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士蘭
摘要:目的 研究社區綜合護理干預對高血壓人群遵醫服藥依從性和生活方式的影響。方法 以2021年1月~2023年8月醫院收治的88例社區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4例。對照組實施社區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實施社區綜合護理干預,比較兩組血壓控制效果、遵醫服藥依從性和生活方式。結果 干預1個月后,兩組血壓達標率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干預2個月后、干預3個月后,觀察組血壓達標率高于對照組(P<0.05);干預3個月后,觀察組遵醫服藥依從率高于對照組(P<0.05);干預3個月后,觀察組生活方式依從性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社區綜合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高血壓患者血壓達標率、遵醫服藥依從率及生活方式依從性,延緩病情進展,改善患者預后。
關鍵詞:高血壓;社區綜合護理干預;血壓;遵醫行為;生活方式
高血壓是常見慢性病,發生率高,并發癥多,臨床危害大[1]。該病不僅會對患者的腦血管、心血管等多個靶器官造成損傷,還會導致腎臟、心臟等發生實質性變化,最終誘發相關疾病,甚至導致患者死亡[2]。高血壓難以根治,需結合病情長期治療、長期控制,降低高血壓對患者生命健康造成的不利影響[3]。但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控制效果易被多種因素影響,其中高血壓知識掌握度、居家健康行為、遵醫行為等是主要因素?;诟哐獕嚎刂朴绊懸蛩?,為患者提供相應的社區護理干預,可提高高血壓控制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討社區綜合護理干預對高血壓人群遵醫服藥依從性和生活方式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21年1月~2023年8月醫院收治的88例社區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4例。對照組:男28例,女16例;年齡28~71歲,平均年齡(49.75±5.46)歲;體重45~98 kg,平均(71.79±3.45) kg;病程1~12年,平均(6.79±1.45)年;輕度高血壓10例,中度高血壓21例,重度高血壓13例。觀察組:男26例,女18例;年齡28~70歲,平均年齡(49.41±5.42)歲;體重45~97 kg,平均(71.40±3.42) kg;病程1~11年,平均(6.42±1.41)年;輕度高血壓8例,中度高血壓22例,重度高血壓1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納入標準:符合《中國高血壓患者血壓血脂綜合管理的專家共識》[4]《國家基層高血壓防治管理指南2020版》中的高血壓診斷標準;患者病情穩定且長期服藥控制血壓;患者研究期間均居住在社區,可配合醫療機構定時檢查;患者及家屬知情研究內容。
排除標準:有自行停止用藥或服用非處方降血壓藥物行為;未聽從醫護人員指導調整飲食和作息;未定時復查血壓;繼發性高血壓。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實施社區常規護理干預
常規發放高血壓知識手冊,在公共區域繪制高血壓知識宣教圖文,定時舉辦高血壓知識教育講座,提高患者的高血壓知識掌握度;基于診斷結果和醫囑內容,囑咐患者嚴格遵從醫囑服藥,若服藥后存在不良反應第一時間反饋給醫護人員,聽從醫護人員指導是否調整用藥量和用藥頻率,禁止自行停藥與更換藥物;囑咐患者清淡營養飲食,以高蛋白、低脂低鹽飲食為主,戒煙戒酒;早睡早起,每周進行至少5次半小時以上的運動,以戶外有氧運動為主;告知患者定時復查血壓水平,及時評估高血壓病情變化,積極治療疾病。
1.2.2 觀察組實施社區綜合護理干預
(1)創建檔案。首次確診高血壓后就需為患者創建個人健康檔案,確定患者參與研究后完整患者檔案,在檔案中預留健康教育、定時復查等版塊,每個版塊均需記錄每一次護理干預的相關內容,明確發現的問題、解決的問題、尚未解決的問題以及下次必須解決的問題,方便護士為患者提供針對性護理服務。
(2)護患溝通。每月通過微信、電話溝通,或與社區醫療機構溝通,或護士上門訪視后溝通,1個月2次。了解患者近期生活及用藥情況。與患者共同分析,指出不健康行為、不健康作息對高血壓病情的影響,如情緒起伏波動過大或脾氣暴躁容易升高血壓水平,高脂肪飲食、高鹽飲食、喝酒抽煙等行為對高血壓的促進作用。結合患者實際情況提出針對性建議,指導患者循序漸進糾正不良習慣,實現遵醫行為與健康生活。
(3)多元化宣教。定期舉辦高血壓講座,免費發放高血壓防治手冊,指導患者添加微信群、微信公眾號,定時更新高血壓相關知識,尤其是預防、控制、康復知識,持續提高患者的知識掌握度。患者提出疑問后,護理人員第一時間為患者解答疑問,始終保持耐心態度為患者提供服務。
(4)家庭訪視。1個月上門訪視2次,每次訪視前通過電話、微信告知訪視時間,讓患者做好準備。訪視期間了解患者的居住環境、血壓水平、生活狀態,明確患者高血壓控制的影響因素,提出針對性建議,消除高血壓相關影響因素,為高血壓控制及病情轉歸營造良好舒適環境。
(5)團體活動。每月舉辦一次社區團體活動,以高血壓患者、家屬為活動參與人員,鼓勵性格開朗、血壓控制良好患者現身說法、分享經驗,鼓勵高血壓病友互相認識、溝通、支持,讓病友互幫互助、互相督促,提高高血壓治療效果。鼓勵患者進行團體游戲,比如高血壓知識搶答、高血壓運動方式演示、高血壓知識辯論賽等,持續增強患者、家屬的高血壓知識掌握度,讓患者了解更多不健康行為,規避相關行為。
(6)醫療咨詢。為患者提供醫療咨詢服務,服務方式是電話解答、微信解答、現場解答3種模式。若患者存在疑慮,可及時進行咨詢,通過咨詢進一步了解自身情況,為居家健康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比如,血壓起伏波動較大患者,可自備血壓檢測儀,每日在家中檢測血壓水平,記錄每日檢測結果,保證后續治療的針對性。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血壓控制效果:連續3次同一時間點的舒張壓<90 mmHg、收縮壓<140 mmHg,代表患者血壓達標。(2)比較兩組遵醫服藥行為:若患者無需提醒可定時定量服藥,則為完全依從;若患者偶爾需要家屬或醫護人員提醒(1個月提醒次數≤3次)才能定時定量服藥,則為部分依從;若患者經常需要家屬或醫護人員提醒(1個月提醒次數>3次)才能定時定量服藥或有不遵醫用藥行為,則為不依從。(3))比較兩組生活方式依從性:包括健康飲食、規律作息、戒煙戒酒、定時檢查、自我監測、康復鍛煉6項生活方式的依從性,均是十分制,分數越高則該項依從性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6.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血壓控制達標率比較
干預1個月后,兩組血壓達標率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干預2個月后、干預3個月后,觀察組血壓達標率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遵醫服藥行為依從性比較
干預3個月后,觀察組遵醫服藥依從率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體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生活方式依從性評分比較
干預3個月后,觀察組生活方式依從性評分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體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高血壓病程長,血壓控制效果差時容易引發各種并發癥。若患者缺乏對自身疾病的認識及掌握,易出現負性情緒,對高血壓病情造成影響,導致患者病情持續加重,嚴重影響患者生命健康。高血壓認知不到位還會對患者遵醫行為、生活方式造成較大影響。為提高高血壓的病情控制有效率,有效控制血壓,在積極治療的同時還需給予患者有效的護理干預,持續改善患者身心健康。
社區醫療衛生機構是當前為患者提供社區護理干預的主要單位,具有距離短、方便快捷、可持續為患者提供服務等多種優點。社區綜合護理干預以社區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為單位,以患者為中心,通過多元化護理措施滿足患者的各項合理護理需求,繼而發揮良好的護理作用,促使患者遵從醫囑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患者血壓控制效果。社區綜合護理干預重視患者的個體差異,創建檔案,詳細記錄患者各項情況,方便護士為患者服務前閱讀患者資料,保證護理干預的針對性,從而達到更高的血壓控制達標率。社區綜合護理干預重視護患之間的溝通交流,結合實際情況解決患者高血壓治療期間存在的各項問題,可持續為患者發揮督促、支持、鼓勵等作用,改善患者遵醫行為和生活方式。本研究顯示,觀察組干預后的各項指標均優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社區綜合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高血壓患者遵醫囑行為,指導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提高血壓控制達標率,臨床應用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趙偉娟,姚麗,胡圓圓.??谱o士-社區-家屬三者聯動參與行為逆轉模式在老年高血壓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3,42(12):2280-2284.
[2]陳翠萍,蘭玲.健康信念模式的社區家庭訪視護理對高齡高血壓患者遵醫行為及血壓指標的影響[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23,13(18):77-79.
[3]朱洪瓊.健康管理的綜合護理干預對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指標及SF-36評分的效果[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23,13(14):72-74.
[4]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高血壓學組,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中國高血壓患者血壓血脂綜合管理的專家共識[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21,49(6):554-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