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運用訪談法、文獻資料法等,搜集相關高校體育俱樂部和課程思政相融合的資料對課程思政建設的必要性、現狀進行研究,期望探索可行的新的實施路徑,更好的將思政理念全面融入體育俱樂部教學中,滲透到每個環節,達到課程思政育人目的。
關鍵詞:普通高校;體育俱樂部;課程思政建設;實施路徑
基金項目:安徽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項目(SK2021A0864);安徽省高等學校教學研究重點項目(2021jyxm1163)
一、引言
課程思政核心思想是將思政元素融入到各類學科教學中,發揮好每門學科的育人作用。課程思政相關的會議、文件等[1][2][3]為新時期高校課程思政提供了理論支持。
教育部印發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4],為所有高校體育俱樂部的開展指明了方向。根據各學校實際情況、學生興趣、上課時間、授課老師等因素自愿選擇,把教學、訓練、競賽等融為一體的教學模式,是高校人才培養的主渠道之一。本文將分析高校在體育俱樂部教學中實施課程思政的必要性、存在問題,以合肥城市學院排球俱樂部分析最新的實施路徑等進行研究,試圖探索可行的新的實施路徑,期望能更好的將思政理念全面融入教學中,以達課程思政育人目的。
二、普通高校體育俱樂部教學中實施
(一)貫徹執行國家會議精神的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12月全國高校思政工作會議[5]以及2019年3月學校思政教育理論課教師座談會[6]均強調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課堂教學的重要性。
開展普通高校體育俱樂部課程思政建設,深入挖掘本課程的思政元素,切實將思政元素融入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的全過程中,實現價值引領、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的有機統一體,是切實貫徹落實國家會議精神的要求。
(二)體育強國建設的要求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體育強國建設綱要》[7]中指出,到2050年,將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體育強國。要想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體育強國,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體育人才的培養,而學校則是培養體育人才的主要陣地及重要場所。高校體育俱樂部進行課程思政建設,是將體育項目中靜的思政元素融入動的體育課程教學中,使顯性課程思政教育與隱性體育課程教學相融合。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擔負“立德樹人”的重任,形成體育文化育人的氛圍,為體育強國建設提供人力支持,加快建設教育強國和體育強國。
(三)符合普通高校體育教學目標的要求
教育部印發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指出,為促進學生健康發展,使當代大學生成為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課程目標、發展目標、課程設置等都為普通高校體育實施俱樂部指明了方向[4]。可以看出在新時代高校體育改革過程中,將思政元素融入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全過程,實現價值引領、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的有機統一體,滲透每個育人環節,構成“三全育人”體系,符合普通高校體育教學目標要求。
(四)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
高校體育作為大學生全面發展組成要素之一,通過體育俱樂部中的教學、訓練、競賽等一體化進程,實現對學生體育的基本知識、技能、方法等傳授,促使學生體育品德的養成,幫助學生塑造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三觀教育,是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性工程,有利于培養能夠適應社會的綜合型人才。
三、普通高校體育俱樂部教學中實施課程思政存在的問題
隨著當今科技的不斷進步,以及新課程標準[8]的改革,高校體育教學方式出現多元化,大學生對體育課程的熱愛程度也在增加,課程思政逐漸滲透到教學中,這有助于立德樹人理念的培養與踐行,從而有利于形成“三全育人”[9]的大格局。
我國普通高校體育俱樂部開展的初見成效,并且進行相應的課程思政建設,但基本處于探索與起步階段,在具體實施課程思政建設中仍存在很多問題。
首先,在教學中融入思政元素,教師不僅要教授所教體育俱樂部項目的相關知識,同時還要在教學過程中融入更多價值觀的引導,這對體育教師的思想政治素養提出了更高要求。
其次,將思政元素融入課程教學,目的是有效提升育人水平。但強行將一些思政元素嫁接到教學過程中,容易造成學科知識與思政元素“兩張皮”現象,達不到最終的課程思政效果。另外,體育俱樂部將課程分為理論課和實踐課,主要是以多練習的實踐課為主。課程思政背景下,實踐課課堂教學停留在理論層面較多,導致課堂效果不理想。
最后,大部分普通高校體育俱樂部課程教學與傳統體育教學評價類似,對于學生的評價主要是通過技術考試、出勤率等來考核評價學生的最終課程成績,而忽略在教學過程中課程思政建設對學生影響效果的評價,并且無明確標準,從而加大了體育俱樂部課程思政實施的難度。
四、高校體育俱樂部教學中課程思政實施路徑——以合肥城市學院排球俱樂部為例
體育俱樂部[10][11]是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將俱樂部的教學和課外鍛煉、訓練、競賽等有機結合的教學模式。要想加快實現高校體育課程目標,就要在課程思政建設中,既要挖掘教學中的思政元素,還要發掘課外和校外等活動與競賽中的思政元素。因此,設計課程思政教學內容,一定要把握課程思政的核心思想。根據各俱樂部項目特點和學生身心發展特征、學校實際條件等,結合思政主題式教學、優秀運動員進課堂、校外體育競賽課堂、走進紅色場館講述體育故事等方式,努力為學生開發思政教育的現實場景,把價值引領、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融為一體,在潤物細無聲中達到育人效果,最終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圖1是筆者所在學校—合肥城市學院體育俱樂部教學中課程思政實施策略圖,通過分組、表演、比賽等多元化教學方法引入相應比賽案例、名人事跡,從而凝練出以素質教育為導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修課教學中設置初級班、提高班,滿足學生基本知識技能的學習;選修課中設置高級班,滿足體育特長的學生;課余鍛煉與競賽滿足學生的運動興趣與運動競技。形成必修課、選修課、課外鍛煉與競賽等有機結合的課內外一體化課程結構,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并更好地融入到教學、訓練、競賽等每個育人環節,實現“三全育人”的目的。

圖2列出了排球俱樂部融入課程思政教學模式的具體框架。學生先進入正方系統選排球課,再根據相應班級進行理論和實踐教學,教學過程中均融入了課程思政,最后考核評價。對于學生學習效果評價通過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如基礎班與提高班學生成績評價結構為:平時成績(30%)+技術考核(50%)+表演賽(20%)+附加分(排球成績滿分100)。平時成績是由出勤率、學習態度、回答問題等方面組成,最后綜合累計加分評定;表演賽評定是基礎班的小組技術表演和提高班開展的教學成果展;附加分針對必修課的學生,在排球成績的基礎上給予加分(滿分為100分),是參與校內外排球比賽獲得名次及參加排球社團并嚴格遵守社團規章制度。高級班考核結構主要是:平時成績(30%)+技術考核(20%)+活動競賽、表演賽(50%)。平時成績由隊長及團長根據一定評判標準進行評定,包括出勤率、排球社團表現、訓練態度、排球執裁表現等。活動競賽成績是隊員參加校內外排球比賽所獲成績組成。表演賽是內部成員的表演賽及提高班教學成果展獲得冠軍的隊伍的表演賽,成績最終由教師評定。通過細化評價指標,將思政元素潛移默化融入俱樂部教學中,強化學習過程育人。
五、高校體育俱樂部教學中實施課程思政建設的實施建議
(一)豐盈教師政治素質,提升教師課程思政建設能力
教師是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主力軍”,當務之急是培養教師個人政治素質,提升思政教學能力。體育教師是體育俱樂部教學與思想政治課結合落實的執行者與橋梁。要想做好兩者之間的融合,提升教師自身專業素質同時還要具備課程思政相關能力。
(二)建立體育俱樂部課內外一體化育人的課程結構
要想加快實現高校體育課程目標,就要在課程思政建設中,既要挖掘體教學中的思政元素,還要發掘課外和校外等活動與競賽中的思政元素[12]。體育俱樂部必修課教學中分別設置初級班、提高班,滿足學生基本知識技能的學習;選修課中設置高級班,滿足體育特長的學生; 課余鍛煉與競賽滿足學生的運動興趣與運動競技。形成體育俱樂部課內必修課、選修課、課外鍛煉與競賽等有機結合的課內外一體化課程結構。
(三)設計思政教育場景,優化課程思政教學內容
設計課程思政教學內容,要把握課程思政核心思想,根據各俱樂部項目特點和學生身心發展特征、學校實際條件等,努力為學生開發思政教育的現實場景,把價值引領、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融為一體,在潤物細無聲中達到育人的效果,最終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四)體育俱樂部課程思政教學方法及手段多元化
思政元素如何潛移默化融入到俱樂部各項教學中,達到育人效果,需要運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根據俱樂部不同項目,體育教研室組織體育教師集思廣益尋找適合每個項目的思政材料,做出合理的教學設計,建立各項目特色思政材料共享,為課程思政教學提供支撐。
(五)完善體育俱樂部課程思政教學評價結構
普通高校體育俱樂部課程思政效果評價包括對學生評價和教師評價。傳統體育課對學生學習效果評價主要將技術考試和出勤率作為學生體育課程成績,忽略了教學過程中思政教育對學生的影響。也很少把教師的思政教育效果作為教師能力考核的依據。因此,要完善體育俱樂部課程思政評價體系,要將思政元素在課程評價體系中呈現出來。
六、結語
體育俱樂部的開展不僅要傳授體育知識、技能,還要把體育精神、職業道德、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思想政治內容有機融合的融入到教學中,充分發揮體育課堂的主戰場優勢。文中結合筆者學校實際、以學生為本、以排球俱樂部為例深挖相關思政元素,以此探索體育俱樂部更多的課程思政實施路徑,通過持續不斷進行課程思政建設,以及對課程教學效果的評價標準,最終實現立德樹人的育人目的。
參考文獻:
[1]柳葉,胡佳杰,張勝威. 自然科學課程思政的教學探索——以微生物學為例[J].微生物學通報,2020,47(04):1168-1177.
[2]教育部. 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N]. 教高[2020] 3號.
[3]教育部. 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N]. 教社科[2022] 3號.
[4]教育部.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N]. 教藝體[2002] 13號.
[5]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6]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EB/OL].(2019-03-18)[[2022-08-10].http:// www.gov.cn/xinwen/2019-03/18/content_5374831.htm
[7]國務院辦公廳. 體育強國建設綱要[N]. 國辦[2019] 40號.
[8]教育部. 《體育與健康》教學改革指導綱要[N]. 教體藝[2021] 28號.
[9]章翔. “三全育人”視域下大學體育俱樂部課程思政建設的學理基礎與踐行路徑[J]. 體育學刊,2022,29(01):118-123.
[10]唐建軍,蘇丕仁,蔡學玲. 我國城市社區體育俱樂部(組織)發展的條件及其特征[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01):23-24,30.
[11]楊勤,吳秋林. 普通高校體育俱樂部發展思路研究[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03):395-397.
[12]夏貴霞,舒宗禮.課程思政視角下高校體育課程育人質量提升體系的構建——以華中師范大學為例[J].體育學刊,2020,27(04):7-13.