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 非,楊麗君,陳鳳貞,聶志妍,王翠平
(上海健康醫學院醫學技術學院,上海 201318)
課程思政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效舉措[1]。上海健康醫學院定位為開展高水平應用型本科教育,其中高素質應用型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是重點發展方向。醫學免疫學作為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核心課程,主要介紹基礎免疫學原理和基本實驗技能,是臨床免疫學檢驗技術課程的銜接課程,針對本科大二年級學生開設,該階段正是其專業意識的萌芽階段,是專業認同感和專業素養培育的關鍵時期。在遵循思政工作規律、教學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的基礎上,基于專業思政一體化理念,團隊嘗試挖掘醫學免疫學課程中的“真、善、美”思政元素,以明確課程目標、優化課程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完善教學評價體系四大環節,推進應用型本科醫學免疫學課程思政建設(見圖1)。
圖1 醫學免疫學課程思政設計方案Figure 1 Ideological & Political Education design in medical immunology
課程思政是實現教育教學目標的有效途徑,需參考《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圍繞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目標,科學設計課程思政教學體系。教師要肩負起為國育才的使命,立足專業教學體系開展課程思政,努力將有意義的事情做得更有意義。
醫學免疫學是一門重要的基礎醫學課程,大部分疾病涉及免疫學知識,該課程概念較多、內容抽象,也是學生普遍反映較難的一門課程,很多學生存在畏難情緒,學習缺乏主動性。醫學免疫學是人類與疾病在斗爭過程中產生和發展的,該過程是現有知識體系的基礎,因此挖掘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推進醫學免疫學教學改革,有助于學生內化專業知識、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專業認同度、增強學習積極性及育人效果。
基于醫學免疫學課程的思辨性、客觀性、邏輯性、實踐性、應用性等特點,以達成思政教育目標為出發點,對標教育部相關文件要求,結合學校自身定位,立足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從國家、行業、個人3 個維度出發確定家國情懷、專業素養、人文修養的課程思政目標,并細化二級指標(見圖2)。目標是使學生厚植家國情懷,報效祖國;提升專業素養,服務社會;提升人文修養,促進可持續發展。
圖2 醫學免疫學課程思政目標Figure 2 Goals of Ideological & Political Education in medical immunology
將免疫科學史融入專業課程教學有助于內化專業知識、培育學生專業素養及人文精神。結合學生學情提煉教學內容,梳理專業知識點,構建簡潔、系統的教學框架;針對知識點探尋來源,查閱專業資料,從歷史背景、專業探索過程等中整理免疫科學史素材;通過加工,將免疫科學史素材融入專業課程教學,優化醫學免疫學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如組織器官、細胞和分子發現過程及功能探索實驗,著重于學生專業素養培養,通過整合教材內容,將課程思政目標與章節知識點納入教學體系(見表1);將人文精神相關素材納入教學,同時很多免疫學專家用專業知識解決民生問題也是思政元素的重要來源。
表1 思政目標與章節知識點Table 1 Goals for Ideological &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knowledge notes of each chapter
融入免疫科學史的醫學免疫學課程教學體系有利于學生從宏觀角度出發理解醫學免疫學概念,有助于學生內化專業知識,但課程設置需加大文獻檢索力度,明確免疫科學史發展,優化教學設計及課程思政實施大綱。融入免疫科學史的醫學免疫學課程設計見圖3。
圖3 融入免疫科學史的醫學免疫學課程設計Figure 3 Course design of integrating immunological history into medical immunology
將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程教學,并融入深度學習理念,促進學生深度學習,以達成思政教育目標。以抗體教學為例,針對新冠疫情,讓學生聯系專業知識,閱讀和討論“雙面抗體”相關文章,使其深入理解抗體的作用和局限性,理性認識抗體在疾病預防、診斷及治療中的作用,并在教學中融入民生熱點,讓學生閱讀康復者血清新聞報道,解釋抗體生物學功能并談一談感想,從而增強學生責任感、使命感。
教學設計以學生為中心,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鼓勵學生參與課程建設,有助于教學內容更符合學情;制作針對性的學習資源,如微課、習題等;做中學,讓學生在體驗中掌握專業知識;充分發揮在線資源優勢,鼓勵學生預習及分享、討論實驗結果;線下實踐選擇經典免疫學實驗,設計問題引導學生進行體驗和探索;針對學生知識、能力水平設定必修任務,使學生感受到探索的樂趣,在此基礎上依據學情設定選修任務(見表2)。
表2 基于專業素養的實驗教學設計Table 2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sign based on professional qualities
通過視、聽、思、說、做等方式立體化呈現思政元素,并針對不同知識點設計相應的教學內容。以免疫科學史為例,通過講授“免疫”的發現過程,激發學生探索的熱情,培養其科學思維;在PBL 小組協作學習中,交流和溯源知識點也是一種思維訓練,同時實踐教學能讓學生在體驗中具備科學精神。利用科普講座導入專業知識,鼓勵學生撰寫科普文章、開展科普宣講活動,服務社會,通過科普“輸入”的形式促進學生專業學習,通過科普“輸出”的方式使學生深入理解專業知識,增強責任意識。
教學評價是教學體系的重要環節,有助于不斷完善教學體系。相對于傳統單一的考試,本課程強調過程性評價,通過討論題、情境判斷測試、專業素養量表等進行評分。
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也是課程思政目標之一。價值觀是對于生活中美好或理想事物持有的持久信仰,相對穩定,可習得、可評估,同時一個人對理想事物的信仰有多方面,因此是可排序的[2],價值觀反映的是努力方向和行為方式的選擇[3]。在價值觀評估中,情境判斷測試(situational judgement tests,SJTs)是一種有效的方式。SJTs 被應用于很多行業,是一種客觀評價大規模申請人職業特質的方法[3-5],因此可將SJTs 引入課程思政評價。通過采集學生學習和生活可能遇到的問題,鋪設情境,設置兩難選擇,啟發學生進行思考,引導其在具體情境中提升專業素養。作為一種測量方法,SJTs 可根據評估要求采用不同的形式進行評估,明確檢測維度、情境描述,設計評分要求,優化評價方式,并進行信度和效度分析等,有助于促進專業課程思政建設。
但情境判斷測試存在作假的問題,可通過知識型導引語[6]及縮短檢測時間[7]來解決。我們在實踐中采用線上問卷結合時間限定的方式,并分析個性化答案,通過文字描述感受答題者的真誠度,可提高問卷的真實性和可信度。同時在線問卷還具有調查面廣、調查效率高等優勢,值得進一步探討。
專業知識與思政內容融合的討論題本質是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是學生專業素養的綜合體現,可通過梳理免疫學科發展簡史、關注學科進展不斷補充討論題。如在免疫學防治教學中,討論新生兒破傷風的防治策略,學生可從專業角度理解破傷風防治,但“新生兒”限定詞增加了問題難度,因此促使學生思考什么是新生兒破傷風?在什么情況下發生?是誰通過什么辦法解決的?這就是專業知識與使命擔當思政元素的融合;如余賀先生針對傷寒流行,制備的抗血清原理是什么?通常在什么情況下應用?這些題目能較好地體現責任擔當與專業價值。在具體實踐中,評估方式根據教學條件設置,但通過討論的方式難以做到全員評價,適合師資充沛的情況下開展。
實踐探索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和專業素養的重要載體,作為醫學免疫學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實踐探索可充分利用線上教學的優勢解決理論學時不足的問題,讓學生在線體驗探索的樂趣。在明確實驗室規則、儀器操作規范的基礎上,強調客觀記錄實驗結果、獨立完成實驗報告的重要性,培養學生“檢以求真、驗以正德”的專業精神,通過實驗觀察、思考與協作的形式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由此參考思政目標設計學生實驗操作能力、質疑能力、探索熱情的具體指標,并進行量化評分,細化評價指標(見表3)。此外質性評價也是課程思政評價的重要部分,可通過行為觀察、交流訪談的形式開展,充分發揮課程團隊的力量。學生課程思政評價結果見表4。
表3 專業素養評分標準Table 3 Assessment standard of professional qualities
表4 學生課程思政評價(n=99)Table 4 Students' evaluation on Ideological & Political Education(n=99)
敘事醫學有助于提高醫務人員共情能力、自我反思能力,增強職業認同感[8],是促進課程思政建設的有效方法。目前敘事醫學在我國醫學生課程教學中的有效性已得到初步驗證,主要體現在臨床醫學、護理學相關課程教學中[9],而敘事醫學在醫學技術相關專業課程教學中應用的報道較少。后續課程建設可嘗試采用豐富專業案例庫[10]、優化PBL 案例[11]、開展情景客觀題設計等方式,以幫助學生提高問題分析能力。
課程思政是建設出來的,從目標設定、思政元素挖掘、教學設計到教學評價,都需要教師精心設計。課程思政實施的“最后一公里”是教師的講授,需要教師精神飽滿、富有感染力、具有個性化特點,因此需要打造良好的師資培育環境,培育出不同風格的教師,真正實現全員育人,百花齊放,助力每位學生成人成才。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思政成效需要時間的檢驗。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以積極、平和的心態靜待花開,在努力增強課程教學效果及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同時幫助學生做出正確的選擇,這就是思政建設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