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青
摘要:“真語文”理念強調語文的回歸,即要教會學生聽說讀寫,提高他們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同時強調師生是教學活動中的平等主體,師生需要真實表達,表達真情實感。“真語文”理念為小學作文教學帶來了新的發展方向,有助于全面提升語文作文教學的效率和質量。語文教師應積極貫徹落實這一理念,不斷創新和優化作文教學方式,為學生的綜合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文章闡述“真語文”理念的內涵及意義,提出當前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探討“真語文”理念下的作文教學策略,以期為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提供新的教育理念和實踐路徑。
關鍵詞:“真語文”理念;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寫作水平;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4)10-0113-04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綜合能力具有重要意義。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和發展,傳統的作文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在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應深入理解并運用“真語文”教育理念,充分體現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以此提升學生寫作水平,進而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真語文”理念強調在語文教育中,要著重培育學生真實、自然的語言表達技能以及深厚的文化素養,它倡導教育應深入學生的內心世界,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并致力于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批判性思維。在這一理念的指引下,教師應采用多種方式,如閱讀、寫作、演講等,引導學生表達真摯的情感和獨到的見解,進而提升他們的溝通技巧和表達能力。同時,“真語文”理念強調個性化教學,鼓勵教師根據學生的個性特征和學習需求,設計差異化的學習任務和評估標準,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幫助他們更深入地理解文化的豐富內涵。可見,“真語文”理念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注重真實表達和文化熏陶的語文教育思想,旨在通過全面的培養,使學生能夠獨立思考、自主發展[1]。
1.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真語文”理念的指導下,作文教學不再僅僅關注文字的表面,而是深入到學生的思維內核。通過引導學生對各類話題進行深入的思考、分析和表達,作文教學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可以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如思維導圖、小組討論、寫作實踐等,幫助學生打破思維定式,探索新的思考維度。為學生提供真實的素材和情境是“真語文”理念下作文教學的又一重要特點,這種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從實際生活中獲取寫作的靈感和素材,通過觀察、體驗和感受,學生能夠更加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多角度思考,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思維,使他們在面對問題時能夠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提出新穎、獨特的見解和觀點。
2.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
“真語文”理念下的作文教學,致力于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在這一理念的指引下,教師不僅關注學生的寫作技巧和方法的傳授,更注重引導學生自由、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教師可以教授學生各種寫作技巧,并通過大量的寫作練習,使學生能夠逐漸熟練掌握這些技巧,提升他們的文章質量。同時,“真語文”理念鼓勵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進行深入的思考。通過思維導圖、頭腦風暴等活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挖掘自己的創造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使他們在寫作時能夠更加清晰、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思想,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還能夠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2]。
3.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
“真語文”理念下的作文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教師會關注學生的情感發展,努力培養他們的情感表達能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深入挖掘自己的情感體驗,鼓勵他們真實、自然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并激發他們的情感共鳴,教師可以在作文教學中向學生講解文本的情感內涵,引導他們感受其中的情感因素。此外,教師可以組織情感體驗活動,如觀看影片、閱讀故事等,讓學生親身體驗情感的力量并引發他們的思考和表達。
1.過分強調形式而輕視實質內容
在作文教學中,一個顯著的問題是過度強調作文的外在形式,而對其內在實質內容重視不足。部分教師往往過于強調學生寫作的字跡工整、段落結構、寫作技巧等方面的內容,而忽略培養學生的思維和表達能力。這種偏重形式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在寫作時往往更注重如何迎合教師的批改標準,而不是真正地深入思考,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情感。長此以往,學生的作文變得越來越空洞,缺乏真實的情感,這不僅限制了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的發展,也無法真正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2.缺乏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在傳統的作文教學中,學生常常被要求寫一些與他們日常生活無關的作文,如描述一個假想的場景或者講述一個與他們無關的故事,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很難將所學到的寫作技巧應用到實際寫作中,也無法從現實生活中汲取寫作的靈感。由于作文教學與現實生活脫節,學生在面對寫作任務時常常感到無從下手,不知道該寫什么、該怎么寫。學生不僅缺乏真實的體驗和情感表達,也缺乏深入思考和獨特的見解。因此,學生的作文往往顯得平庸和缺乏個性,無法引起讀者的共鳴和興趣。這不僅影響了學生的寫作積極性,也限制了他們的寫作能力和水平的提高[3]。
1.實現教師角色轉變,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真語文”理念的指引下,作文教學策略的核心是實現教師角色的轉變,以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體現。首先,教師需要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在“真語文”理念下,教師不再僅僅是布置作文題目、講解寫作技巧,然后等待學生完成作文后進行批改和評價。相反,教師應該通過設計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和活動,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積極表達,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其次,教師需要從課堂的權威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在傳統的作文教學中,教師往往對學生的作文進行單向評價,學生只能被動接受教師的批改意見。然而,在“真語文”理念下,教師應該與學生建立平等的對話關系,尊重學生的個性和差異,鼓勵他們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教師可以采用面批、互批等方式,與學生共同討論作文中存在的問題,讓學生在參與評價的過程中提升寫作能力和鑒賞水平。最后,教師需要從單純的知識灌輸者轉變為學生全面發展的促進者。在“真語文”理念下,作文教學不僅僅是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更重要的是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因此,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需求,通過作文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思考力、創造力和想象力等多種能力。同時,教師應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和道德成長,通過作文教學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自我,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人文素養[4]。
例如,在以“我來編童話”為主題的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了解童話的基本特征和結構,幫助他們掌握編寫童話的關鍵要素。然后,教師可以通過講述經典童話故事或分析童話中的人物、情節和主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為他們后續的童話創作提供靈感。在學生的創作過程中,教師應轉變為引導者和合作者的角色,鼓勵學生自由發揮,創作出屬于自己的童話故事。教師可以通過個別指導、小組討論或全班分享的方式,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支持,解決他們在寫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此外,教師可以組織多樣化的評價活動,如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點評等,讓學生在評價中反思自己的作品,學習他人的優點,不斷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不僅能夠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還能夠在互動和交流中增強團隊合作意識。
2.創設真實寫作情境,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在“真語文”理念下的作文教學中,創設真實寫作情境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能夠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提升他們的寫作能力。首先,真實寫作情境能夠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相比枯燥的課堂練習,真實的寫作情境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能夠讓他們在寫作過程中產生情感共鳴。在真實的情境中,學生可以親身感受生活、觀察社會,這些直接的體驗和感受會激發他們的思考和表達欲望,他們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寫作中,用文字記錄自己的所見所聞和所思所感。這種由真實情境引發的情感共鳴和興趣,是提高學生寫作動力和質量的重要因素。其次,真實寫作情境能夠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在真實情境中進行寫作練習,要求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寫作中。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需要根據實際情境選擇恰當的語言風格,合理組織篇章結構,并運用各種修辭手法來增強表達效果,這樣的寫作過程能夠讓學生更加明確寫作的目標讀者和表達方式,從而提升作文的質量和效果。通過不斷的真實情境寫作練習,學生可以逐漸掌握寫作的技巧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最后,真實寫作情境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思考力。在真實的情境中,學生需要通過觀察和思考來獲取寫作素材和主題,他們需要關注細節、捕捉靈感,并運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將所見所聞轉化為文字表達。這樣的過程,能夠有效地鍛煉學生的觀察力和思考力,提升他們的語文素養和綜合能力。同時,真實情境中的親身體驗和感受能夠讓學生的作文更加生動、具體和有趣,增強作文的吸引力和感染力[5]。
例如,在以“寫觀察日記”為主題的作文教學中,教師可為學生創設真實的寫作情境,引導學生走出教室,到校園內或周邊環境中進行觀察和體驗。如可以帶領學生漫步在充滿活力的操場上,觀察運動員們激情四溢的競技瞬間;或者徜徉在芬芳的花園中,探尋花草樹木生長的奧秘;或者置身于熙熙攘攘的市場中,捕捉人們購物時的細微情感變化。在這些真實且充滿活力的情境中,學生將不再苦于找不到寫作的素材和靈感。在觀察過程中,教師要細心地引導學生將焦點放在那些常被忽略的細節上,如運動員起跑瞬間的肌肉緊繃、花朵綻放時色彩的漸變、市場中買賣雙方的表情變化等。通過關注這些細節,學生不僅能夠提升觀察力,還能學會如何用文字精準地描繪和傳達自己的所見所感。同時,這樣的教學方式也符合“真語文”理念的要求,讓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真正做到學以致用[6]。
3.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積累寫作素材
在“真語文”理念下開展作文教學,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成為積累寫作素材的關鍵環節。通過觀察,學生能夠接觸到豐富多樣的事物和情境,進而深入了解社會和世界,培養對事物的敏感度和觀察力。首先,觀察家庭,感悟親情與生活的細節。家庭是學生生活的起點和溫暖的依托。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家庭成員的日常生活,包括他們的言行舉止、生活習慣以及彼此之間的交流與互動。通過觀察,學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家庭成員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從而感悟親情的可貴和生活的細節之美,這些觀察所得不僅是學生寫作的寶貴素材,還能幫助他們更加珍視和感恩家庭生活。其次,觀察學校與社區,洞察社會與風土人情。學校和社區是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校園內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感受校園文化的獨特魅力。同時,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走出校園,參觀社區、公園或博物館等公共場所,讓他們親身體驗社會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在觀察過程中,教師應指導學生關注社會現象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培養他們的社會洞察力和人際交往能力,這些觀察所得將為學生寫作提供豐富的社會背景和人物形象,使他們的作品更加具有現實意義。最后,觀察自然環境,領略大自然的美麗。自然環境是學生感受美麗與神奇的絕佳場所。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投入大自然的懷抱,去觀察山水草木、鳥獸蟲魚以及四季變換等自然現象。在觀察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去感知自然的美妙與神奇,如用眼睛欣賞大自然的色彩與形態、用耳朵聆聽大自然的聲音與節奏等,這些親身體驗將激發學生對自然的熱愛與敬畏之情,在為他們的寫作提供靈感與素材的同時,培養他們的環保意識和審美能力[7]。
例如,在以“我的心愛之物”為主題的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自己的生活出發,尋找并觀察那些與他們有著深厚情感聯系的物品。這些心愛之物可能是一個玩具、一本書、一件紀念品,甚至是一株植物或一只寵物。無論是什么,關鍵是它們對學生而言具有特殊的意義和價值。教師可以設置具體的觀察任務,如讓學生詳細描述心愛之物的外觀特征、來歷以及與之相關的故事。在觀察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去感知心愛之物,如觸摸其質地、嗅聞其氣味、聆聽其聲音(如果適用的話)。這樣的觀察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心愛之物的特點,還能激發他們的情感共鳴,為寫作提供真實的素材和情感基礎。
4.及時地反饋與修正,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在“真語文”理念指導下,教師對學生的作文進行及時有效的反饋與修正是至關重要的。這種反饋與修正,不僅有助于學生發現寫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還能激發他們的寫作動力,提升他們的寫作水平。其一,及時發現問題與不足,提供具體指導。在傳統作文教學模式中,學生完成作文后往往只得到一個簡單的評分,而缺乏具體的指導和建議。在“真語文”理念下,教師會針對學生的作文內容、結構、語法等方面進行詳細的分析和指導。通過及時的反饋,學生能夠準確地認識到自己在寫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如語法錯誤、邏輯不清或表達不準確等。教師提供的具體修改建議則能幫助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修正,從而不斷完善自己的作文。其二,激發學生思考,提升寫作能力。在修改作文的過程中,學生會更加深入地思考如何更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意見,這種思考過程有助于他們拓展思維,挖掘更多的寫作靈感。同時,通過不斷修正和改進,學生的寫作能力會得到潛移默化的提升[8]。
例如,在以“多彩的活動”為主題的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在學生完成初稿后,進行及時的反饋與修正。首先,教師可以對學生的作文進行整體閱讀,了解每個學生的寫作水平和存在的問題。然后,教師可以針對每個學生的作文進行具體的分析和指導,用批注或口頭評價的方式指出作文中的優點和不足,如內容是否扣題、結構是否合理、語言是否流暢等。最后,對于作文中存在的問題,教師不僅要指出,更要提供具體的修改建議。如學生的作文內容偏離了主題,教師可以建議他們重新審題,明確寫作的中心思想;學生的作文結構混亂,教師可以指導他們合理安排段落和層次,使文章條理清晰;學生的語言表達不準確或存在語法錯誤,教師可以幫助他們糾正錯誤,提升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流暢性。通過及時的反饋與修正,教師能夠幫助學生發掘并改進作文中的不足,進而使他們的作品更加生動、精彩和有深度。
綜上所述,“真語文”理念在作文教學中的運用,顯著提高了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在這一理念的引領下,語文教師要積極轉變角色、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創設真實寫作情境、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積累寫作素材,及時地反饋與修正、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這些教學策略的綜合運用,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核心素養,更為他們的全面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吳峰.讓“真語文”理念融于“新課程”中[J].新課程研究,2022(07): 47-49.
[2]王巍.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四個關注”探微[J].成才之路,2021(16): 38-39.
[3]李美麗.“真語文”是個假命題[J].教書育人,2019(25):17.
[4]季文艷.有詩有情真語文———談部編版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J].名師在線,2020(07):70-71.
[5]張永吉.淺談語文主題學習背景下的閱讀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 2019(49):97-98.
[6]杭詠雪.文本細讀,構建語文“真”閱讀課堂[J].教育觀察,2019(25): 99-100.
[7]趙靜.“啟真”語文蘇式課堂的教學實踐與思考[J].成才之路,2019(18):98.
[8]朱紅娟.從兒童文學教學現狀探討小學“真語文”實踐[J].名師在線,2019(01):33-34.
Research on Composition Teaching Strategies under the Concept of "True Chinese Language"
Zhang Ruiqing
(Minqin County Xinmin Primary School, Gansu Province, Minqin 733399, China)
Abstract: The concept of "true Chinese language" has brought new development directions to elementary school composition teaching, which helps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Chinese composition teaching.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should actively implement this concept, continuously innovate and optimize composition teaching methods,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he article elaborates on the connot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concept of "true Chinese language",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in current composition teaching, and explores the composition teaching strategies under the concept of "true Chinese language", in order to provide new educational concepts and practical paths for Chinese language educators.
Key words: the concept of "true Chinese language"; primary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composition; writing proficiency;teachingstrateg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