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懿晟
(東北電力大學,吉林 吉林 132012)
商業銀行作為發展綠色信貸的主力軍,提升商業銀行綠色信貸業務水平是商業銀行可持續發展及經營績效穩定提升的必然選擇。A銀行作為中國首家“赤道銀行”,多年來一直將綠色信貸業務的發展放在重要位置。文章正是基于此研究背景,通過研究綠色信貸與A銀行經營績效的關系,為商業銀行發展綠色信貸提供經驗。
胡榮才和張文瓊通過研究發現銀行開展綠色信貸會增加其單位業務費用,認為綠色信貸在短期內可能會對商業銀行經營績效存在負面作用[1]。但是,高曉燕和高歌通過以26家上市商業銀行為樣本分析了綠色信貸規模與商業銀行競爭力的關系,認為商業銀行對綠色項目進行貸款支持,能夠正面地樹立社會形象,同時還能形成獨特的資源,有利于企業經營績效的良性發展[2]。同一年,李閃閃也認為商業銀行開展綠色信貸業務有積極作用,雖然短期內可能相對不明顯,但隨著綠色信貸業務規模的逐漸擴大,業務周期的逐漸延長,綠色信貸對經營績效的提升作用將越加顯著[3]。此外,李毓等也認為綠色信貸不僅能夠促進經濟轉型,還有助于資源與收入兩者之間的協調發展[4]。
通過上述綜述可以看出,國內各學者以不同的方式研究關于綠色信貸對商業銀行經營績效影響有著不同的研究成果,也從側面反映了綠色信貸對商業銀行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在經濟新常態下,商業銀行發展壯大應重視綠色信貸。
A銀行作為綠色金融領域的領先者,以“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本方略為引領,積極推動綠色信貸發展。綠色信貸業務是A銀行綠色金融中最大的一個板塊。2022年,A銀行綠色信貸金額達到16 297.60億元,同比增長率為17.53%,穩居股份制銀行第一位。其中,共計9家一級分行綠色融資余額超過了500億元。同時,人行口徑的綠色貸款金額為6 370.72億元,較上年末增長40.34%。此外,人行口徑的綠色貸款不良貸款率僅為0.25%,相比公司總不良貸款率低了0.84%,這表明綠色信貸相比于其他業務,其風險抵補能力更強。
A銀行大力發展綠色信貸取得了明顯成效。在生物多樣性方面,A銀行通過制定相關服務準則來達到加強生物多樣性風險管理的目標。在2022年9月,A銀行青島分行以唐島灣濕地碳匯為質押,為項目公司發放貸款2 000萬元來用于濕地公園岸線清淤等海洋濕地保護,保障了區域生態安全。A銀行積極探索與生物性相關的特色綠色信貸產品,促進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推動了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在節能減排方面,A銀行綠色信貸的推進對環境治理是很有效果的。2022年,綠色貸款節約標煤量達到了546.18萬噸,減排二氧化碳量達到了1 403.36萬噸,減排化學需氧量達到了18.6萬噸。
截至2022年末,A銀行已經累計為60 731家企業提供綠色融資47 007.52億元。2023年是A銀行成立35周年。A銀行在保持信貸穩定增長的同時引導更多金融資源配置轉移到低碳、綠色發展領域,優化經營特色,穩步提升發展質量。
前文通過從文獻綜述方面描述了綠色信貸對商業銀行經營績效影響以及以A銀行為例,闡述了A銀行綠色信貸經營規模成效。接下來,為了判別綠色信貸對A銀行經營績效是否能夠起到促進作用,將從財務指標角度來展開描述。
相比于傳統信貸業務,綠色信貸業務需要滿足一定的約束條件,例如,相關方需要規范披露信息、業務需要符合環境監測標準等。綠色信貸模型提高了企業貸款的門檻,商業銀行貸款總額下降勢必會對經營績效產生不利影響。但是如圖1所示,自A銀行2008年開始加入赤道原則以來,其貸款總額并未發生異常情況。從2009年的7 015.98億元到2022年的49 828.87億元,A銀行的貸款總額呈穩步增長趨勢。針對A銀行綠色信貸余額來看,2009年到2022年這14年間,A銀行綠色信貸余額從165.83億元增長到16 297.59億元,是一個很顯著的增長。同時,綠色信貸占比也在穩定上升,在2022年達到了最大值(32.71%)。

圖1 A銀行2009—2022年貸款規模
總而言之,我們可以看出A銀行開展綠色信貸業務不會對利潤來源產生過多的負面影響,反而對整體貸款規模有積極作用。其次,A銀行的綠色信貸占比持續提升、整體貸款規模呈穩定增長趨勢,也從側面反映了A銀行積極支持可持續發展的跡象,反映出綠色信貸的實施增加了貸款需求、擴大了客戶群體,有望在未來給A銀行帶來更強的競爭力以及更多的商機。
在商業銀行的財務報表中,銀行收入可以分為營業收入和非營業收入兩部分。營業收入又可以分為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相比于利息收入而言,非利息收入業務較為穩定、風險較低、利潤率普遍較高。接下來,本文將針對非息收入比指標分析A銀行綠色信貸對經營績效的影響。從圖2可以看出,商業銀行平均非息收入比在2009年至2022年間在20%左右波動,保持在一個較為穩定的狀態。A銀行自2008年加入赤道原則以來,非息收入總體呈上升趨勢,特別是在2018年和2019年,A銀行的非息收入比顯著高于商業銀行平均水平,分別達到了39.57%和43.20%。盡管在2020年,A銀行的非息收入比有了較為明顯的下降,但仍然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

圖2 A銀行及商業銀行2009—2022年非息收入比
通過對比數據以及探究A銀行綠色信貸發展情況來看,我們可以了解到A銀行加入赤道原則后,業務決策要更多地考慮到環境和社會責任的因素。A銀行業務結構發生了改變,導致非息收入比在部分年限出現降低以及增長緩慢是正常的。同時,A銀行非息收入比從2010年至2019年大幅度增加(增長率為246.15%)表明綠色信貸對其非息收入比也有著積極的影響。A銀行深耕綠色金融十余年,能夠提供優質的綠色信貸產品,如綠色信用卡、綠票通等,吸引了更多的環保和可持續發展項目,從而增加非息收入。A銀行還可以通過提供碳資產管理計劃、綠色金融咨詢服務等方式帶來中間業務收入,起到提升A銀行經營績效的作用。
一家企業經營不可能不存在著風險,銀行風險最直觀的反映就是不良貸款率。不良貸款率能夠體現企業的產品質量以及經營質量。由表1可以看出,A銀行2016至2022年間綠色貸款不良貸款率的平均值僅為0.40%,其中2022年更是達到了0.25%。而A銀行2022年的整體不良貸款率為1.09%。2016年至2022年,A銀行整體平均不良貸款率為1.40%,相比于商業銀行總不良貸款率平均值低了0.39%。從數據可以看出,雖然A銀行在實施綠色信貸業務過程中,資金主要投向那些綠色環保項目企業,可能面臨著貸款金額大、周期長、收益回報不穩定等情況,但是其綠色貸款不良貸款率卻遠遠低于其銀行整體不良貸款率。此外,這7年來,A銀行的不良貸款率也都低于行業不良貸款率平均值。

表1 2016—2022年A銀行及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
綜上所述,A銀行開展綠色信貸項目不僅優化了業務結構,而且降低了A銀行的不良貸款率。A銀行綠色信貸的門檻相對較高,對符合其標準的才發放貸款,大大降低了延期償還以及無法償還的風險。此外,A銀行還通過提高對高能耗、高污染企業的放貸門檻,進而加大了這類企業的融資難度和融資成本,從而促使它們優化升級。A銀行將更多的資金流向環境友好型企業,通過動態的風險監控機制,促進了綠色信貸績效的提高,大大地降低了銀行的信貸風險。
流動性比例反映了商業銀行短期內償付能力的穩定程度和流動性風險的承受能力。流動性比例在監管標準值25%之上,流動性比例越高,財務風險越小,資金安全程度越高。A銀行流動性比例和商業銀行平均流動性比例如圖3所示。從整體來看,商業銀行平均流動性比例自2009年的43.20%增長到2022年的62.85%,為穩定增長。相比于此,A銀行自2009年到2022年,流動性比例呈波動上升的趨勢,流動性比例值從29.06%(最小值)到75.07%(最大值)不等。從中可以看出,A銀行自2008年開始加入赤道原則以來,積極推廣實施綠色信貸產品,對流動性比例呈現了積極作用。但同時波動較大的原因也跟綠色信貸項目具有周期長、回報久等特點有關,這會對流動性比例產生一定的挑戰。從部分時間節點來看,2009年至2014年,A銀行的流動性比例普遍低于商業銀行平均流動性比例。這是因為A銀行2008年剛加入赤道原則,綠色信貸產品比較單一、綠色信貸業務還未完全推廣實施,同時由于向綠色項目提供了大量資金但是綠色信貸業務資金回籠周期較久,導致對流動性比例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此外,A銀行自2015年至2020年流動性比例均普遍高于商業銀行平均水平。這表明了隨著A銀行綠色信貸業務日趨成熟,環保投資者將更多的資金流向A銀行,增加了商業銀行的流動性。同時,由于綠色項目和環保友好型企業需求不斷增加,A銀行綠色信貸業務的開展滿足了市場需求、提高了市場份額,從而帶來了更多的存貸款,增強了流動性。

圖3 A銀行及商業銀行2009—2022年流動性比例
括而言之,A銀行實施綠色信貸業務以來,流動性比例波動上升。綠色信貸對流動性比例的影響是復雜的,既有正面影響也有負面影響。A銀行應在貫徹可持續發展理念、大力發展綠色金融的時候合理控制流動性風險,將流動性比例維持在一個穩定狀態。
通過以A銀行為例來進行分析描述,可以看出綠色信貸對銀行的經營績效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表現在擴大了貸款規模、增加了中間業務收入、提高了貸款質量以及加強資產安全性方面。但同時,在短期內也會存在成本上升、收益下降以及流動性降低的情況。
提升商業銀行綠色信貸業務水平需要政府和銀行共同發力。政府應健全綠色信貸法律法規,提供好指導性政策,明確好綠色信貸業務的實施細則,讓商業銀行及企業等參與主體做到有法可依。同時也應該加大綠色信貸激勵力度,制定相應的綠色信貸激勵計劃,對積極執行綠色信貸政策的商業銀行應給予一定的幫扶措施。另外,政府與相關環保部門及金融機構主體應加深合作,完善好綠色信貸信息共享機制。商業銀行一方面應積極培養綠色信貸人才,聘請外部專家來進行一對多幫扶指點培訓,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應針對不同客戶因時制宜開發綠色信貸產品,滿足不同客戶需求,全程跟進業務并適時推出綠色信貸衍生產品。此外,科學的綠色信貸管理體系能夠讓商業銀行更準確地評估綠色信貸業務的環境和金融風險,從而更好地控制信貸風險。銀行應優化綠色信貸管理體系,保證綠色信貸業務的順利完成。
綜上所述,大力開展綠色信貸業務是商業銀行長期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盡管目前,綠色信貸發展仍存在著一些不足,但只要政府及商業銀行共同發力,綠色信貸在未來對商業銀行經營績效提升、社會可持續發展一定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