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紅色音樂是中國特有的,具有著豐富的精神內涵與文化底蘊的音樂文化,這些紅色經典音樂作品在價值取向、道德規范、精神氣質方面對大學生都起著正面引領和指導的作用。將紅色音樂引入高校校園讓大學生了解這一音樂文化,有助于大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文化自信,使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為了使紅色音樂文化在高校教育中實現自身的價值,高校應該更加注重紅色音樂文化的研究,探索紅色音樂文化融入高校教育的多樣化途徑,在課堂教學、校園文化活動、網絡媒體教育等方面融入紅色音樂文化內容,對大學生進行全面、深刻的紅色文化教育引導。實現紅色音樂文化在大學校園的良性傳承,對提高大學生的思想覺悟具有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紅色音樂;高校;育人;思想政治
【中圖分類號】J60-4;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4)02—166—03
紅色音樂是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一種音樂文化形式,是中國所特有的一種延續至今的音樂文化,在中國眾多的優秀文化中紅色音樂文化同樣屬于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紅色音樂文化在不同時期所體現的革命精神有所不同,其豐富的藝術表現力和張力,借助音樂的語言鮮明的體現出紅色音樂的革命性、民族性、群眾性、通俗性等特征,在我國藝術事業、教育事業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1]。
紅色音樂在發展和傳承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主要教育目的音樂,在眾多的紅色音樂中反映革命建設與斗爭、歌唱祖國、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等成為紅色音樂的主旋律。如近年來依托湘粵贛邊區革命老區遺存的紅色歌謠改編創作的大量紅色藝術精品《半條被子》《茶園紅葉》《一張借據的故事》《紅軍夜宿梨山寨》等,這些紅色音樂一直以來都契合我國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其感染力是其它流行歌曲所不能取代的。新時代,黨和國家對我國文化事業的發展和德育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不斷創新工作方式方法積極做好文化宣傳事業和德育工作。在這樣的一個時代大背景下,利用紅色經典音樂引導高校大學生了解我們國家為了獨立富強所走過的艱苦卓絕的革命歷程,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取得的傲人成績,堅定內心的理想信念,樹立遠大理想,成為社會主義強國建設的合格接班人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紅色經典音樂的特點
紅色音樂包含了中國不同革命時期的歌曲、器樂、聲樂和歌劇等,不同歷史時期紅色音樂的創作及表現形式有所不同,但紅色音樂的紅色主題思想是永恒不變的。首先紅色音樂往往是與中國特定的歷史時期或重大事件有著緊密的相關,它們通過音樂的形式來回顧和再現歷史,使人們在欣賞音樂的同時,能夠感受到歷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底蘊。其次紅色音樂具有鮮明的政治色彩和觀點,它們通過音樂的語言來傳達特定的政治理念或價值觀,對人們的思想和行為產生積極的影響。藝術形式上紅色音樂包括了許多不同的藝術形式,不論是歌曲、器樂,還是歌劇、舞劇,這些不同的藝術形式使得紅色音樂在表現主題時更加豐富多彩,也更能吸引觀眾的眼球和耳朵。作為政治宣傳需要紅色音樂通常以激情澎湃的表現形式來展現主題,它們通過強烈的節奏、旋律和歌詞來激發人們的情感和共鳴,使人們在欣賞音樂的同時,能夠感受到強烈的情感沖擊和震撼。
總之,紅色音樂是以紅色為主基調的音樂,它們通過不同的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段來展現紅色文化的主題和價值觀,對人們的思想和行為產生積極的影響。隨著時間的遷移,我們國家的政治階級立場基本沒用變化,紅色音樂的階級立場和堅定的無產階級崇高理想和信念也沒有變化和褪色,紅色音樂在凝聚民心、價值取向、道德規范以及精神氣質方面都有著積極正面的導向作用。
二、紅色音樂融入高校育人活動的價值
(一)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紅色音樂文化的發展見證了中國不同革命時期的歷史演變,一代代的音樂家和藝術工作者以音樂為載體將這些重大的歷史事件和革命熱情記錄并傳唱,鼓舞著中國人民不懼艱險、勇敢奮斗,用生命和鮮血堅定革命信仰,義無反顧投身革命建設新中國的民族精神[2]。改革開放后受世界多元文化的影響,大學生通過網絡了解到很多文化和思想,一些不良文化和思想不利于大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紅色音樂文化作為扎根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沃土上的優秀文化,蘊含著濃厚的愛國情懷,將紅色音樂滲透到高校大學生的教育之中,通過欣賞和學習紅色音樂,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國家的歷史和文化,激發愛國情感,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
(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幫助高校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是高校教育的重點,思政育人作為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培養屬于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的合格人才。紅色音樂作為政治立場鮮明的一種音樂文化,其音樂主題和內涵豐富,形式也多種多樣,利用音樂育人的優勢,將紅色音樂引入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讓學生在了解和學唱這些紅色歌曲的過程中,認識到中國革命的曲折和艱辛,深刻體會到中國發展到今天所取得成績的來之不易。
(三)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
紅色音樂是我國音樂家或音樂愛好者在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基礎上,借鑒民族音樂、民族審美創編出來的音樂,具有獨特的藝術審美和審美娛樂功能。高校教育在發揮紅色音樂教育功能的同時,也要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藝術鑒賞能力,提升大學生對美的鑒賞能力,紅色音樂在創編和傳播的過程中其文化內涵和審美特征經歷了反復的錘煉,經典的紅色音樂不論是詞和曲,還是旋律和節奏都是音樂文化中的經典之作,將這一藝術長期引入大學生的美育教育中,無形中提升了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審美能力。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載體
新時代對我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的理論講授不能很好的發揮思政育人的效果,借助其他形式融合開展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為一種新的方法。紅色音樂作為一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載體,在育人方面有著其它學科所不能比擬的優勢。比如在高校校園里舉辦紅歌比賽,在比賽的準備過程中容易在全校形成一種氛圍,同時也能最大化的讓老師和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大家在學紅色唱紅歌的過程中,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也是紅色文化育人的過程,由此來看,利用紅色音樂作為載體不僅可以最大化的實現全面育人的效果,還能在潛移默化中讓大學生主動去了解這一文化,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成效。近年來高校要求其它學科的教學改革中也要求加入思政元素,紅色音樂作為經典的紅色思政元素引入課堂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又能達到教學效果,同時又發揮了思政育人效果,可以說是好處良多。綜上所述,紅色音樂融入高校育人活動具有重要的價值,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和價值觀,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同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資源。
三、紅色音樂融入高校育人活動的策略
(一)在課堂教學中引入紅色音樂資源
1.開設專門的紅色音樂欣賞課程
音樂是抽象的藝術,不同欣賞主體會對同一音樂作品產生不同體驗。為了讓紅色音樂文化在高校教育中表現出更顯著的效果,使更多學生獲得理想的紅色音樂文化體驗,高校可以開設紅色音樂藝術專業課程,通過專業課程的開設來強化大學生學習紅色音樂文化的效果,讓學生在課程中學習紅色音樂的背景、意義和藝術特點,欣賞經典的紅色音樂作品。在這一紅色音樂藝術專業課程中,教師一定要從建立情感共鳴的角度開展教學,整合與紅色音樂文化有關的情感因素,增強紅色音樂文化的時代感[3]。先對學生進行一定的鼓勵,或借助多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自主建立對音樂富有個性的心理體驗,這樣就能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建立與自身情感溝通。例如,賞析紅色歌劇《半條被子》時,教師在講解歌曲的創作背景之外,還可以使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電影《半條被子》片段,幫助學生建立對紅色歌曲的立體認識,從而使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這種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更深入地了解紅色音樂,提高音樂鑒賞能力。
2.紅色音樂巧妙融入思想政課堂
將紅色音樂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教學,不僅契合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需要,而且也能夠讓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更加多樣,內容更加豐富。紅色音樂作品傳達出優良的品質與道德,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素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恰當融入紅色音樂文化,能夠讓學生感受革命先輩可貴的價值觀念和高尚的意志品質,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還能夠潛移默化影響學生,讓學生從紅色音樂文化中吸取精神力量,自我反省、感悟,引導學生理解紅色音樂所蘊含的革命精神和愛國主義情懷,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3.學科交叉融合
將紅色音樂與其他學科進行交叉融合,如音樂與文學、音樂與歷史、音樂與政治等,讓學生在跨學科的學習中更全面地了解紅色音樂,拓展視野,提高綜合素質。總之,紅色音樂融入高校育人活動的途徑可以多樣化,關鍵是要結合高校自身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方式,讓紅色音樂真正發揮其在高校育人中的重要作用。
(二)開展豐富的紅色音樂校園文化活動
校園的文化建設是密切聯系師生的一種最直接有效的校園系列活動,校園音樂實踐活動屬于校園文化建設的一部分,從學校組織的各種音樂相關的實踐活動來看,其活動參與人數、涉及學校部門、參與度來看是比較能取得預期效果的實踐活動[4]。在校園里積極開展各種紅色音樂文化活動既能豐富大學生的校園生活,又能在活動中達到思政育人的目的。在校園中可以利用中國傳統的節日如五四青年節、十一國慶節等重大節日組織學生開展紅歌比賽、音樂晚會、音樂交流會等,讓學生在感受主題節日氛圍了過程中,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在活動中感受紅色音樂的魅力。也可以利用學校的廣播電臺、網絡平臺開展線上紅色音樂校園音樂文化,讓更多的人參與到活動中。豐富的紅色音樂校園文化活動會讓學生在這種持續鮮明的氛圍中吸取更多的精神力量,也將深深的影響大學生的思想。
(三)借助多種媒介渠道傳承紅色音樂
在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大學生接觸各類文化的機會增多,在不同文化的宣傳和影響下,借助多媒體占領宣傳的高地,積極推廣傳播正能量的文化,來抵御各種不良文化對大學生的影響就顯得十分重要了。年輕的大學生獲得音樂的途徑也不僅僅限于課堂或電視,他們能通過網絡平臺檢索到自己喜歡的音樂,也能結合當下潮流風來選擇音樂的類型。鑒于此,學校應該主動把握新的宣傳陣地,結合當下現代化的技術,建立紅色經典音樂App,向中學生推薦一些符合當下審美需求的經典紅歌,也可以充分挖掘當地的紅色音樂上傳到網絡平臺,讓更多的人了解紅色歷史,欣賞紅色音樂文化。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網絡紅歌比賽,讓學生自己拍攝音樂作品或者進行直播,在網絡平臺上進行比賽、打分、交流互動,讓紅色經典音樂以新的形式進行傳承和發展。利用信息化技術多渠道輸出紅色音樂文化,讓大學生有更多的機會通過微信、抖音、快手等平臺了解紅色音樂,參與到紅色音樂文化的創新、發展和傳承中。也可以鼓勵大學生進行創新,創編出好的紅色音樂作品進行網絡平臺分享,既是對學生能力的肯定,也是對紅色音樂文化的推廣傳播。
四、結語
紅色音樂是我國優秀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在中國發展的不同時期,紅色音樂的光芒都照亮了中華兒女前進的道路,紅色音樂沒有隨著和平年代的到來而停止,在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紅色精神一直伴隨中國建設而不斷發展,其豐富的歷史價值、教育價值、藝術價值和社會價值是紅色音樂的價值體現。高校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和建設者,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充分發揮紅色音樂的育人功能,將其融入高校育人活動中,對培養永葆革命本色傳承紅色精神的棟梁之才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
參考文獻:
[1]鄭婷婷.紅色音樂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傳承[J].吉林教育,2021(5).
[2]吳珊珊.互聯網賦能紅色音樂文化傳承:邏輯,價值和實施路徑[J].廣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1(5).
[3]張勇,張晨.紅色音樂文化融入高校課程思政教育研究[J].民族音樂,2020(5).
[4]劉傳利,魏理智.紅色音樂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當代價值[J].當代音樂,2021(12).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1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項目:湘南紅色音樂融入黨史教育的創新性研究(項目編號:21C25)。
作者簡介:陳曼倚(1978—),女,漢族,湖南郴州人,碩士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為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