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英語課程依托語言教學支撐文化傳播。用英語傳播中華文化是現階段傳播好“中國聲音”,提高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的關鍵。在此情況下,探索基于“三全育人”的高職英語課程中華文化傳播能力培養路徑十分必要,能夠以語言為載體搭建文化傳播橋梁,用高職英語課程教學培養跨文化交流型人才,夯實文化傳播人才基礎。文章采用文獻研究、訪談、調查等多種方法,簡析高職英語課程中華文化傳播能力培養的必要性、重點與原則,并立足現實問題提出打造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教學體系、提高中華傳統文化融入深度、實施中國特色文化英語課程教學等實踐策略,以期為課程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中華文化傳播;能力培養;高職英語課程;“三全育人”
中圖分類號:G71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4)09-0092-04
全球化時代多元文化交流成為常態,跨文化交際以及職場涉外溝通成為高職英語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在此情況下,高職英語課程教學必須兼顧文化認同感以及傳播意識培養,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做好充足準備。因此,深化“三全育人”背景下的高職英語課程教學改革十分必要。
一、高職英語課程中華文化傳播能力培養的必要性
目前,我國綜合國力持續提升,國際影響力日漸增強,為塑造良好形象、全面展示中華文化,必須切實提高文化軟實力。要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以加強中外人文交流的方式實現中華文化國際傳播,增強文化影響力,彰顯文化自信。年輕一代是傳承傳播文化的主體,引導年輕一輩主動、深度參與中華文化對外傳播是在國際上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基礎,所以“有效傳播中華文化”成為教育教學工作的關鍵性目標。從這一角度看,高職英語課程中華文化傳播能力培養是一種現實選擇,是全球化背景下高質量發展職業教育的現實需要,是英語課程教學完成人才培養任務、達成人才培養目標的必要前提。
高職院校英語課程中華文化傳播能力培養,也是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必然選擇。只有做好此項工作,才能真正以英語教學為文化傳播賦能,讓學生真正具備跨文化交際能力,確保高職學生適應多文化交融的生活、工作活動,成長為擁有正確文化觀念,具備科學處理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關系能力的人才。此外,高職英語課程中華文化傳播能力培養,也是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滿足“三全育人”要求,做好“大思政”格局下課程思政工作的必要條件。
二、高職英語課程中華文化傳播能力培養重點與原則
(一)培養重點
1.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當前,高職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培養必須滿足跨文化交際需要。因此,必須通過英語教學使學生能夠利用英語介紹中華傳統文化,并且可以依托英語學習國外先進文化思想??缥幕浑H視域下的高職英語教學要立足中外文化互動,關注中華文化傳播,強調英語語言功能發揮?;诖?,高職英語教師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一是多元文化交流能力。高職英語教師必須依托課堂以及課外教學,幫助學生樹立識別、理解、尊重、傳播多元文化的意識,并且基于科學指導提高其國家認同感與文化自信,積極拓寬國際視野,逐步成長為可以立足多元文化完成深層次對話的國際復合型人才。二是職場涉外溝通能力。高職院校是職業人才培養的搖籃,在學科教學中必須強調職業性。高職英語應以培養學生職場中的英語運用能力為重點,關注職場涉外溝通能力培養,依托實踐教學全面提高學生基于英語的口頭和書面交流溝通能力。三是英語語言思維。英語是一門“活”語言,其發展與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密切相關,有著獨特的語言思維,只有真正掌握英語語言思維才能讓外語變成“母語”,因此,高職英語核心素養培養環節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提升英語語言思維十分必要。四是自主提升能力。高職英語教學應以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樹立主動學習意識,形成終身學習態度為重點開展核心素養培養。為此,高職英語教師必須借助理論與實踐教學幫助學生樹立終身學習以及自我教育管理的意識并提高相關能力,引導學生走上自主學習之路。
2. 中華文化英語傳播能力
從中華文化英語傳播能力培養方面來看,高職英語的學科核心素養培養應當以提高學生認知能力和增強學生實踐能力為重點。[1]在此環節,高職英語教師需要以豐富學生的英語知識技能、中華文化知識,培養學生的文化認同意識、文化傳播意識為基本思路,發展學生在中華文化英語傳播領域的認知能力。這樣一來,能使學生正確認識、深度了解中華文化,可以確保學生依托英語教學掌握英語語言技能與知識,從而具備中華文化英語傳播的基本能力。在實踐能力培養方面,高職英語教師則需兼顧傳播交際能力和社會服務能力。所謂傳播交際能力,主要是指學生以英語為橋梁進行口語書面交際、完成中華文化傳播的能力,即通過英語教學,讓高職學生具備使用言語或非言語技能傳播中華文化,依托互動性或得體性策略完成跨文化交際的能力。而社會服務能力培養則主要是指借助高職英語課程教學幫助學生養成服務奉獻社會的意識,依托專業實踐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素養和中華文化傳播責任感。
(二)培養原則
高職英語課程中華文化傳播能力培養應當遵循服務性原則,從服務社會、建設文化強國、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與中華文化影響力的角度出發開展實踐是高職英語教學的應有之義。高職英語課程中華文化傳播能力培養還應遵循跨文化傳播原則,實踐工作必須以助力中華文化對外輸出為切入點,關注中華傳統文化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有效融入,確保跨文化傳播理念在英語語言技能培養中落到實處,使教育教學工作以培養文化傳播者為主要目標。除此之外,高職英語課程中華文化傳播能力培養還需遵循有效性與適宜性原則,保證課程內容豐富適宜,教學方法多樣新穎。
三、“三全育人”下的高職英語課程中華文化傳播能力培養問題
現階段的教學工作普遍存在以下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中華文化英語傳播能力培養提質增效。
首先,高職英語課程中華文化傳播能力培養存在課程思政體系不完善的問題。高職英語課程中英語語言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脫節情況十分普遍。二者難以相互融合有效協同,導致英語課程內容中的思政教育元素挖掘不足,思想內容在應用課程中的融入與應用深度不夠,英語課程教學只能起到智育作用,無法發揮德育價值。
其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融入深度不足?,F階段,高職英語課程教學的內容仍然以西方文化元素為主,雖然教材中包括許多中華文化元素,但在應用和拓展方面仍然存在不足。許多教師在教學中過度重視英語語言知識技能教學,忽略了中華文化探索,無法讓中華文化真正進入英語課堂,也難以實現文化傳播能力培養目標。
最后,英語課程教學形式方法缺乏中國特色文化和創新性。許多高職英語課程中華文化傳播能力培養工作都存在特色不足和創新力不強的情況,教學理念思維囿于傳統,理論與實踐教學比例失調以及教學工具、技術更新緩慢,難以保證教學質量?,F階段,高職英語課程教學難以做到“接地氣”,不能真正運用創新性方法與形式實施特色化教學。
四、“三全育人”視域下的高職英語課程中華文化傳播能力培養路徑
(一)打造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教學體系
從當前情況來看,想要避免英語教學與思政教育脫鉤情況持續出現,高職英語教師必須在基于“三全育人”的高職英語課程中華文化傳播能力培養中著力打造完整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以構建英語課程思政育人格局,支撐中華文化英語傳播能力培養。[2]高職英語教師應以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導向,實施“三全育人”,做好中華文化英語傳播能力培養過程中的課程思政教學思路規劃。英語課程教學的主線是課程思政,實施過程中以英語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為基本思路。為保證課程思政的有效性,高職英語教師應從實際出發科學設置教學目標,明確教學方向。目標設計環節,高職英語教師應關注英語學科的人才培養目標,結合英語課程中華文化傳播能力培養,制訂明確、全面且適用的課程思政教學目標。比如,立足現實設計“三位一體”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目標,基于英語課程教學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塑造,培養學生的中華文化英語傳播能力。
為了有效培養中華文化英語傳播能力,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建設還要強調主體協同,著力打造育人共同體。高職院校應高度重視教育教學主體之間的統籌協同。比如,促進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協同聯動,實現線上線下教育資源整合,學校、企業、社會、家庭等多方教育主體協同發力,助推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提質增效,真正做到全方位育人。學院應打造復合型教師隊伍,以不同專業教師之間的協同配合支撐英語課程的中華文化傳播能力培養,基于“英語教師+思政教師+專業課教師+行政管理人員”打造育人共同體,真正實現全員育人。高職英語教師應樹立跨專業教學意識與跨文化交際人才培養意識,加強英語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與利用,保證中國文化元素在英語課程教學中的全程貫穿,以“講好中國故事”為目標實施英語教學,真正做到全過程育人。
(二)不斷提高中華傳統文化融入深度
多元文化交流背景下,英語課堂逐漸成為傳播中華文化的主陣地,以“講好中國故事”為核心思想實施英語教學課程教學,基于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提高英語課程中華文化傳播能力成為實踐工作重點。在此期間,高職英語教師要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意識,以“文化內容入課堂”思想指導實踐,不斷提高中華傳統文化在高職英語課程教學中的融入深度。[3]此時,應加強教材建設與課程教學內容調整,發揮優秀傳統文化育人價值,在課堂教學中真正做到用英語傳播中華文化、展示中國形象。
為提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融入深度,教師應提前研讀教材,深入挖掘教材當中的文化元素,為開展主題性、針對性中華文化英語傳播能力培養做好充分準備。以《新時代職業英語通用篇·通用英語1》為例,教師可從教材中挖掘出中國武術、中國古代貨幣、中國古代教育、中醫等文化元素,并在教學中使用相關主題紀錄片、文本資料、實物教具,拉近學生與中華文化的距離,使中華文化真實存在于英語課堂之中,進而幫助學生以“身臨其境”的方式學習“用英語傳播中華文化”的知識技巧。當然,高職英語教師也應主動利用生活化中華文化元素幫助學生提高中國文化英語傳播能力。比如,以傳統節日為切入點開展教學,立足端午節、春節、元宵節、七夕等傳統節日實施針對性“文化傳播”教學,保證學生深度參與。
(三)實施中國特色文化英語課程教學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職英語課程中華文化傳播能力培養,還需要圍繞“講好中國故事”設計教學計劃,實施中國特色文化英語課程教學。高職英語教師應通過課堂教學促進學生語言運用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以及批判思維能力發展,使學生逐步養成自主、合作與探究能力,形成文化自信與民族自豪感,尊重文化差異性,具備用英語傳播本民族文化的能力。[4]對于高職英語教師而言,加強教學方法創新、深化教學場景拓展是實施中國特色文化英語課程教學的重要方法,實踐工作應關注以下幾點。
1. “互聯網+”教學
貫徹“互聯網+”教學理念,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是“三全育人”視域下有效開展高職英語課程中華文化傳播能力培養的可靠路徑。這一過程要求高職院校以“互聯網+”學習平臺為支撐,積極構建中華特色文化英語課程教學生態系統。比如,立足“互聯網+”學習平臺打造第二課堂,依托信息化技術打造沉浸式學習場景,助力學生自學成長。發揮平臺載體優勢,在平臺中投放英語知識技能、中華文化英語傳播能力培養相關精品課程,為學生預習、自學、復習以及課堂教學提供輔助。展現“互聯網+”教學優勢,依托新媒體改進信息傳播方式,依托微課、直播課程、混合教學、線上精品課程輔助教學,切實提升英語課程中華文化傳播能力。
2. 實現以賽促學
高職教育中,以賽促學是十分常見的教學形式,將其運用于高職英語課程中華文化傳播能力培養中十分可行。高職英語教師要從幫助學生提高中華文化英語傳播能力的角度出發為學生創造競賽機會,以各級各類大賽為抓手持續推進教學改革。比如,以中華文化元素為主題組織課堂辯論賽,舉辦以“中華文化英語傳播”為主題的校內比賽,以演講、唱歌、微電影、舞臺劇等多種比賽形式激發學生參與積極性,鍛煉學生的中華文化英語傳播能力。加強校際合作或校企聯動,基于校內外資源整合,舉辦規模更大的技能大賽,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中華文化英語傳播經驗,進一步提高實踐能力。
3. 優化主題學習
引導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加強文化主題學習、主題文化探究同樣是基于“三全育人”的高職英語課程中華文化傳播能力培養的可靠路徑。[5]實際作業環節,高職英語教師應以學習任務為依托,以項目學習為載體,組織引導學生以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方式,在實踐中完成主題文化學習,基于“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這一主線任務循序漸進鍛煉學生在中華文化英語傳播方面的認知能力與實踐能力,讓學生真正掌握跨文化溝通技能與交際能力。
五、結語
綜上所述,“三全育人”背景下加強中華文化進課堂,大力培養學生的文化認同感、自豪感,切實提高學生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能力至關重要。實踐中,立足多元文化交流的時代背景,發揮英語課程載體作用,以英語教學為中華文化的對外傳播賦能是高職院校的應盡之責。高職英語課程教學必須高度重視學生中華文化傳播意識培養,切實增強學生的中華文化英語傳播能力。
參考文獻:
[1] 張曉芬. 跨文化視域下中華文化英語傳播能力培養研究:以高職英語師范生為例[J]. 閩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25(03):93-97.
[2] 洪欣平. “三全育人”視域下高職英語課程中華文化傳播能力培養路徑研究[J]. 科教文匯,2023(09):146-149.
[3] 顧衛星. 中華文化英語傳播能力培養研究:內涵、路徑、實踐——以“中國特色文化英語教學”為例[J]. 山東外語教學,2019,40(04):47-56.
[4] 童麗玲,黎桑,任朗穎. 核心素養視閾下高職英語課程傳播中華文化的實施方案探究[J]. 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21(05):71-75.
[5] 李月梅,李發彬,胡艷麗. 傳統文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傳播策略:評《大學英語教學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J]. 熱帶作物學報,2021,42(12):3731.
(薦稿人:洪欣平,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無錫旅游商貿分院教授)
(責任編輯:牛雪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