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 嬋
(貴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貴州 貴陽 550025)
2019年,國務院頒布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了“三教”改革任務。“三教”改革的要素包括職業院校教師隊伍建設、教學模式與方法、教學內容與教材、質量保障與標準體系建設等[1],其中,教師是教育教學改革的主體,是“三教”改革的關鍵;教材是課程與教學內容改革創新的基本載體;教法是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基本方法與手段[2]。
深化“三教”改革,首先要求高校課程設置要以市場需求和行業發展趨勢為導向,注重實用性和實踐性,教學內容應緊跟技術發展的最新動態,保證教學內容與實際工作需求相匹配,落實“教什么”的問題。其次高校應組建一支高水平、結構化教師教學“雙師”團隊,團隊教師應具備豐富的實戰經驗和教學能力,及時了解和應對企業人才需求與變化,解決“誰來教”的問題。最后,要求高校的教學模式及方法與現代信息技術進行融合,以信息化手段來提升課堂吸引力,解決“怎么教”的問題,以此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高職院校以服務區域發展、助推經濟建設為重要目標[3]。在新的人才觀、教學觀和質量觀下,傳統的教學已逐漸脫離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存在教育與產業脫節,“三教”無法與產業需求緊密對接的現象。特別是當下經管類專業畢業生存在“就業難”、企業出現“用工難”的雙重困境,導致高校培養的人才無法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助力。因此,從“三教”改革的視角來審視當前職業教育在人才培養與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助于我們從根本上改善當下人才培養與教育教學的困境。
傳統專業教學過多強調專業知識而忽視專業間的銜接,現階段課堂實訓缺少讓學生體驗真實企業經營情境的機會,知識與崗位任務出現脫節,對學生的培養注重專業知識忽略綜合職業能力,課程體系的設計也缺少對企業現實需求的深入研究,導致學生真正步入工作崗位后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難以滿足企業對人才的需求。
教師隊伍能力素質是人才培養質量的前提和保證,外部環境和企業需求的劇烈變化對經管類專業師資隊伍的能力提出前所未有的更高的要求。在傳統教學體系下,教師往往只專注于本專業知識的教學和研究,對其他專業知識涉獵較少,特別是面對部分專業性較強的交叉學科知識時,有可能出現教學瓶頸。同時,職業院校雖然對教師有企業實踐的要求,但大多數教師并未真正走進企業生產一線,也沒有直接參與企業生產,使得教師的實踐能力與企業真實業務脫節,“雙師”綜合素養不足。
教材是教學的基本要素和基礎,是課程建設的載體,直接反映了教學內容、教育質量和人才培養的成效。但目前高等職業教育教材存在部分內容陳舊、專業特色不鮮明、技能實用性不強、企業專家參與度不足等問題[4]。此外,現有的部分教材內容沒有對接職業崗位需求、行業標準以及技術規范等,導致教材枯燥乏味,吸引力不強。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提出要適應“互聯網+職業教育”的發展需求,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進教學方式方法,推進虛擬工廠等網絡學習空間的建設和普遍應用。當前,職業院校教學方式方法無法適應專業發展需求,不同程度存在“滿堂灌”“閉門造車”的情況,未能與新的互聯網工具、信息手段及線上資源結合起來。經管類專業學生畢業后面對不同的工作場景和技術要求,出現無法適應工作環境和任務的情況,難以完成身份轉變和畢業即上崗的要求。
場景原是影視領域的一個專業用語,是指在某個特定的時間和空間內,發生的各種人物活動構成的畫面,是通過人物行動來表現劇情的一個特定過程[5]。場景化教學就是一種通過構建模擬場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內容并加以靈活應用的新型教學方式。相對于傳統的系統化專業知識教學而言,場景化教學主要是指在某一特定的時空里,在環境與其他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下,教師和學生被激發出來的一種“想去做、做什么、怎樣做”的思維活動,并基于這種思維活動來自主探究和協調交流,從而實現知識理解與意義建構目的的教學活動過程[5]。場景化教學的研究重心過去更多放在企業培訓中,現在越來越多的學科也架構起通向場景化教學的橋梁。
構建經管類跨專業場景化實戰教學主要依托“經管類跨專業高峰體驗仿真實訓”課程,這是一門聚焦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培養,以企業運營體驗項目為主體的經管類綜合實踐課。因此,在教學內容上可以構建場景化的任務活動,從而完全模擬企業運營,將職場環境、工作任務、業務流程、產業鏈條、業務單據、職場管理、創業模擬等真實企業活動搬進課堂,學生全程以實戰形式完成企業創建和運營相關的核心業務。同時,通過重構教學內容、加強師資建設、改革教材教法,在現有供應鏈實訓系統條件下,將業務數據和工作流程融入教學中,構建覆蓋多種企業活動、鏈接多個業務場景的完整閉環實訓體系,使學生在場景化的教學過程中自動帶入職業崗位情境,感受企業對人才需求的變化。
依據企業產銷協同的運營模式,基于真實企業創建和運營過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務”進行教學內容場景化構建(見圖1,p10)。課程在學習時間的設定上與實際工作日接軌,開課前將學生打散專業重新編組,設定為生產企業、供應企業、貿易企業、物流企業等不同性質的單位來開展高峰體驗實戰項目。在教學過程中依據企業真實業務流程營造了銷售、采購、生產、物流、財務等“場景化”工作任務,由學生小組扮演投資者、銀行、市場監督機構、貿易商、生產商、材料商、物流商等單位組織進行業務辦理、洽談與磋商,全程以實戰形式完成產業鏈的企業創建和運營等核心業務,在多維職場崗位中體現企業真實業務流程,在動態仿真的環境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圖1 教學內容場景化設計
課程的高仿真性對教師團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師資團隊成員是否具有跨界融合能力,是否既熟悉企業業務,又能將專業知識與企業業務相融合,都成了“金標準”。基于企業運營過程,課程將企業運營經理作為兼職教師“引進來”,同時鼓勵院校教師“走出去”,直接參與企業一線生產與運營,將企業實踐經驗和學校教學經驗相結合,以“問題、需求、數據、價值”為驅動,通過“確定目標、策劃過程、實踐學習、成果展示、評測改進”五步為師資提能。在課程開設與建設的過程中,通過對學校現有師資提供高水平的有計劃的培養,整體教師的雙師能力及跨界融合能力均會得到不斷提升,成為一支強專業、懂業務、熟信息的跨界融合教學團隊。
在“經管類跨專業高峰體驗仿真實訓”課程已有資源的基礎上,通過與企業深度合作,共同開發出一套系統完善、高度仿真的“經管類跨專業高峰體驗仿真實訓”教學資源。依托信息化產業鏈教學資源,為生產企業、貿易公司、原料公司、物流公司、外圍機構等組織編印典型工作活頁式教材、崗位工作操作手冊、真實業務票據。利用現代信息化手段,開發VR資源、錄制微課、制作教學課件等,并公開出版“經管類跨專業高峰體驗仿真實訓”系列教材。同時依托VR虛擬仿真實訓室、供應鏈實訓系統等信息化平臺,結合教材、工作手冊、微課、VR資源,將企業創建和運營過程場景化、數字化、信息化,為學生提供沉浸式的工作環境和教學資源。
在場景化實戰教學過程中,通過組建“團隊式”的教學師資,引入企業人員作為課程兼職教師,將企業實踐經驗和學校教學經驗相結合,形成“學校教師+企業教師”雙師共導的教法。同時在學生實戰中采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擬、對抗協作、小組合作和任務驅動等教學方法,以銷售業務、生產業務、采購業務、物流業務、財務核算五個遞進式的任務為主線,融合VR技術、供應鏈實訓系統、線上教室等信息化手段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構建了符合課程特點的“雙師共導、五階遞進”混合式教學方法,提升了課堂教學的效率、豐富了學生的實踐體驗,在師生互動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技能,在動手實踐中鍛煉學生的專業實踐技能。
本文基于“三教”改革背景,首先對經管類專業人才培養和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闡述。接著從課程頂層設計、教學內容重構、教學資源建設、師資能力改革等方面入手,提出了經管類跨專業場景化實戰教學的實踐路徑,通過開發場景化教學實戰課程、構建場景化教學內容、立足師資改革提升雙師能力、搭建多元立體的教學場景,為解決“誰來教、教什么、如何教”的問題提供了參考和依據。本文提出的實踐方法從區域經濟現狀和企業用人需求的角度出發,以課促改,進一步探索了經管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提升了經管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為“三教”改革提供了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