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彥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逐漸對教學活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教師應該根據現代教育理念不斷對教學模式加以創新,以此來促進課堂教學的發展。因此,本文將談一談在新課改背景下如何對小學數學教學活動加以優化。
關鍵詞:新課改 小學數學 優化措施
從小學數學新課標的內容來看,一個十分重要的理念就是要使教學內容更加符合社會發展的趨勢以及數學學科的特點,并且要使教學活動更加契合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相對于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新課改最顯著的變化就是更加關注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并且更加強調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為此,教師應該準確把握小學數學的具體內容以及學生的認知特點。在此基礎之上,要對單一的教學方法進行調整。這樣一來,有利于使小學數學教學順應新課改背景下的教育發展趨勢,從而逐步提升教學活動的質量。
一、創新教材使用方法
教材是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工具,但并不是教學中的唯一標準。也就是說,在教材的使用中,教師應該充分研究教材內容,并且要不斷對教材使用方法加以創新。在新課改背景下的課程理念中,更加強調“用教材”,即教師不是教材內容的執行者,而是應該變成一名創造者、決策者、開發者。只有創新教材使用方法,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資源,才能使教材發揮出最大的價值,從而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奠定較為堅實基礎。[1]
通常來講,在組織本班的數學教學時,我會按照以下方法對教材進行合理使用。(一)領會教材編寫意圖。合理使用教材的前提就是要準確理解教材,不難發現,教材是很多數學教師與教育專家根據新課標的理念,經過反復研究之后設計的。因此,我會立足于教材,對其進行深入的鉆研,逐步吃透教材。(二)挖掘教材資源,進行有效加工。教材是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整體水平編寫的,但是具體到每一個班級當中,教師在教學時需要考慮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此,針對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我會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地加工,以此來設計不同難度的教學內容,從而使不同水平的學生均可以取得一定的發展和進步。(三)科學改編,提升教學趣味性。我會根據實際情況,將教材中靜態的、抽象的數學知識經驗設計成為形象的、有趣的教學內容,以此來引導學生親歷知識產生與發展的過程,并體驗學習中的成功與挫折。這樣一來,有利于逐步深化學生的知識理解。最終,遵循上述原則,逐漸使數學教材的效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二、合理使用電化手段
所謂電化教育手段,主要是指借助電化媒體進行教育教學的方法。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進步,電化教育手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更加廣泛,并且方式也更加多樣??紤]到小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還未完善,再加上具有一定抽象性特征的數學知識對于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教師可以利用電化教學手段,為學生營造一個更加形象和直觀的數學世界,以此來提高學生知識建構的效率。
以《圓柱和圓錐》為例,在這一章節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知識點就是引導學生了解圓柱的基本特征。為了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我將多媒體技術應用到了教學活動中。具體來看,我借助幾何畫板軟件進行了圓柱展開的動態操作過程。在這個軟件中,圓柱展開時的痕跡保留了下來。于是,我引導學生認真觀察了圓柱開展圖和圓柱體表面的對應關系。經過觀察,學生發現圓柱的側面展開之后可以得到一個長方形,兩個底面是兩個圓形。而且長方形的長(或寬)就是圓形的高,長方形的寬(或長)就是圓柱底面圓形的周長。最終,通過這種方式,不但使學生對圓柱的基本特征有了比較準確的了解,而且為之后圓柱表面積等相關知識的學習奠定了較為堅實的基礎。
三、拓寬課后練習途徑
課后練習是完整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在新課改深入推進的背景下,以往單一的練習方法已經不再適用。為此,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選擇不同形式的練習組織方式,以此來使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練習活動當中,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習活動的實效性。
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我通常會采用以下幾種練習組織方法。(一)基礎練習。這種練習方法主要是為了鞏固學生對課堂基礎知識的理解。(二)趣味練習。將數學練習和趣味化的活動聯系起來,從而使學生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更加高效地實現知識理解。(三)變式練習。對于同一個類型的問題,可以適當改變問題中的條件,以此來深化學生對某種數學概念或者規則的理解。相對于以往的練習方式,變式練習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四)對比練習。數學知識是一個系統的整體,不同階段所學的數學知識往往會存在一定的聯系。通過對比練習的方式,能夠有效促進新舊知識的融會貫通。
總之,在新課改深化實施的背景下,應該將教學模式調整作為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為此,教師應該準確把握新課標的內涵和要求,再以此為指導對教學策略進行調整。這樣一來,有利于不斷優化教學活動的流程,從而取得最優化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曾李娟.新課改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變化研究[J].文理導航(下旬),2017(1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