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嘯天
1.曼谷吞武里大學 泰國曼谷 10170;2.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十八中學 內蒙古呼和浩特 010020
2019年第十一次全國體育科學大會提出大學生的體質健康受壓力(如家庭、情侶關系、學業、經濟、應激障礙等)、人口統計學變量(如性別、年齡、種族、經濟狀況、親屬狀況等)、體育鍛煉、身體活動、觀念態度、行為表現、社會支持的影響。體育運動、健康膳食、心理管理是提升大學生體質健康的重要途徑。為了提升中國大學生的體質健康管理水平,應加強高校體育運動教學改革,建立高校體質健康管理網絡平臺,進一步重視高校體育衛生教學的頂層設計,健全體質考核激勵機制,加快學校體育設施資源配置,加大地方政府扶持,努力營造良好的學校運動氛圍[1]。除了學校以外,學生自身、家庭都應樹立正確的體育觀念,社會也要加大對體育文化的宣傳,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提高需要各方通力合作。
影響我國學生體質健康的因素不是單一的,通過查閱相關文獻發現,我國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均受到來自學生自身、家庭、學校、社會4個方面的影響,其中學生的鍛煉態度、生活行為習慣、飲食結構、學校體育氛圍,以及父母鍛煉的態度等影響因素對我國學生的體質健康均產生了較大影響。
造成大學生身體素質差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學生對電子產品的過分依賴,手機、電腦、電視等電子產品已是他們每天不可或缺的一環。由于長期低頭使用電子產品,學生缺乏體育鍛煉,而久坐不動的生活習慣也會引起一些健康問題[2]。其次,大學生群體中的速食現象嚴重地影響了大學生的膳食結構,尤其是高糖、高脂肪、高鹽的速食類食品,糖分、脂肪含量高,容易引起肥胖,從而對身體素質造成危害。再次,由于學業負擔的加重,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時間和時機也受到了一定的制約,他們的學業壓力很大,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了做功課和考試上,剩下的時間很少花在體育運動上,這就導致很多人沒有正常的運動和訓練,因而不利于他們的身體素質的發展。
另外,由于學校在體育運動教育方面的投入不足,針對性的干預顯得尤為重要。在教學過程中,體育往往處于較為劣勢的地位,常常遭受學業壓力的侵蝕,缺乏專業化的體育訓練與指導。同時,體育設備和場地的匱乏也限制了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機會和條件。因此,有必要關注并加強學校體育教育,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總體來說,造成學生體質出現差異的主要原因是電子產品的過度使用、飲食結構的不良、課業負擔過重、高校對體育活動的關注不夠等,為此,必須通過一些對策和辦法,來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伴隨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電子設備越來越多地進入人們的生活中,特別是學生群體,電子產品已經成為他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手機、電腦、平板等設備給學生提供了方便,但也讓學生產生了過度依賴,這樣的依賴使得學生缺少必要的體力活動,進而對身體素質造成了不利的影響。
學生在上課的時候,大多與電子設備相伴,他們沉迷于電子書、社交媒體、游戲以及各種軟件,幾乎沒有運動時間,這樣的靜坐少動習慣,讓他們的身體變得更加僵硬,肌肉也變得松弛,喪失了原本應該擁有的生命力。不僅如此,過量的電子產品還會對學生的睡眠造成不良的影響。夜間,他們可以通過玩手機、玩游戲等方式來進行自我放松,同時這些電器發出的藍光,會擾亂人的正常睡眠節奏,造成失眠或睡眠質量下降,如果長時間缺乏鍛煉,會造成學生心理狀況欠佳,無法專心學習,還會損害身體免疫力[3]。
除此之外,過度依賴電子設備還減少了人們與他人的直接溝通,許多大學生在網上進行交流時,忽略了現實中的人際關系,這種生活模式降低了他們的社會交往頻率,讓他們更加孤獨。總體而言,過分依靠電子設備已嚴重制約了學生體質健康,要想扭轉這種局面,就必須對學生進行適當引導,讓他們多參加室外運動和體育鍛煉,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進而提高他們的體質,同時要讓他們意識到,只有擁有健全的體魄,才能更好地享受人生。
當今社會,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快餐文化已經逐步占據了主導地位,而大學生也是其中的一員,他們的飲食習慣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因為漢堡、炸雞、薯條等味道鮮美的食品更容易讓人接受,但此類食品熱量高、糖度高、油脂高,且缺少必要的營養成分,如果長期食用此類食品,容易引起肥胖及其他代謝疾病。
除速食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大學生的膳食選擇過于單一。很多大學生喜歡吃垃圾食品、喝汽水,而對蔬菜、果品和粗糧的攝取卻很少,這樣不均衡的飲食會造成人體內營養素的缺失,對機體的健康和免疫力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比如,缺少充足的果蔬會引起維生素和礦物質的缺乏,而缺少全谷物的攝入也會對人體的健康產生不良的影響[4]。同時,大學生的飲食習慣也被生活的步調所左右,由于學業壓力大,時間緊迫,他們會選擇即食、便利的食品以節約時間,如選擇方便面等深加工食品,這種食物通常營養不全面,還會給腸胃帶來壓力,長此以往,不但會對人體的健康產生不良影響,還會對學業和生活品質產生不良影響。
目前,由于學習壓力增大、使用電腦等設備越來越多,越來越多的人缺乏戶外運動。因缺少適當的運動,大學生的體力運動水平明顯下降。長時間的靜坐和缺少鍛煉會引起肌肉松弛,體能衰退,同時也會降低心血管機能。部分大學生對運動有一定的誤解,或對運動的認識不足。他們缺乏適當的訓練方法,沒有合理的鍛煉計劃,或采取了不科學的訓練方法,從而導致訓練效果不佳。在這種情況下,不僅不能達到有效的體能訓練效果,而且還很有可能導致運動損傷。而高校的體育課大綱、教學內容等因素對教學質量的提高也有很大的作用。若學校的體育教學內容枯燥單調,則容易導致大學生對運動的積極性降低,從而使其缺少持久運動的動機。學校的教學內容應該包括科學有效的訓練方式及相關的理論知識,培養學生對運動的認識,并對其進行針對性的訓練。
必須提高對高校體育教學工作的重視。學校要增加體育課程的時長,要對課表進行科學規劃,保證每位同學都有足夠的體育運動機會。多開展體育課,讓學生有更多參加體育活動的時間,同時開展全方位的體能訓練。要把重點放在對學生的運動技巧和興趣的發展上,給他們提供各種不同的體育活動,如排球、足球、游泳、跑步等,可以針對學生的愛好和特點,讓其參加自己喜歡的運動,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熱情。可以組織一些體育活動,如比賽、運動會等,增強學生的競賽意識和參與積極性,鼓勵他們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同時也可以聘請專業的教練或運動員來給他們做演示和引導,為學生傳授一些專門的訓練方式和技巧,讓他們能夠更好地掌握各項體育技能。此外,在學校體育教學中,也要重視學生的團體協作和互相幫助,通過設置群體項目、接力賽等體育運動,激發學生的團體協作精神,增強他們的團隊榮耀,學校可以設置獎勵制度表揚體育學習中表現優秀的學生,增強他們參加體育鍛煉的熱情和積極性[5]。
總之,在校園里強化體育教學,能夠讓學生對體育運動產生濃厚的興趣,讓他們的體質得到提升,同時也能讓他們的體質變得越來越強健。而學校作為體育教學的主要載體,也是很好的體育教學平臺,能夠讓學生獲得更多的體育鍛煉機會,讓他們養成長時間參加體育鍛煉的好習慣,從而推動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對于大學生來說,學業壓力一直是他們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繁重的作業和課程讓許多學生感到身心疲憊,缺乏足夠的時間進行體育鍛煉和休息。這種情況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產生了負面影響,也影響了他們的學習和成長[6]。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需要重新審視大學生的學業負擔問題,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調整。學校可以重新評估課程設置和作業量,確保它們合理且具有實際意義,可以精簡課程內容,減少重復和不必要的作業,同時注重作業的質量而非數量,以減輕學生的負擔,讓他們有更多時間進行自我發展和興趣培養。同時,學校可以組織各種形式的體育活動和比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熱情,讓他們在運動中放松身心,緩解學業壓力。
學生自身也需要積極應對學業壓力,可以合理安排時間,制訂學習計劃,提高學習效率,減少無效的學習時間。同時,學生也可以通過參加各種社團活動、志愿服務等來豐富自己的生活,開拓視野,積累經驗。這些活動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團隊合作精神,還可以緩解他們的學業壓力。
家長和社會也需要對大學生的學業負擔問題給予關注和支持,家長應該了解孩子的實際情況,鼓勵他們積極面對學業壓力,同時也要給予他們足夠的支持和關愛,社會應該加大對大學生的關注和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資源和機會幫助他們成長和發展。
綜上所述,對大學生的學業負擔問題進行重新審視和解決是一項重要任務。通過學校、學生、家長和社會的共同努力,可以創造一個更加有利于學生成長和發展的環境,讓他們在學業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績和發展。
提倡良好的膳食習慣,是提高全民身體素質的重要一環,特別是對大學生群體而言,他們的飲食習慣往往不夠健康,因此更需要引導他們養成一個良好的飲食習慣。
學校應該發揮其教育功能,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融入健康飲食教育。這不僅包括在課程中加入食品營養和健康飲食的科目,還包括舉辦各種活動如烹飪比賽、健康飲食講座等,來提高學生對健康飲食的認識。同時,學校食堂也應提供營養均衡的餐飲,讓學生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也能保證攝入足夠的營養。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重要環境,父母的飲食習慣會對孩子產生深遠影響,因此,父母應當注意自己的飲食習慣,盡量提供營養豐富的食物給孩子。同時,父母也應積極參與孩子在學校的各類活動,與孩子共同探討和選擇健康的食物。
然而,單靠學校和家長的力量是不夠的,社會力量也同樣重要。政府、媒體、社區和各類社團都應積極參與到推廣健康飲食的行動中來。例如:政府可以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健康食品的生產和銷售;媒體可以加強健康飲食的宣傳和教育;社區和社團可以組織各種健康飲食的活動。食品生產企業也應該承擔起社會責任,積極開發和推廣健康食品,可以在產品包裝上注明營養信息,引導消費者選擇更健康的食物。
總的來說,提倡良好的膳食習慣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學校、家長、社會和食品產業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引導大學生乃至全社會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從而提高全民身體素質。
要想提高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必須大力開展各種體育活動。如果一個學校有各種形式的體育俱樂部、社團和比賽,那么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就會很高,像籃球、足球、游泳、羽毛球等多樣化的體育項目,可以很好地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學生參與這些活動,既可以鍛煉身體,又可以提高社交能力、團隊精神和領導能力。
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為學生提供足夠的健身器材和場地。試想,一個沒有適合學生訓練和競賽的地方,就算學生有再多的激情,其健身需求也無法得到充分滿足。因此,要積極完善校內操場、游泳池、室內體育館、跑步道等,保證學生有充分的健身活動場所。同時,也要加強與社會及其他學校的合作,讓體育設備和資源共享,讓學生擁有更多參加各類體育活動的機會。
除此以外,聘請職業教練或專業運動員來學校進行演示和輔導,也是不錯的方式。學生與職業人員交流,學習更高層次的技術和知識,對體育運動也會有更強烈的興趣和激情,在這種情況下,既可以提高自身的運動水平,又可以開闊眼界,學習到更多有關體育的知識與技能。
總之,開展各種形式的體育活動是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的關鍵。為了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加體育活動,要讓他們擁有足夠的體育設備和場所,有更多的機會去和專家交流,從而讓學生的體育意識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得到更好的發展。
綜上所述,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是一項重要而迫切的任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學校、家長和社會各界都應加強合作與支持。學校可以通過加強體育教育、優化課程設置、提供多樣化的體育鍛煉機會等方式,為學生提供全面的體育發展環境,家長在關注孩子的體育鍛煉、提供健康食物選擇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社會各界應提供資源和支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體育鍛煉機會,并開展宣傳和教育活動,提高公眾對體育鍛煉的認識與重視。通過這些措施,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飲食習慣,激發他們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提升他們的體質健康水平,這不僅對學生個人的成長與發展有益,還對社會的進步與繁榮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只有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和支持,才能實現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持續提高。因此,各方應共同關注學生的體育健康,為他們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并為實現人民身體素質和國家競爭力的全面提升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