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連莊



摘要:目的 探討腹腔鏡輔助手術治療急性化膿性膽囊炎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化膿性膽囊炎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50例。對照組應用傳統開腹手術治療,研究組應用腹腔鏡輔助手術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并發癥發生情況以及手術指標。結果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后排氣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結論 腹腔鏡輔助手術治療急性化膿性膽囊炎的臨床效果較好,有利于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縮短患者住院時間,加快術后恢復速度,且患者術中出血量較少。
關鍵詞:腹腔鏡;輔助手術;急性化膿性膽囊炎;臨床經驗
急性膽囊炎是由于膽囊管堵塞,細菌入侵導致膽囊發炎,其典型臨床表現是突發的右上腹部絞痛,并伴有劇烈的觸痛及腹肌僵硬。約95%的急性膽囊炎患者伴發膽結石,稱作膽石性膽囊炎[1]。急性化膿性膽囊炎的發病機制主要包括三點:一是由于膽囊腔內壓力升高,使膽囊壁及黏膜受壓缺血,從而引發的機械性炎癥;二是磷脂酶作用于膽汁內的卵磷脂,產生溶血卵磷脂,從而發生的化學炎癥;三是大腸桿菌、克雷伯桿菌屬、鏈球菌、葡萄球菌等積存于膽囊內,從而引發的細菌性炎癥。其中,細菌性炎癥占急性膽囊炎的50%~80%[2]。
針對急性化膿性膽囊炎的治療,當前臨床主要以手術治療為主。傳統開腹手術能夠較好地減輕患者膽囊的壓力,引流膿性膽汁,且可以在醫師直視下完成操作,治療效果較好。但術后患者恢復時間較長,容易發生術后并發癥,且開腹手術的創傷較大,患者容易產生一定的心理問題[3]。隨著我國醫療水平的不斷提升,腹腔鏡輔助手術被廣泛應用于臨床手術治療當中,可以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討腹腔鏡輔助手術治療急性化膿性膽囊炎的臨床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化膿性膽囊炎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50例。對照組男25例,女25例;年齡35~68歲,平均(53.5±5.5)歲;病程1~11年,平均(6.05±2.25)年。研究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36~71歲,平均(55.5±4.8)歲;病程1~10年,平均(5.8±2.5)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經臨床診治均符合急性化膿性膽囊炎手術標準;認知功能正常,能夠積極配合術前術后診療檢查。排除標準:重要器官功能障礙;其他急性炎癥以及精神性疾病;手術禁忌證;哺乳、妊娠期。
1.2 方法
兩組入院后均給予針對性急性期治療,如輸液、禁食、抗感染、解痙止痛、糾正酸堿失衡等,改善患者全身情況,為手術做好準備。
對照組應用常規開腹手術治療:全麻完畢后,維持患者腳低于頭平臥位,作1個10~12 cm腹壁切口,取右肋緣下,實施鈍性分離操作,一直到膽囊的位置,確定膽囊、腹腔實際情況,對粘連組織實施分離。確認局部解剖關系,包括膽總管、肝總管、膽囊管,游離膽囊,結扎膽囊管,最后實施切除、止血操作,留置引流管后關腹[4~5]。研究組應用腹腔鏡輔助手術治療:全麻完畢后,取足低頭高位,在肚臍上方或下方作1個1 cm左右的圓弧切口,在腋前線與肋緣下、劍突下兩個點的戳孔入路。在腹腔內放置10 mm的Trocar,切開膽囊三角,露出膽囊管、膽總管和膽囊動脈,并將膽囊管閉合,順勢取出膽囊,探查腹內狀況,徹底止血,沖洗腹腔,最后取出內窺鏡設備,縫合包扎切口[6~7]。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治療效果:包括顯效、好轉和無效。顯效,患者癥狀全部消失,影像學檢查病灶減少>60%;有效,患者炎癥明顯緩解,影像學檢查病灶減少30%~60%;無效,患者炎癥未好轉,影像學檢查病灶減少<30%。總有效=顯效+有效。(2)比較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3)比較兩組手術指標:包括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和術后排氣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4.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4.00%(P<0.05)。見表1。
2.2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為2.0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4.0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
研究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后排氣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討論
急性化膿性膽囊炎患者是由于膽囊管梗阻,膽囊管的體積明顯增大,顏色為藍綠或灰紅,囊壁的充血和肥厚非常明顯,漿膜層的血管也有擴大的趨勢;膽囊的表面通常會出現膿狀的纖維狀沉淀物,在其黏膜上會出現潰爛,使整個膽囊都充滿了膿水[8]。患者在右上腹或中上腹有明顯的疼痛,同時伴有惡心、嘔吐,有可能會有發熱、背部疼痛或者右側肩胛部放射性的疼痛,應該及時手術治療。
傳統膽囊切除術患者住院時間過長、并發癥多。而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具有切口小、遠距離操作等優點,能減輕患者疼痛,減少疤痕,安全性更高,更符合微創的需要[9]。同時,腹腔鏡的視野更廣,有助于主刀醫生能看到更多的病灶,觀察膽囊周邊組織的病灶,并能更好地對其進行精確的治療,降低對周邊器官的損傷,提高了手術的安全性和精準度。腹腔鏡下的膽囊切除屬于微創的手術,由于不需要開腹,因此可以縮短手術時間,減少傷口流血和感染,術后腹腔粘連減少,對患者的恢復也很有利。相較于傳統的開腹手術,腹腔鏡輔助手術治療方式能夠有效縮短腹部器官在空氣中的暴露時間,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10]。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后排氣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提示將腹腔鏡手術方案應用于急性化膿性膽囊炎患者的治療當中,可以改善各項手術的指標,與相關研究結果相一致。值得指出的是,在腹腔鏡操作過程中,為了最大程度減少術中損傷,降低患者中轉開腹的風險,應該著重對膽囊三角區進行暴露和分離。如果膽囊解剖關系難以明確,并且水腫粘連嚴重,就應該對其進行鈍性刮吸分離,避免因銳性分離而導致損傷,同時還要注意對膽總管、肝總管、右肝管進行保護。如果有必要,還可以逆行切除膽囊,采用及時去除血凝塊、腹腔沖洗等措施,保持手術視野的清晰。如果患者在術中出血較多,且對周圍組織和器官有較大的損害,則必須盡快改為開放手術,提升手術治療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減少術中不良反應及術后并發癥的發生。
綜上所述,腹腔鏡輔助手術治療急性化膿性膽囊炎的臨床效果較好,有利于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縮短患者住院時間,加快術后恢復進程,且患者術中出血量較少。
參考文獻
[1]郭俊俊,李力.超聲引導經皮經肝膽囊穿刺置管引流處理與二期腹腔鏡膽囊切除聯合提高急性化膿性膽囊炎的效果研究[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22,6(24):182-184.
[2]丁鳳云.腹腔鏡膽囊大部切除膽囊管曠置術在急性化膿性膽囊炎中的應用[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2(10):98-100.
[3]章偉,張文俊.經皮穿肝膽道引流序貫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高齡急性化膿性膽囊炎臨床觀察[J].解放軍醫藥雜志,2022,34(09):47-59.
[4]劉鶴.超聲引導下經皮肝膽囊穿刺引流術聯合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高齡高危急性化膿性膽囊炎效果觀察[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20,26(19):87-123.
[5]歐其阿石.腹腔鏡手術治療急性化膿性膽囊110例研究[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8):12,14.
[6]何賢祿.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引流與不引流治療急性化膿性和壞疽性膽囊炎的臨床效果觀察[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22,19(3):85-88.
[7]陳俊光,鄧曉妃,林樹俊,等.急性化膿性膽囊炎患者超聲影像學特點及其診斷價值[J].實用肝臟病雜志,2022,25(1):116-119.
[8]劉江華.經皮經肝膽囊穿刺置管引流術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老年急性化膿性膽囊炎觀察[J].江西醫藥,2020,55(8):1042-1043.
[9]楚振飛,琚然,劉平,等.血清可溶性CD163水平與急性化膿性膽囊炎病情嚴重程度的關系研究[J].疑難病雜志,2020,19(7):695-699.
[10]楊偉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膽囊頸部結石嵌頓合并急性化膿性膽囊炎患者的臨床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9,4(30):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