,為學生提供實習崗位,讓學生在實踐中運用所學知識,為企業提供法律咨詢服務,這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也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經濟法知識。
(四)開展道德教育,加強學生培養
財會工作和經濟法課程都是非常特殊的領域,涉及大量的經濟活動和復雜的法律問題,這種工作的特點使得從業者面臨著各種誘惑和挑戰,一旦出現差錯,后果往往無法挽回,不僅會影響到個人的發展,還可能影響到整個社會的經濟秩序。因此,財會教育和經濟法課程的教學,除了基本的理論知識和技能教授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盡量防止學生違法亂紀行為的發生,從根源上著手,避免財會和經濟法成為他們的工具。經濟法課程是財會工作的基礎,包含大量的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這些法律法規不僅規定了經濟活動的各個方面,還涉及企業的管理和運營,所以在經濟法課程的教學中,應該注重讓學生理解和掌握這些法律法規,同時結合實際案例進行教學,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運用,而不是盲目地操作,需要引導學生意識到財會工作的重要性,若出現問題會引發的后果等,如此才可以真正實現預期教育目標。職業道德教育是財會工作和經濟法課程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包括培養學生的誠信觀念、責任意識和社會責任感,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注重案例教學和實踐教學,讓學生通過實際案例和實踐操作來體驗職業道德的重要性。所以,教師應該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強化職業道德教育,才能使學生在將來的工作中更好地遵守法律法規、堅持誠信原則,從而為個人的發展和社會的發展作出積極的貢獻。
四、結語
總而言之,具備基礎法律知識、崇高職業信仰、敏捷思維能力和良好應變能力,又擁有豐富財會專業知識和高素質復合型人才才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所以,經濟法課程隨之成為高職院校普遍開設的重要內容,只有加強研究和分析,了解學生性格特點和學習特點,根據財會專業和經濟法課程的性能,制訂出教學方案,才能夠確保教學工作體現出較高的針對性,進一步加強學生的教育,培養其形成良好的法律素養,為他們后續階段的工作指明方向。
參考文獻:
[1] 李欣欣. 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非財會專業經濟法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 投資與合作,2022(12):202-204.
[2] 王桂香,徐春蕾,劉秀春. 高職財會類專業《經濟法》課程教學改革路徑探析[J]. 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22,30(03):134-137.
[3] 王珺. 教學與考證結合的高職財會類專業《經濟法》教材設計[J].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21,34(03):88-91.
[4] 潘洋洋,王永坤. 基于課程思政的財會類專業經濟法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和實踐[J]. 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1,4(07):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