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莉
摘要:鄉村產業作為堅持和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的重要實踐載體,其發展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廣大農民的生活水平與鄉村振興的水平。當前,山西省在鄉村產業發展中還面臨著地區資源開發力度小、鄉村產業區域性明顯、鄉村人力結構不合理與產業可持續性差等諸多挑戰,嚴重制約了鄉村產業的繁榮與發展。在新時代背景下,為了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鄉村地區要結合多主體共同發力,通過挖掘當地資源,錨定細分市場,引入社會組織并優化經營制度來激發鄉村產業活力,提升產業的競爭優勢,共同推動鄉村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新時代;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面臨挑戰;實踐路徑
在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的政策指引下,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成為我國在產業發展中重點關注的領域。而新媒體的發展也助力鄉村產業邁上了發展的新臺階,如何通過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形成鄉村的競爭優勢,進而促進鄉村產業的多元化發展,成為鄉村高質量發展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一、新時代背景下山西省鄉村產業的基本概述
鄉村產業是指在農村地區發展的各種經濟活動,包括農業、林業、漁業、畜牧業等傳統農業領域,以及文化旅游、生態建設、現代服務業等新興領域。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和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鄉村產業振興已經成為中國鄉村振興戰略的重中之重。新時代,山西省依靠自己的地理優勢,培養出一批獨具特色的鄉村產業。在鄉村種植業方面,在東西兩山、晉西北地區推進谷子、高粱、馬鈴薯、糜子、燕麥、蕎麥、藜麥、雜豆、甜糯玉米等特色雜糧作物的全產業鏈發展,在晉西北地區大力發展油菜、胡麻、雜交向日葵,開發工業大麻、紫蘇等特色油料作物。在晉南丘陵區、呂梁山南麓邊山丘陵區、晉中丘陵區、大同盆地、忻定盆地發展蘋果、梨、葡萄等特優水果。在呂梁山、太行山發展核桃、紅棗、仁用杏、沙棘、花椒、油用牡丹、翅果油等特優干果。山西省具有得天獨厚的中藥材種植條件,其中以臨汾市、忻州市等地為主要產區,發展了黃芪、連翹、黨參、遠志、柴胡、山藥、地黃等為主中藥材種植、加工和銷售等產業,提供了豐富的中藥材原料。在農副產品加工業方面,山西省擁有豐富的農副產品資源,并發展出了糧食深加工、果蔬加工等產業,如運城市的蘋果加工業、晉中市的玉米深加工業等,都具有一定規模和影響力。在主產區和大中城市郊區發展中央廚房、主食加工、休閑食品、方便食品、凈菜加工和餐飲外賣等業態。在第三產業方面,山西省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和自然景觀資源,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民俗文化,鄉村旅游也成為山西省的一個特色產業,山西各地區依托自己的旅游資源,在平遙古城、云岡石窟、五臺山等景點加大建設力度,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帶動了當地的鄉村旅游業發展。發展鄉村產業在促進鄉村經濟增長,改善農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農村居民的生產生活質量等方面有重要意義。當前,我國發布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強鄉村產業鏈銜接等,旨在推動鄉村產業的發展。作為中部地區,山西省還需要進一步加大對鄉村產業的支持力度,通過加強科技創新、市場營銷和品牌建設培育和吸引人才,推動鄉村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二、新時代背景下山西省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面臨的挑戰
(一)地區資源開發力度小,產業發展不足
當前,山西省鄉村產業發展遇到了一些挑戰,制約了當地的產業資源開發與產業發展。首先,從自然資源來看,山西省以山地和高原為主,大部分地區的土地資源、水資源等自然資源相對有限,有些鄉村地區地勢崎嶇,土地貧瘠,不利于農業和其他產業的發展。其次,人力資源方面,雖然山西省在煤炭資源、雜糧及果蔬種植業等方面都有著得天獨厚的發展條件,但是這些鄉村地區缺乏先進的技術支持和專業人才,直接制約了當地產業的發展,許多年輕人在教育階段即被灌輸“好好學習,走出鄉村”的觀念,大部分年輕人在具備勞動能力后都會選擇外出就業,不愿回到鄉村發展特色產業,這也導致鄉村產業發展出現后繼無人的境地,其人才流失問題突出,導致人才斷檔。再次,當前鄉村產業資源開發力度小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缺乏企業投資。一方面,鄉村地區相對于城市地區來說,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山西省各鄉村距離較遠,村與村、村與鎮之間的交通、通信、水電等方面都不完善,對其進行重新建設則增加大量的邊際成本,從而增加企業的運營成本和風險,這直接降低了企業在鄉村地區投資的意愿。另一方面,鄉村地區相對于城市地區來說,市場規模小、消費能力相對較弱,市場風險相對較高。同時鄉村地區的產業鏈條相對不完善,缺乏較完整的上下游產業配套和支撐,企業在鄉村地區投資時面臨著供應鏈不穩定、合作伙伴不足等問題,受成本和市場風險等因素的影響,其投資的不確定性不斷增加。
(二)鄉村產業區域性明顯,缺乏競爭優勢
產業規模與市場銷量是衡量鄉村產業發展的重要標準。但當前山西省鄉村產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其產業區域性明顯,產品多在省內流通,產品市場太小,缺乏有力的競爭優勢。首先,在產品的銷售方面,產品面臨市場需求與供給之間的不匹配問題,鄉村產業生產出的產品主要以農產品和手工藝品為主,其市場需求更多集中在城市地區,鄉村產業產品的銷售渠道相對有限。同時鄉村產業營銷人員往往缺乏市場調研和推廣的能力,由于資源和信息的不對稱,營銷人員缺乏對市場需求的深入了解,難以準確把握消費者的喜好和需求,也無法制定精準的推廣策略,從而限制了銷售渠道的拓展。再加上商業基礎相對薄弱,產品缺乏完善的市場體系和銷售渠道,導致鄉村產業產品銷售渠道相對狹窄。其次,在產品的品牌建設方面,鄉村產業也相對滯后。鄉村產品多缺乏知名度和品牌影響力,產品和服務無法贏得消費者的認可和信任。一方面,鄉村地區相對缺乏資金和資源支持,限制了品牌建設的投入和力度,相比城市地區的企業,鄉村產業往往面臨資金和資源不足的問題,無法進行大規模的品牌營銷和宣傳活動。另一方面,相對于城市地區,鄉村地區的市場競爭壓力較小,企業對品牌建設的重視程度也相對較低,在一些鄉村地區,人們更注重產品的實用性和功能性,對于品牌形象和價值的認知可能較為淡漠,而企業自身也缺乏強烈的市場競爭意識,更注重產品本身而忽略了品牌建設的重要性。最后,鄉村地區的市場調研和推廣渠道相對有限,難以準確了解消費者需求和市場動態,也無法有效地將品牌信息傳遞給目標受眾。缺乏市場調研和推廣渠道的支持,鄉村產業在品牌建設方面也無法得以更快發展。
(三)鄉村人力資源結構不合理,人才流失嚴重
人力資源與人才資源是影響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當前,由于鄉村地區缺乏對人才的吸引,鄉村產業發展面臨著人才流失嚴重的挑戰,導致鄉村產業的人力資源結構不合理,制約了整個鄉村產業的發展。一方面,鄉村地區的產業發展相對滯后,就業機會有限。山西地區的鄉村產業結構相對單一,主要以農業與農副產品加工業為主,這些產業多為小企業和個體戶,往往缺乏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設備。由于產業僅需要進行簡單加工,所以其所需的專業技能水平也相對較低,市場需求也相對較小,鄉村地區的產業競爭力相對較弱,難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這導致鄉村產業無法提供高技能、高收入的就業機會,難以吸納大量的勞動力就業。當前人們在選擇就業時還要考慮整個地區的多方面因素。山西省鄉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部分地區還面臨著交通不便、供電不穩定等問題。鄉村地區的教育資源相對匱乏,教育水平普遍較低,教育質量和學校基礎設施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出于對子女培養的考慮,許多年輕人選擇外出打工,到城市接受更好的教育,獲取更廣闊的發展機會,這導致人才流失和鄉村地區的勞動力空心化。另一方面,鄉村地區的社會保障體系相對城市來說還比較薄弱,一些年輕人擔心在鄉村地區發展未來會面臨生活上的諸多不確定性,從而為未來的發展前景擔憂。相對于城市的多元化文化環境和豐富的社交資源,鄉村地區的文化生活和社交圈相對較為有限,娛樂設施相對較少,如電影院、劇院、音樂廳等文化場所少之又少,人們的文化生活較為單調和乏味。由于鄉村地區缺乏這些文化獲取與交流的平臺,使得居民之間的文化交流和知識分享受到影響,這也導致年輕人選擇離開鄉村地區,造成鄉村地區人才流失。
(四)鄉村產業發展可持續性差,缺乏產業活力
山西省鄉村產業發展還面臨著可持續性差的挑戰,一些鄉村產業以集體產業為主,生產制度相對固化,從而缺乏產業活力。當前,山西省鄉村地區的產業結構較為單一,大多數農民仍然以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和種植業為主,缺乏現代化、多樣化的產業發展模式。同時鄉村地區的經濟規模較小,其企業主要由個體農民或小規模農業合作社組成,經營規模有限,資源整合能力不強,難以開展多樣化的產業經營。另外,鄉村地區的產業發展相對滯后,由于鄉村地區的企業規模通常較小,資金和人力資源有限,缺乏用于研發和創新的資金和專業人才的支持,這限制了農業生產效率和產業升級的能力,導致鄉村產業往往難以進行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技術設備,由于缺乏先進的技術設備和工具,鄉村產業往往無法實現高效生產和優質產品。同時,山西省鄉村產業政策支持力度也相對較小,由于城市化進程的推進,政府資源主要集中在城市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上,導致鄉村產業的資金分配相對有限。鄉村地區的產業發展往往面臨著資金短缺的問題,無法獲得充足的財政支持。盡管當前山西省發布了相關鄉村產業扶持政策,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還存在著執行力度不夠、程序煩瑣等問題,這導致鄉村產業無法真正受益,產生了一定的滯后性和間隔性。再加之基層政府與鄉村企業之間的信息傳遞渠道有限,政策宣傳力度不夠,鄉村產業往往難以及時了解到相關政策的內容和具體支持措施,從而無法積極參與申請和享受政策優惠,這些都使得鄉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升級相對滯后,限制了產業發展的速度和規模。
三、新時代山西省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路徑
(一)立足當地資源,發展鄉村特色產業
發展鄉村產業,要立足當地的優勢資源,不斷進行挖掘,形成當地的特色產業。山西省擁有大量的特色資源,在發展鄉村特色產業的過程中,要不斷引導企業走特色化發展道路,通過特色化生產,提高產品競爭力。對于農業生產企業,可以在原有的種植、養殖等基礎上,開發出一些特色化產品,使其更具市場競爭力。同時還要打造具有山西特色的品牌,提升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如在農產品方面,通過引導農村建立標準化的生產流程和質量控制體系,形成具有品牌效應的產品。還要積極培育新型業態,發展電商、物流等現代服務業,為鄉村產業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支持。作為挖掘當地資源發展特色產業的探索者,聞喜縣在盛產優質山楂的基礎上,結合當地資源,發展了自己的鄉村特色產業。首先,聞喜縣充分挖掘當地豐富的山楂資源優勢,積極引入現代農業技術,提高山楂的產量和質量,推動產業化、規模化發展,通過鼓勵當地農民開展優質選種、科學種植、精細加工等手段,不斷提高山楂的品質和附加值,在這一基礎上,當地鄉鎮還聯合建立了完整的山楂加工產業鏈條,包括山楂采摘、加工、包裝、銷售等環節,形成從原料到成品的一條龍產業鏈。為了結合當地資源打造特色產業群,聞喜縣鄉鎮還積極推動山楂的深加工,聯合當地有條件的企業開發山楂飲料、山楂糕點、山楂保健品等系列產品,提高山楂的附加值,并擴大銷售渠道。當前,聞喜縣山楂產區的鄉村還在第三產業發力,以山楂為特色,開發山楂觀光園、山楂節慶活動等鄉村旅游產品,吸引游客前來體驗山楂文化,促進當地旅游業的發展。
(二)錨定細分市場,提升鄉村產業優勢
為了提升鄉村產業優勢,鄉村產業要找準自身的細分市場持續發力,通過產業鏈的協調發展來實現鄉村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在這一過程中,鄉村產業要深入了解目標市場的需求和趨勢,分析消費群體的特點和偏好,從而找到適合鄉村產業發展的細分市場,其后要在挖掘本地資源和特色文化的基礎上,打造獨特的產品或服務,突出自身的優勢。在滿足細分市場需求的基礎上,鄉村產業還可以結合自己的經營能力,推出相對多元的產品線,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提升市場競爭力。最后借助當前完善的電商平臺和互聯網技術,鄉村產業可以進行品牌建設和宣傳推廣,塑造獨特的品牌形象,并拓寬線上銷售渠道,擴大產品的覆蓋范圍和市場份額。從山西省懷仁市的陶瓷產業來看,懷仁市當前已建成陶瓷省級重點專業鎮,并打造高端日用陶瓷產品,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吸引更多的高端客戶和消費者。另外,懷仁市還不斷挖掘本地陶瓷的歷史文化內涵,將傳統文化融入產品設計和宣傳中,打造具有獨特文化魅力的陶瓷產品,吸引文化愛好者和收藏家。當前,懷仁市在陶瓷品牌上發力,通過塑造懷仁品牌、在包裝設計上突出品牌特色等手段,提升產品的競爭力和市場認可度,增加消費者的購買意愿。當前,懷仁陶瓷已形成完整的陶瓷產業鏈,包括原材料供應、加工制造、銷售和售后服務等環節,不僅帶動當地其他鄉村產業發展,還提升了整個產業的綜合競爭力。通過錨定細分市場,提升鄉村產業優勢,懷仁市的陶瓷產業不斷增強市場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并為鄉村經濟發展帶來更多的機會和收益。
(三)引入社會組織,培育鄉村產業人員
經驗豐富的鄉村產業人員是推動鄉村產業發展的人的因素,通過引入社會組織對鄉村產業人員進行培養,可以提升產業的競爭力和市場影響力,對當地鄉村經濟的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發揮積極的推動作用。在這一過程中,基層政府要與專業社會組織進行對接,引入具有相關經驗和技術的社會組織,如農業協會、農村合作組織等,通過這些專業組織開展相關培訓活動,提升鄉村產業人員的技能和素質,增強其創新能力和競爭力,并為當地鄉村產業提供支持和指導,提高產業的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依托社會組織的優勢來開展村與村之間、上下游產業之間的交流合作活動,增進產業人員之間的溝通和互動,促進經驗和知識的共享和交流。如在平遙牛肉產業中,平遙當地的鄉村肉牛養殖通過引入社會組織、培育鄉村產業人員來推動鄉村牛肉產業的發展。首先,作為牛肉養殖和生產的重要地區,平遙縣南政鄉、寧固鎮的部分村落積極引入平遙農業協會、平遙縣工商聯合會等,為其提供生產技術、產品開發、銷售渠道等方面的指導和支持。在確定合作企業后,平遙牛肉生產的鄉村地區要發揮集體優勢,積極引入山西農業大學、山西大學的相關人才,形成集肉牛養殖、牛肉粗加工等一系列產業,提升產業的整體素質和水平。另外,結合平遙整個牛肉產業的優勢,平遙肉牛養殖村落要積極與相關高校、科研機構合作,建立產學研合作平臺,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升級,并積極組織交流、合作活動,增進產業人員之間的溝通和互動,促進經驗和知識的共享和交流。通過這些路徑,在平遙肉牛養殖村落形成自己的鄉村產業。
(四)優化經營制度,激發鄉村產業活力
在鄉村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中,優化鄉村產業的經營制度,能夠進一步激發鄉村產業的活力。為了實現產業的優化,當地產業要搭建清晰的組織架構,并制定管理流程,明確各級管理職責和權限,確保決策權和執行權的有效銜接,并在產業經營中建立健全的內部監督機制,加強對經營活動的監管,提高管理效能。另外,鄉村產業還要積極引入市場化經營機制,注重市場需求的調研和分析,根據市場變化靈活調整產品結構和銷售策略,提高產品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并不斷適應消費升級的趨勢,推出符合消費者口味和需求的新產品。此外,山西省鄉村產業要在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背景下積極引進先進的生產設備和工藝,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附加值。當地政府也要重視當地的鄉村產業發展,通過財稅優惠政策、資金扶持、市場拓展支持等方面,幫助當地鄉村產業解決運行難題。在山西清徐陳醋產業中可以看到,孟封、清源、徐溝、西谷等鄉鎮都在推動醋業發展中及時進行經營制度的優化,孟封鎮積極與當地農戶、合作社等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形成產業鏈和價值鏈的協同發展,通過加強供應鏈管理和資源整合,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和成本控制。而清源鎮則進行企業化運作,通過建立市場化的企業,通過市場推動當地醋業的發展,從而提高鄉村產業的整體競爭力。由此可見,通過多樣化的經營制度優化,能夠不斷激發鄉村產業活力,推動當地產業的發展。
四、結語
基于新的時代背景,在我國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市場流通體系的目標下,激發廣大鄉村產業的優勢,幫助鄉村產業實現市場流通成為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一個重要步驟。山西省要積極發揮自身在鄉村產業方面的資源優勢,集合人力、物力、財力,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瑞峰.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內涵特征、影響因素及實現路徑——基于全國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十大典型”案例研究[J].經濟體制改革,2022(01):73-81.
[2]彭貞貞,趙小輝.共同富裕下鄉村產業振興的現實意義、困境與對策分析[J].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22(06):70-76.
[3]張義超.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經濟發展研究——以山西省朔州市為例[J].山西農經,2021(22):63-65.
[4]鐘志彤,劉金偉.互聯網時代下鄉村產業振興的實踐路徑研究[J].現代化農業,2024(01):69-71.
[5] 郭正紅,張美晨.鄉村振興戰略下鄉村產業發展對策研究——以山西省為例[J].中共太原市委黨校學報,2023(03):41-43.
[6]陳俊宇,劉貝,劉宇,等.鄉村振興背景下湖南村域鄉村產業發展研究[J].湖南農業科學,2023(12):69-73.
[7]朱泳锜,唐夢元,劉琛,等.農村電商賦能鄉村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以武威市農村電商為例[J].科技和產業,2023,23(18):107-115.
[8]王敬齋,王曉平.共同富裕視域下鄉村產業振興人才財經素養培養路徑分析[J].山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23,31(03):10-13.
[9]趙若舒.數字賦能鄉村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路徑探析[J].當代農村財經,2023(10):44-48.
[10]田玉.共同富裕視域下鄉村產業振興實踐行動和路徑的思考[J].石家莊鐵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17(03):45-52.
(作者單位:中共太原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