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論文研究新課標、雙減政策和《家庭教育促進法》對小學體育教學模式的創新及對學生發展的影響。分析新課標以學生為中心,培養能力和興趣;探討雙減政策下的教學要求和創新模式;強調家校合作和健康生活方式;通過游戲化教學案例探討創新模式對學生的影響;評價創新模式對學生認知、情感和體育素養的積極影響,并提出建議。旨在為小學體育教學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體育教學;要求
一、引言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小學體育教學模式創新成為關注的焦點。新課標對小學體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指導思想,旨在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和綜合能力。同時,雙減政策和《家庭教育促進法》的實施也對小學體育教學模式的創新產生了影響。本文將探討這些影響,并以游戲化教學為例,分析其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實踐案例,評價創新對學生發展的積極影響。通過深入研究和討論,可以更好地了解小學體育教學模式創新的重要性和潛力,為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做出貢獻。
二、新課標對小學體育教學的要求和指導思想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應以學生為中心,關注他們的身心發展和個體差異,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素質和興趣,激發他們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同時,采用多元化的教學策略,如探究性學習、合作學習、游戲化教學等,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引導他們積極參與各種體育活動,培養全面的體育素養。此外,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包括體育技能、身體素質以及認知能力、情感態度和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同時,體育教育與健康教育有機結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和生活方式,培養他們熱愛運動、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并促進終身參與體育的發展。最后,還應培養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和熱愛,培養終身參與體育活動的意識和能力,提高他們的體育文化素養。
三、雙減政策對小學體育教學模式創新的影響
(一)雙減政策的背景
雙減政策是指中國政府為了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和校外培訓機構的過度競爭壓力而推行的一系列教育政策。它的背景是近年來中國學生面臨的過重學業負擔和校外培訓熱潮,給學生身心健康和教育公平帶來了一定的問題。
(二)雙減政策對小學體育教學的要求
雙減政策要求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注重培養學生身體素質和健康習慣。體育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身體協調能力、運動技能和健康意識;雙減政策鼓勵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形式,包括游戲化教學、合作學習等。體育教學應通過豐富多樣的活動和游戲,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參與度;雙減政策強調學生全面發展,體育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體育技能、認知能力、情感態度和社會交往能力等綜合素養。
四、《家庭教育促進法》實施對小學體育教學模式創新的影響
(一)《家庭教育促進法》的背景
《家庭教育促進法》是中國政府為了推動家庭教育發展和加強家庭教育管理而頒布的一部法律,該法律于2021年2月1日正式實施。
(二)《家庭教育促進法》對小學體育教學的要求
《家庭教育促進法》強調家庭教育應注重培養兒童青少年的健康意識和習慣。在家庭教育中,家長應引導孩子積極參與體育活動,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該法律要求家庭教育應遵循科學的發展規律,注重培養兒童青少年的獨立自主、創新能力和社會責任感。體育教育是培養身體素質和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家庭應鼓勵孩子參與體育鍛煉,促進其身體素質的全面發展;《家庭教育促進法》強調家庭成員應履行教育職責,共同參與兒童青少年的教育工作。在體育教育方面,家長應積極配合學校的體育教學工作,關注孩子在體育活動中的表現和成長。
五、小學體育教學模式創新的實踐案例分析——游戲化教學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實踐
(一)游戲設計
在籃球運球技巧訓練體育課中,可以設計一些富有趣味性的小游戲,如“搶球大戰”、“穿越障礙”等。這些游戲都與籃球運球技巧有關,通過參與游戲,學生能夠在不斷重復練習中培養運球技巧,并通過與隊友合作來達成游戲目標。

在“搶球大戰”中,設置兩個小組,每個小組有一個球員持球,其他隊員需要嘗試搶球。球員持球時需要運用自己的運球技巧保護球,同時也要注意觀察隊友和對手的動向,選擇適時地傳球。這樣的游戲能夠鍛煉學生的運球技巧、反應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在“穿越障礙”游戲中,設置一些障礙物,學生需要帶球穿越這些障礙物,并將球傳遞給下一個隊員。障礙物可以是教具、紙箱堆疊或者畫出來的虛擬線路,學生需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這樣的游戲能夠培養學生的運球技巧、靈活性和協調能力。
(二)游戲規則
為了保證游戲的順利進行和學生的積極參與,需要明確游戲的規則。在設計游戲規則時,要注重平衡游戲的挑戰性和可操作性,讓學生在游戲中能夠全身心地投入進去。
以“搶球大戰”為例,規定每個隊伍只能有一個人持球,其他隊員可以嘗試搶球,但必須遵守一定的搶球規則。不允許使用肘部、膝蓋等攻擊對手,也不能持續占據對方的個人空間等。這樣的規則能夠保證比賽的公平性和安全性,同時也能讓學生在競爭中學會尊重和合作。
(三)游戲評價
在游戲結束后,可以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評價可以根據完成游戲任務的速度、準確性以及團隊合作等方面進行。通過游戲評價,可以及時發現學生的不足之處,并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和訓練。
在“穿越障礙”游戲中,可以評價學生的運球技巧是否流暢、是否能夠迅速穿越障礙物以及是否與隊友能夠良好地配合。評價可以采用打分制或者簡單的口頭表揚,激勵學生在游戲中不斷提高。
六、小學體育教學模式創新對學生發展的影響評價
(一)學生學習興趣和參與度的提高
創新的體育教學模式能夠通過增加趣味性和互動性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游戲化教學和探索性學習法等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到愉快和有成就感,從而提高對體育課程的興趣;創新的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體育學習。通過引入新穎的活動和方法,學生感到自己有更多的參與權和選擇權,從而增強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創新的教學模式能夠根據學生的個體特點和需求提供個性化的學習體驗,從而增加學習的吸引力和參與度。例如,針對學生的不同能力和興趣設計差異化的任務和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
(二)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
創新的教學模式能夠引入多樣化的運動方式,如游戲化教學、探索性學習法等,讓學生在不同的活動中鍛煉不同的身體部位和能力。通過綜合性的體育活動,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全面發展;創新的教學模式注重學生的實踐操作和自主探索,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運動技能的練習和實踐中。通過反復的練習和挑戰,學生的運動技能得到了提高,從而增強了他們的身體素質;創新的教學模式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運動習慣。通過定期的體育課程和有趣的運動活動,學生逐漸形成了積極的運動態度和習慣,增加了他們長期堅持運動的意愿。
(三)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創新的教學模式注重學生之間的團隊合作,通過小組競爭、合作游戲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學生需要互相協作、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務,從而提高了他們的團隊合作能力;創新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與他人進行交流和合作,通過討論、分享經驗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溝通和社交能力。學生可以在活動中表達自己的觀點、傾聽他人的意見,并與他人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創新的教學模式注重學生的實踐操作和自主探索,在活動中鼓勵學生面對問題和挑戰,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通過反復的實踐和嘗試,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創新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嘗試新的方法和思考方式,激發他們的創新和創造力。例如,在游戲化教學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和創意來設計新的游戲規則和活動,培養了他們的創新能力。
七、結語
創新的教學模式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全面提升,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同時,相關政策的實施也為教師和學校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和引導。然而,創新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教師們不斷探索和嘗試,注重教學方法的個性化和差異化,以滿足學生的需求。只有不斷推動小學體育教學模式的創新,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他們的未來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曉鵬,韓紅霞.(2019).新課程背景下小學體育教學模式的創新研究.體育科技文獻通報,35(6),13-15.
[2]王麗霞,楊杰.(2020).小學體育教學模式創新與實踐研究.中國學校體育,40(2),44-47.
[3]趙玉峰,龔劍飛.(2018).新課程背景下小學體育教學模式的創新與實踐.體育教育研究,34(4),80-84.
[4]劉洪濤,張琳.(2019).新課程背景下小學體育教學模式創新研究.中國學校體育,39(6),48-51.
[5]李偉,姚蕾.(2020).新課程背景下小學體育教學模式創新實踐研究.體育科技文獻通報,36(1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