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xuebing zhengzhou henan Province 450000 China
中圖分類號:G80-05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24.07.000
基金項目:2023年鄭州市社科聯項目(ZSLX20230139)。
備注:已修改。
作者簡介:薛冰(1996—),男,碩士研究生,初級-助教; 研究方向為體育社會學。
普通作者:null
摘? 要:體育產業發展的良與劣,政府在其中起著決定應作用,政府職能的合理運用和充分發揮更是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運用文獻資料等方法詳細的分析了河南省體育產業發展現狀并對政府各職能部門的政策落實情況進行系統的解讀。通過對一系列相關文件進行文本分析,發現河南省體育產業發展中政府職能履行存在著扶持不力、重政策制定,輕政策執行等問題。提出針對體育產業發展過程中河南省政府職能的轉變策略,提振經濟,助推河南省體育產業更高質量發展;加強政策法規建設,使政策法規真正地落實到體育產業的發展過程中;簡政放權,發揮市場經濟的主導作用;厘清政府各部門之間的職責劃分,為體育產業市場的監管打下堅實基礎。
關鍵詞:治理視角;體育產業;政府職能;轉變;
基金資助:2023年鄭州市社科聯項目(項目名稱:后疫情時代下鄭州市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研究,項目編號:ZSLX20230139)
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識碼:A
Research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i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dustry in Henan Provi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overnance
Abstract: The government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ports industry, and the rational use and full play of the government function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ports industry in Henan Province in detail and systematically interpret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ies of various functional departments of the government by means of literature and other methods. Through text analysis of a series of relevant documents,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dustry in Henan Province, such as weak support, heavy policy formulation, and light policy implementation. Put forward the transformation strategy of Henan provincial government functions in the process of sports industry development, boost the economy and promote the higher quality development of Henan sports industry;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so that the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can be truly implemented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sports industry; Simplify administration and delegate power, and give play to the leading role of market economy; Clarify the division of responsibilities among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supervision of the sports industry market.
Key words: sports industry; Government functions; Transformation;
基于經濟學理論,深入探索后疫情時代下,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中政府職能的轉變,為“十四五”時期體育產業的發展,開好局,起好步。隨著新冠疫情轉入常態化防控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進一步推進,政府職能的不適應性開始逐漸體現出來。目前看來,雖然一些和體育產業關系較大的政府職能部門已經正在不斷調整,但是,還是無法給與市場化發展的體育產業創建一種優質的發展環境,和維護體育市場的公平合理。因此,加快政府職能的轉型是當下亟待解決的主要問題。
政府職能(Government Function)是指政府承擔的職責以及擁有的功能[1]。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優化政府組織結構,健全宏觀調控體系,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2]。2014年10月,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簡稱 2014 年《意見》)中提出,完成體制機制創新要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為體育產業發展提供服務,減少對微觀事務管理,加強宏觀調控,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3]。近些年來,河南省非常關注體育產業的發展,在諸多利好條件下,河南省體育產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是也必須認清的實際情況是,隨著全面深化改革的進一步推進,政府職能的不適應性開始逐漸體現出來[4]。目前看來,雖然一些和體育產業關系較大的政府職能部門已經正在不斷調整,但是,還是無法給與市場化發展的體育產業創建一種優質的發展環境,和維護體育市場的公平合理。因此,加快政府職能的轉型是當下亟待解決的主要問題。
1、研究方法
1.1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數據庫的搜索,以“體育產業、政府職能、職能定位、職能轉變”等設為關鍵詞進行搜索,時間設定為2015—2022,并同時查閱國家體育總局官網、河南省政府網站等進行相關查閱,另外針對體育產業等相關內容對我國體育年鑒、河南省統計年鑒進行查閱,為研究的開展提供了堅實的理論支撐。
1.2數理統計法
通過對我國體育年鑒、統計年鑒和體育產業相關的經濟增加值等相關數據的梳理,了解近年來新冠疫情期間的經濟趨勢和體育產業的發展走勢;通過對疫情期間的人均收入、購買體育彩票、觀看體育競賽和購置體育健身用品支出等一系列數據進行整合,為客觀分析“后疫情時代”下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數據支撐。
2、河南省體育產業發展現狀
2.1體育競賽表演業的發展現狀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河南省依托它獨特的地域優勢,積極響應國家“奧運爭光計劃”,河南省涌現出多支全國聞名的職業體育俱樂部。雖然河南省擁有多支俱樂部,但是從目前發展情況來看,各個俱樂部的發展情況并不容樂觀,河南建業足球俱樂部一直存于中超保級賽的邊緣;河南仁和猛龍俱樂部濟鋼籃球隊2003年合并了一支甲A和一支甲B球隊,隨即“重返國家隊”,在此期間培養了一大批國家對種子選手,但是在2006年因為資金問題河南省體育局不得不以600萬的價格將其出售給山西,至此河南省再無球隊出現在CBA的聯賽中,河南賒店老酒、洛陽中赫男籃由于水平的限制只能征戰NBL這種CBA的附屬比賽。
2.2體育健身娛樂業的發展現狀
體育健身娛樂業是以體育娛樂項目為中介,為參與活動者提供各種滿足人們健身娛樂需要勞務的第三產業[5]。河南的健身行業主要有世紀英豪、黃金時代等這種連鎖健身房,還有伴隨著一些地域特色的大峽谷漂流,二零一九年六月四日河南省商丘市梁園區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國家體育產業示范基地”,林慮山國際滑翔基地也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國家體育產業示范項目”。
根據河南省統計年鑒數據顯示,河南省關于體育健身娛樂的企業有487個,截止到2021年底,從業人員的期末人數高達4.7731萬人,足可見河南省體育健身娛樂業正在蓬勃發展,但是在發展的背后也存在著諸多問題,首先,由于人們的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和各個地方的總體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一些小型的健身房很難小型城市維持,更難以向外擴張,其次,個別健身房開設的動機不純,只顧及自身的效益,而無法滿足客戶的實際需要,更有甚者,忽悠客戶大量辦卡,進行資金收攏,然后攜款外逃的惡性事件。足見河南省健身娛樂行業還需要從行業監管上下功夫。
2.3體育教育培訓業的發展現狀
2022年年末河南省總人口已經高達10906萬人,常住人口接近9605萬人,在人口激增的背景下也促使著體育教育培訓業的蓬勃發展,基本形成了以三大球為主,武術、跆拳道、中招體育加試培訓為輔的多樣化的體育教育培訓市場。由于登封少林寺、焦作陳家溝的存在,以少林武術、太極拳為主的體育培訓機構尤為火爆,登封武校吸引全國各地的習武之人前來學習,在登封市能夠查到的武校就有60多家,習武之人達2萬多[6]。而足球、籃球、舞蹈、跆拳道等項目無論在一線城市還是小城鎮中發展的都尤為活躍。雖然河南省體育培訓市場日趨成熟,但是急速發展的同時許多問題也隨之浮出水面,因為市面上的很多培訓機構都是一些學校的老師和一些體育專業的學生所開設的,經常因為搶占生源問題而大打出手,加上沒有一個良好的市場監管機制,使得市面上的培訓機構良莠不齊,也使得家長無法為孩子選擇一個比較靠譜的培訓機構。
2.4體育彩票業的發展現狀
河南省發行體育彩票始于1989年,當時的省體委組建成立了河南省體育基金會[7]。6年總銷售量為1.31億元, 為國家籌集體育彩票公益金4200萬元,其中640萬元用于奧運爭光計劃, 2700萬元用于全民健身計劃[8]。根據河南省統計年鑒中的數據顯示,河南省體育彩票業在最近幾年內發展中持續向好,勢頭不減。在河南省體育彩票業呈幾何型增長的利好環境下的同時諸多的問題也隨之浮出水面[9]。迄今為止,河南省體育彩票的市場主要面向的人群主要來自的是一二線城市,銷售網點也都是普遍存在于城鎮,而相對于人口更多,分散面積更廣的農村來說,體育彩票的發展力度是遠遠不夠的,同時這樣的發展路徑也嚴重違背了當下河南省的省情與實際情況,農村體育彩票發展不充分,極易導致越來越多逐漸富裕起來的村民把手頭中富余的資金投入到非法博彩和賭博中,進而引發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2.5體育用品制造業的發展現狀
河南省作為我國人力資源大省,自“全民健身計劃、健康中國2030”等計劃實施以來,河南省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河南省人民也積極投入到運動健身的隊伍中來,隨之體育用品的銷售量與日俱增,但是,在河南省本土的體育用品制造業的發展卻是十分滯后,幾乎已經停滯不前,據不完全測算河南省現有體育用品制造企業有160多家,年產值不到20億,年產值上千萬的企業僅有少數幾家,企業小、規模小、產品科技含量低是河南省體育用品制造企業的真實寫照[10]。河南省本土的體育用品制造業絕大多數是對半成品的二次加工,基本沒有自主品牌,品牌競爭更是無從談起。
3、河南省體育產業發展中政府職能履行的問題分析
3.1政策扶持不力
通過對河南省人民政府網站進行搜索,僅有2015年頒布的《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實施意見》[11]和2011年頒布的《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的意見》[12]兩篇關于體育產業的文件。通過對這些文件的文本分析,結合當下河南省體育產業發展的現實情況,不難看出,目前這兩份文件上所注明的加快體育產業發展的政策意見實施的效果并不理想。缺乏相應的監督機制和相關的法律條文的約束;雖然該文件中明確表示體育服務、用品制造等具有高新技術的體育產業的企業所得稅將下調至15%,但是對商業性體育活動并沒有明確的規定。因此,應加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拓寬融資渠道,降低準入門檻,使得河南省體育產業進入良性循環。
3.2重政策制定,輕政策執行
一些政策過于理想化,難以真正的落實。截止到2018年底,河南省人均體育活動面積為1.4平方米,但是,因為河南省獨特的省情、社情1.4平方米遠遠不夠,因地制宜建設足球場,充分利用城市和鄉村的荒地、閑置地、公園、林帶、屋頂、人防工程等,建設一大批簡易實用的非標準足球場[13]。相關體育部門之間、相關政府職能部門之間的協調機制尚不成熟,導致政策的執行存在多重阻礙,許多關于體育產業的政策都是由相關體育部門牽頭來做,并沒有其他部門進行同步跟蹤,相關體育部門又并未獲得執法權,所以說對相關政策的實施難度可想而知。所以,在制定政策的同時,對該政策如何踐行,是現階段的亟待改良的方面。
3.3簡政放權力道不足
雖然已經正在對體育產業大刀闊斧改革,例如放寬一些商業賽事、群體活動的準入標準,但是從簡政放權的角度來看,河南省政府部門還需要從更多的領域進行入手。從而促使了簡政放權這一說法在很多領域不能完全展開,從而導致了“體育搭臺,政府唱戲”的局面形成,極大地制約體育產業的發展,相關體育主管部門對體育產業“一把抓”的管理模式導致整個體育產業市場行政色彩濃重,無法發揮出市場經濟在體育產業中的主導作用,同時也對體育產業市場的積極性有著很大的制約因素。雖然政府各個職能部門已經下放了許多審批權,但是最終的審核與評判權力還是在政府手中,;一些審批雖然已經交予一些企業與社會團體,但是它們并未形成一種新的監察格局,所以體育產業中的簡政放權才剛剛走出了長征的第一步。
4、河南省體育產業發展中政府職能的轉變策略
4.1 創新驅動引領,促進體育消費
全面深化改革后,我國政府致力于向服務型政府進行轉變,服務型政府最重要的就是結合市場經濟,推動市場發展。促進體育消費,首先要提高全民的健身意識和體育參與度,政府在這方面可以應結合市場動向,運用與時下熱門的互聯網+、體育+的模式,利用大數據支撐,對美團、微信小程序等熱門運動軟件的運動數據相結合,在對運動場地的問題進行規劃,加快構建能夠輻射全省的公共體育服務網絡。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從學校體育出發,加強運動特色學校的建設,完善“三大球”運動普及、人才培養、運動員選拔體系。河南省體育局包括河南省高校體育專業和社區之間的結合,利用網絡平臺例如“中國大學MOOC”開辦網課、大型講座,利用居委會對老年人進行體育運動的普及教育,讓居民了解體育的奧秘,如何正確的運動,同時也加大體育人口的培養。充分發揮登封少林寺、溫縣陳家溝獨特的區位優勢,推動少林武術的規范化、集團化、標準化,對河南省內有條件的山區、景點,利用自身優勢,開展體育旅游項目的各項審批開綠燈。河南省地處中原,發揮該區域優勢和四通八達的公路、鐵路網,對體育用品制造業的發展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利用少林寺、溫縣太極拳的品牌效應,創建河南省自主的體育用品品牌,同時也增強了品牌的競爭力。
4.2加強政策法規建設,讓體育產業發展有法可依
體育產業法規是保障體育產業良性發展的最有力的武器,因此,要根據體育產業內不同產業鏈的發展方式和發展速度來對癥下藥,所以制定的政策法規也必須是緊緊的圍繞與優化體育產業結構調整去制定,優化和調整產業布局,建立健全相關配套設施。首先河南省體育局首當其沖,加快建立健全體育政策法規制度,以宏觀的視角來助推河南省體育產業的發展,讓相關法律真正的落實到體育產業的發展中。制定有利于體育產業發展的法規政策必須要有嚴謹的、科學的自律精神,制定前加強對國務院相關文件的參考,對各地市進行深入的調研,制定過程中避免過度的理想主義,嚴禁“假、大、空”現象的發生,關于體育產業所指定的相關法規應著眼長遠,不被眼前的蠅頭小利所迷惑,優化體育產業政策法規的建設,各部門因做好溝通協調,與時俱進。
4.3簡政放權,發揮市場經濟的主導作用
長期以來體育產業作為經濟發展的基礎組成部分,應當把體育產業放到經濟發展的大方向中,政府職能部門明確好每個部門的職責,明確范疇,堅決履行“放管服”改革政策。體育產業屬于具有體育特色的經濟范疇,所以說市場經濟應但處于主導地位,相關政府職能部門應當放棄“大包圓、一切由政府包辦”的這種錯誤理念,應該對癥下藥,從頂層視角積極做好對公共體育服務的宏觀引導。
4.4加大對河南省體育產業市場發展的管控力度
加強市場監管,首先要明確一點就是,要理順政府各級職能部門與社會與市場之間的關系。各級監察部門要理清職責劃分,防止在監察過程中出現互相推諉、互相“踢皮球”的情況發生。建立體育產業市場監管準入機制,該準入機制應貫穿體育產業市場的始終。甚至可以利用社會性監管,利用風險評估和專業智庫等第三方監管。以《體育法》為基礎往外延伸,建立健全監管體系,因勢利導,創新市場監管方式。所以各級政府的職能部門必須理順多方關系,這樣才能從宏觀視角來對體育產業進行合理的監管。
4.5科技創新,深化要素改革
創新性是產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要完成多方位的創新驅動,首先要做到括大體育產業市場的準入門檻,吸納廣大的社會力量和社會資金,從而為服務體育產業的企業、各社會團體的創新發展提供良好環境。河南省應當出臺相應文件,引導廣大社會力量進入體育產業,在這一點上,政策的導向應當傾向于宏觀調控,給予社會力量極大地發揮空間。
創新驅動,科技的發展仍然是第一要務,鼓勵社會企業、科研院所、各大高校動用一切社會力量投入到創新驅動下的體育產業發展中去,政府可以給予社會企業、科研院所、各大高校土地使用、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政策,進一步拓寬科研院所資金使用的渠道,提高成果轉化率。
5、結語
河南省體育產業的發展具有巨大的潛力和優勢,不僅有利于提升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還對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總之,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河南省體育產業的發展需要從公共體育服務網絡建設、政策法規建設、簡政放權、市場發展管控力度以及科技創新等多個層面進行深入研究和探索,以期為我國體育產業的繁榮做出貢獻。為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作出積極貢獻。在新的歷史時期,要緊緊抓住機遇,推動河南省體育產業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參考文獻:
[1]戴永冠,王家宏.體育強國建設中轉變政府職能的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36(8):1-6.
[2]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EB/OL].http://www.gov.cn/jrzg/2013-11/15/content_2528179.htm.
[3]國務院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10/20/content_9152.htm.
[4]劉江南.政府體育部門在發展體育產業中的職能定位:來自廣州的時間與思考[J].體育學刊,2008,15(1):38-41.
[5]曾艷筠,張小林.體育產業與旅游業融合水平的時空演化及影響機理研究——以廣西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區為例[J/OL].資源開發與市場:1-13[2023-12-29].
[6]朱邱晗.河南省武術產業核心競爭力及其區位優勢分析[D].鄭州大學,2015.
[7]王佳琳,游茂林.帽子效益:國家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對目的地經濟發展的影響[J/OL].資源開發與市場:1-13[2023-12-29].
[8]為民.風雨體彩路(上)[N].大河報,2003-10-25:A25.
[9]王晨曦,李海杰.“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中小體育企業高質量發展路徑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23,38(06):662-668.
[10]任文龍,顧江.中國體育產品出口“大而不強”嗎?—基于出口“量”和“質”的國際比較[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23,47(12):32-44.DOI:10.16099/j.sus.2023.06.13.0005.
[11]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的意見_豫政辦_河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EB/OL].https://www.henan.gov.cn/2011/02-12/243800.html
[12]李榮日,毛愈鈞,于迪揚.本質·價值·路徑·取向:數字經濟賦能中國式體育產業現代化的邏輯鋪展[J/OL].山東體育學院學報:1-10[2023-12-29].
[13]張大超,楊娟.我國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的現實困境和發展對策[J].體育科學,2017,37(09):3-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