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淑華
[摘 要]德育是小學階段班主任的一項重要工作,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意義重大。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明確德育的意義,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生生互助的德育模式來落實德育目標。基于學生的心理特點構建生生互助的德育模式,班主任要注重組建學習小組、搭建互助平臺、營造互助氛圍、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德育工作中得到充分體現,從而把德育目標真正落到實處。
[關鍵詞]班主任;德育;生生互助;班級管理
[中圖分類號] G4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4)09-0096-03
德育是小學階段班主任的一項重要工作。德育工作要基于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征開展。當前的德育工作主要采用批評、說服或者榜樣激勵的方式開展,學生只能被動接受或者聽從班主任的安排,個人情感和意志沒有得到足夠的尊重,德育目標的落實自然無從談起。和諧、融洽的學生關系對學生的成長與進步具有積極的意義。學生與同學關系融洽,就會心情愉悅、精神振奮;反之,就容易情緒低落、精神不振,進而影響學習的積極性和效率。在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中,采取生生互助的德育模式,有助于營造和諧、融洽的班級氛圍,確保德育工作順利開展,德育目標真正落到實處。
一、生生互助德育模式的實踐意義
小學班級管理中,德育的內容比較寬泛,包括愛國主義教育、理想教育、世界觀教育、集體主義教育、勞動教育、紀律教育和社會公德教育等。這些內容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如果僅靠班主任單方面的說教,很難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采取德育互助模式則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積極互助,共同提升
學生之間積極互助有助于德育互助模式的形成。需要注意的是,學生之間的德育互助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具有隨機性和不確定性。班主任在班級中營造德育互助的氛圍,能夠推動德育互助模式的運作。以集體主義教育為例,如果學生之間各自為營,那么其集體主義觀念就很難得到培養。班級德育的其他內容,也都離不開學生之間的互助。班主任要認識到生生互助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引導學生積極互助、共同提升,從而有效落實德育目標。
2.德育自治,凸顯實效
德育自治,即學生自己管理自己。在日常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為學生提供各種機會,讓學生嘗試自己管理自己。需要注意的是,提倡學生自己管理自己并不意味著對學生放任自流,而是倡導學生在德育活動中互相幫助、互相影響、互相促進、互相監督等,以實現學生之間的德育互助。以紀律教育為例,它是小學班級管理中比較難做的工作之一。在紀律教育中采取德育互助模式,對培養學生的紀律意識以及形成良好班風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班級德育工作的順利開展,既需要學生之間積極互助,也需要學生個體的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提升。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觀念,實現德育自治,凸顯德育實效。
3.優化風氣,融合發展
班級管理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獲得全面健康的發展。德育是班級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從根本上改變學生錯誤的思想、意識、行為等,使學生成為具有良好道德品質的人。德育互助模式的實施有助于學生產生幫助他人的意識,在班級內形成一股互助之風;同時,促使學生及時審視自身行為,進而產生不斷完善自己的意識,獲得更好的發展。此外,這一模式對優化班級風氣,促進班級工作的良性循環也具有重要作用。如勞動教育是小學班主任花費時間較多的一項工作,倡導德育互助模式有助于在班級內部形成一種熱愛勞動的良好風氣,促使學生在自覺的勞動互助中感受到勞動最光榮、勞動創造美,把德育目標落到實處。
二、生生互助德育模式的實施策略
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認識到德育對學生成長與發展的重要意義,認識到德育在學生良好道德品質形成過程中起到的關鍵作用,從而有意識地采用各種策略開展德育工作,確保德育目標順利落地。生生互助是落實德育目標的有效途徑。那么,生生互助德育模式具體該如何實施呢?
1.組建學習小組,細化德育
在班級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學生集體的力量是無限的,它可以促進班級全體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學習(互助)小組作為一種教學組織形式,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使每個小組成員的學習才能和主體地位都得到充分的展現。班主任要注重組建優質的學習小組,使學生在德育互助中共同成長。在班級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可以從堅持目標導向、明確職責分工及遵循公平原則等方面對德育工作進行細化,促使德育目標在小組互助中得到有效落實。
(1)堅持目標導向
明確的目標是落實德育的重要條件,如果目標不明確,德育的落實就容易流于形式,達不到應有的效果。學生是德育的主體。但德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許多學生很難做到動心忍性,此時就需要小組成員之間互相幫助和鼓勵,通過良性的小組競爭,更加堅定地朝著德育目標努力,以提升德育成效。以理想教育為例,許多學生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讀書,沒有理想、追求。怎樣才能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呢?班主任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和同伴交流自己的理想,促使那些缺乏理想的學生,在其他同學的述說中感受到樹立遠大理想的重要性,從而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把德育目標落到實處。
(2)明確職責分工
學習小組是開展德育工作的重要載體。因此,在組建學習小組時,班主任要充分考慮學生之間的差異,為后續工作的開展提供保障。學習小組組建完成后,班主任要從小組的實際情況出發設立組長,并建立、完善小組學習的規章制度,把德育任務分配到每一個學生身上;要注重對小組成員的培訓以及思想建設工作的開展,為德育工作的順利開展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礎。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例,班主任要善于利用那些具有重要意義的時間節點,如建黨節、建軍節、國慶節等,通過開展各種活動,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活動開展期間,從制作宣傳海報到匯報演出等,每個環節都要有明確的分工。學生只有人人參與、各司其職、團結協作,共同為活動目標的達成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才能通過實踐真正升華愛國情懷。
(3)遵循公平原則
公平是社會文明、進步、和諧的重要原則,在小學德育工作中尤為重要。班主任對學生在德育活動中的相同表現不能予以不同的評價,而應一視同仁,凸顯班級管理的公平性。只有這樣,才能讓德育扎根于每一個學生的心中,確保德育互助模式的順利推進。以勞動教育為例,班主任明確了小組勞動分工后,對小組成員在勞動方面的表現應采取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德育活動中彼此信任、互相幫助,真正達成德育目標。
2.搭建互助平臺,營造氛圍
德育目標的真正落實,離不開師生和生生之間的互相配合。除了組建學習小組,班主任還可以搭建互助平臺,為學生創造一個合作互助的德育環境,讓學生在安全、和諧的氛圍中接受德育。在班級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可以通過“德育小天地”與“案例分析冊”這兩個支架為學生搭建德育互助平臺。在“德育小天地”中,學生可以分享自己親身經歷、閱讀到的德育故事,或者圍繞“德育在我心中”這個主題進行發言;在“案例分析冊”上,班主任可以選取近幾年來學校德育工作中的經典案例,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德育互助平臺的搭建,可以幫助學生習得合作交流的正確方法,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合作環境,減少低效德育現象的發生,營造良好的班級德育氛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及德育目標的有效落實。
3.滲透自主德育,增強意識
生生互助德育模式中,生生互助是基礎,其本質是讓學生逐步實現自我管理、自我德育。因此,班主任不能局限于對學生互助意識的培養,還應注重學生自主德育能力的培養,促使學生逐步實現德育自治。班級德育工作主要采取集體德育與個體德育并重的方式。集體德育主要指班主任在班集體中的集中教育,目的在于解決班級學生在德育方面存在的共性問題;個體德育主要指班主任針對學生個體出現的個別現象,進行有針對性的單獨教育。在德育互助模式下,學習小組是聯結班集體與學生個體的橋梁,也是集體德育和個體德育得以順利開展的重要媒介。對班集體來說,學習小組是班集體的一部分;對小組成員來說,小組又是與其他同學進行德育互助的一個整體。因此,班主任要注重通過學習小組滲透自主德育內容,將學習小組視為一個小集體,聚焦小組成員的個體發展,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德育意識,促進德育目標的落地。
4.優化評價機制,提升效能
在課堂教學中,及時、有針對性的評價是提升學生學習質量的重要保障,對德育工作而言同樣如此。恰到好處的評價可以促進學生的德育互助,形成團結互助的德育氛圍,使德育效能得到充分凸顯。
(1)組內評價
組建學習小組后,班主任可以以月或者周為一個周期,先組織學生對組內每個成員的德育情況進行評價,評選出本組的“德育之星”;再讓“德育之星”將本階段中自己如何按照德育目標規范言行,以及取得的主要成就及過程等與小組其他成員分享。以世界觀教育、紀律教育和社會公德教育為例,班主任可以以表格的形式讓學生先在組內進行自評、他評,再推選出表現最好的組員。這樣評價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2)組外評比
在組內評價的基礎上,班主任還要根據各個小組的表現情況,在全班范圍內評選出“最佳小組”和“最佳小組長”,營造一種你追我趕的氛圍,促進德育目標在班集體中的落實。小學階段,愛護環境、熱愛祖國、熱愛勞動、遵守紀律等都是班級德育的重要內容,班主任采取生生互助的方式,有意識地組織學生進行組外評比,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勝負欲,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以及良好班風的形成。
(3)成果展示
在開展德育工作的過程中,班主任可以在教室內設置“成果展示欄”,將表現優異的小組成員、優秀組長和優秀小組在德育方面的事跡或者經驗等展示出來。這對學生來說不僅是一種肯定,也是一種激勵,能夠營造積極向上的班級德育氛圍,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德育。德育評價不能局限于班主任對學生的單向評價,應通過“組內評價—組外評比—成果展示”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評價,使師生都能參與評價活動,使評價既多元又和諧,使學生真正在評價中得到成長。
5.引導反思行為,凸顯主體
在生生互助的德育活動中,班主任可根據學生的具體表現,引領學生及時反思,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從而及時調整自己的行為和思想。如清明節期間,班主任可以組織學生參觀當地的革命英雄紀念館,并讓學生認真聆聽講解員的介紹,了解更多革命烈士的故事。通過實地參觀和了解烈士故事,學生能真切感受到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從而受到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在班級德育工作中,需要學生反思的方面還有很多。以社會公德教育為例,社會公德是需要學生自覺遵守的一種行為,不能僅靠學校或者社會的約束。因此,班主任要注重在日常德育工作中引導學生及時進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是否存在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以凸顯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使學生逐漸成長為有責任、有擔當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綜上所述,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班主任通過生生互助的方式開展德育活動,可以彌補常規德育的不足,突破傳統德育在時間與空間上的局限,有效達成德育目標。在德育工作中,班主任要注重學習小組成員的組織安排,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并從生活實際出發,鼓勵學生互幫互助,讓德育目標真正落地。
[ 參 考 文 獻 ]
[1] 謝影倩.德育思想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滲透[J].名師在線,2022(14):46-48.
[2] 白秀香.在小學班級管理中進行德育的策略[J].華夏班主任,2022(23):7-9.
[3] 葉荷靜.小學班級管理中德育的滲透策略探討[J].新智慧,2023(2):78-80.
(責編 蔡宇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