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鑫 桂春燕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liuxin jiaozuo henan Province 454000 China
liuxin* jiaozuo henan Province 454000 China
guichunyan jiaozuo henan Province 454000 China
中圖分類號:G842-4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24.07.000
基金項目:校級教改一般資助項目(2021JG060)。
備注:null
作者簡介:劉鑫(1979—),男,碩士研究生,中級-講師; 研究方向為體育教學。
通信作者:劉鑫(1979—),男,碩士研究生,中級-講師; 研究方向為體育教學,158294857@qq.com。
普通作者:桂春燕(1982—),女,博士研究生,中級-講師; 研究方向為身體活動促進,體質與健康。
摘要:目的:將微視頻輔助教學法運用到排球整個技術教學中,探索應用效果,為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改革提供參考。方法:采用教學實驗,以80名大學生為研究對象,實驗組采用微視頻輔助教學法,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教學時間為14周,數據采用t檢驗、t檢驗及非參數檢驗分析方法。結果:微視頻輔助教學法在排球墊球教學效果、傳球教學效果、發球教學效果明顯優于常規教學法,扣球達標成績與常規教學效果無顯著性差異,但扣球技術規范性較常規教學,效果明顯。結論與建議:微視頻輔助教學法有助于提升大學體育排球選項課的教學效果。微視頻輔助教學法借助現代視聽技術,把思維可視化,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建立了及時有效的反饋系統,使課堂上教師的指導更具有針對性,在高校公共體育教學中有一定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微視頻輔助教學;翻轉課堂;排球教學;公共體育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micro-video-assisted teaching method in volleyball optional course teaching
Abstract: Objective: apply the micro-video-assisted teaching method to the whole technical teaching of volleyball,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Methods: a teaching experiment is conducted in 80 college studen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s adopted micro-video-assisted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control group is adopted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The teaching time is 14 weeks, and the data is analyzed by t test, t 'test and non-parametric test. Results: The teaching effect of micro-video-assisted teaching method i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volleyball mat teaching, passing teaching and serving teaching.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tandard score of spiking and the conventional teaching effect, but the standardization of spiking technique is more obvious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teaching. Conclusion and Suggestion: Micro-video-assisted teaching method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college sports volleyball elective course. With the help of modern audio-visual technology, the micro-video-assisted teaching method visualizes the thinking, arouses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in learning, and establishes a timely and effective feedback system, which makes the teacher's guidance in class more targeted, and has certain application value in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micro-video-assisted instruction; flipped classroom; volleyball teaching;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教學方法是連接教與學,實現教學目標的關鍵環節[1]。我國高校公共體育課常釆用教師講解--示范--組織學生練習--糾錯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雖利于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便于課堂教學的組織和管理,但忽略理論知識的學習及其他能力的培養。隨著我國教學改革不斷深入,教師更加注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合作學習能力,以調動學生積極性,促使學生學練結合,理論聯系實踐,傳統教學模式不能達到上述目標。隨著智能手機普及、大學校園免費WIFI的全覆蓋、微信社交軟件的普遍使用,使微視頻、體育課技術教學、翻轉課堂三者能夠有機結合[2]。通過觀看正確技術動作講解與示范的微視頻,能夠促使學生對正確技術動作的回憶與再現、喚起臨場感覺表象,提高學習者表象再現及表象記憶能力,使學習者的注意力集中于正確的技術要求上,有利提高心理穩定性,從而促進技術的掌握。
本研究對某高校排球課選項課采用微視頻進行輔助教學的效果進行研究。已有研究多是針對排球某一技術動作分析擊球動作的肌力和力量訓練、核心穩定性對擊球動作的影響等研究[3],本研究通過教學實驗將微視頻輔助教學法運用到整個排球技術教學中,并結合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究教學效果,并對比與傳統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分析兩種教學方法對學生學習積極性、技能學習效果、課堂教學質量的差異,為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以某高校排球選項2個班共80名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選項1班為實驗組即微視頻教學組,選項2班為對照組即傳統教學組。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收集
通過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維普數據庫,以“微視頻教學”“翻轉課堂”“公共體育課”等為關鍵詞,檢索相關文獻,以了解國內研究現狀,為本研究提供理論依據及研究設計借鑒。
1.2.2 實驗法
采用單盲教學實驗。對80名大學生按照教學班分為2組,選項1班為實驗組共40名,采用微視頻輔助教學模式,選項2班為對照組共40名,采用傳統教學模式,教學實驗共14周28個學時。實驗采用單盲,不向學生公布教學實驗信息。
實驗器材及教學資料:排球40個;智能手機40部(學生自備);錄制、課上截取或網上下載微視頻,視頻包括排球技術中準備姿勢、移動等無球技術,以及墊球、傳球、發球、扣球等有球技術中某個知識點的講解和動作示范。
實驗因素控制:采用同教師、同場地、同教學任務、同時間進度的開展教學實驗,并通過詢問調查研究對象排球學習經歷(表2),以保證實驗均衡性。實驗班有3名、對照班有4名學生曾經有過排球學習經歷,認為兩班學生在實驗前排球技術基礎無顯著性差異。
實驗過程組織與實施:體育教師在實驗組建立微信群,教師是管理員,便于微視頻的發送及自學交流(表3)。
1.2.3 統計法
應用SPSS18.0對研究對象在實驗后的墊球、傳球、扣球、發球4項技能成績及動作技術評價成績進行整理、分析。運用描述統計(s,最大值、最小值)對各項達標成績、各項相應技術評定的分值分別進行描述。根據各組數據K-S正態性檢驗結果、數據類型即連續性或離散性數據,數據是否齊性,采用雙尾t檢驗或t檢驗以及非參數檢驗曼-惠特尼U方法,檢驗兩組成績差異顯著性,顯著性水平取0.05。
2 結果與分析
2.1 墊球技術結果與分析
連續成功完成墊球次數統計結果顯示(表5):實驗班墊球最多為100次,最少為18次,全班平均為38.6次。對照班墊球最多為66次,最少為17次,全班平均值32.4次。由于墊球技術連續成功完成的次數為離散性數據,所以兩組墊球差異性檢驗采用非參數秩和檢驗。兩組差異結果表明:微視頻輔助教學法在排球墊球技術教學中效果明顯優于常規教學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墊球達標成績的提高。
表5墊球次數統計分析結果(n=40)
組別 最小值/次 最大值/次 s)/次 曼-惠特尼U值 P值(雙尾)
實驗班 18 100 38.6±15.1 564.5 0.02
對照班 17 66 32.4±11.8
墊球技術評分統計結果見表6:實驗班最大值10分,最小值為5分,全班平均值為7.7分;而對照班最大值為9.0分,最小值為3.0分,全班平均值為6.3分。排球墊球技術評定分值屬于連續性數據,K-S正態性檢驗結果顯示實驗組和對照組p值分別為0.08和0.14,均大于0.05,說明兩班排球技術墊球技術評定數據均服從或近似服從正態分布,經方差齊性F檢驗P值0.12>0.05,說明兩組數據方差齊,因此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表6),結果顯示: P=0.001<0.05,因此實驗組和對照組在墊球技術動作的完成質量上具有顯著性差異,兩組的平均差異值為-4.45,實驗組的墊球技術評定平均分值高于對照組,說明實驗班的動作規范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班,微視頻教學能夠更有效地提高授課效率,使學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墊球動作。
2.2 傳球技術結果與分析
實驗班和對照班傳球達標成績統計結果如表7,實驗班最多為27次,最少6次,全班平均為17.5次;對照班最多24次,最少5次,全班平均為15.3次。傳球成功次數為離散型數據,兩組差異顯著性檢驗采用非參數秩和檢驗(表7),P=0.04<0.05,說明兩組差異具有顯著性,微視頻輔助教學法在排球傳球技術教學中與常規教學相比,明顯提高了傳球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傳球達標水平的提升。
傳球技術評定成績統計結果見表8,實驗班傳球技術評定最大值為滿分10分,最小值為3.0分,全班平均分值為7.5;對照班傳球技術評定最大值為9.0分,最小值為3.0分,全班平均值為6.9分。實驗班的傳球技術評定平均分值高于對照班的分值。分數為連續性數據, K-S正態性檢驗P值分別為0.08和0.16,近似服從正態分布(P0.05)。方差齊性F檢驗,統計量F值為8.82,P=0.001<0.05,兩樣本方差不齊,采用參數檢驗t檢驗(表8), t值為-1.49,P=0.03<0.05,差異具有顯著性,微視頻輔助教學法運用在排球傳球教學中的效果明顯優于常規教學法。
2.3 發球技術結果與分析
排球的發球有多種,例如上手發球、下手發球、飄球等,因為是公共體育排球選修班,沒有排球基礎的女生居多,所以為了降低要求,統一學習下手發球技術,相對簡單,便于學習。要求學生站在發球線外,每人發球5次,前2次發直線球,后3次發對角斜線球,記錄成功發球的次數,統計結果如表9所示。實驗班5 次發球考核中最好成績為5次,最差為2次,全班平均值為3.9次。而對照班最大次數為5次,最小次數為1次,全班平均次數為3.5次。由于發球技術成功次數為離散型數據,差異顯著性檢驗采用非參數秩和檢驗(表9),P=0.04<0.05,差異具有顯著性,說明微視頻輔助教學在排球發球技術教學效果明顯優于常規教學法。
兩班發球技術評定分值統計分析見表10,實驗班最大值為滿分10分,最小值為4.0分,全班平均值為8.3分,而對照班最大值為9.0分,最小值為3.0分,全班平均分為7.0分。因為技評分值是連續性數據,K-S正態性檢驗P值分別為0.04和0.31,因此實驗班發球技術評定數據不服從正態分布(P<0.05),而對照班數據服從正態分布(P>0.05),因此兩班差異顯著性檢驗選用非參數秩和檢驗(表10),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實驗班發球技評平均分比對照班平均分高,說明微視頻輔助教學法在排球發球技術教學中的效果明顯優于常規教學法。
2.4 扣球技術結果與分析
教師從3號位傳球,考生從4號位區域助跑、起跳、揮臂扣球,每人連續5次機會,記錄成功扣球次數??矍蜻_標成績見表11,實驗班最大值為4,最小值為1,全班平均值為2.3,而對照班最大值為3,最小值為0,全班平均值為1.8,由于扣球技術成功次數為離散型數據,差異顯著性采用非參數秩和檢驗。檢驗結果P=0.08>0.05,差異不具有顯著性,表明微視頻輔助教學法在排球扣球達標成績教學方面運用效果與常規教學效果差異不具有顯著性??矍蚣夹g較難,不容易掌握,課時有限等可能是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另外,公共體育選修班學生整體身高也不具有優勢,在考試中沒有降低球網,也是出現這一情況的客觀原因。
扣球技術評定成績如表11,實驗班最大值滿分10分,最小值3.0,全班平均值6.5;對照班最大值8.0,最小值3.0,全班平均值5.9。經K-S正態性檢驗,結果可知P值分別為0.24和0.08,數據近似服從正態分布。方差齊性F檢驗結果顯示方差不齊,因此,差異顯著性檢驗采用參數檢驗t檢驗(表12)。檢驗結果顯示P=0.03<0.05,表明運用微視頻輔助教學法對學生學習排球扣球技術規范性與常規教學相比,效果明顯,在教學過程中很好地促進了扣球技術的動作連慣性和規范性。
3 討論
微視頻輔助教學法的運用,有效地提高了排球教學中墊球、發球、傳球達標成績和技評成績以及扣球技術評定成績。傳統體育教學中多注重學生的身體練習,主動思維少,不利于發揮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微視頻輔助教學法在授課前,就通過社交微信平臺將學習內容以微視頻的形式發布給學生,對新知識的好奇,從而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這種自主學習是一種由一定的目的性和自我積極性所驅使,能使各感官處于高度興奮的狀態,觀察、注意、記憶、思維、想象等認知能力,都處于積極活躍狀態下[4]。通過自主學習,初步了解新技能的具體內容、相應的教學目標和練習手段。
憑借微視頻的新鮮感和吸引力,調動了學生積極性的同時,也充分保證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也要求學生要學會更合理地安排時間、利用時間,自主學習,提高效率,培養能力。教學任務的完成、教學目標的不斷實現,使學生看到了自己在進步,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和滿足,增強了學習的信心和動力 [5]。
就新授課而言,初學者僅能獲得感性認識,不清楚技能內在規律,大腦皮質細胞強烈興奮,抑制尚未建立,因此大腦皮質中的興奮和抑制都呈現擴散狀態[6]。課前教師精心設計新授課輔助教學微視頻(簡練講解、正確示范),并課前發布到學習群中安排通知大家課前自主觀看學習。課上師生交流學習,組織練習時,降低動作難度,教師要強調主要環節,并提供保護和助力;教師對課上出現的錯誤動作使用智能手機進行抓拍或錄像,并儲存復習課前發布到群中供同學們作反面教材學習糾正。
復習課時,同學們對技能的內在規律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興奮與抑制過程逐漸集中,分化抑制得到發展;初步建立動作定型,但尚未鞏固;大部分錯誤動作得以糾正,能夠順利連貫完成動作;但若遇到新異刺激會導致多余動作和錯誤動作重新出現[7]。此階段的教學要求:課前教師將新授課上拍攝的錯誤動作視頻發布到特定學習群中,并伴有講解,說明錯誤在哪,如何糾正。課上提問檢查學生自學情況,并組織練習,強化糾錯的內容,強化正確動作,強調動作細節,注意動作的協調性,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加深理解和記憶。
隨著對某一技能的學習深入,條件反射系統已鞏固,興奮和抑制在時間和空間上更加集中和精確[8];動力定型已經鞏固,動作準確、優美,省力、輕松,某些環節出現自動化。在此階段教學要求:課前教師精選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正確或錯誤運作微視頻發布到學習群中,安排學生對照學習。課上,精益求精,進一步糾正細節,學習技術理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并加大練習強度。
微視頻輔助教學法實際上是一種表象訓練法,它的主要原理就是把信息整理與信息傳遞、信息反饋、信息儲存作為一個整體,形成一個閉合回路。表象教學法實際是一種利用生物反饋的方法,是指有意識地、積極地利用頭腦中已經形成或之前觀看過的的具體動作進行回顧、重復、修正、發展和創造自已的動作,就好像是在頭腦中放電影一樣的一種心理演練[9]。通過觀看正確的技術動作的微視頻,能夠促使學生對正確技術動作的回憶與再現、喚起臨場感覺表象[10]。
微視頻教學法針對特定的目標人群、傳遞特定的知識內容,具有非常強的針對性,可以聚焦某個特定的知識點可以無限制回放,便于學生課外自主學習[11,12]。在具體排球技術的學習過程中,對墊球的基本手型、擊球部位、用力;對傳球的的準備姿勢、移動迎球、擊球點、如何發力;對扣球技術中,對球落點的預判、助跑的路線、起跳點的選擇、揮臂擊球時機的把握;對發球拋球時人與球的位置關系把控、揮臂的幅度、擊球的位置、出球的方向、力度的大小等關鍵技術環節的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13-15]。
另外,通過教學視頻和上課拍攝的錄像,學生在課前及課下自己觀察自己的動作,能及時建立正確的動作表象,又能對自己錯誤的動作有所認識,使學生將理論與實踐很好地結合了起來,從而不斷的提高學生學習效果。
4? 結論與建議
相比常規教學法,微視頻輔助教學法明顯提高了學生在發球、傳球、墊球技術以及扣球技術評定等方面的成績,但對扣球技術達標成績影響效果不具有顯著性差異。微視頻輔助教學法借助現代視聽技術,把思維可視化,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建立了及時有效的反饋系統,使課堂上教師的指導更具有針對性。建議微視頻要精心選取或設計,抓住重難點,具有針對性。
5 參考文獻
[1] 吳志超,劉紹曾,曲宗湖.現代教學論與體育教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 :10.
[2] 吳鐸.“互聯網+”視域下微視頻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青少年體育,2021(10):86-87.
[3] 唐姣.正面雙手墊球技術程序教學法運用效果的實驗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3.
[4] 鹿瀚升.“視頻輔助教學”在高校排球普修課扣球教學中實驗研究[D].聊城: 聊城大學,2015.
[5] 何信達. 微視頻輔助羽毛球技術教學的實驗研究[D].南京: 南京體育學院,2023.
[6] 張楠. 高校網球技能形成過程中教學特點[J]. 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5(10):102-103.
[7] 劉傳勛. 從運動技能形成的規律探究體育教學[J]. 淮南師范學院學報, 2006, 8(4):116-117.
[8] 華立君.排球技術教學中“組合式”程序教學法的設計與應用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01.
[9] 王義淳. 短視頻輔助手段在高中足球選項課中教學效果的實驗研究[D].南京: 南京體育學院, 2023.
[10]李和平,錄像-反饋在高校體育教育專業排球普修課技術教學中的實驗研究[D].濟南: 山東師范大學,2015.
[11] 何信達. 微視頻輔助羽毛球技術教學的實驗研究[D].南京: 南京體育學院,2023.
[12]時伯鑄.視頻演示與教師示范效果比較研究—以《大學體育》排球教學為例[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 2012.
[13]劉繼承.節奏控制和信息反饋在排球正面上手發球技術教學中的實驗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9
[14]唐祥彬.高校體育教育專業排球普修課多媒體教學軟件編制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2.5
[15]鄧萬里.“自主-程序-合作”教學模式在排球普修課墊球技術教學中的設計與實證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