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思悅 趙堃 李壯
2022年,我國全面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在數字變革中創造教育的美好未來是建設教育強國的愿景之一。教育部部長懷進鵬提到數字化轉型是世界范圍內教育轉型的重要載體和方向,“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Blended Learning)應運而生。《大學英語教學指南》中同樣強調了重視信息技術,混合式學習目的是將學習者由淺入深地引向深度學習,有效地提升學習者批判性思維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在許多研究中證明了混合式學習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更高效地輔助教師完成課堂教學任務。
1 相關研究現狀
教學者逐漸發現學習過程變得更具復雜化、不可預測化,于是采用學習績效這一概念,按照一定的方式,對學習者進行多方監控和監測,對學習者的投入產出進行多方面系統地評價。國外的外語學習績效(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Performance)研究,多從掌握語音、語調、語法等知識延伸至語言能力的高低、文化素養的形成、學習策略的完善、交際能力的提高上。隨著各種學習動態因素的變化,其內涵和評價方式也不斷改進完善,評價者從最初的教師擴充到了學習者自己、同伴、網絡,評價方式也從最初的終結性評價轉向多種評價相結合的模式。國內的雷鵬飛對外語學習績效有較深入的研究,他認為應該體現為“學習者在特定學習環境中習得外語知識技能并具備運用它們的能力”,由于外語的學習需要相當一段時間的積累,其反饋具有延時性,因此當下的學習績效并不能完全貼合學生實際學習外語的情況。
過去兩年基于線上教學對學生學習績效的研究相當豐富,當下混合式學習的大熱為研究學習績效提供了新的方向,為外語學習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學習平臺和新穎的學習方式。
2 理論基礎和假設
在20世紀60年代美國本科教育的質量危機下,約翰比格斯提出3P教學模型將學習范式的重心從“教”向“學”的轉移,圍繞學生學習這條主線,構建了學生學習質量提高螺旋式上升的學習閉環。
2.1 混合式學習分析模型構建
學習前提包含學生的主體因素和教學情境的因素;學習過程關鍵影響因素由深層式學習方式和表層式學習方式決定;學習結果可以從量化和質性兩方面詮釋,產出結果的同時還會對前兩個環節產生影響。三個環節中的每一因素并不是獨立的,相互之間交互影響,形成了彼此關聯的反饋環,共同促進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成果。綜上,本文基于約翰比格斯的3P教學模型構建混合式學習分析模型(圖1)。
本研究中,學習前提是以線下面對面授課為主、線上學習為輔的混合式學習。學習過程指學習者的外語學習投入,在交互過程中產生行為投入、情感投入和認知投入的程度。結合Eisner(1979)和Alexander et al(1991)提出將學習績效可以分為認知結果和非認知結果,雷鵬飛、束學軍(2012)將外語學習績效因子歸納為語言知識掌握情況、學習動機變化情況、應用語言知識的能力、適應學習環境的能力。據此將學習結果分為認知結果(語言知識掌握情況、應用語言知識的能力)和非認知結果(學習動機變化情況、適應學習環境的能力)。
2.2 混合式學習參與度對外語學習者學習績效的影響
海量的教學資源以及多種的教學內容為學習者提供了多種選擇,同時也為評價學習績效提升了一定的難度。根據上文已將外語學習績效分類,其中的三級因子決定問卷題項。故提出如下假設:
H1:混合式學習能提升學習者的外語學習績效;H1-1:混合式學習能提升學習者的認知性外語學習績效;H1-2:混合式學習能提升學習者的非認知性外語學習績效
2.3 混合式學習對外語學習者學習投入的影響
學習投入是學生為達到一定的目標在身心兩方面所需付出的努力。其中認知投入是指學習者在學習時自身認知和心理層面的高度投入,特指學習者經過深度思考后的認知水平;行為投入是指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行為參與程度,例如參與課堂討論情況、出勤情況、作業完成情況等;情感投入關注的是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情緒、態度和興趣情況,例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的情緒變化或情感傾向。本研究做如下假設:
H2:混合式學習能提升學習者的外語學習投入;H2-1:
混合式學習能提升外語學習者的傳統課堂學習行為投入;H2-2:混合式學習能提升外語學習者的傳統課堂學習情感投入;H2-3:混合式學習能提升外語學習者的傳統課堂學習認知投入;H2-4:混合式學習能提升外語學習者的在線學習行為投入;H2-5:混合式學習能提升外語學習者的在線學習情感投入;H2-6:混合式學習能提升外語學習者的在線學習認知投入
2.4 學習投入的中介作用
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學習新模式對當前高校課堂帶來了新的機遇,對學習投入和學習績效之間存在的關系值得深入探討,姜雪(2022)的研究得出學習投入水平高的學習群體,其學習績效也高。由于三者之間的關系尚未明確,本研究構建出混合式學習影響因素理論模型(圖2),提出如下假設:
H3:學習投入在混合式學習和學習績效之間起中介作用;H3-1:混合式學習通過影響傳統課堂學習行為投入的提升從而促進外語學習績效;H3-2:混合式學習通過影響傳統課堂學習情感投入的提升從而促進外語學習績效;H3-3:混合式學習通過影響傳統課堂學習認知投入的提升從而促進外語學習績效;H3-4:混合式學習通過影響在線學習行為投入的提升從而促進外語學習績效;H3-5:混合式學習通過影響在線學習情感投入的提升從而促進外語學習績效;H3-6:混合式學習通過影響在線學習認知投入的提升從而促進外語學習績效
3 研究設計
3.1 問卷設計
本研究的調查問卷分為基本信息、混合式學習參與度、本科生混合式學習投入量表和外語學習績效量表。其中學生個人基本信息為自編自設題目,共3題;混合式學習參與度為自編自設題目,共3題;本科生混合式學習投入量表根據已有的理論和實驗,參考全美大學生調查問卷(NSSE)、在線投入學習量表(OSES)和UWES-S學習投入量表,一共20題;外語學習績效量表根據Eisner、Alexander et al、雷鵬飛等學者的問卷進行改編,一共8題。問卷采用李克特量表(完全不符合=1,不符合=2,一般符合=3,符合=4,完全符合=5)。根據隨機小規模試測結果,根據驗證因子分析后調整在線認知投入中的題項,修改后通過專家咨詢和研討形成正式問卷。
3.2 調查對象與實施過程
本研究面對高校本科生,共發放問卷500份,回收問卷468份,剔除不符合要求的問卷32份,有效問卷為436份。對于全部有效問卷,利用SPSS 24.0進行統計分析。對436份問卷的數據進行信度和效度的檢驗,結果顯示,KMO值為0.832,Bartlett球形度檢驗的顯著性強,樣本數據適合進行因子分析。
4 結果與討論
4.1 混合式學習測量模型檢驗
首先對測量模型中所有變量進行信度和效度的檢驗,得出以下數據(表1)。數據分析表明,Cronbachs α值均高于0.8,一般認為該系數值越大提示內部一致性越強,因此本次研究中總體和各個二級維度的信度系數均在0.8~1的范圍內。組合信度CR值均在0.7以上,表明測驗模型有較好的內部一致性,可以接受。
表2為本次研究所使用因素現狀描述統計分析。根據描述統計的分析結果,各個變量的均值得分均在3~4之間,本次研究對象在學習投入和外語學習績效上的認識和行為水平都是在中等水平以上。因此可以說明,各個測量體系數據均滿足近似正態分布。
4.2 路徑分析
采用AMOS對所構建的結構方程模型進行適配度檢驗,其中CMIN/DF(卡方自由度比)=2.598,在1~3的范圍內,RMESA(誤差均方根)=0.079,在<0.08的良好范圍內。另外的IFI、TLI以及CFI的檢驗結果均達到了0.9以上的優秀水平,因此,綜合本次的分析結果可以說明,所構建的CFA模型具有良好的適配度(見表3)。
在本次對模型路徑假設檢驗中,借助線性回歸檢驗,當顯著性P值均小于0.01,標準化系數β值為正數即為正向預測實現,否則為負向,通過對各路徑關系檢驗結果得到所有路徑正向預測實現(見圖3)。
4.3 影響效應分析
該結構方程模型較為復雜,通過模型假設和路徑系數檢驗可以得出:第一,混合式學習參與度對外語學習績效的直接效應值為0.322,對認知性外語學習績效和非認知性外語學習績效的直接效應值為0.307、0.383,假設H1-1、H1-2得到驗證。第二,混合式學習參與度對在傳統課堂認知投入、傳統課堂行為投入、傳統課堂情感投入、在線學習認知投入、在線學習行為投入、在線學習情感投入的直接效應值分別為0.68、0.792、0.591、0.545、0.671、0.536,假設H2均得到驗證。第三,混合式學習參與度能通過學習投入這一中介變量間接地影響學習者的外語學習績效,其直接效應值為0.213、0.153、0.280、0.368、0.730、0.302,因此,在混合式學習中,學習投入是影響外語學習績效的一個中介變量。結果顯示,混合式學習可以通過影響學習投入而提升外語學習績效,假設H3均得到驗證,其中,在線情感投入對外語學習績效的影響最為顯著,行為投入次之,間接驗證了假設H1。
5 研究結論與啟示
本研究基于3P教學模型,探究了混合式學習環境下對本科生外語學習績效的影響機制,研究發現,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學習下外語學習者的學習績效整體效果良好,其中在在線學習情感投入最為顯著;混合式學習對外語學習者的學習投入有顯著影響;學習投入在三者關系中發揮中介效應對學習前提和學習結果均有促進作用,傳統課堂學習投入整體低于在線課堂學習投入對外語學習績效的影響。就以上研究結果提出相關建議如下。
5.1 推廣混合式教學并開發相關的學生學習手冊
從數據分析中可以看出,混合式學習參與度對學生的外語學習績效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不僅是教學手段的創新和教學內容的多樣化,在其他角度上也能夠促進學生學習外語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外語的頻次和效率。因此,大力提倡混合式學習十分有必要。現階段,眾多高校鼓勵學生自主在線上觀看學習視頻的學習方式,為了更好地推進混合式學習模式,高??梢越Y合開發地方特色、課程特點、學生特征和相關教學平臺,開發有針對性的學生學習手冊。學生可以通過學習手冊解決相關常見的互聯網技術問題,幫助不太熟悉互聯網操作的同學快速適應混合式學習,教師也可以從中受益,根據學生技術環境和水平布置更具體、更合適的學習任務,增加學生的參與度,從而提高外語學習績效。
5.2 關注學習者在混合式學習中的學習動機和反饋
外語學習動機是二語學習中的一個重要心理情感因素,包括目標確定、努力程度、實現目標的愿望及對待問題的態度等4個方面。通過混合式學習,學習者能提升其外語學習績效,語言具有多因性、多維性、動態性,混合式學習中的在線學習能夠滿足學習者在時間和空間上汲取知識的需求。數據分析發現,在線學習情感投入對外語學習績效具有積極的影響作用,表明混合式學習可以有效提升外語學習者的情感體驗,增強其學習動機,因此關注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能動和反饋變得尤為重要。學習者的自主能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參與在線學習的興趣以及意愿,在線學習時長和頻次的增加為學習者提供更多的外語相關課程內容,豐富學習者的外語學習體驗,進而提高學習者學習外語的興趣。學習外語不僅僅是在課堂中教師和同伴之間的互動,合理利用在線學習增加互動對象,增加外語學習課堂的趣味性。同時,及時跟蹤學習者學習過程中的反饋,調整混合式學習中在線學習和面對面課堂教學的占比,對外語學習績效存在一定的促進作用。
5.3 規范教學過程,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
混合式學習不論是在時間的分配上還是在重視程度上都需要教師進行一定的引導,過于重視其中的在線教學,可能會忽略教師為主導的地位,學習者也沒有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因此規范教學過程,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創建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情境,提高學習者參與程度,關注學生在線學習的交互時間和交互內容,在最大程度上積極引導學生在課前通過線上學習了解所學內容,增加課程的吸引度,提高學生外語學習績效中的各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