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界對教學方式和評估方法的探索與創新變得越來越重視。在此背景下,無紙化考核也成了教育界關注的熱點之一。特別是對低年級學生而言,無紙化考核的設計策略具有重要的意義。無紙化考核內容的設計策略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關注學生的個性化需求、與教學內容的貼合度。通過合理的設計和實施,無紙化考核將為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與發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促進作用。文章將探討具體的設計策略和實施方法,以期為教育改革和教學實踐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 “雙減”政策;無紙化考核;評估設計
一、低年級無紙化測評的重要價值
(一)克服功利傾向,減輕學生負擔
在傳統的紙質考試中,學生通常面臨大量的復習和背誦內容,這種應試教育模式容易導致學生過度焦慮并產生壓力,而無紙化測評可以通過創新的測評方式和內容設計,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減輕他們的負擔。無紙化測評可以通過多種多樣的方式來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和能力發展,例如項目作品展示、口頭報告、小組合作等。多元化的評估方式可以更好地反映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造力,而不僅僅是對知識的記憶和應試能力的要求。此外,相比傳統的紙質考試,無紙化測評更注重學生的思考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學生可以通過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和實踐操作等方式來展示他們的學習成果,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批判思維能力,提高他們的學習質量和深度。
(二)重視學習過程,關注學生發展
學習過程是知識和技能的獲取、理解和應用的過程,只注重結果而忽視學習過程,會導致學生只關注應試和取得好成績,而忽視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和能力的真正培養。傳統的紙質考試主要側重結果和得分,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和發展。而無紙化測評可以通過多種形式的任務和活動來評估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更加注重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更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潛力。同時,無紙化測評還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以此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其提升綜合能力和創新精神。
(三)推動“雙減”落地,促進教師成長
“雙減”政策要求減少學生的課外負擔,保障學生的身心健康,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興趣愛好、鍛煉身體和社會交往,從而促進綜合發展。教師通過無紙化測評,可以更加便捷地記錄和評估學生的學習情況,避免了煩瑣的紙質試卷批改過程。同時,無紙化測評還可以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教師可以通過設計和實施無紙化測評來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和創新能力,進一步改善教育教學質量。此外,無紙化測評還可以提供更多的數據和信息,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展和需求,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設計和輔導指導,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推動他們的全面發展。
(四)緊跟時代發展,培育核心素養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數字化和信息化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的主要特征。無紙化測評正是緊跟時代發展的一種方式,利用數字技術和在線平臺,可以更好地培育學生的數字素養和信息素養。無紙化測評不僅可以提供更多樣化的評估方式,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力。使用各種數字工具和資源,學生可以更加主動地參與學習,提高信息獲取和處理的能力,培養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此外,無紙化測評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和跨學科的綜合能力。學生通過在線平臺上的小組合作和項目任務,可以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提高其團隊合作和溝通能力,促進學科之間的融合和綜合能力的培養。
二、當前低年級無紙化測評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系統規劃,測評零散無序
教師設計考核內容時應注重系統性,考核內容應與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緊密相關,應全面評估學生對所學知識、技能和思維能力的掌握程度。教師通過統一主線,可以確保評估的內容具有一定的連貫性和系統性,能夠準確反映學生的學習成果和能力水平,還可以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活動和任務,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有針對性地提高相關的知識、技能和能力。然而,在實施無紙化測評時,許多教師往往缺乏統一的框架和規劃,導致測評內容和形式不一致,缺乏整體性和連貫性。零散無序的測評方式會給學生和教師帶來困擾,學生可能面臨不同科目和課程的多個無紙化測評,形式和要求各異,難以適應和應對,教師則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設計和管理這些零散的測評內容,增加了教師的負擔。
(二)追求形式創新,缺乏素養內核
在設計無紙化考核內容時,許多教育者過于關注使用新技術和創新工具,而忽視了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追求形式創新導致過分注重使用新技術和工具,而忽視了學生的學習目標和核心能力的培養。無紙化考核的目的是提供更有效的評估方式,幫助學生發展綜合能力。然而,如果過于關注創新形式而忽視了學生的核心素養,這種評估方式就失去了其本質意義。同時,無紙化考核的設計應該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思考能力,而不僅僅是結果。如果過于注重使用新技術和工具,可能會忽視學生的思維過程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無法準確評估學生的綜合能力。此外,在設計無紙化考核內容時,教育者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深層次思維和理解能力,而不僅僅是記憶和應用表面知識。然而,如果評估內容過于注重形式創新,可能會導致評估內容的表面化,無法真正反映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學習水平。
(三)評價標準模糊,激勵作用不大
教學評價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包括他們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技能的運用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展,從而能夠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調整和個別化指導。然而,在教學過程中,評價標準往往沒有明確規定,導致學生不清楚如何評估自己的表現,這也減弱了對學生的激勵作用。同時,評價標準模糊可能會導致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進展缺乏清晰的認識。如果學生不知道期望達到的標準是什么,他們很難知道自己是否取得了進步或需要做出哪些改進,這可能導致學生對學習的動力下降,因為他們無法準確衡量自己的成就。此外,清晰的評價標準還可以為學生提供明確的目標和獎勵,從而激發他們更積極地參與學習,當學生無法明確知道他們的努力將如何被評估和認可時,他們可能會失去對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四)重視結果評分,忽視總結改進
當前,許多教育者過于關注學生的得分和成績,而忽視了學生對自己學習過程的總結和改進的能力培養。過度關注結果評分導致學生只注重答案的準確性,而忽視了對學習過程的反思和總結。無紙化考核應該鼓勵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和過程,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然而,如果評價體系過于強調結果,學生可能會只關注得分,而忽略了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和不足之處。同時,過度關注結果評分會阻礙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自我改進。如果學生只關注得分,他們可能會更傾向于尋求正確答案,而不是在錯誤和困難中學習和成長。無紙化考核應該提供機會讓學生反思和總結自己的學習經驗,自主發現問題并制訂改進計劃。這樣,學生將更有機會在學習中發展自己的能力,并取得更好的進步。
三、“雙減”背景下低年級無紙化考核內容的設計策略
(一)注重主題融通,有機整合知識
在設計考核內容時,教師應該將不同學科的知識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以主題為紐帶進行綜合性的學習和考核。傳統的學科劃分常常導致知識的孤立性和碎片化,而主題融通的設計可以幫助學生將不同學科的知識聯系起來,形成更全面、深入的理解。例如,在學習一個主題時,可以涉及語文、數學、科學等多個學科的知識,讓學生在探索主題的過程中充分應用和整合各種學科的知識。而且,通過將不同學科的知識整合在一起,學生需要進行綜合性的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這種綜合思考能力的培養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批判性思維和綜合分析能力。此外,主題融通的設計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若將學科知識與現實生活或學生關心的話題聯系起來,設計有趣的主題,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使學習變得更加有意義和有趣。
(二)豐富考核內容,回歸素養本位
教育的目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知識、能力、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綜合能力。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可以幫助他們適應日益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具備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為他們的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無紙化考核內容不應僅關注學科知識的掌握,還應注重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能力的培養。豐富考核內容可以包括多種形式的任務和活動,除了傳統的選擇題和填空題,還可以引入探究性任務、實踐性活動等形式,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和實踐,培養他們的綜合能力。同時,考核應注重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能力的培養,考核內容可以設計成能夠評估這些素養的任務和活動,例如解決實際問題、展示創新作品、參與團隊合作等。
(三)完善評價標準,明確發展導向
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認知水平有限,因此在設計無紙化考核內容時,評價標準需要更加細致和全面。評價標準應該包括多個維度,如知識掌握、思維能力、創造能力、表達能力等,這樣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避免過于單一和機械的評價方式。同時,評價不僅是對學生學習成績的反饋,還是對學生發展的引導。在無紙化考核中,設計內容時應明確發展導向,即幫助學生發展他們的綜合能力和學習習慣。例如,設計開放性問題和項目,鼓勵學生主動思考、探索和合作,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應鼓勵綜合評價,而不僅僅是傳統的單一考試評價。通過多種形式的評價方式,教師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能力發展,減少對學生單一能力的依賴,更好地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
(四)加強專項研訓,提高教師素養
教師在無紙化考核內容的設計和實施中起著關鍵的作用,他們需要熟悉使用數字化教育工具、學習管理系統和在線評價工具等,以便有效地設計和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加強專項研訓可以提高教師的技能水平,使他們能夠靈活運用這些工具,并適應教學環境的變化。而且,教師應該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和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調整和改進無紙化考核內容的設計。同時,專項研訓可以提供一個平臺,讓教師分享自己的經驗和教學策略,互相借鑒和學習,有助于教師提高自己的教學素養,并推動無紙化考核內容的不斷創新和改進。此外,教師可以一起研究和探討無紙化考核內容的設計理念和實施方法,并互相支持和協助,從而更好地應對無紙化考核帶來的挑戰和問題。
(五)挖掘榜樣代表,推廣優秀經驗
在教學中,學校要尋找那些在無紙化考核方面表現出色的教師和學生,將他們作為榜樣代表來推廣和分享他們的經驗。這些榜樣代表可以是那些在無紙化考核內容設計和實施中取得顯著成效的教師,也可以是那些在學習過程中積極參與、表現突出的學生。他們的成功經驗和實踐可以帶動其他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促使更多人投入無紙化考核的實踐中。同時,還要將榜樣代表的成功經驗和實踐推廣給其他教師和學生,可以通過組織研討會、專題講座、研討小組等形式,讓榜樣代表分享他們的設計思路、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等;也可以將這些優秀經驗編寫成教育教學案例、教學視頻等形式,供其他教師和學生參考和借鑒,從而促進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提高無紙化考核的質量和效果。
參考文獻:
[1] 邱旻. “雙減“政策下小學語文低年級無紙化評價策略[J]. 新教師,2023(08):54-55.
[2] 馬軍順. “‘雙減’政策后小學低年級數學無紙化測評”述評[J]. 數學大世界:上旬,2022(04):38-40.
[3] 史夢絲,黃真金. 小學低年級無紙化測評的困境與出路[J]. 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23,39(01):12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