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應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PFNA)治療對患者早期術后功能康復的影響因素,為改善患者預后提供依據。方法 回顧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期間桂平市中醫醫院收治的200例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術后6個月髖關節Harris評分將患者分為兩組,評分lt;80分為療效不良組(30例),≥80分為療效良好組(170例)。將兩組患者一般資料進行單因素分析,并將單因素分析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納入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篩選PFNA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早期術后功能康復的影響因素。結果 單因素分析顯示,療效不良組中年齡gt;80歲、骨折分型為A3型、手術時機gt;3 d、術中出血量≥400 mL、血紅蛋白異常、白蛋白異?;颊哒急染哂诏熜Я己媒M;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gt;80歲、手術時機gt;3 d均為影響PFNA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早期術后功能康復效果的危險因素(OR=16.613、3.730,均Plt;0.05)。結論 年齡gt;80歲、手術時機gt;3 d均是影響PFNA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早期術后功能康復的危險因素,故在臨床實際操作過程中,應根據患者實際情況與病情進展程度,選擇合適的手術時機,以此提高臨床療效,改善患者預后。
【關鍵詞】老年 ; 股骨粗隆間骨折 ; 術后功能康復 ; 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 ; 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R6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4.05.0110.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4.05.036
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發生主要與骨質疏松、跌倒等因素有關,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骨質逐漸疏松,骨密度降低,導致骨骼的強度和韌性下降,這種情況下,一旦受到外力沖擊,就容易發生骨折,患者常表現為局部疼痛、腫脹、活動受限等癥狀,若未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措施,會給患者自身健康造成影響。目前,手術治療針對保守治療效果不佳及骨折程度嚴重的患者,是最直接有效的治療方法,其中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PFNA)因具有創傷小、失敗率低及并發癥少等優勢被廣泛應用于臨床,PFNA通過瞄準桿和螺旋刀片的微創置入,適用于股骨近端各種類型的骨折[1]。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證實,PFNA對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且術中出血量較少,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低[2-3]。但創傷性手術治療后,患者多因疼痛、軀體功能受限等導致術后功能恢復鍛煉依從性不高,早期康復效果欠佳,會進一步增加并發癥發生風險。故而進一步探討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術后早期功能康復的影響因素,對加速患者術后恢復及降低并發癥風險意義重大,但針對術后功能康復影響因素相關報道較少,為了進一步探討PFNA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術后功能康復的影響因素,為臨床提供更加切實的參考依據,本研究選取了2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對其臨床資料進行整理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期間桂平市中醫醫院收治的200例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納入標準:⑴符合《老年髖部骨折診療專家共識(2017)》 [4]中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診斷標準;⑵傷前患肢功能活動正常;⑶入組患者均接受PFNA手術治療,并具有完整的病歷資料。排除標準:⑴伴有心、腎等重要器官損傷;⑵伴多發傷、高能量損傷;⑶病理性骨折。本研究通過桂平市中醫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研究方法
1.2.1 手術方法 手術開始前30 min將手術室溫度、濕度設置恒溫狀態,避免患者發生低體溫事件影響手術順利進行。協助患者取仰臥位,硬膜外麻醉起效后,數字移動式C形臂X射線機(Philips Medical Systems NNederland B.V.,型號:BV Libra)透視下確定手術切口位置?;顒踊颊咧w,內收幅度以健側10°~15°為宜。以股骨大粗隆頂點外向近端5~8 cm處作一3~5 cm切口,鈍性分離臀肌至大轉子頂點,完全暴露大轉子尖,C臂機下確定髓內針進針點位。擴髓后將PFNA主釘插入髓腔,透視主釘深度、角度滿意后,采用克氏針鉆入股骨頸,深度達到5 mm為宜,測深后將長度合適的螺旋刀片打入骨折部位,確保處于解鎖狀態,最終完成鎖定工作。留置引流管,縫合切口。術后進行常規抗炎、消腫、補液、鎮靜止痛等對癥治療,并根據術后6個月髖關節Harris評分[5](評估標準:總分值為100分,差:lt;70分;尚可:70~79分;較好:80~89分;優良:≥90分)將患者分為兩組,評分lt;80分為療效不良組(30例),≥80分為療效良好組(170例)。
1.2.2 資料收集方法 收集所有患者一般資料,包括性別(男,女)、年齡(60~69歲,70~80歲,gt;80歲)、骨折分型[6](A1型,A2型,A3型)、手術時機[骨折至手術時間(gt;3 d,≤3 d)]、手術時間(≥1 h,lt;1 h)、BMI(≥25 kg/m2,lt;25 kg/m2)、術中出血量(≥400 mL,lt;400 mL)、血紅蛋白(正常,異常)、白蛋白(正常,異常)。通過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美國貝克曼公司,型號:AU5800)測定血紅蛋白和白蛋白指標。其中血紅蛋白(正常:≥120 g/L即可認為是正常范圍;異常:lt;120 g/L) [7]。白蛋白(正常:≥35 g/L,異常:白蛋白lt;35 g/L即為低蛋白血癥) [8]。
1.3 觀察指標 ⑴單因素分析:統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并進行單因素分析。⑵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篩選PFNA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早期術后功能康復的影響因素。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分析采用秩和檢驗;通過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法分析PFNA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早期術后功能康復的影響因素。 Plt;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影響PFNA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早期術后功能康復的單因素分析 療效不良組中年齡gt;80歲、骨折分型為A3型、手術時機gt;3 d、術中出血量≥400 mL、血紅蛋白異常、白蛋白異常患者占比均高于療效良好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1。
2.2 影響PFNA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早期術后功能康復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將單因素分析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指標作為自變量,PFNA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早期術后功能康復不良作為因變量,并進行賦值,即用“1”“2”“3”進行賦值,代表某一變量的不同水平,見表2;納入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年齡gt;80歲、手術時機gt;3 d均為影響PFNA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早期術后功能康復效果的危險因素,效應值均有統計學意義(OR=16.613、3.730,均Plt;0.05),見表3。
3 討論
在骨科領域,股骨粗隆間骨折是一種常見的骨折類型,通常發生在股骨頸和股骨粗隆間的交界區域。PFNA治療是一種廣泛應用于骨科手術的先進技術,其原理是基于生物力學的原理和患者的個體需求,通過一種改良的防旋髓內釘(PFN)系統來幫助恢復骨骼結構并維持其穩定性。相關研究顯示,PFNA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術后功能康復的影響因素包括年齡、體位、手術時機等[9],但目前臨床對于老年群體的研究相對較少,因此展開研究。
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gt;80歲、手術時機gt;3 d均為影響PFNA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早期術后功能康復效果的危險因素。分析原因為,老年患者的身體機能普遍下降,各系統功能退行性減退,耐受手術和康復訓練的能力相對較弱,尤其是高齡患者,身體機能下降更為明顯。一方面,高齡患者往往伴有骨質疏松、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增加了手術風險和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另一方面,高齡患者對疼痛的耐受能力較差,康復訓練的強度和時間需要更加謹慎地控制,以免加重疼痛或引發其他不適[10]。因此,對于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尤其是高齡患者,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盡可能降低手術風險和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同時,還需為患者制定更加有針對性、切實可操作的康復方案,并叮囑家屬配合,確保高齡患者能夠掌握康復訓練方法。另外,囑咐患者家屬多給予患者陪伴與關心,陪同患者一起做康復訓練,提升其依從性。此外,對于高齡患者,還應注意營養情況調整,術前對患者進行必要的營養支持能夠提高患者抵抗力,補充其體內所需的微量元素,同時也可以及時糾正患者貧血、低蛋白血癥等情況,為術后恢復打下堅實基礎,促進患者術后快速康復。
手術時機也是影響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術后功能康復的重要因素,有報道稱,入院后超48 h手術患者的30 d病死率比48 h內手術患者死亡率增加40%左右,且早期手術治療還可降低肺炎、褥瘡等并發癥風險,特別是在老年患者中,早期手術治療獲益更佳[11]。一般而言,骨折早期復位固定能夠快速減輕疼痛、預防畸形愈合,提高臨床療效,有利于早期進行康復訓練。同時,早期進行手術治療避免了延遲手術斷端復位困難造成手術時機延遲,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風險,能夠使患者獲得早期快速康復[12]。因此,臨床應早期快速評估患者病情,結合實際病情進展情況,當患者生命體征穩定、局部腫脹不明顯時,盡早選擇合適的手術治療方案并加以落實,為患者爭取更多的治療和康復時間。
綜上,年齡gt;80歲及手術時機gt;3 d均是影響PFNA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早期術后功能康復的影響因素,故在臨床實際操作過程中,應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及病情進展程度,選擇合適的手術時機,以此提高臨床療效,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但由于本次研究樣本數量與術后隨訪觀察周期有限,可能會對研究結果產生偏倚性,為了減少研究誤差,為臨床提供更加可靠的參考依據,可進一步開展相關研究,明確相關因素對患者術后功能恢復的影響,以增強患者手術治療的安全性。
參考文獻
甘琨生, 王現海, 榮紹遠, 等. 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內固定術術后并發癥及手術失敗影響因素分析[J]. 臨床軍醫雜志, 2020, 48(1): 105-107.
王煜, 李志君, 鄭玉鵬, 等. PFNA內固定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分析[J]. 生物骨科材料與臨床研究, 2017, 14(4): 20-23.
季航宇, 呂巍, 周欣, 等. PFNA和DHS內固定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臨床療效對比[J]. 中國臨床醫學, 2017, 24(5): 778-781.
中國老年醫學學會骨與關節分會創傷骨科學術工作委員會. 老年髖部骨折診療專家共識(2017)[J]. 中華創傷骨科雜志, 2017, 19(11): 921-927.
閆江濤, 李純, 馮凱, 等. 影響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術后髖關節功能評分的相關因素探討[J]. 中國臨床保健雜志, 2021, 24(5): 667-670.
王少林, 蔣電明, 譚祖鍵, 等. 股骨粗隆間骨折新分型及其在人工關節置換術中的應用[J]. 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 2011, 26(10): 884-886.
王香. 探究圍術期血紅蛋白測量方法的差異及臨床意義[D]. 烏魯木齊: 新疆醫科大學, 2022.
朱亞軍. 老年髖部骨折患者營養狀況及預后分析[D]. 南京: 東南大學, 2016.
張昌軍, 戴磊, 王憲衛. PFNA內固定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術后5年隨訪結果分析[J]. 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 2019, 34(12): 1285-1287.
侯永洋, 龐施義, 薛偉美, 等. 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PFNA內固定術后早期并發癥分析[J]. 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 2017, 32(3): 323-325.
汪大明,胡靖,宋峰,等.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不同手術時機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臨床療效[J]. 臨床軍醫雜志, 2022, 50(4): 382-385.
銀曉永, 吳希瑞, 劉曉寧, 等. 老年煤礦工人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PFNA內固定術后早期療效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 2016, 31(12): 1250-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