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梅 喬曉鳴 李岳煬
摘 要:近年來,標準化病人在醫學領域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成為醫學專業重要的教學手段。本文回顧了標準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SP)的概念及其歷史發展情況,分析了其在醫學實踐教學中的意義及應用價值,探討了應用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挑戰,并提出進一步的發展方向和解決方案,旨在促進標準化病人在醫學實踐教學中更加廣泛和深入的應用。
關鍵詞:標準化病人,實踐教學,應用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04.050
標準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SP)通過模擬真實病人情況、模擬真實醫療環境,對醫學領域中各種診斷、治療、護理方法進行演示評估的一種手段。它的出現開創了醫學教育的一個新的領域,也為醫學研究提供了一個獨特的研究對象。標準化病人的應用,突破了傳統醫學實踐教學基于真實病人的不足,大大提高了醫學工作者的職業素養和臨床技能。現在,標準化病人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成為醫學教育和研究中重要的實驗手段。
1 標準化病人的定義
標準化病人又被稱為模擬病人、病人指導者,扮演者可以是真實的病人,也可以是經過標準化、系統化培訓后的正常人[1]。“標準化”是指在病人面部、形態、發音、言談等多個方面進行精細的調試和標準化,以使標準化病人表現出與真實病人相同的病史、體檢、醫學診斷和治療反應等特征。標準化病人是一種技能訓練的模擬工具,它具有高度的實用性和真實性,可以模擬各種場景、病人以及醫療衛生機構,是醫學實踐教學中重要的教學手段。
2 標準化病人的歷史發展
標準化病人作為一種用于醫學教育和醫學評估的教學工具,其發展歷程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早在1963年,位于密蘇里州圣路易斯的人類模擬實驗室首次使用標準化病人進行醫學教育和評估。那時使用的標準化病人是演員,他們模擬患者情況,為醫學生提供了較高質量的醫學教育和評估[2]。20世紀70年代,使用標準化病人逐漸普及,同時標準化病人的性格和能力標準也逐漸得到明確。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水平和目標制定相應的標準化病人案例,讓學生在不同的實際情況下練習和發展自己的技能。到了20世紀80年代,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對標準化病人的要求越來越高,必須要有標準化的脾氣、人格特點、癥狀等,才能更好地滿足不同程度醫學生實踐性和靈活性的需要[3-4]。21世紀初,隨著醫學教育的不斷完善,標準化病人的使用不但逐漸普及,而且還在不斷地擴大。現在,標準化病人不再只用于醫療教育,還被廣泛應用于醫療評估、遠程醫療等領域[5- 6]。同樣的,在使用標準化病人的工具中,教育技術也越來越完整,技術標準越來越高。正是這樣不斷的發展和完善,才使得標準化病人成為了一種高效、可轉移和可評估的醫學教育和評估工具。
3 標準化病人在實踐教學中的應用
標準化病人作為具有評估者和指導者屬性的工具已在醫學教育和臨床實踐中應用多年[7]。通過構建不同病例的標準化病人,利用信息科技手段和臨床模擬技術進行教學、培訓和評估,提高醫學生和醫療人員的實踐技能與水平。標準化病人具有很強的現實性和可操作性,能夠更好地解決傳統實踐過程中的一些問題,具有以下的應用價值。
3.1 臨床技能培訓
標準化病人可以模擬各種真實的臨床場景,如病史采集、體格檢查、診斷、治療等。標準化病人可以為醫學生和醫生提供真實的病人體驗,使得學習者可以在實踐中獲得更真實和充分的醫學知識和技能,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在臨床技能培訓中提供統一的實踐標準,規范學習者的實踐行為,提高學習效率和培訓效果。因此,可以說,標準化病人在臨床技能培訓中的價值不僅在于提高學習者的實踐技能,還有助于提高整個醫療系統的教育培訓水平,進一步促進醫學科技的發展和醫療質量的提高。
3.2 醫患溝通技能培訓
標準化病人可以模擬各種類型患者,從而使醫學學生在沒有病人的情況下,學習如何與患者進行交流和溝通,提高醫生的溝通能力。同時,標準化病人在醫患溝通技能培訓中,可以扮演不同類型、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年齡階段的患者,讓醫生或醫學生更好地了解和處理患者的情感需求,幫助他們建立更好的人際關系。
3.3 評估醫學學生的臨床技能
標準化病人在評估過程中不僅能夠展示學生的技能水平,而且可以通過評估結果幫助學生發現自身的不足之處和改進需要,從而不斷導向學生自我進步和提高臨床技能。在評估過程中,標準化病人具備統一的評估標準和流程,可以降低評估過程中個人主觀影響的因素,使評估結果更為準確、公正和規范化。評估既可以從性質上、情況上充分反映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能力,又可以從程序上、方法上直接評估學生的臨床技能情況,在評估結果的準確性上比其他評估方式更為有效,從而幫助醫學學生更充分、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優缺點。
4 標準化病人應用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及解決方案
雖然標準化病人應用于醫學領域帶來諸多的益處,但在實際應用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及挑戰,影響其應用效果和效率[8]。
4.1 模擬環境不能完全模擬真實情境
盡管標準化病人能夠在盡量真實的情境下進行模擬操作,但是仍然不能完全表達較為復雜的情感和實際的感受,同時與真實生理情境存在差異,這可能導致醫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出現一些疏漏或誤判。
為解決這種情況,可以加強對標準化病人的培訓,尤其是對培訓的“劇本”——病史進行更為全面、精細的編寫,這需要具有一定臨床經驗的醫生參與進來,同時,通過在相關臨床科室見習、全方位觀摩臨床醫生接診過程等方法提高其表現精度和真實感,使訓練效果更接近真實情境。
4.2 缺少多樣性
由于模擬的病例有限,而實際患者的疾病情況卻是多種多樣的,因此標準化病人可能不能涵蓋所有的疾病和復雜情境。這使得醫學生或醫療工作者在實際操作中面對真實病例時可能需要重新調整技術和方法,甚至可能會因未及時做出正確的診斷和治療,給患者造成二次傷害。
為增加標準化病人的多樣性,可以在如下方面做出完善:(1)建立更加多元化的病例庫。在創建標準化病人時,可以參考現實環境中的各種疾病病例,并將它們系統化地整合到病例庫中。這樣可以更好地保證標準化病人的多樣性。(2)建立跨文化病例護理訓練。在實際訓練中,可以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病患特點納入訓練內容,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文化背景下的臨床技能。(3)建立針對特定非常見病例的訓練項目。對于一些非常見的疾病或癥狀,可以開展特別的訓練項目,使學生得以面對更具有挑戰性的情境。
4.3 教學與評估目標設計不合理
標準化病人除了是被檢查者還兼具評估者和指導者的角色,標準化病人的應用,最終目的是要起到有效的教學與評估作用,提高學生和醫療工作者的實際操作能力。但當評估目標過于苛刻或不合理時,學生和醫務人員在面對標準化病人的情況下難以在短時間內達到要求的效果,其結果是可能會傳達出一種負面的情感和信息,影響標準化病人應用的價值。
教學與評估目標的合理設計,首先需要確定合適的目標。這些目標應該具有可行性和明確性,以使教學和評估更加明確、理性、有效。其次,不斷改進和完善教學和評估方法。標準化病人教學和評估方法的改進和完善是一項持續性的過程,通過不斷的實踐和反思,在更好地理解學生的需求和病患的真實情境的基礎上,可以不斷改進和完善教學和評估方法,使其更具有針對性和可靠性。
5 結 語
標準化病人,是在醫學教育和實踐中應用廣泛的一種教學和評估工具,它具有較高的現實性和可操作性,能夠更好地幫助醫學生或醫療工作者在實踐中掌握科學、嚴謹的診療方法和技能,提高臨床實踐能力,從而更好地為患者服務。但是,其應用過程中,可能存在模擬不夠真實、缺少多樣性、教學與評估目標不合理等問題。因此,需要在應用標準化病人的過程中不斷加以優化改進,提高其在醫學領域的應用效果和成效,從而更好地服務于臨床實踐的發展[9-10]。未來,隨著醫學和信息技術的發展,標準化病人將會在醫學領域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綜上,標準化病人作為一種實踐教育和評估工具,在醫學領域的應用已經得到廣泛認可和應用。通過對其應用的不斷優化和改進,能夠提高醫學生和醫療人員的實踐操作技能和水平,為更好地服務于患者,為推進醫療教學的發展做出更有價值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殷秋慧,馬孟可,李釗,等.近十年我國標準化病人教學應用回顧分析[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8,9(22):72-75.
[2]BARROWS H S,ABRAHAMSON S. The programmedpatient:a techniq ue for appraising student performance inclinical neurology[J]. J Med Educ, 1964, 39(8): 802-805.
[3]厲巖.標準化病人在國內外發展歷程的回顧與分析[J].高校醫學教學研究,2019,9(2):52-56.
[4]劉佳辰,肖遙.國內標準化病人在評估應用方面的發展現狀[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21(3):55-56.
[5]彭寧福,李近都,黃浩,等.標準化病人在醫學教學中的發展與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20(17):116-117.
[6]蔡理軍.應用標準化病人進行護理技能大賽選手培訓教育的有效性研究[J].中國標準化,2022(6):118-120.
[7]許麗.標準化病人在護理專業學生實習前綜合技能培訓中的效果分析[J].中國標準化,2022(22):252-254.
[8]賀漫青,曾多,萬學紅,等.我國標準化病人和標準化病人培訓師現狀調查與問題分析[J ].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21,20(6):718-722.
[9]張嬌燕,洪鈺龍,王婧瑤,等.我國標準化病人研究的主題分析與熱點探索[J].循證護理,2022,8(13):1786-1790.
[10]孫曉彤,張曉敏,周榮佼,等.醫學教育中標準化病人隊伍建設困境及對策[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0,12(16):86-88.
作者簡介
劉雪梅,通信作者,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標準化病人在教學中的應用。
(責任編輯:劉憲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